第226章 大同世界

樑如繼點了點頭,“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自從我爹去世,我便被父親生前的一位朋友帶走了。我跟着他四處流浪,幾十年來,足跡可以說是遍佈大明各省。

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很多地方其實都跟當年的樑元村一般。雖然朝廷定的田賦是十取其一。但是,地方上卻往往任意的給百姓加賦。以至於在江南,糧產高的地方,許多的田地都是要交十之五六的糧稅,甚至還高。這還不算,每年還有許許多多的徭役攤派。

只有依附於當地的名門顯貴才能得到庇護,不至於被官府欺壓的那麼利害,至少,徭役是免掉了。可是,這些戶主們對這些依附於他們的百姓也並不是分文不取的,他們往往也要向他們收取十之三四的田賦,有些地方還會高些。只是比官府稍好一些。這些田地可都是他人自家的田地啊!如今等於是他們無條件的將田地過名到那些大戶名下,便要每年向他們上交三四成的田糧。這是什麼樣的道理啊!

可是遍觀大明,這種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在江南蘇湖和川中這些產盛產稻米的地方。有句俗話說的好,蘇湖熟,天下足。可是現在,就算是蘇湖的米糧產的再多,朝廷能夠收上去的都十分有限。

於是,這便產生了惡性循環,朝廷越是收的少,便越是向下加重攤派。於是那些有田有地的人,便更多投向各地的大戶。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何先生的聚和堂才能創立的很順利,因爲他既可以給那些小民提供保護,攔住朝廷那些多如牛毛的胡亂攤派,又並不向他們收取稅賦,甚至還反給他們提供田地耕種。大家當然都很願意。

可是他又爲什麼會失敗的如此之快?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我覺得這是由於何先生的爲人決定的。何先生是個讀書人,也是一個好人,一個正直的人。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正直,成就了聚和堂大同社會般的和諧與無爭。但是,也正是他的這種正直,也直接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從聚和堂裡走出來的那一代人,他們幾乎人人都深受何先生的影響,他們都有着很純潔的思想,正直的心,或者說是一種俠義之心,爲了朋友,他們可以兩脅插刀。可是正是因爲他們的這種性格,造成了他們一生大多鬱郁不得志。他們不能適應這個骯髒的世界。

因爲他們的直率,他們往往很容易得罪官府。所以,最後往往被那些官員們以各種名義給判了罪。何先生便是他們的代表。

所以,我覺得。貪官,纔是我們百姓最大的敵人。要想世界恢復清明,回到何先生所創立的聚和堂那樣的世界,就需要消滅所有的貪官。只有把這些貪官都消滅乾淨了,這個世界才能真正的乾淨起來,何先生那樣的悲劇纔不會再重複上演!”

樑如繼說到這兒,忍不住站了起來,手臂也跟着揮舞起來。

俞仁搖了搖頭。“我不認同你的觀點。無論什麼國家,無論什麼時代,貪官永遠都是會存在的。只是數量的多少而已。如果百人之中有一人,那貪官的影響就很小。如果百人之中有九十,那貪官的影響就大了。

而你們聚和堂那樣的方式,是註定不可複製,不可持久的。說到底,這已經不僅僅是個貪官的問題了。就算沒有貪官,你們的聚和堂也無法長久存在下去。”

“爲什麼?”樑如繼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跟他說出這樣的論點,讓他十分的意外。

“因爲聚和堂說到底,他是一個與現行的國家體制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正因爲這個體制好,如果他一直髮展下去。那大明朝也將很快被他所替代。因此,朝廷是不會任由他發展的。

這不是因爲他好或者不好,而是因爲他的存在對現有的大明王朝構成了威脅。所以,他如果不好也還罷了。反而越好,朝廷便越不能讓他存在下去。因爲越好,他的影響力就越大,對朝廷的威脅也就越大。”

樑如繼聽了俞仁的這一翻話,許久沒有說話。他雖然對這個問題已經思考了幾十年,但是卻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想過。

“你看到這一杯茶水了吧!看上去,它是乾淨的,但是它真的能夠乾淨到一點雜物也沒有嗎?一杯水真的可以乾淨到不存一點雜質嗎?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纔有那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也正因爲何先生的聚和堂純潔到了無以復加,所以他纔不可能長存下去。沒有爭執,沒有飢餓、沒有欺壓、沒有不公、也沒有戰爭,這樣的世界是永遠不會存在的。

試想一想,如果你們聚和堂裡有一千名驍勇的守衛兵,那永豐知縣還能把何先生抓走嗎?至少,他是做不到的。那聚和堂還會如此輕易的便散掉了嗎?應該也不會吧!

雖然有了士兵,你們的這種和諧無爭的本體看上去是被破壞了。可是非如此,不能保證你們的和諧無爭。

老子說,‘不爭爲爭。’我現在把它反過來說,應該就是‘爭爲不爭’。只有在大局上爭的過朝廷,你們才能最終保證各人的小局面無爭。

有一句話叫,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你們實際已經奪去了大明朝這一個村的政權,可是你們卻沒有保護他的軍事實力,大明朝這個中央帝國又怎麼可能會讓你們長久存在下去呢!”

樑如繼聽完俞仁的這一翻話,忍不住拍案而起。

“先生之言真是讓學生茅塞頓開。如果早聽到先生之言,我們又哪裡會走這麼多的彎路。我懇請先生能否給我的朋友們也宣講宣講您的高論?好爲他們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好啊!”俞仁聽到樑如繼突然改口稱自己先生,知道他是爲自己的這一翻抄襲而來的理論所折服了。不過,他的臉皮向來是很厚的。雖然人家真正佩服的其實並不是他,但是他還是很有幾分得意。

其實,從前的俞仁,對這些問題是不感興趣的。可是,當他在這個世界裡越走越遠,家財越積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他身上所揹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原本,他是一個無牽無掛的人,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可是現在不同了,如果把趙蕊手裡的俞氏錢莊、沈家的各色人等,與海上的那一班歸屬於他的那一班兄弟加在一起,這個人數只怕不下三五千了。

他必須要對這些跟着他混的數千人負責,就不能不爲他們考慮;要考慮他們的吃住問題、收入問題、發展問題,甚至家庭問題。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變化,許多原本似乎與他遙不可及的社會問題,也都越來越成了他近在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他開始越來越多的考慮起,這些大明朝的社會問題。因爲他要想保有自己努力到現在所創下這些基業,保證跟着他混的這幾千兄弟姐妹始終有飯吃,沒有一個健康安定的社會大環境,那是萬萬不行的。從前,他因爲能力小,就算他想改變,那也是不可能的。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他的實力已經強大了許多,許多從前不能做的事情,現在都可以開始着手了。

包括逐步改變這個混亂骯髒的世界。

可是,要如何改變,卻是一個大問題。他雖然對這個問題想了許久,卻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在這方面有經驗的人。包括他最能幹的兩位紅顏知己李瑩與趙蕊。

但是,今天他終於遇到了一位這方面的專家。這個樑如繼顯然在這些問題上有很深的鑽研。他也很迫切的想要跟他再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於是站了起來。

樑如繼大喜,也跟着站起來,兩人出了包間,樑如繼在前面帶路。

可他們剛走出茶樓,便見迎面匆匆走過來一個穿着粗布短衫的年輕人。

樑如繼突然見到此人,忙迎了上去。

“誠子,怎麼了?”

第104章 大堂之上第6章 煙消雲散第175章 招安條件第194章 貪官醜態第45章 雲間茶樓第403章 半夜偷襲第356章 請君入甕第323章 拖而不援第379章 龍淵寶劍第411章 京中氣氛第102章 膽大小孩第357章 當街被打第13章 惹禍上身第334章 新帝暮路第179章 妥協之策第153章 無路出海第132章 表妹心思第373章 乾柴烈火第197章 青樓異人第146章 半路遇伏第71章 攻心爲上第92章 慘勝首局第143章 桃花當運第179章 妥協之策第306章 大軍東進第170章 神秘信件第107章 獄中生活第64章 突然出現第387章 反被暗算第168章 小卒敲詐第350章 但求一醉第189章 擒賊擒王第308章 強敵纏身第156章 呂宋消息第71章 攻心爲上第337章 正主現身第152章 南下調解第120章 進入泰州第155章 老弱守家第275章 用心良苦第241章 山東饑荒第110章 夜出杭州第291章 暴露身份第412章 被請入宮第393章 海盜大傻第2章 連江渡口第187章 平靜新年第309章 敵友難分第384章 男人決鬥第114章 霹靂手段第181章 一諾千金第96章 怯戰真相第35章 仗義援手第239章 官兵圍捕第372章 馬氏遺孀第94章 見與不見第158章 志大才疏第261章 海戰慘敗第210章 深入虎穴第350章 但求一醉第213章 偷樑換柱第291章 暴露身份第199章 無爪之狼第248章 蒸汽動力第252章 人各有志第335章 斬草除根第292章 身陷敵營第71章 攻心爲上第122章 訂單到手第71章 攻心爲上第178章 決戰南沙第63章 暗窺伊人第241章 山東饑荒第252章 人各有志第116章 江湖盛名第90章 如意算盤第120章 楊漣託孤第337章 正主現身第224章 新政猜想第93章 衆怒難犯第142章 平戶小島第54章 親自登門第11章 真人露相第53章 務實楊舉第41章 放棄火箭第117章 天大意外第84章 吳府突變第38章 一場賭約第267章 前瞻佈局第8章 奇怪乞丐第64章 突然出現第390章 換人條件第171章 又見故人第128章 偶感風寒第150章 一山二虎第294章 兩虎相爭第191章 利害丫頭第83章 不素之客第129章 人生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