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救世軍週刊》

軍管,這是針對新佔領地盤的臨時措施。

至少在明年開春以前,沒有更多的公務員可以派遣過去,更別說改革政府機構了。若是依靠原本的勢力治理地方,那地方同樣會被他們禍害得天怒人怨,到頭來還不是算在自己的頭上?

軍管,每個地方都進入軍事管理階段。在這樣的時期裡,地方說是使用民法,還不如說是軍法更妥當。

物資的配給按照軍事化處理,人員的管理按照軍事化處理,日常的工作安排按照軍事化處理。總之就是一句話,高壓,而且以人爲本的,安撫好地方,平靖地方賊亂,保證人人有飯吃,但又不會養閒人。

曹文詔和李定國兩人,負責新佔地盤的軍管問題,定期向張弘斌彙報最新情況,當然這同時也會和內衛彙報上來的情況進行比照,若是曹文詔和李定國有什麼隱瞞自己的,那麼他們的地位不保不說,也會失去張弘斌對他們的信任。

不過就當前,可至少在實施軍管之後的十多天時間裡,一切都非常的順利,而且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發生。最多,就是當地百姓,尤其是士紳不太習慣軍管,尤其半夜喜歡逛青樓的那一批。要知道,按照軍管條例,超過晚上七點就要宵禁,整個城鎮只有巡城的士卒,不會有任何百姓,抓到那可是按照間諜罪處理,輕則五十軍棍,重則直接處死。

趁着這個時期,張弘斌的軍校名單也總算是落實。

第一批進入軍校的人數超過三百人,最小的不過是普通士卒,最大的則是遊擊將軍。可以說救世軍最新的一批立下汗馬功勞,而且本身的素質也夠硬的人,即將進入軍校學習,考試合格畢業之後,會成爲新的軍官。

其實,按照張弘斌的指示,日後所有的軍官晉升,都必須要經過軍校的培訓合格之後才能夠獲准,不僅僅是有足夠的戰功就可以了。戰爭的模式在不斷的改變,個人的勇力開始被無限的減弱,可不再是一腔熱血帶着幾個親信一馬當先殺入敵陣就可以的時代了。越大規模的戰鬥,所需要的軍事素養就越深奧,不培訓一下,那是對將領和士卒的不負責任。

相反,最低級的軍官,只需要最簡單的培訓就可以了。按照他們的那個級別,學習太多的知識反而沒什麼用處,低級軍官往往是死亡最多的存在,投入太多的教育資源,結果就是白白的浪費掉,這樣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訴求。

最新加入張弘斌麾下的馮雙禮、郝連忠和袁宗弟三人,也在這次的名單之中。其中馮雙禮是唯一一個官階最大,即遊擊將軍銜的軍官,他培訓結束後會成爲參將,獨立統御一支部隊;郝連忠則是把總,培訓完畢昇級爲守備,統御一千士卒;至於袁宗弟則是守備,在培訓完畢之後會升級爲遊擊將軍,同樣擁有獨立統兵戰鬥的資格。

一開始,他們還不知道軍校是怎麼樣的存在,他們又會在那裡學習到怎麼樣的知識。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年代士卒大多都不識字,結果就是當聽說要上課的時候,很多人直接抓狂了。認真的說,有個別人還說寧願不升官,也不想要上課,他們一聽課就會犯困,久了會直接暴走。

奈何,意見被反駁,直接被塞了進去。

正式開學的那一天,開學典禮上他們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張弘斌是這座軍校的校長。按照傳統的說法,若張弘斌是皇帝,那麼他們就是天子門生,前途無比光明。不知道爲什麼,當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哪怕是最不喜歡讀書的人,都覺得或許可以在這裡混混日子,畢竟‘天子門生’這四個字,一般人可沒有那個資格享受到的。

隨即更讓他們放心的事情,就是針對每一個官銜,安排的不同程度的科目。從最基本的人心掌控,到最基本的戰爭技術,深入到局部戰爭準則,初步的參謀,最後到大範圍的戰略構思,大規模戰爭的戰術安排。總之軍校是培養高級指揮官的存在,至於軍姿、隊列之類的,則是最基本的訓練項目,這可不是軍校會負責的。否則,要軍官何用?

簡單來說,一個士卒在進入軍營,即開始享受到救世軍級別的軍訓。當某天他積累了一定的戰功,獲得晉升之後,或許他們會有機會帶領一批新兵,屆時他們會將這份傳統一級級的傳遞下去,而不是在軍校裡面專門學習。

隊正級別的小軍官,在訓練十多天之後就畢業了,他們回到部隊之後,會有十個人成爲他們的部下。而他們的軍官生涯,也從那一刻開始,直至他們死亡或者退役。

把總級別的初級軍官,則是一個月的教程,畢竟要統領一百個人,十個小隊的戰鬥。其中牽扯到不少的專業知識,若是不繫統的學習並且考覈,這便是對這一百個人的不負責任。

更別說統領一千人的守備,統領三千到五千人的遊擊軍,以及統領六千到二萬人的參將,他們需要修習的課程將更加的長,內容也更加的豐富。至於對外戰爭的問題,這其實不需要擔心,畢竟還有一批老資格的軍官,在外面看着。至於他們這批軍官,有些則是升一級繼續任職,有一些則是作爲增兵後的備用軍官。

軍校的培訓開始,張弘斌開始不僅要處理治下的政治文件,還要抽空去給軍校的學生們上課,頓時忙碌了許多。

最近幾天,他更是在籌備一個機構,那便是新聞局。作爲一個合格的穿越者,沒有人能夠忽略輿論的重要性,一個穿越者尤其是一個開了掛的穿越者,更別說是一個有了偌大地盤的穿越者,手頭上每一份報紙或週刊顯然是失職的。

必須要創辦一份週刊或者報紙,選用一批御用文人,最大限度的引導輿論,創造輿論,這樣才能夠讓百姓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行政理念,真正認識到這個世界,真正意識到自己以前過着怎麼樣的日子,真正明白爲什麼要支持救世軍,爲什麼要擁護救世軍的統治。

是的,哪怕說是洗腦也好,這個機構必須要迅速組建。

作爲新聞局的首腦,老岳父徐守放棄了教育部部長的職位,專門從事這個職業。這是他個人的意思,他對張弘斌不重視儒家,反而重視奇技淫巧和工商學,多少有點不滿,這個時代的文人都有這個毛病。

如此也好,張弘斌也不希望這樣一個改良型的腐儒,把那些年輕的學子們給教壞了。

新的教育部部長交給了汪兆麟,這傢伙才投靠張弘斌就擔任如此重要多少職務,說出去不知道羨慕死多少人。不過張弘斌就是乾綱獨斷,而且汪兆麟在上任後僅僅兩天就把握住了要點重點,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還負責張弘斌的利益需要,如此能力說出去,就算別人羨慕嫉妒恨,也無話可說了。

在深秋時節,當所有的農作物已經收入了穀倉等待着新一年的到來的時候,一份報刊出現在了陝西境內。

《救世軍週刊》是救世軍創辦,並且每週發行一期的報刊。整個報刊有三十二頁,涵蓋了時事政治、市場經濟、奇聞異事、放眼世界和約稿文章五大板塊。

其中時事政治把當前大明朝和救世軍勢力的新政策,新決定和新動態報導出來,讓所有人瞭解當前救世軍和大明朝廷的政治對比情況;

市場經濟則是講述通俗易懂的市場經濟理念,說穿了就是工業和商業的一些知識,看得多了,經商也會容易許多,甚至經商的人也可以從中吸取知識,進而改進經營模式,運氣好收益提高個幾倍也不是什麼問題。當然,最新的商訊也不會少,同時廣告也會最大限度的集中在這一塊上面。

奇聞異事則是講述各種小道消息和見聞,其實就是當做娛樂的一個板塊,好歹讓讀者輕鬆一下。

放眼世界,則是把世界的真實面貌還原,同時對外國的情況進行描述,讓哪怕少數人,能夠認清這個世界,不再把眼光侷限在大明這個版圖上。

約稿文章則是《救世軍週刊》對一些比較出名的人進行約稿,或者這些人投稿並且審覈通過之後,其文章就會在這個版塊上刊登出來,而約稿人也會因爲得到一筆不菲的稿費。第一版《週刊》,這一板塊只有張弘斌一人的文章刊登,其實是張弘斌連載了一篇小說,名字叫做《紅樓夢》的。

好吧,又幹了一次文壇大盜……至於這本書的內容,張弘斌自然是不記得的,不過系統書店裡面難得有那麼一本。

如此也好,好歹自己也算是一個可以著書立傳的人物,而不是一個暴發戶或者只懂兵事的莽夫。最重要的是,這篇文章一經連載,也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若是可以,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夠寫出一篇更好的文章,然後投到《週刊》這裡。

其實說來,本來張弘斌已經夠忙碌了,奈何如今還要幹着文壇大盜的事情,其結果就是在沉重的工作者,無限的勞碌下去。對此,他也只能報之苦笑。

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2章 隨身的系統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96章 朱存媛獻方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99章 大淩河之戰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55章 後金要摸魚第19章 免勞勿相送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155章 後金要摸魚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0章 迷失在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