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崇禎的決斷

說真的,實際上近幾年,至少在換屆以前,張弘斌沒有要打仗的意思.

但是就算不在計劃之中,真要打仗其實也沒什麼人會介意。或許很多人都在想着,共和國什麼時候可以統一華夏,哪怕不換屆,哪怕只給他們五百精兵,他們都想要好好表現一番。好歹,在對方身上咬下一塊肉,讓共和國的領地在華夏的地界拓寬那麼一個縣或者一地都是好的。

前線一直都有在二線城市尋找合適的地方進行戰略儲備,尤其是還有一年就要換屆的情況下,宣戰已經幾乎等同於拉上了議程。一切不過是預先準備,畢竟新時代的戰爭模式,和大量的炮彈和子彈有着密切的關係。

或者說,零傷亡的奇蹟很多時候,就是靠炮彈和子彈堆積出來的,比如米國的傳統作戰模式。

張弘斌卻彈藥麼?五條彈藥生產線姑且不說,超市裡面還能夠購買足夠的彈藥。再加上共和國的經濟一直都是那麼的繁榮昌盛,根本不必擔心財政出現赤字的情況。不說國庫充實,爲了經濟着想,一直維持在收支平衡,且略有盈餘的程度,而且一直保持了下來。

這也多虧了,這個時代的金融精英還是太少的關係,沒人用經濟手段惡意搗亂,而本土經濟學術發達,也能夠從容面對各種比較簡單,或者常見的經濟問題,故而許許多多剛剛出現苗頭的情況,都會被立刻扼殺,這才保證了共和國金融的穩定。

在二線城市準備物資,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西國正式對共和國宣戰那段時候。那個時候本來已經訂下了攻打河北的意思,卻不想被大西國拖着不得不回頭把它給滅了。

如今,不過是把以前的準備給再次進行一次,因爲地址什麼的都已經選定,所以倒是省事了許多。

在山西邊境的戰士,第一時間在這些據點拿出了彈藥補給,第一時間在指揮官的帶領下,開始跨越邊境,針對大明帝國的邊軍進行襲擊。猶豫大明帝國的通訊落後,使得這裡的邊防戰士還並不懂得,大明和共和國已經正式宣戰了的消息,所以鎮守在這裡的盧象昇,幾乎是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得到了共和國越境犯邊的消息。

不得已,他只能選擇放棄最先前陣地,然後藉助一線陣地的緩衝,迅速組織人手在二三線對共和國的軍隊進行狙擊。不管結果如何,把河北守住,哪怕能夠留下大半領土,或者不讓對方殺過北直隸,那就是大功一件。

盧象昇帶着本部人馬,開始在河北進行抵抗。

而同一時間,在北京周邊一帶,戰爭卻是已經打響。

崇禎的確是離開了,但是駐守在京城的禁衛軍卻是留了下來。他們必須要留下來,因爲他們必須要爲崇禎的撤離,留下足夠的時間。爲了這個目的,他們甚至要冒着獻出生命的危險。

他們沒有選擇,禁衛軍都是真正的帝國?軍人,他們以效忠皇上爲己任,是絕對的忠臣義士。或許,共和國的確是更加的繁華,更加的廣闊,世界地位也更高一些,但是他們都是傳統的大明子民,對這個已經存在近三百年的國度的認可,遠遠比只見了十來年的共和國要深得多。

若非如此,他們也未必能夠成爲禁衛軍將士。

作爲禁衛軍,他們身上的裝備還是很可觀的,至少防彈衣那是必然的裝備。崇禎或許沒辦法制近代的步槍,但是防彈鋼盔和防彈衣這種東西,還是想辦法做了出來。這兩個玩意可以在二百米內抵擋住子彈,不是大明的那種,而是共和國的那種,這個已經通過專門的測試。就算面對的是對方的機槍,只要一發子彈不是同時打在一個地方三次以上,只怕也沒辦法對穿戴防彈裝備的他們造成穿透傷害,不過子彈的衝力卻是沒辦法避免,第二發若是打在同一個地方,依然會讓人覺得很痛,甚至很有可能肋骨什麼的會因此骨折。

在共和國?軍隊來到之前,他們已經搶佔了北京城周圍十多個高地,同時準備了有效射程高達五里的重炮。每一個高地,直接佈置了五門這樣的火炮,同時還佈置了六門輕炮,專門對付近距離衝上來的敵人,這玩意有效射程雖然只有二里左右,爆炸開來的威力也不太高,但作爲一種防禦用火炮,還是可以的了。

遠道而來的共和國?軍隊,他們本身只是共和國的海軍陸戰隊,搶佔據點什麼的自然很拿手,但是缺乏重武器支援就是一個很大的短板。爲了全速前進,他們不得不犧牲火力配置,僅僅帶着迫擊炮和火箭筒就出來了。後者其實不過三百米左右的射程,而前者也不過是二里左右的射程。

最糟糕的是,他們在低地,而敵人在高地至上而下炮擊,這就算是陸戰隊最大的麻煩。

就如同崇禎設想的那樣,就算共和國的軍隊再強悍,就算陸戰隊是傳說中精銳的精銳,但陸戰隊員本身也不過是一個血肉之軀。在炮火的轟炸下,也會被直接炸死。

他們的目標是北京,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面臨着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解決高地上的敵人。

否則,對方會立刻根據他們的行動軌跡,迅速調整好炮口,在幾個地方居高臨下的進行炮擊。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可以毫髮無損的,一邊避開這些炮火,一邊朝着北京城趕去。

“三排,五排,七排聽令,立刻給我搶佔一到三號高地!”眼看敵人開始居高臨下進行炮擊,劉若錡對下屬的三個狙擊排下達了命令。

狙擊排裡面,有十人手持狙擊槍,五人負責瞭望甚至會用衝鋒槍掩護,五人手持火箭彈做好攻堅準備,最後十人手持輕機槍進行火力支援和掩護。重點其實還是狙擊槍的應用,十支狙擊槍可以有效的對敵人的重要人物進行狙擊,就算沒有重要任務,也可以第一時間針對對方的火炮手進行射擊。只要火炮失去操控者,那麼就擋不住其他人的緩緩前進,進而在到達有效射擊範圍之後,這些部隊就會在狙擊手的掩護下,進行攻堅。

實際上,狙擊排可以說也算是攻堅排,但畢竟它是軍隊裡面唯一裝備有狙擊槍的部隊,所以才被稱呼爲狙擊排。

得到命令之後,三個狙擊排立刻開始散開,並且第一時間以不規律的前進模式,開始朝着敵軍陣地摸了過去。炮火的確是朝着他們打了過來,但都被他們最大限度的躲了開來。他們就抓住軍校學習過的放炮要點:不規律前進,第一時間臥倒,炮擊後沒死的第一時間爬起來,迅速前進!

就是一直貫徹着這樣的要點,他們暫時還沒有出現死亡的情況。

到達二里外,對方的重火炮開始停火,但是陸續有輕型火炮的炮彈打了過來。狙擊排開始出現傷亡,大部分都是機槍手,他們手中的輕機槍太重還是影響了他們的速度,同時他們也有最基本的軍事覺悟,那就是最大限度的保護狙擊手的安全,所以在這個前提下,他們甚至會用生命,來掩護狙擊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狙擊手來到了距離敵人五百米的地段,然後開始了第一時間射擊。

他們到底是摸了很久很久的槍,而且能夠在千金萬馬之中選拔出來的,就算實戰少了一些,但依然可以在非常近的距離下,藉助對槍械和彈道學的理解和熟悉,迅速射殺有效射程內的所有敵人!更別說,觀察員在第一時間,給他們最好的參數進行調整。

“呯呯!”一連串的槍聲響起,至少超過十名火炮手被直接射殺。

避開了防彈衣,直接命中眉心,槍法之準讓讓大明軍隊的指揮官都爲之汗顏。

距離在拉近,雙方還有二百米左右的距離,火箭彈第一時間被打了出去。敵人就看到對方突然蹲下,然後扛起身後揹着的大筒子,然後就朝着他們不知道打來什麼。只看見一個類似梭形的東西,冒着煙朝着他們飛了過來。

還好,他們不傻,就算不知道是什麼,好歹也可以猜得到,只怕和炮彈是差不多的東西。

很快,火箭彈直接飛到了他們的陣地之中,發生了爆炸,很多進行規避動作的士卒,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慶幸。

然而還沒有笑到最後,只聽“呯呯”的槍聲傳來,眉心就是一痛,然後人就沒有了知覺。

“殺!”機槍手第一時間展開了射擊,在金屬風暴的肆虐下,敵人根本擡不起頭來。這三處高地,被順利奪了下來,但共和國海軍陸戰隊依然爲此犧牲了十名精銳士卒。

“目標,北京城!衝鋒!”劉若錡見高地總算是被拔掉,第一時間下達了衝鋒的命令。

衝鋒號被吹響,所有士卒高呼着朝着北京城殺了過去。

卻不想,在即將抵達北京城的路上,突然殺出了一支部隊。

沒有馬匹,但是最靠前面的士卒,手持一種可以連發的火銃,朝着他們進行射擊。這些彈丸很多都被防彈衣給擋了去,但是依然有不少掃中了陸戰隊士卒的腿和臉,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殺賊!”不知道誰大聲喊了一聲,五百多批戰馬,帶着大量的輕型火炮,直接飛奔而來。

“射擊!”劉若錡自然不會允許對方開炮。

雙方你來我往,在先進的戰鬥理念和優秀的武器壓制下,敵人的戰鬥力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且對方的火炮造成的傷害也被降低到了最低。雙方你來我往之中,對方在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在迅速死亡。

“殺賊!”依然是那熟悉的聲音,伴隨而來的是居高臨下超過二十門火炮的轟擊。

“散開!”劉若錡可不敢直接面對這些炮擊,第一時間下達了散開的命令。

陸戰隊的士卒迅速避開,但炮火依然無情的奪走了三十多人的生命。

“繼續射擊!”那聲音再次傳來,卻是早些時候把彈丸射完的士卒,把彈丸火藥填充完畢後,來到了前線。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他們迅速瞄準了敵人的臉部和腳步,哪怕期間被敵人的機槍掃射,也要第一時間把手中的彈丸給打出去,至少他們要死,也要多拉幾個敵人陪葬!

在不要命的拼鬥,以及火炮的支援下,敵人至少陣亡了三萬人,而陸戰隊也陣亡了近千人。

按照冷兵器時代的情況來說,這已經算是很可觀的比例了,以少勝多畢竟是少數,更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然而,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在士卒戰鬥力一流、武器精湛的情況下,依然被對方殺了近千人,不管是對士氣,還是對陣型的維護,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更別說,對方的火炮,依然在不斷的支援戰場,而且受到對方不要命的攻擊,劉若錡不得不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必須要找個地方休整,然後才能最有效的發動進攻,否則繼續打下去,不知道在殺光對方所有人的前提下,能夠儘可能的減少己軍的傷亡?而他也知道,張弘斌最看重的是後者,不是他們在人生之中,到底殺過多少個敵人。

陸戰隊撤退了,哪怕是暫時的。

看到敵人撤退,發號施令的那人癱坐在地上,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威儀。

不過他也總算意識到,共和國?軍隊,未必不能戰勝。

他就是崇禎,最後還是帶着三萬五千禁衛軍,外加五千家丁兵殺了回來。他是大明天子,天子守國門,北京就是大明的國門,這是祖訓,更是大明朝廷的驕傲和自信。嬪妃和孩子已經送到了江南,但身爲大明皇帝的他,決定回來。

就算死,也要死在北京,他是大明天子!

第142章 瘋狂的彩票(上)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13章 後金來談判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67章 敵人在哪裡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