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

按照原本的歷史,大淩河之戰自後金的突襲開始,然後進入包圍,進而圍點打援,簡單的議和之後,最後攻堅。

但是原本的歷史裡,多鐸可不會死在這裡,這廝只會死於天花,絕對不會死於戰場。要說這場戰役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火器的投入情況。大明投入的火器比歷史的要多,最重要的是火器的威力比歷史大明軍隊的火器強大太多了。

孫承宗完全是打了多鐸一個措手不及,就是欺負後金對火器的不信任,同時也沒想到大明會大規模投入戰場。不能否認的是,因爲孫承宗投入了二千多杆火銃的關係,直接使得多鐸帶領的一千人直接陣亡半數以上,這陣亡的後金韃子的首級,可是讓孫承宗發了一筆橫財。

孫承宗發財了,遼東的將士們自然也會眼紅。當他們發現韃子也不是那麼容易殺死,而且火銃的威力如此厲害,頓時也變得膽大了起來。至少在錦州這邊,孫承宗麾下的火銃部隊又獲得了升級,五千多杆最新式的火銃已經武裝到位,雖然隸屬於幾個將領,而這些火銃原本就是朝廷調撥給孫承宗的,但爲了大局着想,孫承宗也只能默認這樣的情況。

要說這遼東關寧軍若是不朝着物資和糧餉伸手,那就好比天下的流寇第二天都成了順民,甚至哭爹喊孃的要來遼東打韃子一樣稀罕。

後金按兵不動這段時間,孫承宗在整合兵力的同時,也是把之前收割了的五百多韃子的首級硝制好送到了北直隸。一次戰役殺了五百多韃子,這也算是一場大捷了。要知道以往後金南下,關寧軍能夠殺死二百真韃子,那也可以看做是大捷了,如今五百多真韃子的首級,這還不算大捷,那還有什麼能夠算是大捷?

首級那是快馬加鞭送到了北直隸,崇禎親自去驗看,確認是真正的韃子的首級,頓時大笑不已。

於是又摳出了十萬兩,送到遼東作爲犒賞嘉獎孫承宗等人,同時又調撥了二十門佛朗機炮和十門紅夷大炮過去。由此其實也看得出,大明就算虛弱,就算資金貧瘠,但是底蘊還是在的,在不計成本和工匠衆多的前提下,快速製作一批火炮和火銃什麼,還是很容易的。

得到了物資,孫承宗也是很開心,迅速擴大了火器部隊,並且做好了與後金決一死戰的準備。

同一時間,後金卻也放棄了圍困大淩河城,只因爲多鐸的仇,需要大明軍隊的血來清洗!已經被他們圍困在大淩河城裡面的祖大壽部,是最好的祭品。

更別說,此刻的後金部隊,剛剛運來了十門紅衣大炮待用。

“祖將軍,大家好歹也是老熟人了,我們也不打算爲難你。你看如今你們的援軍未到,但我們的大炮已經對準了你們的大淩河城。如今放在你們眼前的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便是投降,一個便是死亡。記住,我們的陛下很生氣,因爲你們有一支援軍把我們的親王給殺了,你若執迷不悟,那可就得面對我等滔天怒火了!”不管是出於攻心,還是真心打算招降,後金還是派出了一個使者前去招降。

祖大壽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看到了那已經對準了城牆的紅夷大炮。再聽使者那番話,先是感慨孫承宗什麼時候那麼能耐,居然把後金的親王給殺了?隨即覺得自己真的倒黴了,後金的親王給殺了,自己還能討好?

說真的,此刻祖大壽甚至真的打算投降了。崇禎這個皇帝不好伺候,以前自己在毛文龍麾下,也算是吃香的喝辣的,日子過得還不錯,結果毛文龍被袁崇煥給殺了;袁崇煥當督師也罷了,好歹也是一個系統的,而且袁崇煥也允文允武,遼東的將士也服他,奈何最後別人幾句讒言,袁崇煥被凌遲了。好吧,若是自己也被什麼人進了幾句讒言,是不是也會被叫到京城給凌遲了?

崇禎凌遲袁崇煥,或許的轉移了百姓的抱怨,但同時也是寒了遼東將士們的心。

“將軍,我們該怎麼辦?”祖大壽的副將詢問到。

“還能怎麼樣?守城,堅守到最後一刻,若是那幫兔崽子還不來救援,那也怪不得我們了!”祖大壽終於是下定了決心,漢人的血讓他不忍心丟掉祖宗衣冠,但是本心卻讓他愛惜自己的生命。

很矛盾的一個心情,但也不是不難理解。

眼看祖大壽沒有反應,黃臺吉可不會客氣,立刻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紅衣大炮是16世紀初製造的艦載加農炮,也叫紅夷大炮,指來自荷蘭和葡萄牙人之意,後被大明的工匠仿製。孔有德帶着工匠投靠後金,黃臺吉覺得紅夷大炮這個‘紅夷’二字讓人很不爽,至少他們當時也是‘夷狄’,故而取了一個諧音,改名爲‘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重達兩噸,運送非常困難,發射前要挖坑加固,這樣才能夠進行射擊。但不能否認的是,這火炮的威力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至少張弘斌沒有出現的話絕對是最先進的,用這玩意轟古代城牆,那效果自然是槓槓的。

前後二十多響,其結果就是剛剛修起來的大淩河城就毀了,此刻在後金的面前,裡面的祖大壽部完全就是不設防的婀娜女子,只等着後金的勇士去推倒。好吧,到了這個地步,祖大壽也沒什麼好選擇的,雙手一舉武器一放,投降!

一開始,多爾袞是不太願意接受投降的,按他的意思,多鐸的仇沒點像樣的祭品可不行。黃臺吉卻是比較理智,其實是范文程進諫,說:“若祖大壽投降,則遼東將領,多有不敢死扛者。”

正因爲這個進諫,使得祖大壽虎口逃生,事後知道這事,也是慶幸不已。

大淩河城前後不過一天就被攻陷,祖大壽投降的消息,自然很快傳到了錦州正要出發的孫承宗部那裡。聽到後金不日南下,而且祖大壽也投降了,很多遼東將領也開始有了怯戰的意思。也不能說完全是怯戰,只能說他們又不太敢外出打野戰了,只想着踞城而守。畢竟他們要面對的,不是後金的別動隊,而是後金的主力部隊,那可是數萬大軍!

“爾等食君之祿,豈能不忠君之事?如今大敵當前,爾等安敢怯戰不前?莫非,認爲孫某手中寶劍不利?”孫承宗對此也是很火大,直接拔出了崇禎給他的尚方寶劍。

好吧,這玩意很強大,要知道袁崇煥有這玩意,就可以天沒亮就把毛文龍給砍了,然後再給崇禎去奏摺稟報這事。按照這些文人的性子,若是這次不出戰,只怕還真要被他來個先斬後奏。

誰都怕死,最怕的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中,到時候沒有撫卹不說,還成爲了所謂的罪人。

遼東將領們也不是傻子,只能硬着頭皮,不僅把關寧鐵騎準備妥當,火器部隊也是第一時間開拔出戰。最終,雙方的斥候在錦州東北部百餘里範圍內遭遇,並且開始了大戰前的小規模戰鬥。

關寧鐵騎的斥候也算是能征善戰,只要後金的韃子膽敢和他們一比一,那麼他們甚至敢衝出去。畢竟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對遼東這片土地的熱愛更勝別人,也更願意爲守衛這片土地拼死殺敵。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他們的裝備遠遠優越於後金的斥候,真正一對一打起來,吃虧的只能是後金。

其結果,就是後金完全變成了瞎子和聾子,而大明這邊卻是不斷收到後金的情況。

終於,雙方在一片草原上相遇,這是孫承宗故意準備好的戰場。在這裡,沒有任何阻攔,卻是火炮和火銃發揮最大威力的地方。而這裡,同樣也是黃臺吉準備好的決戰之地,蓋因這裡適合跑馬,適合射箭,也適合炮轟。

只是當他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火銃部隊,以及後面冰冷冷的火炮,他還是有那麼點後悔了。

然而到了這一步,也沒有他後悔的份,他只能硬着頭皮,迎接這場有點不划算的決戰!

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55章 後金要摸魚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50章 第一批奴隸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128章 登陸聖何塞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70章 當了次強盜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34章 張靖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