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天子1

大淩河之戰雖然最終以明軍慘敗告終,但是也狠狠的揍了後金一頓,讓他們死傷了好幾千人,對於崇禎來說,這筆買賣還是比較划算的。此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些原本倒向後金的蒙古部落對大明的態度又突然有所好轉,非但停止了對邊牆的騷擾,還扭扭捏捏的派來信使,似乎想跟明朝重修舊好。這些牆頭草看得很清楚,後金再怎麼強悍,能戰之兵也不過十萬,而明朝卻擁有近乎無窮的人力物力,如果明軍每一戰都是這樣死戰,以損失幾萬人作代價拼掉後金七八千人,那麼死的一定是後金!據說這一戰明軍之所以會輸,完全是因爲有一次精銳被留在關門,沒有開赴錦州,明軍兵力不足,所以功虧一簣,如果這支精兵也開赴錦州的話……

蒙古各部落的態度讓崇禎心情大好,雖然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部落,但也是他自登基以來,少有的好消息了。這些天他精神特別好,連飯都多吃了半碗,批閱奏章時效率特別高,這麼舒心的日子還真不多見。只是老天爺似乎就見不得他好,還沒高興幾天呢,一個令他尷尬萬分的消息被快馬傳到了京城:祖大壽被放回錦州了!

祖大壽爲什麼會被放回來?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用假投降騙取了後金的信任,麻痹了皇太極,藉口回去找機會將錦州城獻給後金,被放了回來。這套說辭頗爲巧妙,也很有戲劇性,說書人最喜歡這樣的段子了,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這裡頭有問題:祖大壽雖然跑回來了,但是他那幾個寶貝兒子還在後金那邊擔任高官呢!皇太極被他耍了一次,卻沒有動他的兒子一根汗毛!不管祖大壽怎麼編,這一點始終都說不通,只能說,他在大淩河之戰中見識了後金的力量,認爲後金已經擁有問鼎中原的資格,所以在後金那邊下注了。在王朝更替之際,兩頭下注是世家門閥最普遍的做法,兩兄弟各爲其主殺得血流成河也只是尋常事而已,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管哪一方勝利了,自己的家族總是能站在勝利者那一邊,將家族的榮光繼續傳承下去,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極不明智的。現在明朝頹勢盡顯,祖氏想兩頭下注,似乎也無可厚非。

崇禎已經不是剛登基時被東林黨忽悠得團團轉的那個菜鳥了,幾年來的歷練,他早就練就了一雙銳利的眼睛,足以看穿那一套套冠冕堂皇的說辭後面隱藏的東西。但是……但是的但是,看穿了也沒用,他根本就拿祖大壽沒辦法。破口之戰,袁崇煥下獄後祖大壽帶領關寧軍連個招呼都不打便逃回了山海關,他只有乾瞪眼的份,這幾個祖大壽屢召不至,陽奉陰違,他還是隻有乾瞪眼的份,只能用恩惠籠絡,不敢對祖氏採取任何過激的行爲。現在明知道祖大壽兩頭下注,他還是毫無辦法,唯有苦笑。

“祖少傅一心爲國,忠心耿耿,朕心甚慰。”在朝堂上,年輕的天子面無表情的表達了他對祖大壽迴歸的態度。他非但沒有懲罰祖大壽,還讓他官復原職,繼續替朝廷鎮守錦州,同時派曹化淳前往錦州傳達恩旨,賞賜祖大壽五千兩白銀,一把尚方寶劍,以及一些貴重物品。現在崇禎也只能用這些小恩小惠籠絡祖大壽這個明朝最大的軍閥,讓他不至於離心了。

習慣了跟皇帝唱反調以證明自己纔是業界良心的文臣罕見的沒有表示反對。扳倒祖大壽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明朝的遼餉現在已經漲到每年七百萬兩了,這七百萬兩遼餉剛從戶部撥出去,就被按規矩漂沒了兩百多萬,多少朝廷命官依靠遼餉吃得滿嘴流油,直打肥嗝,如果關寧軍換了個當家的,不知道要生出多少變數來,事關大家的利益,就算崇禎不想讓祖大壽繼續統率關寧軍,大家也會逼他同意的!

這個消息就像一隻落在一杯美味可口的冰琪淋裡的蒼蠅,將崇禎的好心情破壞得一乾二淨了。好在,也不全是壞消息,當天晚上,就在他呆在御書房批閱奏章的時候,王承恩來報:“孫大人回來了!”

崇禎還沒有反應過來:“哪個孫大人?”

王承恩說:“是遼東經略孫大人,孫閣老!”

崇禎恍然大悟:“樞輔回來了?快請,快請!”本來他對孫承宗意見挺大人,但是孫承宗這老頭還算有本事,指揮大軍給予建奴重大殺傷,戰果輝煌,他的怨氣也就小了,自然熱情了許多。

孫承宗風塵僕僕的走進來,恭敬的行禮:“老臣孫承宗,參見皇上!”

崇禎連忙上前將他扶起,說:“樞輔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王承恩搬來椅子,讓孫承宗坐下,又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薑湯讓孫承宗喝。孫承宗這一路頂風冒雪的趕回來,着實冷得夠嗆,手腳都有點哆嗦了,接過薑湯一口喝下,總算有了點暖意。

等他喝完了,崇禎才問:“樞輔大人爲何回來得如此匆忙?”

孫承宗拱手爲禮,說:“老臣承蒙先帝信任,以遼事相托,十幾年來殫精竭慮,如履薄冰,不敢稍有鬆懈。聖上更是不嫌棄老臣年老體衰,許以重任,此等信任,老臣便是粉身碎骨,也難報萬一。老臣竟盡全力想讓遼事有所改觀,奈何天不遂人願,此番大淩河戰事我軍損兵折將,傷亡極其慘重,兵挫地削,老臣難辭其咎……”

崇禎打斷:“樞輔大人不要再說了。您的才幹朕從不曾懷疑,這次之所以會吃這麼大的虧,一來是因爲建奴喪心病狂,竟將舉國之兵調集到小小的大淩河城,打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二則是因爲各軍頭懦弱,不敢死戰,才讓建奴佔了便宜!後來天雄軍、舞陽衛兩支新銳之師到達錦州,不就打得很好麼?可惜朕聽信了熊明遇那幫庸才的鬼話,沒有讓關門川軍出關馳援,痛失扭轉敗局的良機,這都是朕的過錯,跟樞輔大人無關,樞輔大人不必自責。”

孫承宗說:“皇上此言,愧煞老臣了!此戰損兵折將,四萬薊鎮、關門精銳在長山全軍覆沒,何可綱死在了大淩河城外,老臣極爲倚重的將領祖大壽更是降了建奴,老臣可謂顏面盡失,無顏再爲官了,還請皇上賜還骸骨,讓老臣回家養老!”

崇禎哪裡肯依。現在他最缺的就是能辦事、願意辦事的人,孫承宗恰好就是其中一個,你跑了我可怎麼辦!他很聰明的轉移了話題,問起大淩河之戰的詳細經過。孫承宗打起精神,將大淩河城被圍、明軍三次增援、張春兵敗長山、舞陽天雄兩支飛軍血戰大淩河的經過一一道來,條理清晰,細節生動而豐滿,這個老頭那非凡的記憶力確實令人驚歎。崇禎聽完,噓唏不已:“張春可惜了……其實他只要再等幾天,就能跟天雄軍會合,他那四萬部下,還有他自己都不用死了……”

孫承宗說:“由此也可見奴酋之狠毒狡猾,我軍的一舉一動,盡在他的意料之中,由始至終都被他牽着鼻子走,要不是天雄、舞陽兩部飛軍的戰鬥力超乎他的想象,只怕第五次增援大淩河城的兩萬將士早已變成河邊枯骨了!皇上,請千萬要警惕這個人,他比努爾哈赤還要危險十倍!”

崇禎苦笑:“這一點,朕在前年就領教過了。”

孫承宗說:“張春雖然有喪師之過,卻也盡到了本份,請皇上看在他一腔孤忠的份上,莫要怪罪他!”

崇禎說:“朕不僅不會怪罪他,還要將他風光大葬,極盡哀榮!”

孫承宗總算放下了一塊心頭大石。他頂風冒雪的趕回北京,很大程度就是爲了張春,他不忍心看到這個老友死了之後還要背上罵名。看來崇禎對於忠於他的臣子還是比較寬容的,並沒有怪罪張春之意,他也就放心了。

放心之餘,他再次向崇禎舉薦了盧象升和楊夢龍。這點崇禎也有計較,他打定主意要重用盧象升,至於具體怎麼用,還沒想好,反正不會讓他閒着。楊夢龍嘛……讓他有點頭疼,按孫承宗的說法,這個傢伙能力是有的,不管是屯田還是練兵,都是一等一的強,而且身先士卒,極得軍心,就是年紀還太小,性格桀驁,吃軟不吃硬,脾氣一上來,連兵部尚書都敢捅,如果不磨掉他這種性格,貿然給予高官厚祿,只會害了他。

“此人天縱其才,可與霍驃姚並肩,但性子太野,很容易惹禍,須重用,但必須慎用。”孫承宗給出他的意見。

崇禎很感興趣:“須重用,但必須慎用?”

孫承宗說:“就是將他當成一頭關在籠子裡的餓虎,輕易不要放出來,一旦放出來,撕碎了惡狼,一定要將他餵飽,否則難保他不會把看籠子的人給咬死!”

崇禎沉吟半晌,展顏一笑:“聽樞輔一言,朕茅塞頓開。須重用,但必須慎用,說得好!”揉揉太陽穴,又苦惱了起來:“可是舞陽衛偏安南陽,軍餉兵器都是自給自足,朕就算想以恩惠籠絡,只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孫承宗正色說:“只要皇上在他與上司起了衝突後偏向他一點,何愁他不歸心?”

崇禎失笑:“想不到他那愛惹麻煩的性子還有這個好處!樞輔,朕打算將洛陽府的衛所也交給他打理,你看如何?”

孫承宗想都不想,說:“他肯定會叫苦連天,說活不下去了。”

崇禎有點意外:“爲何?”

孫承宗說:“因爲他打從上任以來就沒拿過朝廷一分銀子,全是自己掏腰包,虧了幾萬兩銀子才把南陽各衛所治理得有一點起色,現在又把洛陽衛交給他,他不罵人就不叫楊夢龍了。”

崇禎大笑:“升官了還要罵人?有趣,有趣!照這麼一說,朕還非把洛陽衛交給他不可了。南陽、洛陽緊鄰陝西,飽受流寇肆虐之苦,而且衛所頹廢,不堪重任,不整治一下肯定不行的。朕打算將洛陽、南陽合併爲河洛鎮,舞陽衛整編爲河洛新軍,讓他們替朕將流寇死死的擋在潼關之外!”

孫承宗吃了一驚:“一衛指揮驟然提拔爲一鎮總兵,是不是太過唐突了?”

崇禎有點無奈:“現在大明缺人才啊,能堪重任的人實在太少了,好不容易纔發現幾個,只能破格提拔了。”

天子一語成憲,楊夢龍從一介布衣到一鎮總兵,只用了短短兩年,這樣的晉升速度,真是讓人瞠目結舌。不過楊夢龍也有資格接受這樣的破格提拔,明朝跟後金打了幾十年,能帶領兩千多戰兵一戰擊潰後金一個旗,又帶四百輕騎直取建奴王旗,刺死皇太極的戰馬的奇葩,也就這麼一個而已,他不配,誰配?

曹變蛟、祖寬這兩位表現相對搶眼的年輕將領也進入了崇禎的視線,他頭一回知道,原來自己手下能打的將領着實不少。不用說,升官,賞賜,一定要重要!明朝就這尿性,逮着能用的人就往死裡用,比如說那個倒黴的馮元飆,都快病死了還在兵部尚書這個倒黴催的職位上苦熬……

看到這些作戰英勇的年輕將領都得到了天子的賞識,孫承宗暗暗高興。他這次恐怕真的要丟官了,就算崇禎想留住他,言官御史也會用奏章把他活埋的,還是找個機會告老還鄉好些。不過,有這麼多傑出的年輕將領在,就算他告老還鄉了,大明也有所依靠,希望這些孩子們儘快成長起來,成爲大明的擎天柱吧!

“朕要在安定門外舉行獻捷大典,檢閱凱旋歸來的將士,樞輔認爲如何?”冷不丁的,崇禎冒出了這麼一句。

孫承宗怔了怔,深深一禮:“如此一來,我軍將士必士氣大振,逢敵必死戰!”

三十四 火炮一零八 部署四十 罐頭工廠五十五 無謀之局一零六 聖旨到第三十四章 各人心思九十三 萬事俱備八十二 抄家第二章 美麗新世界2一零三 封侯一二八 忽悠也是一門藝術第七十九章 開始與結束一零一 血海六十九 大淩河悲歌5八十 潰逃二十一 天雄軍 1二十四 天雄軍4三十三 騎戰一三八 土默特部分裂4六十四 一戰成名五十九 女中豪傑第五章 收穫六十七 決戰 2五十四 金山西見煙塵飛4六十五 踢上了鐵板3第六章 朝天子6一一三 分贓一一七 撤軍五十一 我們中出了一名叛徒八十六 震動2第十章 新朝氣象5三十四 不難要你幹嘛第三章 朝天子3十八 女王VS小受1六十六 血色帝都2三十一 誰的主場1十三 有車一族二十八 哨騎夜戰 (下)一一三 倒黴的倭寇3六十二 憋屈三十四 朋友一一四 前哨戰2四十四 河洛風雷7二十三 倍受打擊十九 聯袂來訪九十四 要命的硫磺彈一一二 倒黴的倭寇2八十二 窮追2二十七 新型大炮2第四十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六十六章 準備工作二十七 序幕十一 我要娶老婆一四四 解決流寇9三十六 損失纔剛剛開始九十 再戰大淩河1第三十章 情敵四十三 陽泉,死戰7五十二 畏懼一零八 不動如山第六章 又見追債一零一 熱鬧的新年 下三十一 可汗大點兵七十六 廈門無血開城3一一三 分贓五十四 致命的選擇第四十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四十三 陽泉,死戰7一五一 出事了七十九 女兵回家記七十七 重建規劃3七十六 戰果輝煌八十九 越人墳一零三 封侯一三五 土默特部分裂1八十 釣魚執法第五章 興師問罪一三五 土默特部分裂1十四 科學怪人一四三 走向未來六十八 大淩河悲歌4六十六 血色帝都2八十 認輸第五章 風起華北4一三零 殊死之戰7第十一章 計劃第六章 陰謀一零零 九州戰紀5九十三 體育盛會3一二七 殊死之戰4六十七 血色帝都3一一五 託付一四一 解決流寇6第三章 高爐二十九 見面禮五十 楊夢龍剿匪記7八十一 窮追1一零六 單挑不成第二章 夷陵叛亂 2第二十章 暗箭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