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

[ ~][ ~]

除了修建棱堡之外,肖圖白也有意識的進行各種戰備工作(神座 ww)比如,皇家軍建立了多儲備火藥、鉛彈的倉庫

與此同時,對於工部崇禎八型鳥銃的訂單,則是進一步增加要求工部將產量提升到每月生產3000把崇禎八型鳥銃

此時的皇家軍每月的訓練大約要磨損掉1000把火槍,這並非是槍管質量問題,相反槍管的質量已經屬於17世紀的一流水平問題在於,皇家軍每天都有30次以上的實彈訓練一天的訓練量,可以比得上大明神機營一年的訓練量

而黑火藥的殘渣很多,對於槍管壽命影響巨大不像後世的無煙火藥,殘渣忽略不計,可以使得槍管壽命提高

實際訓練中,一把崇禎8型的鳥銃槍管壽命是在1000發~1500發彈之間,還有一把逆天的神器,射出了3000多發彈,居然還沒有炸膛

這讓肖圖白對於工部的工匠們,開始有了信心,知道在資金到位和嚴苛的驗收下,工部的工匠們還是挺認真的以前工部之所以給給以偷工減料印象,這完全是因爲朝廷撥給的經費不足導致

而在皇家軍的30兩一把的天價訂單刺激下,實際生產中,只需要15兩銀的成本使得工部不但不虧本,反而賺錢爲了籠絡皇家軍這個大客戶,工部自然是有求必應不敢出現所謂的偷工減料了

不過,皇家軍爲了安全起見,火銃射出了950發彈之後,統統開始收入倉庫中,進行報廢處理

這些報廢的火銃,大多數還能夠擁有射擊數百發的壽命,肖圖白找機會看看,以後能不能將這些報廢槍支廢物利用,銷售到海外市場

訓練中耗費的火槍嚴重,再加上要給未來做戰備處理所以纔會要其餘工部,每月要供應3000把崇禎八型鳥銃

除了火槍的訂單之外,肖圖白還重視士兵的防護裝備所以,給士兵們訂購了8斤重的棉甲,雖然不如八旗兵15斤重雙層棉甲厚實,不過15斤棉甲是爲了防彈

而8斤重量的棉甲,主要是用來防禦弓箭的遠程射擊

事實上,棉甲對弓箭的防護比防彈性能強,8斤重棉甲至少要騎兵至少要在35米左右,才能夠射穿

由於士兵本身揹着18斤的鳥銃,再加上彈藥、食物、工兵鏟等等各種必備的軍需品也有10斤,這些負重已經達到28斤再增加8斤棉甲的負重,則有36斤的負重

這樣的負重情況下,已經很沉重了再重的話,就會影響行軍作戰能力

說句不客氣的話,躲在要塞中兵,不能算是精銳只有敢於在敵人潰逃時,能夠乘勝追擊,擴大戰鬥成果,纔是合格的士兵要達到精銳水平,那麼則需要一天行軍200裡,進行奔襲作戰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講,人類的體力、耐力,並不比馬要差騎兵能做到幾天之內奔襲千里,其實步兵完全也能夠做到

問題是,那需要靠着強大的意志力,非絕對的精銳,絕對不能靠着一雙足,一日兩百里,五日千里的對異地展開奔襲

歷史上,這種步行跋涉,千里奔襲軍隊出現過多次比如,宋太祖,就曾經率領步兵數日之內跋涉千里,對於燕雲之地的北漢勢力進行奔襲

明朝初年也能夠做到步兵追着騎兵,一直追擊數百里並殲滅騎兵的壯舉

也就是說,騎兵對步兵最主要的優勢——機動力其實不值一提,如果人類步兵達到真正的精銳層次,騎兵跑再快,步兵也能夠在後面追趕

人類的爆發力不如馬匹,但是人類的耐力遠遠過馬匹的

馬匹載人奔馳兩個小時,就必須休息幾個小時才能恢復體力但是人類可以做到10多個小時行軍,稍微休息一下,又可繼續行軍或者投入戰鬥

不過,長途行軍負重要求的比較低的,負重越多的部隊,消耗的體能越大,越不能支持長途行軍

肖圖白對於皇家軍未來的訓練的要求是,在負重36斤的情況下,一日可以做到行軍150裡

——————————

澳門的何塞船長在崇禎九年五月初,再次來到天津,這一次來到了天津總共帶來了5艘大船,可以說他全副家底都帶來了

何塞船長帶來了帶來了大量的玻璃加工製品,以及各類的西方商品重要的是,何塞船長帶來了肖圖白向他預定的大量西方的書籍

玻璃製品在明朝並非鮮事物,甚至是玻璃鏡片明朝其實也可以磨製事實上,在蒙古人西征之後,也將阿拉伯的一些玻璃工匠帶入了中原,使得大明朝時期,有一定的玻璃製作能力

甚至磨製玻璃鏡片,也開始逐漸的出現了至在明朝初年,已經有使用眼鏡進行閱讀的記錄不過,明朝的眼鏡僅僅是單鏡片,一些老眼昏花的老年人,讀文章的時候,手持鏡片進行閱覽文字

不過,問題是明朝生產的玻璃質量還是太差,大部分都是有色玻璃

而高質量的無色透明的玻璃,要麼是採用昂貴的天然水晶,要麼就是從西方進口無色透明玻璃

而無色透明的玻璃,也是歐洲商人嚮明朝傾銷的高附加值產品之一

這其實也沒有什麼,東西方文明各有所長中國能夠向西方傾銷棉布、茶葉、紙張之類的產品,西方其實也可以向中國傾銷鐘錶、玻璃之類的製品

中國古代沒有產生玻璃技術,但是火藥、指南針、紙張、印刷術、絲綢、紡車等等一系列影響累人文明發展的成果

事實上,西方工業革命之前,可是貪婪的從中國學會大量的先進技術,從而實現工業革命的技術積累

但是,中國也不能認爲,自己科學技術,已經夠用了比如,西方的玻璃製造、光學知識,就非常值得中國學習

除此之外,西方的一些數學、幾何、邏輯之類的學術,也是工業革命爆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事實上,認爲工業革命僅僅是歐洲人的,是極其狹隘的思想歷史上的歐洲工業革命,是充分吸收了中國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等等各大不同文明的科技文化成果,最後歐洲人將各大文明的成果,集中在一起,從量變發生了之變,從而產生了偉大的工業革命

同樣,肖圖白想要在中國搞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自然也需要是集人類各大文明的成果與一爐,產生了璀璨無比的“化學反應”,培育出了前所未有的怪物......

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78章 創刊(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6章 建黨(一)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42章 勝了(二)第103章 總督(一)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80章 虜變(二)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36章 送別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9章 皇家新軍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41章 勝了(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46章 長崎(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76章 買辦(二)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265章 重農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55章 黨報(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78章 風俗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77章 年假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19章 震動(三)第43章 新軍醫院第99章 與虎謀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