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

過了半晌,崇禎問道:“承恩,前幾天朕出宮私訪,發現南京城內多了不少的流民和乞丐。請記住本站的網址:冠華居小說網WWW.GuanHuaju.COm。根據朕明察暗訪的消息,南京城內每天都都有人餓死街頭,秦淮河上時常有乞丐的浮屍。這件事,你可知情?

?“奴婢知道的!”王承恩低眉說道。

??“連京師也出現這般的慘狀,這京師以外,該亂成什麼樣子!”崇禎嘆息。

??王承恩道:“皇爺,京師出現的乞丐,大多是因爲中原兵荒馬亂,大量的流民涌入南京,希望在首善之地,獲得救濟。但是……京師的各部官員紛紛推諉,富戶們寧可在秦淮河畫舫上,一夜之間豪擲千金,也少有人拿出錢財施捨。”

??崇禎說道:“可以多在京師成立一些作坊嗎!造紙的、織布的、釀酒的、打鐵的、造船的、貿易的,都可以做起來。將流民們多僱傭起來,讓民心安定起來。乞丐和流民,長久下去,不但影響國家安定,對於流民自己而言,也是生活在混亂、易滋生罪惡的環境中。”

??王承恩苦笑,說道:“肖大人那樣點石成金的財神爺,朝廷很難找到第二個了。沒有肖大人這樣的能力,官辦的作坊哪怕的賺錢的生意,也會被做成虧本的。反倒是,那些官員們自家經營的私產,少有不賺錢的。況且,以工代賑,錢從何處來?加稅?”

??崇禎深思,久久不語。

??明朝的體制,是吸取宋朝的教訓。加上朱元璋底層出身,看不慣商人。所以,制定了重農抑商國策,將大量的土地,組織軍戶屯田。

??而明初時期,繼承了歷朝歷代的傳統官田遺產,再加上蒙古人圈佔的土地,使得明初朝廷本身就成爲了佔據天下絕大多數良田的地主。明初時朝廷的主要的財源不是通過稅收,而是朝廷官田收取田租,加上屯田用來養兵。賦稅的收入。反而不是明初的主要財政來源。這也是明初制定“輕徭薄賦”國策的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自得的炫耀,自己無需花費朝廷一分錢,就養活了百萬大軍。因爲,明初時。軍戶和民戶是二元社會。佔據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軍戶家庭。佔據了整個天下的30%的土地。明初的軍戶可謂是天之驕子,民戶想要成軍戶都很困難。

??而明朝末年,大量的官田、軍屯。紛紛被利益集團們瓜分掉了。這樣,官田收的租金減少,只能用加稅來,或者是增加其他官田佃農的田租來彌補。以至於很多的佃農不願意租種官田的田地,地方政府見到官田無人來種,紛紛將官田賣給地方豪門。

??這樣一來,陷入了惡性循環,官田越來越少,賦稅越來越高。軍屯也是同一個道理,紛紛被利益集團用種種手段,鯨吞侵佔軍戶們的土地,軍戶們沒有田地,還要承擔各種軍事任務,於是紛紛的逃亡。

??解決眼前的各種問題,需要增加財政收入,而財政收入立竿見影增加的辦法,似乎的要加稅。

??但是,加稅是飲鴆止渴,解決當前問題,很快又會引爆更多的問題。

??“稅是不能加的……”崇禎搖頭說道,“今後任誰提加稅,尤其是增加農民的稅,當誅!最苦莫過於農民,豐年也不過是吃個飽餐,荒年就要忍受飢寒。現在提加稅,就是官逼民反,就是禍亂天下!”

??“皇爺聖明!”王承恩真心奉承說道。

??“不能加稅……”崇禎思索半晌,說道,“但是必須要讓流民穩定起來!以工代賑,讓流民獲得安置,也不能完全靠着朝廷……朕看來,既然商人經營實業能賺錢,就鼓勵商人去做吧!商人僱傭的流民數量多了,也減輕了社會負擔。過去,朝廷對於商人的政策完全是錯了,本該收的商業稅稅,卻收不了。本該鼓勵經商,但是各地官府卻是抑制商業。完全做反了。現在,不能過急的撥亂反正。暫時,對於商業稅的問題,收不到就不收,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商人去大膽賺錢,僱傭更多人去經營商業。這是一個當前的大局!等到大局穩定了,再按照稅法徵收本該收取的商業稅……”

??“當然,有些事商人們不去做,也做不好的,還是要官府去做的!比如金陵的龍江船廠早該好好整頓,好好經營了,務必讓船廠真正的造船。除了小型的漕船之外,還要造寶船、福船、沙船。船造出來後,鼓勵百姓出海貿易。朕知道,我大明的商品,大多數販賣到海外,多是能賺錢的。能賺錢,既能養活大量的僱工。大家都會僱傭做工了,便能活下來,整個大局也就活了!”

??其實,崇禎方纔說的,是17世紀的英國人重商主義,或者說是重視出口主義。17世紀的英國人,出版了一些經濟學著作,比如《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主要集中闡述了對外出口商品,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這一系列的重商主義的著作,雖然侷限於出口,賺取更多的金銀這個問題上。甚至,極端一點,英國人將金銀貨幣當做了財富本身,而沒有認識到金幣銀幣僅僅是一般等價物,僅是財富兌換的媒介。

??但是,17世紀的英國人資產階級思想啓蒙,一系列的重商主義理論,對於英國的工商發展是影響深遠的。但是,英國人崇尚出口主義,進而產生貿易保護主義。鼓勵本國向外國出口,但是歧視外國商品向英國出口。只要英國能生產的,哪怕產品質量差一點,也用政策來禁止外國同類商品向英國銷售。除了英國不能生產的,比如絲綢、瓷器、茶葉、香料等等,纔會在海外進口。比如,1651年英國頒佈的《航海條例》。鼓勵英國的商人進行航海出口貿易。同時規定英國商人向海外出口商品,只允許僱傭英國的船隻,而不允許僱傭外國船隻。

??英國的貿易保住主義,極大的傷害了“海上馬車伕”荷蘭人的利益。後來,荷蘭人與英國人爆發了一場決定國運的英荷海戰,便是因此引爆。

??17世紀的英國這種狹隘的貿易主張,雖然有其片面性,但是向海外出口賺取財富,促進本國製造業的發展卻是真知灼見。

??當然,大明其實需要的是出口既然。但是過度的保護主義了。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相反大明帝國是最應該提出“門戶開放”、“貿易自由”主義的國家。因爲,此時大明的製造業,站在整個世界金字塔頂尖。貿易保護主義,會影響大明的利益。只有開放主義。才更能促進大明的出口貿易。

??王承恩跪地說道:“皇上深謀遠慮。奴婢一定按照旨意。相機行事。”

??崇禎點頭道:“龍江船廠的事情,你選擇放心的人去督辦。讓將造船工作做好,船造好了。對外出口增加,長江流域的內貿也盤活了。這一點疏忽不得,尤其是造海船,造船的質量、數量,要跟上。一部分的船賣給天津,另外一部分則一要去主動找市場。”

??“奴婢領會皇上旨意!”

??王承恩離去,文華殿僅剩下崇禎一人。

??捧着一本崇禎年版的《金瓶梅》,崇禎恰意的說道:“這就是生活。”

??身邊伺候的一名宮女,撲哧一笑。

??崇禎微笑道:“笑什麼?朕說錯了?”

??那宮女微微一驚,卻知道如今的皇帝變得非常和藹,說道:“《金瓶梅》文人大夫們看,小姐們也偷偷看,才子們也看,販夫走卒們看。可謂是雅俗共賞,但是,偏偏所有人都悄悄的看,不願被別人知道其看過。原因就是嫌棄媚俗,上不得檯面。”

??崇禎笑道:“你知道什麼!什麼叫做雅,什麼叫做俗。像八股文、很多的詩詞,大多數會被湮滅在歷史上,後人誰會記得。偏偏像今日被人看不起的俗物,今後多半會被流傳下去。大明識字的,有多少人看過《金瓶梅》,朕是不知道的。但是,大概也知道,市井中無數人在看,無數人家都有收藏。無數人看的,肯定有它獨到之處。”

??“這種今世被認爲上不了檯面的東西,放到後世說不準就會成爲唐詩宋詞一般的大雅之作。而且,朕覺得,讀《金瓶梅》,還有其他小說《三國》、《水滸》、《西遊》的意義,比之閱覽大臣們的奏章,更能瞭解國情,比之讀《史記》、《資治通鑑》的意義更大!”

??“以前,朕讀《資治通鑑》覺得會治國了,但是按照書裡面的要求去做,卻是做的非常糟糕,原因《資治通鑑》站在文人士大夫立場寫的帝王將相傳記,根本看不到老百姓的風俗,講的也不是老百姓的心聲。而《金瓶梅》、《三國》、《水滸》百姓多愛看,是大俗物,越是俗,對於執政者的參考意義就越大!因爲,雅,多是說假話。俗,往往是說真話!”

??“皇上聖明!”宮女不由露出崇拜。

??崇禎又笑道:“還有這《水滸》、《金瓶梅》表面上的是宋朝的事情,但是卻是參考了我大明的市井、民生、官場。裡面反應的很多問題,其實就是我大明最底層百姓看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大臣是看不到,哪怕看到了,也不會告訴朕!朕要了解這個國家,反而要從《金瓶梅》上了解。朕就覺得,讀一本《金瓶梅》基本就懂了大半個大明的市井風情和黑暗。而《資治通鑑》只有帝王將相,遮遮掩掩的,不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風俗,是專門糊弄皇帝,糊弄讀書人的毒草!”

??也不顧宮女的崇拜,肖圖白與崇禎的意識,完美的融合。整個文人集團精心編制的欺騙,欺騙自己,欺騙皇帝,欺騙百姓的文字陷阱,被崇禎毫不留情的點出來。

??過了片刻後,一名太監回報說道:“皇爺,田國丈來了!”

??“宣他進來了吧!”崇禎一揮手,令人傳田弘遇。

??田弘遇五十出頭,身材微胖,由於過去當過軍官,除了有幾分富態之外,還稍微留了一點軍人的的英武氣質。田弘遇原本是陝西是世襲軍戶,後來調到揚州做千總,買下一名揚州名妓作妾,生下了一個改變他人生命運的女兒。

??田國丈的發家,本質上就的運氣好,女婿成了皇帝,女兒榮升爲貴妃。這種投機,是他人生最的得意的一筆。從他在江南買妾,到生下女兒,培養女兒。成本是不會超過萬兩銀子。

??但是,這麼一筆投機,卻帶給田家數百萬計的財富。

??田國丈有多富,衆說紛紜。但是,在陝西老家,至少擁有十多萬畝的田產,這已經是極其驚人的財富了。田國丈也善於經營,在整個大明,雖不是最富裕的頂級家族,但也是擁有幾百萬兩銀子財產的新興豪門。

??而田弘遇除了善於經營之外,更懂得選美。

??在歷史上,崇禎末年,田妃病逝後。田國丈怕失去了皇帝的恩遇,於是在江南進行了一波聲勢浩大選美。除了陳圓圓是被田國丈直接選出來的之外。後世流傳的秦淮八豔,名聲大振,也與田國丈在南方選美有關。

??若不是田國丈在南京秦淮河選美,變相的促進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人的名氣,惹得無數才子們紛紛跑去尋芳獵豔。恐怕,後世就不會有秦淮八豔了。

??簡單說,田弘遇也是“秦淮八豔”產生的導火索之一,其選美活動,使得秦淮河名妓聲名大振,惹起文人士林的興趣。文人士林的好事,寫下一堆的文章,成爲了後世加工秦淮八豔的素材。

??“臣田弘遇拜見皇上!”

??“國丈請起,不用如此多禮!”

??“這是人臣本份!”田弘遇眉梢微微露出一絲得意,自皇帝遷都後,已經多次召見其進宮。恩寵之隆,簡直讓他受寵若驚。(。)

??ps:ps:感謝‘莫笑邪‘書友月票支持。

第124章 班師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54章 黨報(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19章 震動(三)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61章 自由民第240章 問策(二)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34章 陰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20章 震動(四)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61章 自由民第183章 暗流(四)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48章 銀荒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19章 震動(三)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246章 長崎(二)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71章 豐收(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34章 陰謀第98章 情報第56章 建黨(一)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4章 總督(二)第239章 問策(一)第177章 年假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45章 長崎(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03章 總督(一)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18章 震動(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83章 暗流(四)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08章 人定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