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

改進了刀具的硬度,以及設計麻花鑽頭,這些不過是最容易改進的技術。[ ~]按照中國古代的金屬冶煉水平,春秋戰國時期的技術儲備,加上一名穿越者指明方向,足以製作出工具鋼和麻花鑽頭。

在後世,自然科學知識不值錢,能夠被到處傳播。能夠賺錢盈利的具體技術,纔會被人以專利,或者保密的方式進行保護。

而在古代恰恰是缺乏最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光是肖圖白指點了工匠們一星半點的知識,已經令明朝工匠對於刀具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歐洲人大約是到了19世紀中期以後,才擁有差不多的技術。

這種簡單的改進之後,能夠將槍管加工進度從30天縮短爲20天時間,但是這楊的效率,依然不能讓肖圖白滿意。

人均一個月時間製造一根鳥銃,與人均20天左右生產一杆鳥銃,本質上效率都是低下的可怕。問題是工匠們並不覺得自己效率低下,反而還爲加工進度能夠從30天縮短爲20天而沾沾自喜。

“刀具方面改進餘地不大,下個目標應該是改進鏜鑽機牀.......”肖圖白心想,明朝軍工廠應用的鏜鑽機牀,鑽頭和刀具的轉速是非常慢。而鑽頭轉速,自然影響鑽槍管、鏜槍管的效率。

事實上,機牀這玩意,並非純粹是近代和現代的產物。遠古時代,人們已經開始對機械進行利用。從而發明了衆多比較原始的機牀。而近代和現代的機牀,也是從古代人的工具改進出來的。

中國古代的工匠們發明的原始機牀,數量也是多不勝數。

鑽牀在中國應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發明給玉器鑽孔的——杆鑽、管鑽。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了舞鑽。

這些早期的鑽牀,多是巧妙的利用弓弦提供動力進行鑽孔。而明朝時期引進西歐的鏜鑽,已經是文藝復興以後才發明出來的機牀。【葉*】【*】比之古代機牀已經大爲進步。至少,中國古代的各種鑽牀,很難加工長達一米多長的熟鐵槍管。而鏜鑽恰恰是爲了加工金屬槍管而發明出來的工具。

但是在肖圖白看來。鏜鑽的鑽頭轉速,而是在太慢了。加工一根槍管,居然需要幾百個小時。這致使批量化生產火銃。成爲了很難實現的目標。

要知道,肖圖白領導下的皇家新軍規模,並不純粹是因爲控制軍費的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沒有解決火槍、火炮的批量化生產。

黑火藥是非常傷害槍管的,按照皇家新軍的訓練程度,人均一個月便會報廢一杆火銃。哪怕是不打仗,3000多名皇家新軍士兵一年光是訓練,便需要消耗4萬隻火銃。整個大明朝的火銃產能,剛剛足夠滿3000多名皇家新軍的兵器的耗損速度。

如果想要擴軍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降低人均的實彈訓練次數,要麼增產火銃的產能。

肖圖白知道降低了實彈訓練的次數。是不可取的。

畢竟,實彈訓練的次數,直接影響着士兵的戰場發揮。所以,對於肖圖白而言,擴軍的前提首先是要解決兵器的產能。

“提高鑽頭的轉速。”

衆多工匠臉上顯露了糾結之色。作爲大明技術水平最高的一批工匠。他們自然知道,鏜鑽機牀給出的轉速越快,加工的效率便會越高。但是操作鏜鑽這種機器,大明朝只有幾千名工匠能夠做到,而改進鏜鑽這種工具,他們心裡可並沒有把握。

見到衆工匠茫然。肖圖白知道指望不上他們了,只有自己想辦法。

提高鑽頭的轉速嘛.......

很快——肖圖白想到了變速齒輪。中國古代關於齒輪的應用歷史久,遠在公元前400年,中國已經廣泛的應用齒輪。比如,指南車、記裡鼓車,皆是應用了整套的輪系。

當然了,變速齒輪是歐洲人發明的。

歐洲在16世紀至17世紀開始,鐘錶業的發展,促進了齒輪齒形的研究。1674年丹麥科學家提出了擺線齒輪理論,而到1733年法國數學家提出齒輪齧合理論。1765年,瑞士的數學家歐拉提出了齒輪漸開線的理論。

根據齒輪漸開線理論,便可以設計出變速齒輪。製作出變速齒輪,顯然便能解決鏜鑽機牀的轉速問題。

關於齒輪漸開線複雜的數學模型、公式之類的,肖圖白並不記得。但是他知道“一條直線在圓上作純滾動時直線上任一點的軌跡既爲漸開線”。

記得一位機械行業的朋友開玩笑說,穿越到古代了,只要有一個純圓的碗和一隻筷,他就能畫出簡易的齒輪漸開線。

於是,肖圖白直接令人拿了一個宋代官窯出品的碗,之後,肖圖白拿了一根筷沿着碗的邊緣滾動,用鉛筆記錄下軌跡........

“好了,齒輪漸開線弄出來了!”肖圖白再向工匠解釋了齒輪漸開線的原理,令工匠們按照他的方式,製造出變速齒輪。

按照肖圖白畫出的漸開線模型,工匠們很快製作了4個大小不一的齒輪零件。之後,工匠們將之製作成變速齒輪箱。

這個倉促弄出來的變速齒輪箱,搖着曲柄輸出的轉速可以達到5倍。而鑽頭,通過變速齒輪箱的變速後,驚人的轉速令工匠們紛紛震動!

當然了五倍的轉速,還是很緩慢的。不過,按照變速齒輪原理改進的鏜鑽機牀,工作效效率已經大大的提升。短短1個小時,工匠便用這種改進後的鏜鑽,將槍管內部鑽了1釐米左右。

按照這種效率來算,加工一根槍管的時間縮短爲100個小時左右。一名工匠可以十天左右加工一根槍管,這種速度顯然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但是肖圖白還不甚滿意道:“還需再接再厲啊!不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關於齒輪漸開線,還有鋼鐵合金相關的理論,我已經告訴你們了。將來,我希望你們能製作出更堅硬的刀具,以及更有效率的機器。我下一次來,希望你們能夠將槍管加工的效率,逐漸變成7天、5天、3天、2天、1天。將來啊隨着不斷改進機器和工藝,一名工匠一天能製作幾根,甚至幾十根、幾百根的槍管,纔是我們的目標......”

“除了使用人力之外,我也希望大家羣策羣力,逐漸改進機器,讓機器能夠利用風力、水力代替人力。試想啊,人才多大的氣力,自然界的水力、風力等等,卻是無窮無盡。用好水力、風力,不斷能夠增進我們的生產效率,更能夠節省我們的大量成本......”

肖圖白的講話,令工匠們激動的直哆嗦。如果肖圖白是空口說白話,工匠們也許嗤之以鼻。但是,肖圖白連續指點下,工廠中見許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已經令他們打心底裡產生高山仰止的心情。

原本,天津軍械廠此時的產能大約是月產500只鳥銃。但是,肖圖白進行了技術改進下,產能至少能夠達到1500只以上。而且根據肖圖白的提示,軍工廠的技術改進還是擁有巨大的空間。

“大人,我真的服了!”

“我原本不信,但是現在小人知道了,您真的是活神仙下凡。”

“國師大人,您在天庭星上認識魯班、墨嗎?”

工匠們自然將自己難以理解的科學偉力,想象成國師爺謫仙人特有的大能。而既然國師爺這位活神仙指點的明路,技術能夠不斷的改進,工匠們自然是紛紛深信不疑。

天津軍械廠的廠長王思宇,也一臉吃驚的問道:“國師爺,將來一名工匠真的有可能一日生產幾百根槍管?”

肖圖白點頭道:“確實有可能,不過這是需要不斷去改進機器。”

王思宇不禁神往道:“若是一名工匠一天能生產幾百根槍管,豈不是能月產數萬火銃?”

如此一想,王思宇不禁嚇了一大跳。

如果以前有人說,未來的大明軍工廠,一個月能生產數萬只火銃,王思宇只會當做是天方夜譚。

畢竟王思宇也是與歐羅巴人有所接觸,瞭解到西班牙、法國之類的歐羅巴國家,一年也不過生產幾萬只火銃。

而大明工匠也認識到火銃、紅衣大炮等等兵器上,比之歐羅巴的火銃製造技藝,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若是大明的區區一個天津軍械廠,將來真的能夠達到月產幾萬只火銃,年產幾十萬只火銃的水平,恐怕歐羅巴人拍馬也達不到這般的程度。

那時候,大明的軍工業的生產成本,恐怕會被歐洲更低。關於軍火產品的進出口形勢,恐怕將會演變爲大明向歐洲出口火器,而不是歐洲商人長期單方面向大明傾銷火槍、火炮了。

肖圖白道:“王廠長,關於變速齒輪、刀具的研究,千萬不能中斷,要不斷的想法,提高廠的研究能力。不能單純是製造,生產技藝必須不斷的改進。”

王思宇道:“遵命!”

肖圖白沉吟半晌,道:“還有啊,原本發現三個技術難題。我解決了兩個。還是最後一個,槍管能不能整根的鍛造,不再用多根短槍管焊接。這焊接出來的槍管,質量恐怕不如整根鍛造出來的槍管吧!”

雖然,整根鍛造比較困難。

但是,王思宇心知道,自然不能埋怨這點小困難,應該迎難而上,便咬牙道:“下官定然組織人力物力,克服這個難題!”(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144章 虜退(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9章 皇家新軍第54章 黨報(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80章 暗流(一)第72章 豐收(三)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46章 聖旨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59章 棱堡(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19章 整風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45章 長崎(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70章 豐收(一)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55章 黨報(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91章 鎮壓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60章 棱堡(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19章 整風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79章 遊街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118章 震動(二)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20章 震動(四)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63章 返航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24章 班師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46章 長崎(二)第81章 虜變(三)第71章 豐收(二)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