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入聊城

聊城是東昌府城,城池算不了多大,方圓不過數裡。而現在卻成了北伐軍的大本營,十五萬大軍聚集在聊城和滿清對恃。這使得聊城幾乎變成了一座軍營,非常的擁擠。

二月的時候,雖然已經立了春,但氣候依然十分的寒冷。這個時候對大部分來自南方的士兵來說,不易作戰。事實上年前和綠營兵的那場大戰,雖然獲得了大勝,但明軍也損失很大,其中過半的傷亡是來自嚴寒......

所以哪怕清軍已經逼到百里外的臨清州,陳越也沒有出城和其野戰的想法,因爲他知道生於遼東苦寒之地的滿韃對寒冷的天氣更爲適應。

這是一場明清之間的決戰,雙方都輸不起,所以大戰不可能一下子便打起來,雙方都會積極的綢繆,儘可能的爭取對己方有利的態勢。

大戰不起,小戰卻接連不斷,每日雙方都會派出大量的哨探小隊,妄圖刺探對方的實力兵力分佈。十五萬明軍只有三分之一駐紮在城內,大半的駐紮在城外的營寨,聊城是東昌府城又地處平原人口衆多,四門之外的城關都有大量的百姓聚集。現在大戰將起,百姓都逃難去了,騰出的民居正好作爲兵營。每日裡,都會從軍營派出很多支部隊前往四下,和清軍哨探接觸廝殺。雙方的形勢漸漸明瞭。

明軍總兵力是清軍兩倍,又佔據着聊城堅城,城牆在年前進行過加固之後多了無數的馬面碓碟,很是難攻。再加上守城的是屢敗清軍的齊王陳越麾下大軍,這種情況下清軍也沒有攻下的把握。

而相對於明軍來說,清軍擁有大量的馬匹,八旗騎兵加上蒙古騎兵騎兵總數達到三萬,機動力很強。再加上八旗兵戰力強悍,想擊敗也沒有那麼容易。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這注定是一場曠日良久的大戰。

就在這種情形下,張煌言等一幫武備生隨着餘楓騎兵進入了聊城。繳獲的滿韃首級有鎮撫司接受登記功績,一行人等被引入了城內一處兵營,卻是一間大宅。首領鄧炳珍被齊王召見回報一行的遭遇,張煌言等武備生卻躺在溫暖的炕上矇頭大睡,這一路行來,所有人都疲敝之際。

城中一座本地鄉紳的豪宅被僻做大都督行轅,行轅內齊王陳越正接見從山西趕回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徐青田。

見到徐青田,陳越非常的高興,昔日西山鎮時的情形歷歷在目。當初的那個敢戰士,現在成爲了錦衣衛的大將,孤身前往山西,勸服了姜瓖棄暗投明,山西一省風起雲涌,各府縣義民紛紛舉起反清的大旗,徐青田功不可沒。

見到齊王陳越,徐青田更是激動萬分,跪在地上哽咽着幾乎說不出話來。

含蓄見禮完畢,徐青田向陳越稟告了現在山西的局勢。雁門關以南,山西一省幾乎全部收復,就在年後,朝廷的聖旨傳到了山西,任命前大學士李建泰爲山西總督,任命姜瓖爲山西總兵。不過山西雖然收復,大同卻在年前被八旗兵攻陷,大同宣府等邊鎮俱在清軍掌控中,山西總兵姜瓖現在死守雁門關,和清軍對恃。

陳越點點頭,這種情況早在預料中,若不是拿下大同宣府解決了西面的威脅,清軍必定不敢揮師南下。

“現在山西業已收復,姜總兵手下兵力達八萬多。不過兵力雖多,卻兵甲不全士氣不振,不足以打大仗。而陝西現在幾乎也被順軍餘部攻佔,和山西隔着黃河對恃,現在山西事實上兩面臨敵,形勢依然危險。”徐青田道。

陳越道:“以你所見,順賊會不會揮師渡河攻打山西?”

徐青田仔細想了想:“很可能,陝西之地經歷了十多年的戰亂,土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僅靠陝西一省必然無法養活太多的軍隊。順賊要想重現往日之輝煌的話,必然會殺出陝西,或東過黃河攻打山西,或者出潼關攻略河南,困守陝西早晚死路一條。”

山西既要防備着河西的順軍,還面對着大同清軍的壓力,恐怕不能指望他們出兵河北牽扯臨清的滿清主力了。而且以姜瓖手下軍隊的秉性,讓他們守城可以,主動攻打清軍實在強人所難,若是強令他們出兵的話,恐怕清軍只需要一支偏師便能把他們輕鬆擊敗,徒損士氣罷了。

陳越微笑着轉了話題:“徐兄弟在錦衣衛幹得怎樣?可舒心否?”

徐青田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屬下在錦衣衛還行,不過更想跟着王爺您衝鋒陷陣,請求王爺您成全。”

陳越微笑道:“錦衣衛有劉能在,讓你繼續留在錦衣衛着實有些委屈,這樣吧,你就留在我軍中先擔任鎮撫司副主事,負責軍中軍紀獎懲以及敵情工作,官階爲正二品龍虎將軍。”

同是西山鎮出身,劉能已經做到了錦衣衛提督封侯,王猛也做到了總兵,徐青田卻纔是錦衣衛指揮同知,已經落後太多。現在讓他管理鎮撫司,位階便和王猛等人相同,也算是對他這些年在錦衣衛兢兢業業幹髒活給的補償。有劉能在錦衣衛,徐青田已經沒了上升的空間。

徐青田大喜:“謝王爺。”

wWW⊙Tтkд n⊙C〇

正在這時,有親衛來報,餘楓帶着武備生副將鄧炳珍到了,徐青田便告退而去。

餘楓和鄧炳珍進來,向陳越見禮之後,先由余楓彙報了此行的經過,然後鄧炳珍又稟告了武備生現在的情形。當聽聞武備生損失了一百多時,陳越心疼不已,他辛辛苦苦開設武備學院,爲的便是給軍中補充新鮮血液,打破軍戶世襲這種陋習。這些武備生都會被作爲新編軍基層軍官使用,陳越決定以他們爲根基,改編綠營降兵,每個武備生最少也會當把總使用,現在一下子死傷這麼多,如何會不心疼!

“剛出了學院便經歷了一場硬仗,能在兩倍於己的清軍騎兵圍攻下堅持下來,這些武備生成長許多,可堪大任!”陳越笑着對鄧炳珍道。

第957章 左懋第駕臨福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席捲西山的風暴第523章 反間(上)第264章 分別第337章 劉澤清之死第1003章 鎮江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訓練第559章 爵封國公第913章 城破第四章 大肚漢和小公主第六十九章 棟樑之材第892章 大破鐵甲兵,吳三桂陣前反正第五十七章 小氣的周奎和大氣的吳三桂第251章 兵至通州第349章 各方反應第1020章 剿滅叛軍指日可待第536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992章 怒罵第509章 千騎卷平岡第617章 雞籠之戰第770章 入城第1022章 這些銀子都是海貿賺的第951章 鄭芝龍要談判第926章 寧遠城外的戰鬥第521章 百炮轟鳴顯神威第852章 絕境第236章 李自成(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第923章 天理循環 報應不爽第653章 陳越的要求第482章 就食於敵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366章 監視第241章 醫治第672章 詐城第980章 孤家寡人第659章 閻應元守吉安第737章 中風第691章 尾韻第314章 錢楓林議設幕府第192章 青石口第689章 破軍斬旗第700章 西軍攻打九江之貳第372章 初到揚州第七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七章 殺第一百六十二章 畫風突變第917章 淒涼第776章 柔情(加更)第一百五十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戰前的準備第893章 吳三桂馬踏八旗軍陣第530章 陰狠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461章 城破第294章 序幕第334章 激戰第398章 驅逐陳越第456章 撤退第696章 用尚方寶劍宰了鄭森這小子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558章 陛下聖明第一百四十三章第350章 巨大的繳獲第296章 火攻第725章 絕望第927章 突如其來的大雨第662章 修築棱堡第728章 俘虜和地盤第328章 兵臨城下招兵忙 (第四更)第880章 激戰第804章 再次北伐第370章 離京前第943章 走投無路的西軍第782章 徹底收服第671章 陷阱第611章 風將起第860章 水路夾擊第250章 敗露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382章 都督府日常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779章 改旗異幟第339章 撥亂反正看吾輩第761章 史可法的演技第一百四十五章 席捲西山的風暴第483章 定計第928章 冒雨撤退第524章 盤算第886章 運河水戰第763章 這是一場齊心協力的會議第三十五章 當衆打臉第775章 牀榻上的君王第514章 巧言如簧的劉能第835章 窮途末路第631章 登陸禾寮港第572章 風漸起第830章 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