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季風起,海貿時

時間已經到了六月底,太陽如同流火一般傾瀉在大地上,臨海地區又熱又潮讓人格外難受,而這卻還未到一年最熱的時候。

這樣的天氣,哪怕夜裡清晨空氣中也都瀰漫着一股燥熱,沒有人願意動彈,更沒人願意做事。就連最勤勞的農夫也不願等着烈日干活。

可是,新任定海總兵呂大人卻在這個時候折騰了起來,不僅督促屬下各部出海巡防嚴查海盜,自己竟然親自乘坐大船,在甬江口杭州灣各處巡查。

這個季節這個時候弄出這樣大的動靜,定海城堡官兵自然人人知道原因,當然便有人欣喜有人愁。

欣喜的是那些被總兵呂泰抽調的官兵,根本不以炎熱之天氣爲辛苦,一個個屁顛顛的跟在總兵大人屁股後面鞍前馬後效勞。原本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窮軍戶,根本不入副將參將等大人的眼,現在好不容易受到新任總兵大人賞識,並有了撈外快撈好處的機會,誰不激動,誰不賣力?須知原本這樣的機會都是屬於各位將軍親信所有。

發愁的則是定海的幾個將領,原總兵王之仁去職之後,除了新來的總兵呂泰以外,便以副將王瀾,參將馬永,遊擊將軍李韜爲尊。

如今,這三人聚在一起,愁眉苦臉的商議着。

“我就說嘛,人家是總兵大人,雖然新來乍到,可也不應該完全把他撇開,現在可算坐了蠟。”遊擊將軍李韜愁眉苦臉道。

“當初還不是大家一起商量着來的,現在抱怨有個屁用!”副將王瀾冷哼了一聲,斥道。

“當初我就反對來着,是你說姓吳的剛來啥都不懂,很容易把他糊弄過去,可現在呢,人家不是白癡,早就明白這裡面的利潤有多大,現在擺明車馬這麼幹,我看你如何給那幾家交代?”李韜眼睛一瞪,還嘴道。

雖然王瀾是副將,比他高了兩級,可大家都是世襲的千戶,手中擁有的軍戶實力相差不大,李韜對王瀾並不怵!

“好了,別吵吵了,事情既然發生了,吵吵也沒用,還是想想解決辦法吧。”參將馬永連忙打着圓場。

“辦法有兩個,一是索性幹掉這姓吳的,以後這定海就是咱們說了算,所有的好處都是咱們的,”王瀾咬牙道,話音未落,李韜一下子跳了起來。

“姓王的,你想當總兵想瘋了吧!自己找死可別拽上我們。殺呂泰,你知道呂泰是什麼人嗎?他可是齊國公的心腹,齊國公雖然在杭州守孝,可舟山卻有三千大軍,浙江巡撫王寅也是齊國公的人,爲區區一點銀子你竟然想鋌而走險,老子可不奉陪!”

“王副將,你可別開玩笑,兄弟們還想多活幾年呢。”參將馬永也不悅的看着王瀾。

膽小鬼!王瀾不屑的看了二人一眼,“我只是說有這個辦法,當然殺人是不行的,爲一點銀子鬧這麼大不值得。那只有另一個辦法了,就是分潤好處。只能把士紳們許諾的好處分姓吳的一份了。”

“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不過要分他多少?”馬永點點頭,又爲難了起來,眼看着好容易熬走了王之仁,哥幾個好不容易吃口肥的,又來了個呂泰,精明之處不下王之仁,而看呂泰擺出的這個陣仗,給的少了恐怕滿足不了其胃口。

“頂多分他四分之一,咱們四人平分!”王瀾還未說話,李韜又跳了起來叫道。

殺人不敢殺,分人銀子又這麼小氣,真是貪婪又怯懦的東西,王瀾不屑的看了李韜一眼,簡直不願理會他,遂看向馬永道:“就按往年的例子,把王之仁總兵的份例給姓吳的吧。”

馬永點點頭:“也只能如此了!”

李韜卻叫道:“姓呂的初來乍到,根本不知行情,不能分他那麼多。”

“閉嘴,要不然你去和他談!”王瀾怒斥了這個攪屎棍子一番,才使得李韜閉上了嘴巴。

......

夜晚,涼風從海上吹來,吹去一天的熱氣,人們這纔好過了許多。

副將王瀾在城堡唯一的酒店備下了酒席,邀請總兵大人赴宴。

王瀾三人等了好長時間,總兵呂泰才姍姍來遲。

“總兵大人巡查辛苦了,末將敬您一杯。”王瀾率先端起了酒杯,向呂泰敬道。

呂泰卻捏着酒杯未曾端起,而是掃視了正在忐忑中的三人一眼,似笑非笑道,“咱們都是武人,就別他孃的繞彎子了,有話直來直去的說出來,說完了再一起喝酒玩耍不遲!”

“呂大人果然是爽快人,末將佩服佩服。”王瀾還未說話,李韜率先拍上了馬屁。

呂泰瞥了李韜一眼,並未理會他,而是徑直道:“本將雖然初來乍到,卻也不是個棒槌。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咱們定海城臨近大海,坐落山頂,土地貧瘠,整個定海衛上下軍戶上萬,想填飽肚子也不容易,唯有向大海伸手了。

這寧波府,多丘陵山地,少平原,若論民間富足比之杭州、紹興、湖州、嘉興等府相去甚遠,可也有一樣好處,就是海港極多海運發達,距離倭國、琉球又近。自我大明成立以來,寧波府便是海貿的重要之地,每年來往倭國琉球的海船不下數十艘上百艘。

當然了,朝廷有禁海的規矩在,本官身爲定海防倭總兵,職責所在便是查抄通倭之海船,這點沒有商量。”

隨着呂泰的話語,王瀾、李韜等人臉色發白,難道這呂泰真是一個棒槌不成,非要查抄走私海商?

“然,百姓們生活不易,很多時候去倭國貿易也是生活所迫,本官雖然身負職責卻也不能趕盡殺絕,若非銅鐵等軍事物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呂泰話鋒一轉,又道。

“是啊,是啊,百姓們不易,我們應該爲他們考慮,”幾人聞言大喜,紛紛道,“總兵大人放心,百姓們裝船貿易的都是棉布生絲,茶葉,瓷器這些日用品,並非什麼軍事物質。”

“是不是軍事物資總要現場查看才行,而且他們出海賺大錢,咱們弟兄卻擔着天大幹系,弟兄們水裡火裡奔波個不停,家人卻嗷嗷待哺,總也得讓弟兄們混口飯吃。”呂泰道,義正詞嚴、道貌岸然的話語說過,接下來就是就地分髒的時候,於是衆人知道攤牌的時候到了。

三人之中,王瀾最爲冷靜主意也多,雖然李韜對之不服屢屢頂撞,可真遇到大事還是以王瀾爲首。

王瀾端着酒杯,腦子快速的轉動着,這新任總兵說話刀切豆腐兩面光,可謂有理有據,來到定海沒多少時日,竟然不知不覺的讓他拉攏了一批破落軍戶爲其效力,可見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也許這定海的水有多深人家早就探了個明明白白,如此,再像李韜說的討價還價欺負人家初來乍到不懂,那可就是愚蠢了。

“呂總兵爽快,弟兄們也不藏着掖着。這定海的情況總兵您知道的也大致差不多,末將就有話直說了。

每年的夏季東南季風起時,便是海商們出海往倭國的時候,這寧波府每年出海海船約有數十艘,正如總兵所說,他們賺大錢也不能讓兄弟們擔干係。按照慣例,每艘海船會給咱們弟兄五百兩銀子,換咱們兄弟一個視而不見,加起來一年也就三四萬兩罷了。

這筆銀子向來是總兵大人獨拿三成,我們三個各佔兩成,剩下的一成弟兄們平分。今年就還按這個比例分潤您看如何?”

王瀾說完之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呂泰。

一年三四萬兩的收益,自己身爲總兵獨佔三成,大概近萬兩銀子,這可是一筆好大的收入。到了明末雖然白銀不斷涌入有些貶值,可卻依然十分值錢,一箇中等之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二三十兩銀子,一個縣一年的稅收也就這麼多吧!

聽完此言,呂泰心潮起伏,他知道這個防倭總兵油水很大,卻沒想到這麼大。如此大的收益,怪不得這三人會心動,竟然想繞過自己獨吞!這麼多的抽水再加上平素裡喝喝兵血,少數每年也能撈個兩三萬兩銀子!王瀾三人聯袂來找自己,也就是想把自己拉下水和他們同流合污。不過,呂泰心中冷笑了起來。

“好,我老呂也不是個貪婪的人,就以王兄弟所言,就按往年比例分紅,不過醜話說到前頭,我老呂眼中也不揉沙子,什麼時候海船從我定海出海必須得事先報於我知,我要了解所有海船的情況!誰要敢糊弄我,別怪老呂的寶刀不認人!”

呂泰說着拍拍腰間的鋼刀,發出嚴厲得警告。

“哪能呢,總兵大人您過慮了。”見呂泰答應下來,王瀾等頓時鬆了口氣,多吃多佔沒有弄成,最起碼往日的利益保住了,每人妥妥的六七千兩銀子進袋。

“來,哥幾個,走起!”呂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衆人開始了推杯換盞。

微風吹着軍旗,旗面飄向西北,風越來越大,旗幟被吹的獵獵作響。

東南季風起,又是一年北上倭國海貿的時候。

......

楊文清親自到了定海城堡,送去了五百兩銀子。

楊文清是鄞縣楊家的人,是楊家族長楊秉鼐的堂侄,讀書不行科舉無望,只得替家族做這跑海顛簸的生意。

楊家一家三尚書、一門七進士,是寧波府第一家族,在整個江南也算得上鼎鼎有名,名下的土地跨州連縣多達數萬畝,算得上浙江排到前幾位的地主。

江南經濟發達,主要是田地多種桑棉等經濟作物,若是都種糧食的話,數萬畝田地產的糧食留夠佃戶嚼裹,剩下的也賣不了多少銀子。可是種桑養蠶卻不一樣,一畝桑田養蠶所產生絲價值是種糧食八九倍乃至十倍以上,這也是江南一帶少種糧食多種桑棉的原因。而一擔生絲在大明價值五六十兩銀子,若是把生絲運到倭國,能夠賣到二百多兩白銀,利潤多達數倍以上。

龐大的利潤,讓無數海商趨之若鶩,從大明立國直到現在,雖然朝廷屢屢禁海,卻也屢禁不絕,就是利之所致讓人勇往直前。若是朝廷禁止的狠了,便會發生大的動亂,像嘉靖年間的倭寇之亂,其背後便是沿海大族慫恿所至。

楊家,乃至寧波府其他家族,更不會放過海貿這等賺錢的買賣,只需要把自家產的生絲裝船運往倭國,價值便可以翻上數倍,這可比辛苦養蠶繅絲來的容易。

不過做生意也得一路打點,各路閻王小鬼都得打點明白,楊家勢力再大也做不到一手遮天,更何況在汪洋大海之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爲了買個平安,每艘船需要花三千兩的銀子向獨霸倭國航線的福建鄭家買“水標”,所謂水標也就是一面旗幟,意味着鄭家允許去日本貿易。(由於獨霸着倭國南洋航線,每年靠賣水標,在加上自己家的貿易,鄭家收入達千萬兩之巨,是真正的富可敵國,不,比大明每年國庫收入還要多!)

鄭家這個“閻王”需要打點,而定海防倭總兵這個“小鬼”也不能忽視,定海防倭總兵的駐地就在甬江入海口,負責着寧波府大半的海防,若是定海的軍戶們稍微使點壞,也能讓海船一去不回。

當然給定海的銀子就不需要三千兩那麼多,以定海那些破爛軍戶,五百兩足以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楊文清給定海送去銀子,約定了兩日後出海,這兩天便有兩艘三桅福船停泊在杭州灣的一座小漁港裡,漁港是楊家所有。陸續有船隻載着生絲,棉布,漆器,茶葉等經甬江進入漁港,把各式貨物裝載到海船上。

運送貨物的船隻陸續不絕經過甬江口,定海城堡的官兵們卻都視而不見,這種合作已經經歷了數十年上百年,大家已經視作平常。

兩日後,兩艘海船揚帆起航,趁着漸起的東南季風,向着倭國的方向而去。楊文清站在船艉樓上,看着逐漸遠去的海岸,哀嘆着一去又要半年的時間。不過想想半年後獲得的巨大收穫,又讓他喜上眉梢。

然而海船出杭州灣,剛過金塘島,便有十多條海船圍了上來,讓楊文清大吃一驚。

第679章 自薦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839章 完了第861章 李彥直請令第197章 馬匪第615章 欣欣向榮第606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三十四章 打虎不死反被噬第311章 將功贖罪猶未晚第854章 入聊城第250章 敗露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934章 無法逃脫的責任第636章 山東移民第一百六十章 開城門嘍!第649章 破口大罵第265章 騎兵對決(4000字大章)第530章 陰狠第327章 見風使舵等閒事(加更)第807 章 姜瓖反清第595章 奪船第706章 流言第786章 天下形勢(1)第425章 比賽中第346章 兵圍魏國公府第307章 大明的頑疾第291章 泥沙第719章 形勢險惡第705章 朱聿鍵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爭執 (第三更)第475章 跑路的劉能第519章 唯一親人第532章 雪中送炭第五十七章 小氣的周奎和大氣的吳三桂第223章 勸降第585章 固執己見第一百一十七章 車陣顯威第962章 談笑間第664章 百炮齊發顯神威第405章 勝利入東臺第207章 範家的反擊第726章 飯食飄香千騎卷平岡第251章 兵至通州第十三章 人市第674章 西軍的戰略第375章 人才奇缺第227章 鐵獅子倒戈第311章 將功贖罪猶未晚第795章 江西見聞錄(1)第六十四章 “激戰”第935章 黃道周和錢謙益第203章 大雪第630章 一切具備第767章 排隊槍斃(兩章合一)第557章 準第933章 就等着種子生根發芽第707章 毒計(4000字,兩章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計中計第935章 黃道周和錢謙益第721章 劉能歸來第606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729章 背叛第202章 翻臉第554章 倉促北伐不可取第473章 抉擇第831章 胡茂楨的選擇第302章 慘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車陣顯威第528章 吳三桂和鰲拜第278章 封侯之賞第1039章 西班牙人的突襲第237章 降第1038章 圍城第625章 荷蘭軍覆滅第551章 刀閃處人頭落地第192章 青石口第280章 形勢第357章 小公主第339章 撥亂反正看吾輩第697章 武昌戰局第969章 鄭森談兵第357章 小公主第497章 危如累卵的南京城第519章 唯一親人第457章 不看好第351章 起駕第840章 雪後第680章 堵胤錫兵出辰州第三十四章 打虎不死反被噬第964章 刀兵起第550章 拒接聖旨第十六章 救人第八十七章 極度自負單明磊第273章第二十章 建房第979章 白頭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題第443章 撤離第350章 巨大的繳獲第957章 左懋第駕臨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