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齊國公威名傳四海

有了王寅的傾力支持,很多事情便方便許多,比如前去尋找私家造船場的張程凱和和劉能,手中就拿着浙江巡撫王寅批的條子,遇到事情可以借用地方官府的名義。

把手中的事情處理好,往揚州派出了人手之後,劉能便親自帶人陪着張程凱尋找造船的私家船場。

二人乘坐一艘開浪船離開了杭州,這種開浪船是福船的一種,頭尖尾闊,船身修長,豎有兩根桅杆,上面掛着縱帆,可乘載四十多人,速度極快,常被用作明水師中的哨船使用,卻是經過王寅從浙江水師中調用。船上除了劉能和張程凱以外,還有近四十人的士兵,都是熟悉水性的士兵,是陳越從親衛水營中劃撥。

張程凱要尋找可以合作的船場,劉能在護衛協助他的同時,更要探查整個浙江沿海地形,繪製地圖,爲敵情司監控整個浙江做準備。以後要在浙江這個地段長久的發展,上自官府下到普通的民間勢力,一切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浙江沿海海岸線綿長,島嶼星羅棋佈,數百條大小河流發自西南的山嶺地區,蜿蜒向東流入大海,在河流匯入大海的入口處,有着衆多的村浦,而最適合造船的地方也就是在這裡。而造船的船場往往非常隱秘,山嶺隔絕之下從陸路尋找極難發現,也用時太久,所以衆人選擇從海岸前往。

船行八面風,開浪船從杭州出發,順流而下很快便駛入了杭州灣,沿着南岸向東行駛,便看到海岸上涯石嶙峋、鬱鬱蔥蔥。

小半日的功夫便繞過了三山所,過了觀海衛,到了寧波府以東海面,撲面而來的便是星羅棋佈的大小島嶼,海況頓時複雜起來。

造船所在村浦往往非常隱蔽,有着離島遮掩入海口,若不是熟悉海況的人輕易很難發現,除非你緊靠着海岸行船,可又怕有擱淺的危險。

好在,一行人中有嚮導在。

王慶,寧波沿海漁民,四十多歲年齡,在海上奔波二十多年,祖祖輩輩都是吃海上這碗飯的,其爺爺曾經在五峰船主手下當過海盜,和戚家軍幹過仗,後來倭寇之亂被朝廷剿滅,其爺爺也命喪黃泉。其父親也做過海盜,後來同樣命喪大海。

而王慶本人同樣吃海上這晚飯,去過倭國跟過開臺王顏思齊,在顏思齊手下當一個小頭領,後來顏思齊在東番島時突然暴死,鄭一官施展種種手段妄圖吞併顏思齊所有手下,很多老弟兄和鄭一官反目互相攻伐,而王慶也在反對鄭一官的行列。

然而鄭一官的手段不是尋常人能比,很快擊敗了大多數老兄弟,開始獨霸一方,等到受朝廷招安轉身一變成了朝廷將領掌握着福建水師之後,老兄弟們再也無法與之抗衡,大多都被當作海盜剿滅。

王慶僥倖逃了一命,再不敢出現在福建海面,回到浙江老家謀生。

出慣海的人也幹不了其他營生,畢竟幹啥都沒有海上來錢快。好在浙江沿海走私很多,寧波紹興等府的士紳明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裡也大都幹着走私的勾當,或依靠舟山海盜,或者乾脆自己買船出海。走一趟倭國賺上數萬兩銀子,可比辛苦種地養蠶來錢快的多。

仗着豐富的海上經驗,王慶在浙江也混的很開,在一艘走私船上當舵工,每年走上一趟倭國賺個幾十兩上百兩銀子,倒也逍遙快活。海上謀生聚散不定,船員們出海則聚在一起,回來後便各回各家。現下已經是六月份,距離東南季風起還有一點時間,王慶便在杭州逍遙,順便等着船開。

劉能到處尋找嚮導,經人指點找到了王慶。一開始王慶還不大樂意,劉能許諾了每月二十兩銀子的高薪報酬,然後又亮出浙江巡撫的招牌之後,王慶纔算就範。

王慶引領的第一處地方名叫楊家浦,有湍急的河流從楊家浦入海,在河道與大海交匯之處,有一處數百人的村莊。據說楊家浦人的先祖二百多年前本爲南直隸人氏,曾參與過下西洋寶船的設計製造,下西洋壯舉結束後官方造船業大面積萎縮,楊家也在裁撤之列,經過多年的流離來到寧波海邊,半是打魚半是造船爲生。

楊家浦有這樣的悠久傳統,不過由於朝廷海禁缺乏合適的外部環境,所以造船技藝實際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在最低谷的時期甚至舉族懂得造大船者不過十數人,而且都是靠着祖訓、守着造船圖譜默記空想,缺乏實際操作。

直到嘉靖年間前東南海上貿易漸漸盤活,走私商人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五峰船主王直崛起海上,走私海商多於牛毛,楊家浦有了外部環境的刺激才又煥發了生機,祖傳的造船技能重新激活,還從與回回商人、佛朗機人的交往中學到了海外的造船技藝,那時是楊家浦最輝煌的時代。十來年的時間,建造了上百艘大船,其中不乏四桅、五桅鉅艦。

然而好景不長,五峰船主王直被朝廷誘殺,海商們海貿頓時斷絕,搖身一變成爲了海盜,以海邊貧苦漁民爲主力,僱傭倭國流浪武士,開始瘋狂的攻擊大明沿海,史稱倭寇之亂。

“哪裡是倭寇啊,大都是走私的海商跑船的漁民,朝廷禁海,從內陸購買不到貨物商品,也買不到糧食補給,無奈之下只能去搶劫。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倭國武士,不過都是海上各大當家僱傭的打手。

海盜再厲害也無法和大明的軍隊抗衡,更何況又出現了俞龍戚虎這樣的名將,各大當家的軍隊先後被打垮殲滅。我爺爺當時跟着的是徐海,隨着徐海的兵敗命喪黃泉。”

談起祖上的往事,王慶唏噓不已,絲毫不以祖上當過海盜爲恥。因爲在浙江沿海漁村,幾乎家家都有人在海上討生活,人們佩服的能夠乘船征服大海的勇士。

“倭亂平定之後,朝廷海禁更嚴,楊家浦這些造船爲生的村浦便失去了顧客來源,再加上朝廷控制的緊,有那麼一段時間根本就沒有生意,過着緊巴巴的日子。知道最近這二三十年,朝廷控制的力度弱了許多,海上有出現了很多討生活的好漢,走私的海商也越來越多,這楊家浦的生意才又好轉了起來。

當年我在顏思齊顏大當家手下做事時,就來過這楊家浦,顏大當家好些船隻都是這裡打造。”

王慶很善談,絮絮叨叨的說個沒完,劉能和張成磊卻聽得津津有味。

“他們在這裡造船,官府就不管嗎?”劉能突然插嘴問道。

“呵呵,官府到時想管,可海上衛所早就被買通了,而且你知道他們的主顧是哪些人嗎?大都是浙江的士紳大族,寧波府四大士紳,哪一家沒有走私的生意?”王慶不屑道,“有這些鄉紳兜着,地方官府誰敢多事?”

劉能和張成磊相視一眼,頓時瞭然了。

“二位大人的背景深厚,但是做任何事都有規矩,可千萬不能亂來。”王慶有些擔憂道。

像楊家浦這樣公然給走私的士紳甚至海盜造船的,又豈是善茬?王慶生怕雙方起了衝突殃及自身。

“放心,我們可是公買公賣,一切按規矩辦事,該給的銀錢不會少給他們。”劉能笑道。

然而要是公買公賣就能解決問題,世上的事情都好辦許多了。

對突然出現的陌生人,楊家浦格外的警惕,江灣交界處便有望風的船隻,見到陌生船隻闖入立刻迎了過來。現在並非太平時光,浙江沿海的衛所戰鬥力銳減,已經淪爲百姓無異,早就震懾不住舟山羣島衆多的海盜。故沿海的村浦家家都有自己的武力。而楊家浦因造船而富裕,更害怕遭到海盜的洗劫,村裡便有弓手百名。

站在船頭,劉能看到對方是一艘狹長的單桅鳥船,船上有十來個面目黝黑的漁民。爲首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漢子,高聲喊着劉能聽不懂的吳語方言。好在有嚮導王慶在,張程凱雖是福建人,卻在海上多年沒少和浙江人打交道,對方的話也能聽懂。

“他們問咱們哪裡來,做什麼?我告訴他們來自杭州,想來談一樁生意。”王慶和那漢子對了一句之後,低聲解釋道。

然後那漢子又說了一句什麼,王慶的臉色難看了起來,“他說楊家浦不做陌生人的生意。”

“告訴他我們的身份,生意做不做由不得他們!”劉能冷笑了起來。

王慶又和那漢子高聲交流了幾句,就看到那漢子臉上神色劇烈的變幻着。

劉能靜立着,船上的士兵們都凝神戒備,一旦這漢子執意不肯,劉能不介意殺雞駭猴。若是連浙江巡撫的身份都震懾不住他們,已經不能再指望什麼。

過了一會兒,便見那漢子一揮手,鳥船掉頭了。

“他在前面帶路,引領我們入浦。”王慶解釋道。

開浪船駛入江灣沒有多久,便看到眼前出現一條寬二十餘丈的河流洶涌入海,劉能乘坐的開浪船除了船帆以外,還有四槳一櫓,不管風浪順逆都能行走,十分靈活。

跟着對方的鳥船駛入了內河,沒多遠便看到岸上百十棟房屋組成的村落。更吸引劉能的是右岸上兩艘即將下水的新船,隨着駛近,但見其船高大如樓,足可容納上百人,船底尖,船面闊,船頭昂而張,船尾高而聳。船尾在甲板之上設三層柁樓,柁樓的周圍都是護板,護板之外又設茅竹,堅立有如城牆。

在距離這兩艘福船最近時,劉能忍不住下令停了下來,仔細觀看。

“這是兩艘三桅福船,走海的海船大都是這種,裝貨多,操作簡單,只需要十多個人便能操控自如。”張程磊對海船十分熟悉,給劉能介紹道。

“要是我們能有許多這樣的大船就好了。”生於內陸的劉能並未看過太多的船隻,長江上行駛的江船更是無法和海船相比,只看得目眩神馳,忍不住道。

“這船也就普通吧,算不得太大,傳聞福建總兵鄭芝龍的旗艦是一艘四桅戰船,那纔是真正的高大如樓,不過和西夷人的甲板船相比,又算不得什麼了。”張程磊道。

“張大人說的是鄭一官那狗賊吧,確實,他的旗艦是一艘四桅福船,而且他手底下四桅福船不止一艘,當年我跟着傅春大哥時和他打過仗,吃過好大的虧。”多嘴的王慶在一旁忍不住插話道。

開浪船繼續逆流而上,進入了楊家浦,便看到一個五十餘精神矍鑠的老人站在岸邊相迎,那引路的漢子則站在他身旁。

“老朽楊公匯恭迎各位官人。”老者滿面都是微笑,向着走在前頭的劉能和張程磊打着招呼,說的竟然是大明官話。

“在下齊國公屬下劉能,張程磊見過長者。”劉能二人回禮道。

“齊國公,可是大破滿韃的齊國公陳越嗎?”老者還未回答,一旁的那個漢子卻驚訝道,原來卻是會說官話的。

“時雲,休得無禮!”老者訓斥了那漢子一句,然後賠罪道:“犬子鄉下粗人,不知禮節直呼齊國公名諱,還望贖罪。”

劉能二人自然不和他一番見識,擺擺手表示不在意。

“早說是齊國公的人嘛,還說什麼浙江巡撫派來的。”那楊時雲嘟囔了一句。

“齊國公大破滿韃,挽救天下百姓,是我大明的英雄。若早知道二位是齊國公的人,老朽早就倒履相迎了。”楊公匯好像讀過幾年書,頗知道禮節,不停的謙讓恭維着。

引二人客廳就坐,有下人送上茶水,又閒聊了幾句。楊公匯這才問起來意。

“二位大人,不知齊國公有何事情,用得到老朽的儘管吩咐。”

“來到貴浦自然是爲了造船了。”張程磊笑道。張程磊是此行的負責人,一談起造船的事情劉能知趣的閉上了嘴巴。

“哦,不知要造什麼樣的船?”楊公匯笑着問道。

“那兩隻船不知什麼價格,需要用時多久?”張程凱未直接作答,指着不遠處的那兩艘即將造好的新船問道。

第820章 定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山軍進駐礦區第686章 陷阱在哪裡?第437章 俺們是大明錦衣衛(4000字大章)第342章 滿城勳貴一網盡第224章 鐵獅子勸降第228章 陳越的心思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382章 都督府日常第679章 自薦第872章 清廷失去了信心第407章 賣鹽第201章 萬事俱備(第三更,求訂閱)第437章 俺們是大明錦衣衛(4000字大章)第874章 彈指間,三百韃騎灰飛煙滅第四十七章 報仇雪恨在今朝第952章 緩緩?緩個屁第642章 荊州攻防第396章 搶劫第568章 陳越言志(下)第306章 崇禎的心思第315章 瓜洲渡大軍過江第341章 窮途末路第541章 傾覆第九十章 毒舌第654章 要求過多第478章 李自成之死(4000字大章)第577章 彈劾第238章 闖王進城第十二章 喜氣洋洋陳江河第850章 臨戰第789章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監國公主第一百六十一章 滿朝洶洶討陳越第1037章 呂宋攻伐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動手第896章 勝利的微笑第804章 再次北伐第602章第712章 五雷大法顯神威第413章 翻手爲雲第239章 坤興哭了第919章 收復北京第902章 多爾袞吐血第899章 到了徹底消滅滿躂的時候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第一更)第361章 寇白門第749章 清君側、安社稷(加更)第318章 以文御武是傳統開個單章爲新書求個收藏、推薦第602章第508章 雛鷹展翅鄭家子第六十一章 清兵入關!第804章 再次北伐第442章 刺許第494章 憂心如焚第964章 刀兵起第457章 不看好第238章 闖王進城第568章 陳越言志(下)第971章 究竟是爲什麼?第777章 趨炎附勢者(第一更)第208章 陳越論農商第944章 峰迴路轉第426章 韃官安東尼第593章 李國助第240章 崇禎病了第440章 歸德風雲第十三章 人市第319章 兒子優秀也悲哀第713章 計毒莫過絕糧第443章 撤離第四十六章 收了兩個手下第九十一章 兵分三等第582章 原來是他第757章 齊國公,難道你想做曹操?(第四更)第397章 幹票大的第780章 史可法的對策第586章 海上第700章 西軍攻打九江之貳第957章 左懋第駕臨福州第509章 千騎卷平岡第891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瓜分戰利品第658章 賞與罰第294章 序幕第五十九章 吳良被打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訓練第578章 秋後算賬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874章 彈指間,三百韃騎灰飛煙滅第462章 激戰第544章 無題第218章 竹槓敲不成第546章 賣地籌餉第334章 激戰第795章 江西見聞錄(1)第573章 衣錦還鄉第472章 九江城左良玉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