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別罵我(4000字大章)

救兵如救火,到達南京的當日,陳越就下令命令餘楓率領騎兵營出發,一路繞過南京城經大勝關、採石、當塗直撲蕪湖,增援陷入重圍的父親陳江河。在南京繳獲了兩千多匹戰馬,這使得騎兵營每個士兵保證一人雙馬,還有足夠的馭馬用來馱負輜重,機動力大大提高。

至於陳越自己,則選擇在南京城裡呆上一天,等待後面的水營船隊前來會合。此次前往蕪湖和滿清大戰,更多的會是水戰,誰掌控了長江誰就在戰鬥中立於不敗之地。

面見崇禎之後,陳越回到了平南侯府,和吳婉兒溫存過後,陳越便召見了南京的四海商行行各大掌櫃,宣佈了以後四海商行鹽行交由朝廷掌控,聽聞這個消息,單明磊等人大驚。

“侯爺,商行、鹽行關乎我平南軍養軍經費,都交給了朝廷,咱們平南軍怎麼辦?”單明磊憤怒的問道。

這一年多來,正是有商行、鹽行資金的支持,平南軍才能夠不斷髮展壯大,得以迅速擴充到七萬人之多,並且做到了糧餉無憂,兵甲不缺,裝備水平遠遠勝於一般明軍,就連京營都比不上。

若是沒了財源,以後想再發展起來可就難了。

“我已經和陛下說好,商行鹽行不入戶部,一切收入都歸陛下的內庫,然後平南軍一切所需都由內庫撥款,保證資金不缺這點儘可以放心。”陳越淡淡道。

“可是......”單明磊還要再說,卻被陳越揮手製止。有些話不宜在衆人面前說出。

“平南軍是朝廷的軍隊,並非我陳越的私軍,食鹽關係着國計民生只能由朝廷掌控,而四海商行本就是查抄勳貴家產後組建,也非我陳越的私人財產,上繳給陛下本就是理所應當之事,石堅兄不必多說。過各位掌櫃仍然可以留在原來位置,保留原來的待遇,由陛下派人直接管理。”

聽了陳越此話,各掌櫃的心都放了下來,他們本來就是招募而來的,在誰手下做事都是一樣。

“侯爺,你,你早晚會後悔的......”單明磊長嘆一聲,黯然道。

罷了罷了,既然侯爺都沒有爭雄之心,一心要做大明的忠臣,我單明磊又何必多事?這一刻,單明磊頗有些意興珊闌。

對陳越的決定,掌管商行的吳婉兒自然沒有什麼話說,她不過是一個女兒家,一開始不過是勉爲其難替陳越管理生意,對陳越的決定,她從來都是無條件服從。

於是這件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立功不賞,反而把侯爺您的產業拿去,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侯真的值得願意輔佐嗎?您就不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一天?”

衆人散去之後,單明磊被陳越單獨留了下來,心有不甘的道。

“那以石堅兄看來,我應該怎麼辦?”陳越笑着問道。

“侯爺您睿智,想必早就看出了這大明已經病入膏肓,即便這次能夠趕走滿韃,可大明內賊不除,早晚必亡。

士紳、宗室,只是這兩者就佔了大明七成以上的土地,從不用繳納任何賦稅。商業礦山更是把持在這些人手中。九成以上的百姓擁有不到三成的土地,大明朝廷以及上百萬軍隊所需卻全部由這些貧困的百姓承擔。這一切侯爺您都心知肚明。

這些就是大明陷入如今之境地的根源,可是以陛下的能力根本無力改變這些。侯爺您能拯救一次大明,還能次次拯救嗎?

更何況,現在朝廷和陛下已經對您起了忌憚之心,要走您手裡的商行鹽行不過是試探罷了,等趕走西面的滿韃之後,下一步肯定要想法收繳您手裡的兵權。兵權要是再沒了,您到時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即便想做些什麼也有心無力。

到時恐怕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

單明磊冷笑道。

“怎麼可能?即便這次消滅了滿韃兩路大軍,可是滿韃依然佔據着北方,四川還有獻賊肆虐,朝廷如何會對我下手!”陳越不信道,他不相信崇禎會如此短視。

“呵呵,侯爺您還是太多年輕了,難道您就不知道前宋的典故?嶽武穆對宋室忠心不忠心,功勞是不是也極高?金兵不也沒滅?可還不是十二道金牌!前車之鑑尚在,有什麼難理解的。

對皇家對朝廷來說,帶兵的軍閥纔是直接威脅到江山社稷的存在。眼下侯爺您戰功無人能及,手裡的軍隊是大明第一強軍,又有鹽行商行提供財源,佔據着淮揚數府之地,早就是獨立的藩鎮,和當年嶽武穆何其的相似,陛下爲何不能做宋高宗?

別看侯爺您主動交出財權,可並不能消除陛下心中的猜忌之心,除非您能放棄手裡的一切,從此做個唯唯諾諾渾渾渾噩噩的勳貴。

可是您又能做到嗎?你能看着朝廷烏煙瘴氣、百姓嗷嗷待哺不管?您忍受得了那些文官的骯脹氣?

爲今之計,侯爺您必須先發制人,等到滅了西路清軍之後,以煌煌之勢揮師南京,佔領京城控制朝廷,廢掉崇禎。到時您或擁立三皇子爲傀儡挾天子號令天下,或者乾脆自立爲帝掌控權柄。憑着咱們平南軍的軍威,憑着侯爺您天大的戰功,試問天下誰人敢反對?”

單明磊越說越興奮,臉龐通紅,眼睛熠熠發亮。

“哈哈哈......”陳越忍不住笑了起來。

“怎麼,侯爺,屬下的策劃很好笑嗎?”單明磊漲紅着臉,憤憤的問道。

“石堅兄啊,石堅兄,你讓我怎麼說你呢?”陳越收斂了笑容,正色道:“你的策劃很好,以咱們平南軍的軍力佔據南京毫無問題。可是你想沒想過天下人的反應?各省督撫的反應?

大明建立近三百年,在天下人心中早就是正統,若是我做下了這等謀反之事,就成了人人喊打的亂臣賊子,還談什麼戰功名聲。

我以前的作爲早就得罪了天下的士紳,到時候肯定會各省督撫會羣起而攻擊於我,天下一片大亂,最後這大好江山只會便宜滿韃。

何況我即便肯做亂臣賊子,又如何過的了我爹那關?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公主?”

看陳越如此堅定,單明磊黯然嘆息,“只要侯爺您肯自立,這些問題肯定有辦法解決,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侯爺啊,您會後悔的!”

“後悔嗎?也許吧,不過我也不是嶽武穆,皇帝想要我的命哪裡那麼容易?

其實我並無稱王稱帝的野心,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這漢家的天下,都是爲了這片華夏熱土免遭三百年的黑暗沉淪。

只要能夠滅了滿韃恢復漢家江山,我即便退隱山林又能如何?”陳越淡淡道。

......

第二日,呂泰和吳平終於帶領船隊到達南京城外。同日,崇禎加封平南侯陳越爲討虜大將軍,賜尚方寶劍,全權指揮剿滅滿韃之事。

以擊敗博洛部之功勞封鄭森爲延平兵備道,和鄭鴻逵一起統帶鄭家軍隊歸在陳越手下。同時撥付京營兩萬精銳,由懷遠侯常延齡統領同行。常延齡因盡忠職守深得崇禎喜愛,是南京少數沒有被查抄的勳貴。

這樣,就湊夠了十萬大軍,乘坐戰船五百餘艘,前後迤邐數十里,水路並進,向着蕪湖而去。

蕪湖,此刻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得到了阿濟格三日破城的死令之後,李國英、徐恩盛、郝效忠等綠營將領對蕪湖發起了猛攻。

前些時日,他們還顧及傷亡,主要選擇用火炮轟塌城牆這種辦法,害怕過多折損手下兵力。現在在阿濟格的強令下,他們再也不敢有保留實力的念頭,七八萬軍隊把蕪湖團團包圍,發起了猛攻。

數百架雲梯架在了城頭,綠營兵不要命的採取了蟻附攻城。數千名弓箭手在城下排開,向着城頭射出連綿的箭雨。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而現在綠營兵的兵力僅是蕪湖城的兩倍,卻偏偏發起了強攻,而且佔據了很大優勢。

李國英等人手下軍隊都脫胎於左良玉麾下,戰力極其一般,可卻是從和流賊廝殺過來的軍隊,其戰力非陳江河手下的京營兵能比。

陳江河雖然世襲軍戶出身,其實並沒有打過多少仗,這幾年來一直是做錦衣衛了。而京營士兵更是些毫不知兵的軍戶,從上到下、從將領到普通的小兵,戰鬥經驗及其不足。

面對綠營兵的攻城,城上的明軍早就慌了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動作,白白的死在了綠營兵的箭雨下。

好在,陳江河手下還有徐青田等人,都是出身於西山軍,在徐青田等人的協助指揮下,城上的士兵勉強各司其職,開始攻擊爬城的綠營者。

滾木,石頭,灰瓶,等不要命的扔下城去,總能砸到密密麻麻的綠營兵。

同時,京營中的射手立在城頭,對着城下的士兵進行射擊。火銃火炮齊鳴,把彈雨噴向城下。

“最先攻上城頭着,賞銀千兩、官升三級!緊隨其後登城者賞銀百兩、官升一級!”

看着不斷從雲梯上落下的綠營兵,李國英咬着牙發了狠。此戰關係着他在清廷的前途命運,萬萬不容有失。

千兩紋銀,足夠一個普通之家一生無憂,更別說官升三級了。聽到賞格,綠營兵頓時發了瘋,一個個拿着武器不要命般向城頭爬去。

一個壯漢吼叫着褪去上衣,口銜鋼刀一隻手舉着盾牌,另一隻手扒着雲梯向上攀爬。這是李國英的家丁李虎,軍中有名的勇士。

在十幾面盾牌的護衛下,李國英站在陣中,冷靜的觀察着攻勢。就見那李虎爬的飛快,爬的同時用盾牌格擋着從城頭落下的箭雨,很快就靠近了城牆垛口,然後翻身躍了上去。

“上城了!”衆軍兵發出了歡呼聲,李國英也長出了一口氣。

李虎武藝超羣,肯定能夠守住城頭,城上的那些魚腩京營兵應該拿他沒有辦法。

看到一個壯漢衝上城頭,瘋狂的砍殺着城上的士卒,其他守軍嚇得節節敗退。

李國英的家丁戰力非一般人能比,李虎跳到城牆揮刀亂砍,連砍四五個明軍,牢牢佔住一段城牆,在他的掩護下,其他綠營兵不斷的從雲梯爬上。

關鍵時刻,陳江河顧不得指揮,抄起一條鐵槍殺了過來,槍尖吞吐間,數個上城的綠營兵倒在血泊中。

見陳江河如此勇武,李虎大怒,揮刀劈了過來。陳江河長槍一甩,重重的甩在李虎刀側,然後借力彈回,槍鋒掠過李虎咽喉,鮮血一下子飈了出來。李虎一下子站在那裡,撒手丟下鋼刀去捂脖子上的傷口,卻又哪裡捂得住。

陳江河收回長槍,又迅疾的刺出,直刺入李虎腹部,然後用力一挑,把李虎的屍體挑出城外,砸在了雲梯上,然後從下面傳來陣陣驚叫聲。

接下來,哪裡有危險,陳江河便出現在哪裡,一條長槍使出,楊家梨花槍大展神威,數以十計攻上城頭的綠營兵死在他的槍下。

在他的鼓舞下,城頭守軍士氣大振,衆多的京營兵消除了恐懼的心理,守城越發熟練了。

很多次攻上城頭,又被城上的明軍趕下來,看的城下指揮的李國英眼角抽搐着。

特別是城上那個穿着鐵甲的將領太過威猛,好多次綠營兵原本攻上了城牆,都被此人趕下,連最勇猛的家丁李虎都倒在他的槍下。

“調集強弩過來,給老子用上破甲錐,射死那狗日的!”李國英咬着牙命令道。

“將軍,城上還有咱們的弟兄啊!”身旁的副將大驚。

“管他娘那麼多,不殺了那個王八蛋,咱們就別想攻上城去!”李國英怒罵道。

副將不敢多言,連忙下令調集一隊強弩手來,近百強駑手,人人使用破甲錐,百餘支破甲錐同時發射,向着那明將所在城牆覆蓋而去。

陳江河剛殺了一個清兵,就聽到“嗡”的聲響,無數箭矢越過垛口,從上而下當頭罩了下來,陳江河連忙舞動長槍進行格擋,就覺得胸口一痛,一支羽箭透過了鐵甲深深插入身體。

第267章 武邑縣第449章 吞併第三十二章 被人嫉恨了第1033章 鄭森和陳永華第510章 凱旋入京城第483章 定計第1010章第660章 攻守之議第八十四章 募兵第535章 形勢大好第437章 俺們是大明錦衣衛(4000字大章)第298章 孤注一擲第975章 九江兵變第267章 武邑縣第936章 史可法的無奈第929章 雨中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陳青天第302章 慘勝第447章 應敵之策第二十一章 創業第782章 裂土封疆第213章 大順立國第958章 攤牌第680章 堵胤錫兵出辰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賦詩一首第431章 劉能西行第291章 泥沙第251章 兵至通州第707章 毒計(4000字,兩章合一)第一百零一章 恨難消第233章 宣武門第858章 還請王爺早做準備第227章 鐵獅子倒戈第755章 大勝關(第二更)第528章 吳三桂和鰲拜第一百四十八章 坤興公主的要求(爲葉博士掌門加更第一章)第526章 制衡第1036章 鄭森的野望第一百六十三章 計中計第818章 揮軍濟南第1013章 鄭森反了第987章 崇禎心裡有些爽第358章 朝廷大事第408章 暗潮第650章 崇禎病入膏肓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987章 崇禎心裡有些爽第728章 俘虜和地盤第932章 從龍之功的誘惑第216章 天津衛第1010章第1028章 中舉第四十三章 大戰鐵獅子(上)第709章 聲東擊西閻應元第983章 思想轉變了過來第678章 攻下吉水縣城第837章 兵潰如山第600章 倭國武士與荷蘭人第855章 大破清軍爲時不遠第330章 千騎奔來滿城驚第925章 這一仗不得不打第682章 慈不掌兵第800章 妥協第466章 接應第330章 千騎奔來滿城驚第358章 朝廷大事第697章 武昌戰局第945章 以待來日第945章 以待來日第831章 胡茂楨的選擇第637章 該如何對朝廷去說?第383章 顧錦城的想法第1012章 太湖剿匪第523章 反間(上)第909章 滿清要撤回關外第533章 斷了滿韃後路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八十九章 近在咫尺有人才第955章 崩掉幾顆牙齒再說(第三更)第593章 李國助第701章 總有人想作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和坤興公主坦誠相對第483章 定計第200章 漢奴第1003章 鎮江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訓練第287章 對付崇禎的計策第1001章 離開西安府第570章 談判第八十章 兵發西山鎮第340章 無題第689章 破軍斬旗第367章 毆打第1020章 剿滅叛軍指日可待第822章 綠營諸將第487章 死神的鐮刀第479章 徵糧徵丁第866章 兵至覺華島第213章 大順立國第738章 內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