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接應

兩個牛錄的攻入缺口的八旗兵幾乎被全殲,指揮進攻的梅勒額真李率泰眼睛進入了生石灰根本無法睜眼,被幾個親衛護着往外就逃。

八旗兵敗退的速度實在有些快,多鐸派出的準備第二批入城的八旗兵還未接近缺口,前面的清軍嘩啦就退了下來,夾雜着的還有先前潰敗的綠營兵,而後面則追殺着如狼似虎的明軍。

見到這種情形,摸不着頭腦的第二批八旗兵只得護着李率泰退了下去,這次的進攻只能作罷。

兩個牛錄的八旗兵攻城,活着回來的只有不到百人,而且還人人受傷,這讓多鐸怒火勃發。可是看到李率泰腫的如兩個桃子一般的眼睛,也無法再處罰他,只能命令李率泰去醫治眼睛,然後把滿腔的怒火都發泄在對面的泗州城上。

數十門紅衣大炮再次對準泗州城牆開火,“隆隆”的炮聲聲傳數十里,在淮河兩岸迴盪。

從泗州往東,淮河越來越寬,於龜山匯入洪澤湖中。由於黃河奪淮入海,淤沙沉積使得淮河再也沒有了入海口,只能匯入洪澤湖中,在八九十年前還是一個小湖泊的洪澤湖,現如今已經變成了波瀾起伏方圓數百里的大湖泊。此時的洪澤湖面積可要比後世大的多,在整個大明境內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湖。

此刻,龜山東的湖面上,停泊着一百多隻平底沙船,船上旗幟招展,甲板上遍佈士兵,赫然是平南軍的水營。其中一條較大的沙船上,吳平站立甲板,側耳聽着十多裡外的泗州隱隱傳來的炮聲。曾經陳越在人市上買的小奴隸,現在已經成了水營副將,掌管着上百條船隻。

此刻吳平帶着船隊來到洪澤湖中,是奉陳越之命接引金聲桓部從泗州撤退,每條沙船上只有操作船隻和作戰的水營士兵,基本上都是空船。

泗州地處平原無險可守城池又小,基本上是守不住的,陳越自然知道這個道理,再派金聲桓守城的同時,早就準備好接應的撤退的人馬。

從陸路撤退肯定不可行,泗州南面都是平原,根本躲不過清軍騎兵的追殺。好在泗州就在淮河北側,汴河從城內流過進入淮河,在泗州的東門開有水門。從水門接引城內人馬出城,順着淮河進入洪澤湖中,任憑清軍再厲害,也無可奈何。而洪澤湖修在青清口修有河閘與與運河相同,通過清口,船隊可以在洪澤湖運河之間移動。泗州的守軍即可退到淮安或者揚州。

眼下船隊已經到達了龜山,再往西就會進入淮河,很有可能被清軍發現,爲了撤退的隱蔽和安全,吳平下令船隊暫時停在湖中,派出小船進入淮河,去和泗州取得聯繫。

泗州城中,形勢已經越來越危險。自從靠着缺口陷阱誘殺了兩個牛錄的八旗兵後,清軍就像發了瘋一樣,對着泗州城狂攻不休。紅衣大炮日夜不停不知疲倦的衝着城內開火,綠營兵和抓來的民夫從三面對城牆發起了狂攻,使得守軍的傷亡越來越多。

現在金聲桓嫡系的一營三千平南軍已經損失了一千餘,因爲和清軍的硬仗都是他們所打。而其他部明軍傷亡也頗重,一番清點之後,幾日的功夫軍隊損失已經超過了三千人,盱眙的張家兄弟投降了清軍,原本兩萬軍隊現在只剩下一萬出頭。

再加上城牆已經被轟擊的千瘡百孔,出現了數處十幾丈乃至數十丈的缺口,全靠着平南軍中幾十門虎蹲炮的封鎖,以及城內軍隊的死戰,纔沒讓清軍突破城中,不過在明眼人看來,泗州的失守已經成定局,只在時間的早晚而已。

這種情況下,城內軍隊人心浮動,特別是那些不屬於平南軍系統的軍隊,巨大的傷亡已經摧毀了他們的士氣,若不是總督府一早宣佈了對投降者的懲治手段,凡事投降者其家眷必受到嚴懲,說不定早就有人出城投降。

可是城內不僅有家在淮揚鳳陽等大明治下士兵,還有如李棲鳳、胡尚有、韓尚良這樣的客軍,他們的家遠在四川、陝西,朝廷對哪裡已經鞭長莫及。

對這些軍隊,金聲桓命令密切監視,防範他們和城外的清軍進行私通。

可是仗打成這個模樣,他們投敵也是早晚的事,這年頭什麼國家朝廷,都不如自己的性命以及榮華富貴重要。

就在泗州岌岌可危之時,吳平派來的人進入了泗州,告訴金聲桓接應的船隊已經到了,讓他準備撤退。

當金聲桓召集城內諸將,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時,諸將頓時發出陣陣歡呼,心中的疑慮頓時一掃而空,原來他們並沒有被當作炮灰,平南侯還惦記着大家!

城內有軍隊一萬餘,百姓也有三萬多人,想倉促撤退並非容易。若是全軍一哄而上搶着撤退,必然會給清軍以可乘之機。

金聲桓下令,先讓百姓們撤出,然後是那些地方軍,最後則是平南軍。然後按照實際情況,制定了先後次序,請劉肇基部爲鎮撫,監督整個撤離,對於不服從管理的軍民,鎮撫士兵可以直接斬殺。泗州給了清軍沉重的殺傷,按照八旗軍殘暴的秉性,若是明軍撤離,清軍肯定會對百姓展開屠殺,所以陳越有命,必須得保證百姓的安全。

民心即是軍心,平南軍士兵大部分都是兩淮子弟,只有愛護百姓纔會得到士兵們的擁戴效忠。金聲桓雖然對陳越的“婦人之仁”有些不解,卻也只能從命。

而其他將領雖然對百姓比自己先撤頗有微言,可既然平南軍留到了最後,他們也沒什麼可說的。這種情況下,留在最後的必然傷亡最大。

鑑於接應的船隻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人撤完,金聲桓同時下令把城內所有木板門板集合起來,製成簡易的木筏,淮河水流不急,靠着木筏也能撤離泗州。

清晨,正當清軍例行開炮轟城之時,突然發現,一支長長的船隊突然從東面駛了過來,靠在泗州城外的運河中。

第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第916章 巍然不動第892章 大破鐵甲兵,吳三桂陣前反正第422章 比賽第974章 君臣博弈第761章 史可法的演技第352章 朝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震驚的崇禎帝第378章 顧錦城和楊小磊第243章 忠臣和識時務者第618章 佔據北港第992章 怒罵第938章 宮變第262章 敵退第472章 九江城左良玉薨逝第455章 分化第545章 難寫的報捷文書第877章 溝渠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聖諭第五十六章 合作第951章 鄭芝龍要談判第一百三十五章 和坤興公主坦誠相對第700章 西軍攻打九江之貳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三十八章 勳貴子弟第729章 背叛第595章 奪船第726章 飯食飄香千騎卷平岡第975章 九江兵變第799章 又封駁!第一百六十五章 覈查戰功第637章 該如何對朝廷去說?第689章 破軍斬旗第一百三十五章 和坤興公主坦誠相對第一百零七章 樂得合不攏嘴的陳越第615章 欣欣向榮第707章 毒計(4000字,兩章合一)第338章 巧舌如簧侯方域第516章 憤怒的阿濟格 (第三更)第259章 回師天津第889章 吳三桂歸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問話第九十五章,腰牌第217章 馮元颺的囑咐第453章 郝搖旗渡江第812章 得民心大事可成第777章 趨炎附勢者(第一更)第358章 朝廷大事第757章 齊國公,難道你想做曹操?(第四更)第212章 天津巡撫第一百三十章 七品兵備道(第四更)第660章 攻守之議第723章 萌生退意第243章 忠臣和識時務者第三章 木牛流馬盡忽悠第646章 奪情第876章 騎兵衝營第991章 是誰給你的膽量敢這麼對我說話(兩章合一)第709章 聲東擊西閻應元第978章 鄭森的選擇第902章 多爾袞吐血第645章 克荊州,何騰蛟殉國第六十一章 清兵入關!第五章 陳越的報仇方式第758章 複雜的局面(第一更)第672章 詐城第743章 王寅之憂(加更)第483章 定計第347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54章 天羅地網第488章 輝煌的戰果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848章 叩闕第878章 絕望的穆爾察第483章 定計第993章 不欲趕盡殺絕第312章 劉良佐授首第959章 和盤托出第730章 郝鄭兩家再聯合第764章 南京攻略第191章 凱歌第813章 兵不血刃入膠州第939章 裂土相酬第633章 大明之強你們紅毛鬼無法想象第一百六十九章 薊遼總督的官職沒了第295章 敵襲第356章 狼狽第378章 顧錦城和楊小磊第796章 江西見聞錄(2)第681章 各逞計謀(兩章合一)第750章 齊國公反了第五十四章 再遇坤興公主第332章 陷阱第473章 抉擇第484章 襲擊第一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843章 決策第一百八十三章 對策(第三更,求訂閱)第446章 陳越之憂(4000字大章)第235章 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