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爭執 (第三更)

“張愛卿以爲該如何封賞呢?”崇禎振作精神,向張縉彥問道,張縉彥身爲兵部尚書,這種封賞之事他的意見極爲重要。

“臣以爲,陳越繳獲滿韃首級一百二十八級,按照朝廷賞格,一顆首級賞銀五十兩,陳越作爲統帥當另行賞銀千兩,並擢升其官職,按照斬獲可連勝三級,陳越原來有着錦衣衛百戶的官職,升三級可爲遊擊將軍充任一地守備。”張縉彥侃侃而談着。

升爲遊擊將軍,會不會官職太小,崇禎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可那陳越又立下復地救民之功,收復房山縣城,並從滿洲韃子手中解救出上萬百姓,按此功勞,可再升兩級,擢升爲一鎮副將,負責一路之守備。”張縉彥繼續道。

聽了張縉彥的話,崇禎點點頭,張縉彥身爲兵部尚書,提出的封賞非常恰當。恩出於上,自己只要再稍稍提上一提,就可以任命陳越爲一鎮總兵了。

“啓稟陛下,微臣反對!”就在崇禎要同意張縉彥的提議之時,一個人越衆而出,斷然反對道。看清此人的面容之時,崇禎忍不住皺起了眉頭,此人乃是兵科給事中光時亨。

六科給事中並十三道御史合稱科道之官,也就是所謂的言官。掌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官品雖小,權力很大。

而六科給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不同之處是,御史是着重監察全國官吏和一般機關的,那麼,六科則是按照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業務進行對口監察。而光時亨身爲兵科給事中,自然負責的是對兵部的監察。按照朝廷制度,兵部尚書選任武將,要與兵科都給事中一同報告皇帝請旨,武將赴任,亦應先赴兵科在文書上籤署同意,可謂權力極大。

不過一般而言,對兵部提出的武將任命人選,除非毛病特別大,兵科給事中一般不會駁斥封回,也就是說他雖然有權力,卻不能濫用,否則會引起兵部的不滿。

如今兵部尚書張縉彥提出任命陳越爲副將,光時亨卻反對,雖然心中不快,崇禎不得不耐着性子聽他到底有何見解。

“哼,本官的任命有何不妥?”見到光時亨竟然當衆反對自己,張縉彥不禁大怒,冷聲質問道。

“張大人不必惱火,我只問一句,陳越現在擔任何職?”光時亨微笑着問道。

“西山巡檢司巡檢...”張縉彥話一出口就知道不好。

“哈哈哈,張大人還知道他是巡檢啊,”果然,光時亨順勢接過了話茬,“巡檢,雖然僅爲從九品不入流,可也是文官啊,陳越乃是一介文官,怎麼能升任副將總兵?按照張大人剛纔的標準,當升五級,從九品升上五級剛好是七品,現如今房山縣令殉國,當擢升陳越爲房山縣令纔是!”光時亨笑呵呵的說道。

升爲縣令?虧你想的出來!張縉彥冷哼一聲,根本不願辯駁。

“呸,姓光的你瘋了嗎?陳越乃是一介軍戶出身,大字都不識幾個,讓他做縣令,他懂得如何牧民嗎?”果然,不用張縉彥辯駁,一個官員跳了出來,衝着光時亨吼道,張縉彥定睛看去,卻是御史衛幀復。

難得兩個言官竟然掐了起來,殿中衆大臣大感興趣,不由得看起了熱鬧。言官們品級低,權力大,平日裡最愛抱團,很少出現這種內訌之事。

內閣首輔周延儒睜開微閉的眼睛,掃了左都御史李邦華一眼,衛幀復是李邦華的屬下,跳的如此快,肯定是出自李邦華的授意,不過這光時亨反對張縉彥,其背後又站着何人?小小的一個巡檢的立功升任,竟然當朝吵了起來,其中必然大有文章,弄不清背後原因的周延儒搖了搖頭,決心置身事外。

“就是,陳越連個讀書人都不是,如何能當只有進士才能擔任的縣令!”其他御史也紛紛加入進來,對光時亨進行了討伐。在這些御史們眼中,縣令必須是隻有進士才能當得,要是隨便一個阿貓阿狗都能當縣令,那麼讀書人十年苦讀又有何用?光時亨此舉,已然引起了衆怒。

“諸位,陳越雖然不是讀書人,可他畢竟立下了大功啊,”這時又有一人站了出來,給光時亨幫腔,衆人看去,卻是戶科給事中吳甘來,“並且我曾聽說陳越雖不是讀書人卻也粗通文墨,故朝廷可以下恩旨,給他一個監生的身份,然後以監生身份勉強也能當縣令了吧!”

給陳越一個功名,把他拉到讀書人中來嗎?這個提議看似荒謬,也不是不行,畢竟陳越立功不小,於是便有御史沉默了下來。

“明明陳越是個武夫,你們非要把他往文官里拉,羞也不羞!”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惹得衆人勃然大怒,掉頭看去,就見勳貴之中走出一人,腆着肚子冷笑着,卻是京營提督恭順侯吳惟英。

不理睬衆御史的喝罵,吳惟英轉身向崇禎行禮,“啓稟陛下,陳越乃是軍戶出身,其父陳江河乃是我京營千總,陳越手下多是陳江河家丁,可以說是我京營兄弟,所以陳越實際上仍然隸屬於京營體系,故臣提議,可封陳越之父陳江河爲京營副將,陳越爲參將,如此才爲妥當。

眼見陳越立下大功,就硬把他往京營拉,真是好厚的臉皮!衆文官不由得暗罵了起來,對很多御史來說,實在不想見到陳越進入文臣隊伍,便閉口不言了。

“文武有別,陳越現在是巡檢,是文官,如何能進入京營?”光時亨緊咬着這一點叫道,其他幾個御史也都跟在後面符合。

“巡檢不過帶着民兵緝拿匪類抓捕逃兵,又算啥文官了?陳越能殺韃子,進入我京營纔是最爲恰當,如今滿洲韃子施虐,隨時有攻打京師的危險,正需要陳越這樣的勇將守衛京師,我提議他入京營有問題嗎?”吳惟英冷哼一聲,逼問道。

求訂閱!大家先看着,我繼續寫去,今天寫多少發多少。

第809章 洪承疇第194章 西山軍編制與建設第898章 追與逃第682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問話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908章 佈局(下)半夜三更開單章求訂閱第617章 雞籠之戰第465章 陷阱第732章 捷報傳南京第388章 談判第290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零五章 滿韃攻上寨牆第617章 雞籠之戰第901章 圍剿第252章 襲營第221章 絕望的京師第564章 永王的消息第730章 郝鄭兩家再聯合第378章 顧錦城和楊小磊第230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三章 陳青天第265章 騎兵對決(4000字大章)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883章 大戰將起第八十四章 募兵第352章 朝議第一百六十章 開城門嘍!第228章 陳越的心思第540章 計策成矣第1008章 大明帝國臨時大總統第372章 初到揚州第一百零六章 逆轉第575章 寇白門買舟去杭州第224章 鐵獅子勸降第219章 大沽口第685章 爲國效力是本分第573章 衣錦還鄉第262章 敵退第971章 究竟是爲什麼?第703章 竟然是唐王?第885章 局勢第779章 改旗異幟第214章 興奮無比的陳越第690章 驅潰兵破陣第909章 滿清要撤回關外第774章 竟無幾個是忠臣第310章 忽有持節使者來第624章 矮牆第一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二更)第572章 風漸起第十三章 人市第253章 披靡第651章 我心向明月第376章 軍械第928章 冒雨撤退第461章 城破第607章 滿清內鬥第571章 必須得賺錢了第四十七章 報仇雪恨在今朝第一百三十五章 和坤興公主坦誠相對第649章 破口大罵第558章 陛下聖明第768章 勝負已定(第一更)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239章 坤興哭了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483章 定計第265章 騎兵對決(4000字大章)第980章 孤家寡人第949章 叛軍入泉州第604章 明軍北伐第763章 這是一場齊心協力的會議第637章 該如何對朝廷去說?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有主意弄銀錢!第549章 陳江河逝世第442章 刺許第513章 士氣低落蕪湖城第830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454章 漢陽易手第269章 山海關驚變第423章 無題第361章 寇白門第266章 海上第四十章 差距第279章 輩分亂了第612章 我希望第829章 我要看看明軍還有多少花招沒用!第342章 滿城勳貴一網盡第223章 勸降第288章 軍中瑣事第1042章 大明不能允許有亂賊的存在!第413章 翻手爲雲第1038章 圍城第818章 揮軍濟南第864章 圍攻復州第443章 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