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抵達揚州

大明爲何屢屢到了滅國的邊緣,事實上很多有識之士也常常自問,並大都清楚具體原因。

對能做到一方督撫地方大員的越其傑來說,對大明的頑疾自然也心知肚明。

大明的問題很多,士紳的問題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可心裡清楚歸清楚,最爲士紳的一員,作爲既得利益者,沒有人會說亡國的原因是因爲自己,更多的會歸結於氣數這樣的東西。

然而面對陳越的質問,越其傑沒法回答,只能保持緘默。

陳越也沒指望着他能回答,繼續道:“大明到了現在這種情形,很多人習慣上歸結於天災人禍。而在本王看來,天災自然有,更多的卻是人禍。

就譬如北方,譬如這河南府,崇禎年間,河南府的田地有小半是福王府的,還有大量的土地屬於爾等士紳。爾等也許單個人家土地也就數千畝,不算太多。可整個河南府士紳上百,加起來擁有的田地可就數十上百萬畝,屬於王府的王田不用向朝廷繳納賦稅,屬於而等同士紳的田地更加不用。

而朝廷對每個府應該繳納的賦稅卻是有定數在,爾等不交賦稅,賦稅只能着落在普通小民身上。

對這些普通小民來說,辛苦耕種一年收穫的糧食,繳納皇糧賦稅之後已經所剩無幾,自己辛苦種的糧食自己卻一年到頭吃不上幾頓飽飯,逢災年很多人需要賣兒賣女才能度過。

所以,當李自成率領十八騎從大山之中殺出之時,會有那麼多人百姓投奔李匪!”

士紳們聽着陳越的話,一個個臉色難看的很,難道說齊王最終還是不肯放過他們?可是看着陳越慷慨激昂的樣子,這些人沒膽子打斷和反駁。

士紳們不敢說話,越其傑不得不說了:“齊王,士紳們固然不用繳納賦稅,可這也是朝廷的慣例,畢竟士紳都是有功名的,有功名的免交賦稅,這也是朝廷規矩。您不能把所有原因都歸結到士紳身上吧?”

陳越冷笑了起來:“朝廷慣例,朝廷規矩?請問越大人,按照太祖祖制,士紳是否應該免稅?按照現在的大明律,士紳們是否不用繳納任何賦稅?”

越其傑頓時沉默了。按照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可並沒有對士紳有什麼優待,而後來隨着文官地位越來越高,才定了有功名者可以減免錢糧的制度,但是也並非全數減免,而是按照功名高低減免一定的數額。比如秀才可以減免八十畝田地的賦稅,而舉人可以減免四百畝,進士可以減免兩千畝。

對於擁有九億畝耕地的大明來說,正常情況,全國的進士舉人秀才加起來減免的田地也就一千多萬畝,對耕地總數其實寥寥無幾。

可是明朝中葉以來,隨着文官的地位越來越高,按功名減免已經成了笑談,事實上是,只要你取得了舉人以上的功名,名下所有的田地都不用繳納任何賦稅。所以,往往一考中舉人之後,便會有無數的鄉鄰主動把田地投獻到舉人的名下,這田地以後不用再向朝廷繳納賦稅,而田地的遠主人成爲了舉人的奴僕佃戶,只需要向舉人繳納一些田租而已,而這田租的數量自然要比繳納給朝廷的稅賦要少。於是乎,越來越多的田地就這樣集中到士紳手裡,進而導致朝廷賦稅連年銳減,國庫入不敷出空空如也。

所以,對陳越的質問,便是越其傑都不敢再回答。

“士紳官員勾結,惡意侵佔普通百姓田地,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大明之所以到了現在這種情況,爾等還敢說自己身上沒有責任?”

“我等不敢。”面對陳越聲色俱厲的訓斥,看着堂上週圍站着的全副武裝的士兵,堂上的士紳們臉色蒼白,終於撐不住了,跪在地上請罪。

“當然,也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到你們身上,朝廷也有失察之責。而爾等士紳既然能夠考取功名,也算是人中龍鳳,而且在滿躂入侵之時,也不乏敢和滿躂鬥爭者。

而以後的朝廷和地方,也有許多需要借重你們的地方。

所以,本王也不欲對爾等趕盡殺絕。不過大明要想中興,天下要想安寧,再想像以前那樣肯定不可能。故,爾等不繳納稅賦的特權必須取消。等本王回到朝廷以後,會推動朝廷變革,從此以後士紳一體納稅!”

終於,陳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是對外第一次說出自己的想法。

按理說,陳越只是一個藩王,只是領兵的將領,對國政沒有處置的權力。可誰都知道,陳越回京之後必然會掌握朝政。所以,他現在的話便代表大明以後的國策。

士紳一體納稅?堂上的士紳們相互看着,人人臉上充滿了苦澀。士紳一體納稅,意味着剝奪了他們身上最大的特權。從此以後他們必須像普通人一樣繳納稅賦。名下的田地越多,繳納的稅賦也越多。

可是,面對此時陳越的威勢,堂上的士紳們心裡雖然不甘,卻也不敢表露出異議。

宴席之後,陳越自帶兵回營。士紳們恭送陳越離開之後,並未直接散去,而是聚在越其傑身邊未走。

“諸位,齊王他是要和天下所有士紳爲敵啊,難道他就不怕大明所有士紳都聯合起來?”一個士紳叫道。

“是啊,便是太祖當年也不得不重用讀書人,齊王他以爲僅憑武力便能征服天下嗎,我倒要看看他會有什麼下場!”另一個士紳冷笑道。

“夠了!”越其傑終於忍不住了,“剛纔齊王在時你們一個個屁都不敢放,現在倒是發起狠來!有種你們當着齊王的面這麼說話啊!”

“中丞大人,剛剛不是人在屋檐下嘛。”士紳們訕笑着道。

越其傑冷哼道:“不管如何,齊王他答應了不會再直接對付爾等,至少你們的家產保住了。你們要感到慶幸纔是。至於以後,齊王的士紳一體納稅能不能辦成,咱們拭目以待吧!”

......

“本王是不是有些心慈手軟了?”回營的路上,陳越向張煌言問道。

張煌言搖搖頭:“不是王爺你心軟,是咱們沒有辦法。”

陳越嘆道:“是啊,沒辦法啊。我何嘗不想一下子查抄所有士紳,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但可能嗎?不可能啊。

只是一個山東和北直隸,便把咱們手頭積攢的識文斷字的人全派上都不夠,不借助讀書人,僅憑咱們自己的力量想控制天下談何容易?治理天下需要人才,需要大量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必須是讀書人。而士紳卻是天下讀書人的代表,是讀書人的精英。

若是把這些精英全部推到對立面,全部打倒,對咱們的以後也十分不利。所以,在山東,在北直隸,我雖然默認李彥直、單明磊對付士紳,卻是以他們曾投降滿清的名義,而對那些有骨氣的士紳卻是網開一面。

而現在新佔的河南陝西山西,要想仿造山東北直的政策,咱們並沒有人才進行此事。所以我就在想,是否應該把手段變得溫和一些。”

張煌言點頭道:“王爺,其實我一直想提醒您卻是不敢,因爲我本身也有舉人功名是士紳的一員,所以得避嫌。現在王爺您終於醒悟了。

是的,士紳是天下之大害,可同樣,士紳是萬千讀書人出來的精英,若是把他們全部推倒對立面,對咱們以後的統治十分不利。

雖然說咱們掌控了強大的軍隊,可是士紳們若都反咱們,以他們在地方的影響力,會給咱們造成很大的麻煩。

所以,對士紳不該一杆子打盡,而是應該想辦法讓他們爲我所用。所以,王爺您的士紳一體納稅剛剛好。如此既能限制士紳們的特權,又給了他們一條活路,不至於逼反他們。

而對於士紳們來說,本就是地方名流,便是沒有了不繳納賦稅的特權,仗着自己的功名地位和名望,依然過得原本普通百姓要強!”

陳越嘆道:“浙江蘇鬆的消息傳來時,我便感到心驚。錢楓林他們以叛軍的名義行事,做的太過殘暴殘忍,浙江太多士紳全家被殺,財產被搶奪一空,妻女被暴軍淫辱......

雖然說錢楓林所爲出自我的默許,事實上浙江叛軍已經失控,他們的行爲已經突破了人的底限。

固然,經過叛軍之事,浙江的士紳被清剿一空。可是浙江的經濟也必然完全崩潰,不知何時才能恢復。

浙江,蘇鬆,是我大明最爲繁華之地,天下的賦稅泰半來自那裡。若是真的成了一片廢墟,真是罪大莫焉!”

張煌言聞言悠然一嘆,出身寧波的他,聽到叛軍的消息之時最是難過。畢竟,叛軍禍害的都是他的家鄉人,其中不乏他的親朋好友。若不是已經被綁上陳越的戰車,他真的想就這麼不顧而去。

好在,陳越終於醒悟了過來!

“王爺,只要咱們儘快趕回江南,還能儘量減少江南地方的損失。王爺,咱們不能再耽擱了。”張煌言勸道。

陳越點頭:“正是如此!”

陳越大軍並未在洛陽多做停留,補充了一些物質之後便開拔繼續向東。

聞聽陳越率軍離開,河南巡撫越其傑連忙率領洛陽士紳官員前來送行,陳越只是和越其傑簡單交談幾句,便騎馬隨軍離去。

看着馬上陳越挺拔的背影,越其傑臉色複雜,也許,這大明的天要變了!

一路經鄭縣、中牟、開封,到達歸德府時,總兵衛陽帶着一萬軍隊從北京南下,和陳越會合。這一萬人,都是原來的北伐軍精銳,陳越手裡的嫡系,原本是用以鎮守北京,此次南下爲防不測,陳越特意命其南下和自己會合。

如此,護衛陳越的軍隊便有了兩萬人,都是手裡最精銳的部隊,陳越的心方放了下來。

陳越南下的路線是從歸德一路向南,經夏邑、永城、宿州,經盱眙直達揚州,再由瓜州渡過長江。

進入了宿州便到了南直隸鳳陽府地盤,情景明顯比北方好了許多。

這兩年來,兩淮流域還算風調雨順,滿躂退到北方之後,這裡再也沒了戰爭,經濟很快恢復了起來。大軍行走在路上,能看到兩旁都是密密麻麻的農田,而再非北方的一片荒蕪。

看到這種情形,陳越心中很是欣慰,他知道只要天下和平,用不了幾年,大明很快便能恢復到盛世狀態,當然前提是政府得作爲。

大軍在天長境內停了下來,暫且休息一番,因爲過了天長便進入揚州境內,陳越需要知道鎮北侯江北總督吳孟明的立場。

吳孟明在揚州有着五六萬軍隊,若是其立場曖昧,悍然襲擊自己的話,會有很大麻煩。雖然陳越一直以來和吳孟明關係良好,可是吳孟明更忠於的卻是崇禎。

陳越大軍到達天長的第二日,有信使從南方趕來,帶來了錢楓林的一封信。

錢楓林在心中講述了和吳孟明會面的情形,告訴陳越吳孟明現在投向自己一方的立場。

看過書信之後,陳越卻依然沒有下令大軍開拔。

“王爺,爲何不繼續出發?”張煌言忍不住問道,既然大軍不會受到襲擊,便應該繼續前進纔是,江南還有太多的事情在等着,爲何還要停留?

陳越淡淡一笑:“本王在等一個人。”

等人?張煌言一愣,等的會是誰呢?腦子急速的轉動着,很快便明白了過來。

大軍在天長駐紮的第三日,一隊人馬匆匆從揚州趕來,隊伍中旗幟高懸,正是大明鎮北侯江北總督吳孟明的大旗。吳孟明親自趕到陳越軍中,拜見齊王陳越。

“吳叔叔竟然親自前來,小侄惶恐之至。”看見吳孟明,陳越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吳孟明和陳越之父陳江河是錦衣衛同僚平輩相交,陳越一直稱他爲叔叔。

見陳越語氣親熱,吳孟明臉上也露出微笑,卻道:“若是我不來,恐怕齊王你難以安心吧。”

Ps:我老婆她孃家出點狀況,去醫院侍候病人了,把孩子扔給了我。這幾天要帶孩子,不知道能不能保證更新。

第264章 分別第885章 局勢第七十四章 里長趙離第六十三章 敵襲第558章 陛下聖明第一百六十九章 薊遼總督的官職沒了第709章 聲東擊西閻應元第1020章 剿滅叛軍指日可待第943章 走投無路的西軍第545章 難寫的報捷文書第八十九章 近在咫尺有人才第659章 閻應元守吉安第794章 分歧第533章 斷了滿韃後路第827章 明軍攻城第717章 戰正酣第402章 糧船第571章 必須得賺錢了第448章 固鎮之戰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鬥縉紳第743章 王寅之憂(加更)第438章 戰爭越來越近了第四十九章 組建家丁隊伍第九十八章,我有妙計可破敵第465章 陷阱第一百一十三章 追擊第一章、不再做傻子第964章 刀兵起第333章 破家爲國劉孔昭第六十九章 棟樑之材第993章 不欲趕盡殺絕第632章 很順第一百二十六章 崇禎要奪取蜂窩煤生意第242章 荒誕第594章 襲擊第534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寡人不吝封侯之賞(第三更,爲舵主修煉飛魚的心酸加更)第948章 公主也可監國第三章 木牛流馬盡忽悠第588章 發了第935章 黃道周和錢謙益第343章 入宮第九十三章 考覈(上)第二十七章 醞釀第一百八十章 出城第891章 重甲步兵第六十一章 清兵入關!第816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69章 人生如戲第309章 黃得功的決定第584章 給誰賣命都一樣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家第199章 落寂第565章 造船第882章 收復寧遠城第257章 銀錢炮彈第四十八章 趕盡殺絕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908章 佈局(下)第567章 陳越言志(上)第541章 傾覆第353章 各司其職第六十章 鎩羽而歸第664章 百炮齊發顯神威第475章 跑路的劉能第324章 勇於任事阮大鋮第225章 城破(兩章合一)第979章 白頭第426章 韃官安東尼第393章 朝廷的動靜第375章 人才奇缺第三十章 瑣事第六章 前塵往事涌心頭第582章 原來是他第1013章 鄭森反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暗流第718章 郝鄭兩軍起內訌第314章 錢楓林議設幕府第581章 繳獲巨大第965章 土崩瓦解第三章 木牛流馬盡忽悠第870章 清軍求援半夜三更開單章求訂閱第624章 矮牆第一百三十四章 寡人不吝封侯之賞(第三更,爲舵主修煉飛魚的心酸加更)第十五章 家丁第1001章 離開西安府第七十五章 暗夜陰謀第987章 崇禎心裡有些爽第930章 攻克山海關第652章 君與臣第766章 精銳之師(加更)第一百八十章 出城第905章 賣地籌餉第881章 全殲清軍騎兵第252章 襲營第252章 襲營第991章 是誰給你的膽量敢這麼對我說話(兩章合一)第262章 敵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