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

崇禎皇帝能力不行,但還是很驕傲的,他太愛面子,下作之事根本不肯做。

他從未準備扣下來往於紫禁城的鄭秀娥做人質要挾“漢王”。

“漢王”進京已經十幾天,沒有要求覲見皇帝,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崇禎也沒有下旨宣召“漢王”上朝。

更有甚者,大明文武百官居然不上朝了,超過一半大臣涌去“漢王”府覲見“漢王”,據說那裡搞得如同大朝會。

沒有等來兵戎相見,也沒有出現百官逼宮,但是意識到圖窮匕見的時刻即將到來,崇禎一點點也不輕鬆。

因爲他忽然間發現自己無所事事,那些貌似永遠看不完的奏疏已經連續幾天不見增長。

失去了權力的皇帝不用上朝了,不是“君王從此不早朝”,而是上了早朝也見不着文武百官。

然,這個國家依舊在運轉,鄭國昌代理禮部、溫體仁接管吏部、宋鵬飛兼職兵部尚書、王徵管理工部、鄭孝文管理戶部、楊大年負責刑部。

高有謀任職都察院左都御史,楊一鵬右都御史、浙江東陽人張國維擔任工部左侍郎,專業負責水利設施規劃和修建……

跟大明體制的不同之處就是取消了內閣,增加了宣傳部、衛生部、交通運輸部。

把原有的“紅旗軍”總贊畫部正式更名爲“大漢帝國總參謀部”跟兵部沒有從屬關係,直接對“漢王”負責。

劉之綸、孫傳庭、陳奇瑜、盧象升、孫承宗、孫傳庭、秦良玉、馬祥麟、秦拱明等等在與不在的都被提名爲正二品高級參謀,跟六部尚書平級。

黃四方負責的“大漢帝國情報局”跟六部平級,李若璉、李三娘子、婁允、張超等等依舊分別擔任旗衛、錦衣衛指揮使、同知……

宣傳部尚書空缺,劉在旗擔任左侍郎、阮大鋮擔任右侍郎,衛生部暫時不設尚書,劉大壽、郭孝、吳甡、吳有性、李中梓等等擔任侍郎或者郎中。

交通運輸部尚書的職位留給黃勇這個事實上的海軍總司令兼任,此時他沒有來到京城,已經帶領船隊再次遠航暹羅灣。

給了忠心耿耿追隨黃漢十年的黃可造交通運輸部左侍郎職務。

要特別提一提的就是對於史可法的任免,這位仁兄也是個坑貨,不知變通,文不能治理地方,武不足以領兵打仗。

人盡其才,總會有一項工作適合史可法這樣的人,黃漢委任史可法爲戶部郎中,佈置給他的工作是負責監管“大漢帝國”鑄幣廠。

鑄幣的水很深,用錯人就是害人,相信以史可法的秉性,不會落得個因爲貪腐而殺頭。

原本“漢王”體系就有一千多萬人口,實際控制的地盤相當於大明的五分之一。

這些年極其注重收羅、培養人才,還有黃漢親自教導的幾萬軍官、士官。

這些人絕對不是貌合神離的烏合之衆,絕大多數能夠做得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擰成一股繩,跟大明朝堂上內鬥不已、黨同伐異截然不同。

有雄兵、有錢糧、有人才的“漢王”舉重若輕,原本貌似樹大根深的大明皇權只用了幾天就被徹底架空。

京城裡的老百姓除了覺得街面上的“紅旗軍”多了些,日子好過了一些,其他沒有太多感覺,但是原大明文武感覺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沒有任何事情議來議去久拖不決,甚至於用不着“漢王”批示,有成例的秘書處就會立刻給予答覆。

還有一個變化所有人喜聞樂見,那就是戶部再也用不着拆東牆補西牆,“漢王”貌似有花不完的錢糧,賑濟、發軍餉、發俸祿一天都不拖欠。

沒幾天,“漢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沒有先從整頓吏治下手,而是從嚴治理軍隊,裁汰冗員精兵簡政,原大明在編軍隊都將要跟“紅旗軍”混編。

但是要得到“紅旗軍”的待遇沒那麼簡單,年齡、身體素質、戰鬥技能缺一不可。

想要當上總旗官,或者保住總旗官以上級官職,唯有在體能、戰鬥技能達標的前提下通過文化考試。

崇禎十年後的內地明軍太爛了,不僅僅是紀律鬆弛,連身體素質都無法達標,這一次整頓將要裁汰八成以上,人數將要達到十幾萬。

如何安排這十幾萬被裁撤的明軍?他們雖然達不到“紅旗軍”標準,但是也接受過軍事訓練,如果走上嘯聚山林打家劫舍的道路,破壞力非同小可。

一刀切不適用,必須區別對待,願意種地、做工人且有家有口的最好安排。

一戶給五十畝旱地,每個月給五斗雜糧六百文錢吸納戶主參與鄉勇訓練,相信這些有幾年當兵經歷的青壯年只要好好幹,在鄉勇、團練武裝中很快能夠混上伍長、小旗官提高月錢。

對待不少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唯有采取裁而不汰的辦法,暫時按照衛所軍待遇發放月錢,有組織的參與大工程建設。

大明年久失修的官道、淤塞嚴重的河道何其多也?

黃漢手中有大量錢糧,要保持組建的建設兵團有挑河、修路活兒幹太簡單,制定預算、下撥軍餉、給出時限和驗收標準,保管人人有一年到頭忙不完的工作。

每年給建設兵團幾百轉爲“紅旗軍”正兵的名額,就地提拔一部分積極分子,讓努力工作的基層兵丁有盼頭,管理好這些人不算太難。

有強大的財力做後盾,又有雄兵幾十萬武力震懾,精兵簡政搞得有聲有色,基本上沒有出現羣體事件,和平過渡正在進行中。

進京半個月後,“漢王”頒旨,委任憨子爲“剿寇大將軍”掛印出徵。

孫傳庭、陳奇瑜爲前線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他倆協助憨子全權指揮入關已經開赴黃河防線的“紅旗軍”人馬十三萬和所有內地人馬。

他們的首要任務不是跨越黃河攻擊流寇,而是跟劉之倫、方正化指揮的六萬京營人馬混編,當然,如果有地方軍能夠通過考覈也可以收編。

第六十八章: 報答第二百四十一章:驚愕莫名第六百二十二章:發財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四百三十三章:充軍發配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二十七章:遇敵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第五百四十三章:莫要從賊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三百九十四章:遼西走廊第七百二十五章:滅許定國滿門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十五章:戰馬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三百六十六章:短兵相接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奮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第四百九十四章:匪過如梳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九百一十四章:召喚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積薄發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四百三十五章:拉出去見見血第八百二十八章:翻臉第六百零二章:崇禎大字典第六百四十六章:謹慎小心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網打盡第八百四十九章:裡外不是人第三百五十章:金州營地第四百六十四章:一箭雙鵰第二百六十八章:好爲人師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一百四十五章:拼爹第八百零一章:暗自提防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長的一夜第六百一十五章:爭奪南海第六十六章:抓狂第四百二十四章:奪島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拷餉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槍第五百零六章:放虎歸山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二百一十七章:出大安口第二百九十章:抄家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圍圈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條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六百二十八章:軒然大波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五百四十九章:劍指襄陽第五百零九章:餓殍枕藉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九百一十二章:放手一搏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二百一十五章:擡槓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第八十四章:打馬長安街第三百三十一章:寬奠堡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寧遠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一百一十四章:孰不可忍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殺第四百四十四章:西征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章:崇禎二年第七百四十六章: 閻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