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崇禎十一年

朝廷緊接着起用被罷官閒住的吳甡出任陝西巡撫,皇帝當然不是準備派這個文官去送死。

而是讓他前往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集結邊軍。

虎墩兔殘部一直在不斷組隊來大明搶劫,寧夏鎮、固原鎮、延綏鎮駐守的邊軍不少,其中有吳自勉、尤世威、尤世祿、侯世祿、侯拱極、猛如虎、王世欽等等悍將。

雖然被徵虜大將軍承包了九邊重鎮中五鎮的防禦,還有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需要守邊,在那裡的明軍總數不會少。

皇帝知道三邊總制被困在西安,及時派出巡撫這樣的大員去指揮,派出王之心這個大太監前往監軍,目的當然是指望着他們集結幾萬邊軍在陝西北給予清軍牽制。

“紅旗軍”又得到了大功勞,張鳳翼、樑廷棟、吳襄爲徵虜大將軍請封更加合情合理,羣臣更加無法反對。

崇禎沒轍,他採取拖字訣,不支持、不反對就是遲遲不下恩旨。

眼看着年關將近,有人過的是年,有人過的是關,黃漢肯定是過個歡樂年,崇禎無疑又要熬過年關。

雖然在給崇禎拆臺,但是黃漢一直叮囑鄭秀娥、徐妙茹經常去宮裡走動,跟皇后、嬪妃好好相處,經常送化妝品、奢飾品給她們。

小坤興在一天天長大,恐怕永遠不可能由黃漢抱着去遊樂場玩耍了,黃漢這三年委託鄭秀娥轉交了整套六年義務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書。

並且送了不少描寫海外風光、人文地理的書籍,相信過早的接觸新學,又鼓勵坤興學習騎射、練習武藝,歷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應該被重造了。

已經八歲的坤興公主聰明伶俐,她已經能夠寫上千言的書信,從去年開始就平均兩個月跟黃漢通信一次。

黃漢以長輩自居,無非是關心小坤興的學業,爲她解惑,誘導她開眼看世界。

東廠密查了黃漢的書信抄錄給崇禎過目後,崇禎沒有動怒,反而覺得由於成天忙於國事欠子女太多。

見黃漢的書信內容正能量沒有惡意,崇禎沒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關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

崇禎回宮後瞧見了徵虜大將軍妻妾送來的孝敬,聽王承恩回稟“京師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紅利八萬塊銀幣已經到賬。

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當然不在意這些,可是多了這些收入,家人過年時手頭會寬裕許多是不爭的事實,崇禎也只能選擇默認。

日月如梭,眨眼間就是崇禎十一年正月,“漢江省”百廢俱興,紅旗軍體系其樂融融。

黃漢準備年後前往山海關,徵虜大將軍行轅設在那裡更加方便指揮,漢城畢竟太遠了,上情下達多有不便。

新年頭一天,徵虜大將軍就被人拜訪了。

黃漢不搞迎來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將喝團圓酒之時就預先打過招呼,用不着上門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開始辦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漢江大劇院”搞個團拜會就成。

看到了拜年之人送來的名刺,黃漢立刻打開中門迎接,與此同時派出黃昂火速去請“漢江省”左布政使溫體仁、右布政使楊一鵬來共同接見。

來人是倆兄弟,乃是大明內江王朱至沂、華陽王朱至惠。

他們真帶了五百餘川人和十幾萬兩雪花銀來到“漢江省”準備置業,如果這裡的環境理想,不僅僅他倆會擴大投資,其他叔伯、兄弟也會紛至沓來。

四川來客其實已經在驛館住了足五天,旗衛也把他們的行蹤及時報告了。

黃漢得知情況後沒有驚動這兩位違背祖制跑這麼遠的郡王,儘可能不給他們造成心裡負擔。

如果他們不願意暴露真實身份以一個百姓的名義在“漢江省”投資興業也會得到支持。

朱至沂、朱至惠那日聽了顧準宣傳後就動了心思,由於蜀王系在四川二百餘載,人口太多了。

這一次被流寇禍害雖然沒有折了直系親屬,也有不少莊園被毀,不少遠親、姻親家糟了難,人口、財產損失都不少。

能夠遷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漢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搶劫走了大量糧食,不少川民在“紅旗軍”組織下,有計劃的移民,兩位郡王乾脆也帶上家人遠行。

旅途順利,由於是包了三艘長江客船順江而下到達南通州轉乘遠洋大客輪前往“漢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勞累。

五百餘人都沒有出過遠門,這一次覺得處處新鮮,一路上簡直是歡聲笑語不斷。

來到“漢江省”漢城住下後上街觀察了五天,他們發現顧準沒有吹牛,這裡的治安良好,城市乾淨衛生,大街上、店鋪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來往之人一個灰頭土臉的都沒見着。

漢城跟天府之國的氣候差不離,也是四季分明,川民來到這裡沒有任何不適。

兩位郡王有錢,他們來“漢江省”看看,如果這裡很糟糕他們就當作偷偷出門玩耍幾個月,大不了再帶上一大家子回成都,見到了繁華、舒適的漢城後,他們決定留下。

兩兄弟商量後認爲應該拜望徵虜大將軍送上厚禮,以後在這裡置業少不了要結交官府,有這位國公罩着,做起事情應該事半功倍。

黃漢熱情接待了兩位郡王,更加堅定了兩兄弟在漢城落戶的決心,接下來又跟前大明首輔溫體仁,前大明漕運總督江北四府巡撫楊一鵬聊得愉快,他們徹底放心了。

溫體仁和楊一鵬這段時間心情舒暢,眼看着在他們參與治理下“漢江省”簡直是一天一個樣。

他們在大明官場混跡三四十年,有對比才有發言權,他們相信照此發展下去,徵虜大將軍的威望會如日中天,來歸者層出不窮。

漸漸地溫家、楊家就被潛移默化了,他們也開始審視大明的法規和制度,認爲大明再不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整頓吏治,國將不國。

溫體仁、楊一鵬何嘗不知這兩位大明郡王如果能夠在“漢江省”成功置業,不僅僅地方上會得益,還會起到千金市骨的作用,吸引更多大資本。

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六百七十三章:奪取偏頭關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三十章:救治第七百六十三章:開戰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五百零五章: 初戰告捷第八百七十九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四十一章:報皇恩第三百八十八章:點將平叛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五百三十五章: 權衡第六百零四章:呼鷹嗾犬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七百九十八章:設伏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惡小而爲之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動第八百五十三章:橡膠園第二百九十七章:永平副將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三百章:跨海襲擊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殺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線反擊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二百三十六章:巍然不動第二百四十六章:無比幸運第二百四十一章:驚愕莫名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八十章:齷蹉第四十八章: 奔襲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譴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六百零八章:英雄氣短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線反擊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七百七十七章:驅虎吞狼第八百七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二百一十五章:擡槓第一百七十六章:補充兵額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六百六十六章:野戰第四百九十九章:霹靂手段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四十六章: 追逐戰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厲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九百五十一章:擊斃李闖賊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三百零九章:宣傳很重要第七百七十一章:直衝平壤城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四百三十六章:教唆第七百四十三章:封鎖消息第四十四章:疾馳第七百六十五章:雙重禍害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五十二章:奪城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馬越打越多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九百二十章:紅日升起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十四章: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