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

降軍百總陸元華身上有三處刀傷,由於被張存仁迎面打了一拳正中鼻子,導致他鼻樑骨斷了,臉腫得像豬頭。

本來他沒有被挑選上,但是他聽說立功回來有機會當上“紅旗軍”軍官,主動要求加入。

陸元華的理由很充分,被打散回去的人總應該有不少傷員,他傷得很難看但是不影響行動力,去了平壤更加容易獲得信任。

劉在旗見陸元華如此積極,又知道他識字,同意他參加行動,當場表態如果陸元華立功歸來會作爲降軍典型進行宣傳,會爲他爭取百總職位。

陸元華就是想着成爲“紅旗軍”官佐才選擇賭一賭未來,他幻想着成爲光榮的“紅旗軍”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呢!

聽見了劉在旗的表態,陸元華頓時跪下磕頭不已,言辭鑿鑿不成功肯定會慷慨成仁,再也不會做漢奸。

“紅旗軍”花費半個月時間接管了漢城以南的所有城池,微不足道的抵抗不值一提,半個朝鮮已經納入囊中,春耕正在進行中,海上運輸移民的船舶絡繹不絕。

孔有德獲知漢城丟了的消息不但沒敢派兵前來爭奪,還急急忙忙把開城軍民全部撤空妄圖集中朝鮮的所有清軍嚴防死守平壤防線。

清軍退,“紅旗軍”當然跟進,兵不血刃進駐開城構築防線,使得漢城漢江流域的水稻主產區成爲大後方,更加能夠讓屯民安心生產。

朝鮮爭奪戰進行了一半,繳獲大量錢糧,獲得百萬人口和十幾座還說得過去的城池,黃漢已經能夠預知此戰又會是名利雙收。

以戰養戰的精髓就是利用敵國資源和勞動力彌補戰爭中己方產生的物資、糧食損耗。

明末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糧食不夠吃,哪怕原本只有一兩成的糧食缺口,也足以發展成太多老百姓頻臨餓死。

因爲不肯眼睜睜餓死的一羣人開始燒殺搶掠直接破壞了生產,導致糧食產量越來越少饑民越來越多。

“紅旗軍”拿下開城意味着已經越過了後世的三八線,朝鮮半島爭奪戰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拿下的地盤上保守估計漢人和高麗人應該不會低於一百萬,一味地進攻不可取,影響了春耕會耽誤糧食生產。

沒有足夠的糧食就會形成大量饑民導致流民遍地,出現這種情況何以長治久安?

俗話說“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拿下一地必須穩固一方是既定戰略,黃漢沒有命令麾下窮追猛打,而是準備緩一緩把第一批五十萬移民安置完畢,把第二批一百萬移民運送到位。

接下來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忙春耕興修水利,讓二百五十餘萬屯民能夠安心種地生產糧食。

只要搶一季收成,不僅僅解決了新領地的糧食危機,還能夠結餘不是用作軍糧。

沈明、俞飛等等一直率領水師陸戰隊在海岸線或沿着可以通航的江河襲擾清軍。

他們不僅僅觀察地形還抓捕了不少清軍審訊,能夠確認滿清和碩豫親王多鐸率領三千鑲白旗人馬和六七千韃子騎兵換下阿濟格防守平壤防線。

由於孔有德及時收縮兵力,手裡有漢軍足一萬五千、高麗兵兩三萬,加上滿蒙騎兵,佈防平壤的人馬足五萬。

加上多鐸隨軍的旗丁和阿哈,再加上可以組織的青壯年男子,用於守衛平壤防線的人數肯定能夠達到十萬。

孔有德雖然也是滿清王爺,但是漢奸王拿人家八大****之一豫親王相比乃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況且多鐸還是飛揚跋扈的主兒,來到平壤自然喧賓奪主成爲了這裡的最高指揮官。

滿清入關前其實是個奴隸制社會,八旗貴族都是奴隸主,在他們眼中所有的漢人都是奴才,三順王也不例外。

阿濟格在朝鮮之時就是這裡的最高決策者,換上了初來乍到的多鐸依舊指揮、管理所有在朝鮮的軍民。

孔有德談不上不服氣,他已經習慣了,只不過多鐸更加年輕,對待漢將的態度更加惡劣。

以前阿濟格決定一些事情還邀請孔有德和一幫漢將共同商議,多鐸來了,全然沒有那一套,直接入住平壤城裡最好的宅子,直接命令孔有德出城駐紮。

平壤地區被孔有德經營了三四年,由於是挑選好地耕種,收穫的糧食不少。

除了給盛京的主子們交稅糧給孝敬還能夠讓五萬人馬吃得飽,屯田的高麗奴才也能夠維持基本生存。

只不過他們的存糧僅僅能夠熬到秋收而已,如果在秋收前發生攻防戰,清軍囤積在平壤城裡的糧食捱到過年都不可能。

多鐸已經嗅到了危險逼近,他當然不肯處於險地,隔三天就有一份奏疏送去盛京,內容大同小異,自己年輕難堪大任,請求派遣經驗老道的大將來平壤替換自己。

這樣的奏疏送得太多,以至於有幾次根本沒有送過鴨綠江,信使中途被沈明的麾下暗算了。

黃漢和贊畫部高參們看到了多鐸給崇禎皇帝的奏疏,能夠分析出不僅僅漢軍、高麗兵對前途沒有了信心,連滿蒙騎兵都認爲失去了未來。

身體剛剛有了好轉趨勢的滿清崇德皇帝得知漢城失手的噩耗沒有表現得驚訝,但是得知耿仲明屠殺了阿爾津以下四千滿蒙騎兵獻城投降後大驚失色,好不容易止住的鼻血再次滴滴答答。

八旗子弟和蒙古將領譁然,幾百人紛紛質疑崇德對待漢軍、漢將的態度,很明顯主子善待漢人的政策是愚蠢的,哪怕給予漢人王爵都得不到他們的忠臣就可見一斑。

崇德傷心失望之餘開始反思,越想越是憤怒,帝王一怒伏屍百萬,崇德雖然沒有這樣的牛掰,伏屍上千還是做得到的。

在漢城消息被確認後的第五天,耿仲明、薛大湖等等幾十將領被抄了在盛京的家,家中女眷全部給披甲人爲奴

耿仲明已經成年的兒子耿繼茂、薛大湖才兩歲的兒子,以及所有在漢城倒戈投降“紅旗軍”將佐們的兒子都被凌遲處決。

一連剮了七天,使得整個盛京都瀰漫着血腥氣,血雨腥風莫過如此。

第四百一十九章:過洋牽星術第七百五十章:自立爲王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五百四十二章:揮汗如雨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八章:心悅誠服第八百一十三章:守穩蜀北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三百八十三章:佈局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號第四百八十四章:過於自信第九百三十六章:捲土重來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華島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夢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一百一十四章:孰不可忍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八百四十八章:殺良冒功第一百二十四章:查殺奸細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懾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九百五十章:受挫第七百二十九章:此路不通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四百六十章:越打越弱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二百一十八章:扔進昭獄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八百四十八章:殺良冒功第四百四十二章:談漢色變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七百八十一章:體面的投降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槍第八百八十一章:繳械不殺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戰告捷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三百五十九章:發展壯大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籠戰術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二百六十九章:朕貌似管不着第二十一章:回家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動第四百九十四章:匪過如梳第一百三十二章:順天巡撫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四百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五百零六章:放虎歸山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圖報第八十章:齷蹉第三十七章:不過癮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九百一十一章:穩紮穩打第二百章: 旗衛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極了第七百零六章:目無王法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五百零三章:官軍殺賊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一百五十八章:四面楚歌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計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潛投降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六百六十一章:聲西擊東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復燃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二百二十九章:活捉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聖意第六百零二章:崇禎大字典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潛投降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四百一十九章:過洋牽星術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