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

黃道周、劉宗周、史可法、倪元璐這些人乃是謙謙君子如假包換,他們一個個還都是甘願爲國殉葬的鐵骨錚臣。

但他們適合生活在太平盛世,明末亂世用這種人當官其實會誤國誤民。

又見到劉宗周出班奏對,又聽見了沒有營養的話一大堆,崇禎滿腦門子黑線。

鄭國昌見劉宗周跑題了,及時打斷道:“陛下,邊關烽火連天,山陝、河南餓殍滿地,此時維穩爲主,要使得天下大治須得滅亡東奴、消滅流寇使得子民不至於餓死才行。

臣建議陛下即刻下旨嚴令洪大人、楊大人守穩邊牆,配合‘紅旗軍’擴大戰果。”

連黃道周都覺得好友劉宗周此時諫言不合時宜,及時出班道:“陛下,臣附議,君子尚且以直報怨,東奴屠戮我大明官宦、軍民多不勝數,此時明軍當奮勇爭先,多多殺奴以報仇雪恨!”

溫體仁道:“大明被建奴荼毒久矣,是時候一雪前恥了,老臣懇請陛下頒旨命令全線反擊!”

緊接着所有的閣臣都附議,接下來朝臣簡直是衆口一詞,他們都要求皇帝下旨讓所有的明軍發動反擊收復失地解救被裹挾的軍民。

皇帝從善如流,下旨命令楊嗣昌、劉之倫、盧象升、洪承疇、陳必謙等等伺機出擊。

反擊已成定論,羣臣轉換議題討論鄭之惠親自送來的徵虜大將軍奏疏,主要內容有兩點。

第一要求皇帝下旨督促宣大總督楊嗣昌加強宣大邊牆的封堵,命令三邊總制洪承疇嚴防死守延綏鎮關隘邊牆,防止狗急跳牆的清軍突破防區逃之夭夭。

第二條就有些棘手,徵虜大將軍初步估計嗷嗷待哺的難民將要達到三五百萬之多。

要求朝廷儘快籌集救濟糧,組織官吏準備種子、牲口和農具爲明年的春耕做準備,否則打退清軍後山西爆發的大饑荒將要面臨易子而食的慘景。

大明家大業大事情多,消弭兵災之後又得應對天災和糧荒,還好守住了京畿之地,從上交的本色中能夠擠出五六十萬石糧食支援山西,可是面對數百萬饑民無疑是杯水車薪啊!

這一刻崇禎又開始頭大如鬥,心裡無比煩躁。他向羣臣問計如何解決迫在眉睫的糧食問題?可是羣臣面面相覷無人有良策。

誰知不知趣的劉宗周又出班奏對,大談皇帝躬親庶務之非,必須自去其聰明,慎獨用賢,昭世教以正人心,崇儒重道,始可救衰亡於萬一。

暴怒的崇禎忍無可忍,當場把劉宗周貶謫爲庶人趕回老家去了。

千百萬饑民嗷嗷待哺之時,劉宗周沒有良策,大談什麼道義、君子能當飯吃嗎?被罷官還鄉也是活該!這種人根本不是做官的料。

見羣臣無計可施,皇帝開口要求文官武將捐獻錢糧助山陝、河南災民渡過危機。

溫體仁、鄭國昌、何如寵、程國祥、賀逢聖等等大員帶頭認捐,溫體仁家不太富裕咬咬牙認捐八百兩銀子,鄭國昌財大氣粗當場答應給一萬兩。

最後戶部尚書程國祥帶着十幾個戶部官員彙總,皇帝向羣臣化緣一共將要獲得三十餘萬兩銀子,崇禎擠出內帑十幾萬兩湊足五十萬,這些錢專款專用,將要用於在江南購買糧食。

劉之倫、盧象升已經在出擊之中,皇帝有沒有再次下達全軍伺機反擊的聖旨根本不重要,他們在積極佈置截殺建奴後隊。

楊嗣昌接到聖旨後就覺得如芒在背,他一到任宣大就是烽火連天,根本沒有時間整頓人馬修建邊牆構建防禦體系,如今的防區僅僅是堅守幾座城池而已。

宣大防區的長城接近一千里,建奴可以攻擊的關隘幾十處,無論怎麼佈置也吃不消幾萬建奴攻擊一點,楊嗣昌心知肚明。

他依舊採取堅守城池的方略按兵不動,至於清軍是不是來宣大防區破口出關只能全看天意。

內地明軍被抽調導致流寇壓力大減,又由於缺席了天敵孫傳庭導致高迎祥這個大盟主還健在,高迎祥部積攢的鐵甲騎兵達到了七八千。

跟官軍打了好幾年,大浪淘沙,流寇的戰鬥力直線上升,去年幹掉了曹文詔和一兩千曾經的關寧鐵騎後,流寇的自信心完全不一樣了。

流寇或進或退在商洛山中跟曹變蛟、吳自勉、左光先三個總兵官和十幾位參將、遊擊、都司率領的明軍捉迷藏,把幾萬明軍硬生生拖瘦了、拖垮了,拖得怨聲載道……

沒多久善於流竄的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大頭領就成功擺脫明軍形成的包圍圈再次突入陝西,他們率領人馬又殺到了西安附近。

有傳聞高迎祥意圖拿下西安自立爲秦王,爲此西安守軍高度緊張,黃維正和韓志寬麾下的人馬是守衛西安的主力,兵馬合計都不超過五千。

這還是得到了“紅旗大糧行”和“四方錢莊”接濟的結果。

西安是天災、兵災的重災區,流寇跟官軍反覆拉鋸,倖存的老百姓根本無法完成生產自救,糧食都是天價,兵丁們即便拿到足餉都難以養家餬口,從賊參與打家劫舍者多不勝數。

西安堅城裡有不少“紅旗軍”產業,又有兩位跟徵虜大將軍淵源深厚的將領黃維正和韓志寬,協防這座城池是陝西軍情處的重要任務。

黃、韓二將的麾下中有不少官佐、兵丁被髮展爲旗衛,這不足五千人馬由於能夠在“紅旗大糧行”買到定量限價糧,故而沒有餓肚子。

一百幾十基層武官和好兵是旗衛或者是旗衛考察對象,這不足五千人馬的精神面貌跟內地明軍截然不同,訓練時也不是裝裝樣子,完全動真格,戰鬥力不成問題。

洪承疇擔心流寇真奪取西安俘獲或者打死大明秦王,不敢怠慢,緊急命令曹變蛟、左光先等等率領人馬趕去西安驅趕流寇。

調吳自勉、尤世威等等將領率領人馬趕往延綏鎮於賀人龍等等將領的人馬合兵一處,這幾萬明軍爭取封堵東路的神木、孤山、清水諸營堡,中路的榆林、魚河、清平等堡。

第六百五十七章:殺奔山西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過第十二章:不再孤獨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圍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十三章:殺敵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八百八十八章:嶄露頭角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四百五十六章:成功第一百九十二章:執着第五百七十九章:獅子搏兔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四百二十二章:巢穴第三百九十七章:缺錢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五百六十一章:以戰養戰第一百零六章:抓舌頭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九章:哀其不幸第五百三十一章: 寧折不彎第二百七十七章:擴軍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六百七十五章:欲蓋彌彰第七百二十五章:滅許定國滿門第三百六十六章:短兵相接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二十四章:備戰備荒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一百八十九章:一方樂土第八百二十八章:翻臉第七百九十八章:設伏第三百七十章:全完了第八百零六章:戰火蔓延第八十二章:廣渠門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四百九十九章:霹靂手段第八百七十九章:兵敗如山倒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一百八十一章:東奴不滅無以家爲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五百七十八章:鷹犬第十四章:繳獲第七百六十五章:雙重禍害第九百五十一章:擊斃李闖賊第八百二十九章: 尷尬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一百三十二章:順天巡撫第二百一十七章:出大安口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一百九十章:全鋼胸甲第四百一十九章:過洋牽星術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八百一十三章:守穩蜀北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九百一十七章: 活捉劉宗敏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錐之地第五百六十七章:遼西暗戰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設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極了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第五百七十章:勸降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礎建設第五十五章:收羅人才第一百七十七章:徐光啓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七百九十二章:徵西將軍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四十六章: 追逐戰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七百三十五章:賭一把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一百零八章: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