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以戰養戰

夔州府推官劉應侯哭喪着臉道:“要是能夠花錢消災最好不過,只是那姓黨的不好相與,他是個官迷,一直在想方設法往上爬,總想着做下驚天動地的大事簡在帝心。”

通判王上儀恨恨道:“怕就怕這種人,他們往往還在雞蛋裡挑骨頭,如今夔州攤上這等大案,那姓黨的肯定樂瘋了,他應該希望被牽連的人越多越好,怎麼可能肯索取賄賂和我等沆瀣一氣。”

奉節知縣譚楚良流淚道:“諸位大人,難道我等這一次是在劫難逃了?我等連殺人如麻的東平侯都能夠說通,爲何說不通一個七品御史?”

周仕登道:“東平侯跟姓黨的沒有可比性,他如今貴爲侯爵高官厚祿,還能有什麼上升空間?因此肯拿銀子和田畝相助我等脫罪。

那姓黨的才區區七品,路還長着呢,他當然能夠權衡利弊,犯不着冒風險替我等開脫。”

夔州府同知陳翰翔道:“一客不煩二主,東平侯相當於救了咱們的命,以後咱們唯命是從即可。

反正咱們有被朝廷殺頭的把柄落在東平侯手上,也不介意再多些把柄,本官准備即刻乘船趕往石柱叩見東平侯,言明從今往後咱們都是他的人,請他想辦法再救咱們一次。”

周仕登撫掌大笑道:“陳大人這纔是真知灼見,我等確實已經是東平侯的人,此時遇上難事大可再找東平侯出面解決。”

陳翰翔道:“東平侯志存高遠實力有目共睹,咱們旗幟鮮明表態投靠想必不會被拒絕。

本官願意親自去求東平侯,但是諸位都要拿出態度,空口說白話可不行,今天就得寫明投效東平侯的文書籤字、畫押,本官見到東平侯求他救命之時會呈上這份文書彰顯誠意。”

周仕登道:“陳大人言之有理,如今的大明每況愈下,非我等不願意爲國盡忠,而是手中無兵、無糧,真選擇與夔州城共存亡,恐怕一家老小都會步何同知的後塵。

我等此時恐怕唯有鐵了心追隨東平侯才能夠逃過此劫難,本官這就寫文書落於紙上刻意讓東平侯拿住把柄以示誠意。”

這十幾位士大夫原本已經犯下臨陣脫逃的殺頭重罪,現如今還多了欺君之罪,兩罪相加誅九族不至於,因爲大明後期已經少有如此判罰。

但是犯官和長子被殺頭,財產被抄沒,一家子被流放十之八九。

爲了保住性命、保住官位和財產,事到如今唯有死扛,周仕登親自提筆寫下了從今往後效忠黃漢的文書,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第一個。

十幾個士大夫沒有一個人猶豫,他們知道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這個文書,紛紛按照現任官職大小簽字、畫押。

黃漢接到駐紮夔州城的聖旨後,特意邀請秦良玉和馬祥麟、秦翼明、秦拱明、張鳳儀等等白桿兵主要將領開會議事。

會上,黃漢再次闡明瞭自己的看法,告訴大家出兵不能盲目,要具備目的性,而且要做到拿下一地就得確保老百姓能夠進行生產自救,在做不到的情況下寧可慢慢來也不能貪多嚼不爛。

秦良玉是個純粹的軍人,只知道一味地愚忠,聽了黃漢的一番慷慨陳詞後,反問道:

“我等皆是武將,打仗纔是本分,組織老百姓生產應該是地方官分內之事,何來拿下一地必須確保老百姓都能夠生產自救之說?”

黃漢道:“流寇作亂事出有因,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失去糧食和土地的農民,只要還存在這些人,流寇是永遠無法剿滅的。

因此剿寇的重點不是軍事,而是民事,必須做到耕者有其田,讓老百姓能夠得到糧食維持最起碼的生存條件,才能夠彰顯成效。

我認爲此去夔州府就要採取軍事、民事一把抓的方式循序漸進。不能指望那些士大夫,我軍在打跑流寇老賊,截下大量被裹挾流民的情況下必須實行軍管。”

秦良玉道:“東平侯所言在理,可是咱們染指夔州府名不正言不順啊!”

黃漢諄諄誘導秦良玉和白桿兵將領領悟以戰養戰,道:“要名義不難,夔州府糜爛數百里,官軍從賊者多不勝數,能戰敢拼且忠於朝廷的武官奇缺。

白桿兵和‘紅旗軍’聯手前往剿寇打得賊兵傷筋動骨毫無疑問,但是咱們的人馬不可能久留,說不定咱們剛剛被朝廷調離,流寇又會捲土重來,老百姓可經不起成年累月的拉鋸戰。

因此必須採取舉薦白桿兵將佐擔任守備、巡檢的方式在縣城州府留下人馬作爲種子和軍官班底,他們不但要安定地方訓練鄉勇,還要跟其他縣城的守備、巡檢守望相助形成聯防。

在農閒之時由各縣守備聯合出兵,選擇有流寇盤踞的地盤定點清剿,徹底端掉賊寇老巢,如此這般,做到長治久安纔有可能。”

秦良玉道:“如此一來豈不是使得我石柱宣慰司的勢力擴張到了整個夔州府的一州十二縣?咱們白桿兵也沒有這麼多人馬可以分守如此大的區域啊!”

黃漢道:“這就是我強調軍事、民事一把抓的必要性,流寇禍害過的地方,家破人亡者屢見不鮮,此時必須拉下臉來爭奪無主良田。

然後在具備一定的武力保障下就地組織流民屯墾,就地招募青壯年訓練成軍,白桿兵、‘紅旗軍’只需要提供軍官班底就會立竿見影。

相信在侵佔的屯田有收成的前提下,一座縣城養活一兩千鄉勇還能夠做得到,積少成多,如果十二縣的守備、巡檢都是咱們的人,不僅僅能夠守望相助,在聯合行動之時一兩萬人馬唾手可得。

屆時老夫人派遣一位兄長爲主將,只要出動白桿兵數千,就可以發動一次兩三萬兵力規模的總攻擊,試問天底下什麼流寇能夠抵擋超過兩萬白桿兵、和‘紅旗軍’人馬的廝殺?

屆時自然又會納入諸多縣城屯民養兵,形成良性循環後白桿兵會越打越強。”

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九百一十七章: 活捉劉宗敏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諭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六百一十六章:檢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礎建設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九百二十三章:光明前途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四百章:暗戰第三百一十四章:清洗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第五十五章:收羅人才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二百二十三章:聖天子笑得開心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五百六十一章:以戰養戰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二章:選擇題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疇來投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八百章:兩股壞蛋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蘆兵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三百零九章:宣傳很重要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願,去者自由第七百八十七章:圍殲多鐸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三百九十二章:秀肌肉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九十九章:補戰損第六百七十五章:欲蓋彌彰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一百七十三章:英雄凱旋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十二章:不再孤獨第七百三十章:活捉張存仁第四百七十八章:殺光第二十一章:回家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鯨船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五百零四章: 瞬間崩潰第一百零六章:抓舌頭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納格第二百一十八章:扔進昭獄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復燃第四百五十九章: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四百四十一章:請旨出擊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二百一十八章:扔進昭獄第五百六十七章:遼西暗戰第二百六十章:掐時間第三百六十章:脈門第七百零八章:怕啥來啥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納格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殺機第二十八章:襲擊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第六百四十章:繞道伐明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八百七十一章:中原方面軍第九百一十七章: 活捉劉宗敏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馬越打越多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