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

湖廣的冬天不是極度嚴寒,不可能地凍三尺。

而且此時的長江正是枯水期,更加有利於開挖淤泥增高這個離長江北岸只有不足三十米的江心洲。

“日月海運”組織的船隊在臘月十八日趕到荊州港口,總計有排水量三十到一百噸的大小船舶一百餘艘,其中一半是僱傭的船舶,一半自建的新船,有二十幾艘是裝備了火炮的戰船。

黃可造這個“日月海運”的當家人之一親自帶隊,組建不久的“紅旗軍”水營長江分遣隊以後以“望川堡”爲母港,指揮官是老水手出身的俞全佐。

他三十出頭,是俞飛的叔叔、俞全佑的同胞弟弟,已經擁有正五品千戶虛銜,原來是一艘排水量四百噸戰船的管帶。

船隊帶來了十六門六磅紅夷大炮,八門十二磅炮,還帶來了大小弗朗機炮三十二門,自生銃、米尼槍也帶了不少,還有三千根鋼筋隨船運來。

黃可造在附近再次僱傭了一百餘艘江船,三天後三萬一直跟着“紅旗軍”的流民得到了乘船前往揚州換乘海船前往遼南的機會,佔從河南一直跟隨到湖廣的流民總量的一半。

還有三萬人接下來會參與修建江堤、城堡,或者粉碎石灰石燒製水泥,他們一邊勞動掙錢糧一邊等待下一次的千里轉運。

黃漢跟徐明揚商談,透露出準備在江心洲附近屯田安置難民的打算,徐明揚已經見識了侯家莊的屯墾成果,見黃漢也準備在荊州紮根樂不可支。

接下來當然還是採取侵吞無主之地、荒地,贖買地主田畝的方式使得“望川堡”附近的土地連片,這樣做的原因依舊是爲了便於小流域治理。

繳獲的金銀財寶太多,這東西不花出去留在手上沒有任何意義,湖廣良田的價格不菲,由於大部分是水稻田,成交價格是北方旱地的四五倍。

黃漢搞了十幾萬畝土地,其中有一大半屬於江灘荒地,五六萬畝熟田中無主之地不多連兩成都不到,以二十到三十兩銀子不等的價格購買了接近四萬畝花了一百餘萬兩銀子。

徐明揚牽頭購置田畝,沒有以勢壓人,基本上是按照市場價公平交易。

畢竟流寇過境嚇壞了許多擁有大量田畝的地主老財,此時售賣田產基本上無人問津,得知剛剛救援荊州的東平侯要在這裡置業,基本上沒有哪個地主敢生出心思故意爲難前來協調的通判大人。

許多達官貴人心裡還認爲東平侯拿出鉅額錢財在荊州西購買大量田畝,以後這裡更加會被重視,跟擁有強軍的東平侯比鄰而居自然安全許多。

由於有了東平侯的大采購,荊州方圓幾十裡所有磚瓦窯的存貨被一掃而空,現在都在加班加點生產。

在修建“望川堡”的同時,水利工程也開始施工,“望川堡”所在江心洲跟北面陸地相連的河道將要被修建成爲寬度只有二十米的閘道。

閘道兩岸用竹筋混凝土、磚石壘砌,入閘口有水門控制給水量,能夠保持四里長的閘道擁有均衡流速,兩岸將要修建以水力驅動的麪粉廠、織布廠。

緊靠長江不愁灌溉,需要解決的是抗洪和排澇,爲此燒製水泥修建江堤必不可少,爲了節約鋼鐵,黃漢充分利用荊州的毛竹資源製造竹筋。

混凝土中使用經過烘烤防腐的竹筋代替鋼筋是經過後世論證過的成熟技術,承載能力很好,強度不及鋼筋混凝土也足以應付修建江堤的需要。

由於方圓幾百裡內有唐王、襄王、惠王以及諸多郡王,文官武將害怕承擔失陷封藩的大罪。

他們寫給朝廷的奏疏都有些誇大其詞,搞得皇帝根本無法想象湖廣長江以北跟河南結合部究竟有多少流寇人馬在活動。

襄陽、南陽、荊州等等州城府縣有不少文武見識了“紅旗軍”的戰鬥力,人人都想把這一支能打而且不擾民的軍隊留在自己的防區。

被驚嚇後的襄王也上奏天子要求強軍守衛藩國,連吃齋唸佛的惠王也寫了奏疏要求皇帝留下“紅旗軍”給予保護。

崇禎不明就裡,只得下旨命令黃漢早日肅清南陽、荊州等地的流寇,佈置圍剿自有文官武將協調,“紅旗軍”的近期任務是保障三位藩王十幾位郡王周全。

沒想到用不着耍手段賴在荊州,王爺和地方官都看中了“紅旗軍”的戰鬥力和紀律性,都爭着搶着要留下這支部隊安定地方。

這又是紀律嚴明帶來的好處,“紅旗軍”不索要無度,不騷擾地方,還出糧食接濟災民幫助地方官維持秩序,清繳殘餘流寇。

這麼好的軍隊絕無僅有,地方官和王爺們眼睛又不瞎,在必須有軍隊駐防的情況下,他們當然竭盡所能留下“紅旗軍”。

於是乎,黃漢樂得帶領人馬留着在荊州過年,爲了不折不扣完成皇帝交代的保障他家那些親戚的安全,“紅旗軍”騎兵在拉練時圍繞着這些有藩王、郡王府邸的州城府縣不間斷巡邏。

發現附近出現大規模流寇聚集,“紅旗軍”及時把他們殲滅或者打散。

年底秦妡怡總是覺得噁心,經常嘔吐,黃漢噓寒問暖後判斷她懷孕了,估摸着是在潞王府同房期間珠胎暗結。

張鳳儀得知這個消息無比緊張,她親自管理秦妡怡的飲食起居,並且堅決不肯秦妡怡騎馬舞槍弄棒。

黃漢頓時想到了秦妡怡那兩個沒有武力值的侍婢秦音和秦月,如今這兩個女孩子也跟着去了京師參與管理不夜城項目。

現在秦妡怡懷孕了,需要細心且知根知底的人伺候,黃漢寫信隨同報捷公文送去了京師,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船送她們趕來荊州。

冬去春來,“紅旗軍”在荊楚大地整整駐防七十天,這段時間兩三萬正兵、輔兵、雜役在巡邏、訓練之餘扶危濟困、收留戰爭孤兒、安置難民、給失去勞動力的窮苦人施粥。

使得上百萬軍民、官宦見識了這一支高調吼出:“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的仁義之師。

第七百四十章:無間道第一百九十三章:豐收在望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第九百五十二章:強攻漢中城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七百五十六章:勢大難制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六百九十七章:渾身浴血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五十六章:滿載而歸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二百五十一章:暢快淋漓第六百七十五章:欲蓋彌彰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二百五十一章:暢快淋漓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七十四章:顯擺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州大捷第九十一章:壞壞的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動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四百二十二章:巢穴第二十一章:回家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三百六十七章:喋血城頭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第七百五十章:自立爲王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二百二十四章:御馬監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二百二十九章:活捉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薦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動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七百八十九章:天羅地網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第三百二十一章:攻擊岫巖堡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七百四十七章:徐光啓科學院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戰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五百一十一章:插翅虎第七百四十六章: 漢江省第五百八十三章:腐朽得發臭第七百零八章:怕啥來啥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衝右突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二百二十三章:聖天子笑得開心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州大捷第七十四章:顯擺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八百八十一章:繳械不殺第六十九章:交換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華島第三百九十三章:寧遠城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九百五十章:受挫第二百一十八章:扔進昭獄第八百八十三章:逼降闖塌天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八百八十一章:繳械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