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

其實絕大多數老卒是窮得娶不上媳婦的人,他們這才單身在軍隊裡混日子圖個衣食,在軍營裡別說見到女人,見到母豬都有想法。

得到了娶媳婦的機會,哪有人會不樂意,況且帶來讓他們相親的女人都沒有殘疾,身體健康。

最後高有謀帶着一幫寧遠吏員統計出屯民九千幾百戶,人口接近三萬,孩子和老人很少,大部分都是男女勞力。

吃飽了肚子,娶上了媳婦,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憑力氣下功夫種好五十畝良田,大部分被裁汰的營兵有了因禍得福的感覺。

寧遠城裡的戰爭難民和班軍也激情似火,他們從來不認爲自己的命金貴,居然值三十兩銀子,他們相信了“紅旗軍”能夠提供保護。

否則被建奴禍害一個人“紅旗軍”賠償三十兩雪花銀,毀了一畝田的收成陪五斗麥子,長期以往誰賠得起?

“紅旗軍”展示軍威每天都在進行中,彪悍的鐵甲騎兵隊經常出現在數萬軍民的眼前,火器部隊的野戰炮兵營也經常在老百姓眼皮底下操練。

老百姓不懂何爲強軍,但是他們懂得相互比較,發現“紅旗軍”果然不同凡響,人心安定許多。裁汰下來的營兵一個個都是內行,他們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

屯墾的軍民對寧遠守軍有了信心,接下來的事情就迎刃而解,春耕忙得不亦樂乎。

在管理軍屯的同時強化訓練也緊鑼密鼓開始了,原寧遠駐軍中的老弱被排除,武官家丁大量跟隨主將調離,普通兵丁每天吃三餐並且吃到了雞蛋和海魚,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沒有人是瞎子,跟軍人相處根本不需要太多廢話,看行動即可!

由於原寧遠兵丁百總以上級軍官一個都不在,依舊留下帶兵的百總、總旗官也是瞧上去或者風評不錯的基層軍官。

黃沂州訓話更加簡單,他告訴大家從今天開始按時、按實發餉,而且是發放到每一個士卒手中,不許任何人剋扣。

接下來留下的七千餘營兵就被打散和灤州守備營、“紅旗軍”混編,介於寧遠周圍地域廣闊防線比較長,憨子的騎兵也全部集中到這裡訓練。

加上了寧遠騎兵兩千餘,灤州守備營四百騎兵,“紅旗軍”騎兵有了三千二百冷兵器騎兵,兩千八百騎兵火槍手。

前寧遠的騎兵也有一小半使用熱兵器,他們大多數是使用三眼銃,黃漢瞧不上這東西,因爲射程太短有效殺傷距離還不如弓箭,況且騎在馬上利用火摺子或者火繩點火太容易失誤。

兵器是戰士們的依仗,必須能夠讓人徹底放心才行,因此吞了寧遠駐防騎兵後,使用三眼銃的騎兵全部換裝自生銃。

在遼東經營多年的袁崇煥和孫承宗都是崇尚憑堅城用大炮的戰術對陣建奴,都不遺餘力修建堡壘執行塔攻計劃。

歷史記載孫承宗在關四年,前後修復大城九、堡四十五、墩臺若干就可見一斑,因此寧遠附近簡直是墩堡林立。

黃漢終於揀着大便宜了,大明在遼西走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防禦體系在原本的歷史上形同虛設,建奴隔三差五就越過寧遠防線威脅山海關。

那是由於關寧軍沒有戰心,更加沒有爲國殺敵的責任感,倒不是他們的戰鬥力比建奴相差十萬八千里。

關寧軍的戰鬥力是不如後金軍,但是在建奴深入遼西走廊進兵到了山海關之時,如果關寧軍將士們有爲國而戰的豪情,撲上去依託防禦體系層層阻截,打幾個大勝仗消滅成千上萬後金軍也不在話下。

估摸着只要關寧軍能夠雄起一回,從今往後在沒有攻取錦州和松山城、寧遠、前屯衛、高臺堡、杏山城、塔山城等等有關寧軍堅守城堡的情況下再也不敢繞過城池深入關寧軍駐防腹地四五百里。

現如今的歷史有了小轉折,寧遠較早的被“紅旗軍”控制,黃漢依託三五里就會出現的堅固屯堡用熱兵器部隊來佈防,憑藉炮火殺敵相對容易太多。

明末其他邊鎮明軍如果駐防一個墩堡發現敵人千軍萬馬而來十之八九會放棄堡壘逃之夭夭。

但是黃漢堅信在他親自佈防的寧遠東線,墩堡裡駐防的“紅旗軍”百總甚至於總旗一定會憑藉工事給予來犯之敵大量殺傷。

能夠做到讓麾下敢戰不怕死其實不是很難,賞罰分明最重要,體系內,逃兵會被判處死刑,家小連坐沒收“紅旗軍”發放的財產驅逐出體系。

戰死的軍人會獲得撫卹,家屬還會得到烈屬榮譽,失去勞動力的雙親再無子女由“紅旗軍”養老送終,子弟會優先獲得待遇好的工作,如果有兄弟也在服役,提拔時會優先考慮。

還有一條更加重要,袍澤之情守望相助,不拋棄不放棄已經成爲了“紅旗軍”的口頭禪,無論哪一部人馬被敵人圍困,哪怕爲了解救一個百總會搭上一個千總的人馬,將士們都會不遺餘力。

因爲這不是做生意,這是一種精神寄託,在某個戰例中或許顯得不識時務導致人馬損失慘重,吃了大虧。

但是這樣做了會贏得所有的將士們的信任,人人都會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後是整個“紅旗軍”集體的力量在支持。

被敵軍重重圍困的將士們始終堅信相濡以沫的袍澤會不計傷亡殺來,他們心中充滿希望,會奮起餘勇儘可能給予敵人大量殺傷。

黃漢成軍之日起就廣泛宣傳攜手並肩同心同德,現如今的“紅旗軍”基本上做到了團結一心,打防禦戰之時,只要守軍能夠做到人在陣地在,建奴要討到便宜基本上不可能。

爲了更好的融合原寧遠的駐防人馬,他們全部被打散重組了,現在人數達到一萬兩千的新寧遠守軍已經面目全非,原寧遠駐軍七千餘有一半被調入金州一線駐防。

現在的寧遠人馬大多數是“紅旗軍”,擁有野戰炮超過五十門,擁有自生銃接近四千支。

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門有活路第三百二十四章:殺俘第九十九章:補戰損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厲第五十八章:皇帝長了面子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六百二十二章:發財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二十三章:拉起隊伍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八百八十三章:逼降闖塌天第三十八章:遇敵第四百章:暗戰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六百四十章:繞道伐明第十章:遭遇戰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八百一十六章: 截斷歸路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六百九十七章:渾身浴血第八十二章:廣渠門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八百章:兩股壞蛋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三百五十八章:叛亂第三十八章:遇敵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六百五十九章:人馬第六百五十八章:晉商大出血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戰告捷第九百三十九章:安全歸來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動第一百六十四章:聯手第八章:林子太大第三百零四章:圍攻復州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六百八十五章:英雄部隊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厲第二十八章:襲擊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二百一十五章:擡槓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六百零五章:鞭長莫及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六百九十二章:整兵再戰第三十九章:決絕第六十八章: 報答第四百四十六章:啞火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虛名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七百五十章:自立爲王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七百零六章:目無王法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七百八十三章:香港島第二百七十四章:絕戶計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錐之地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二百六十四章:陰霾散去第四百六十九章:斷子絕孫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一百六十二章:選擇題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諭第三百五十九章: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