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豐收在望

張鳳儀其實遠遠地瞧見了小姑子和黃漢相擁的場景,她也不知黃漢給秦妡怡灌了什麼迷湯?

這誰在乎呢?只要小姑子活得開心就好!

秦妡怡見了黃漢一面後反差如此之大,秦良玉也覺察出了端倪,她知道女兒的個性不想過於嚴苛,決定靜觀其變。

這個時代跟後世截然不同,沒有一絲奉子成婚的可能性。

如果哪一家的女兒敢婚前有苟且,世家大族寧可殺了女兒也不會成人之美。

黃漢只能走正道爭取讓皇帝賜婚,他其實還有一條路可走,就是爭取封爵,如果如同鄭成功那樣成爲大明的郡王,那麼就可以堂而皇之擁有王妃和幾位王側妃。

但是那太遙遠,大明何其吝嗇爵位,異姓王除了開國時有幾個,後來一直到亡國後狗尾續貂的南明纔有瞭如鄭成功、李定國等等這些不知所謂的王爵。

炙熱的夏天漸漸地走遠了,中秋節來臨,三個月的時間裡,黃漢和徐光啓以及“紅旗軍”全體都在忙碌,生產自救、安置災民、基礎建設、擴軍、加強訓練一直在進行中。

如今的“紅旗軍”勢力範圍秩序井然,老百姓雖然沒有達到豐衣足食的地步但是基本上已經脫離了飢餓。

徐光啓不能夠在開平跟黃漢一起歡度中秋節,因爲他接到高升禮部尚書的聖旨必須即日回京。

科學家在永平工作三個月,跟黃漢相處出了感情,他多次向手下吐露心聲,說自己蹉跎了大半輩子,唯有此次賑災活民十數萬才覺得有意義。

徐光啓走了,只帶走了兩個書童,跟着他的那些具備農業技能的家丁和吏員都留給了黃漢,徐光啓命令他們必須培養出能夠替代他們的種田能手才能夠回去。

眼看着甘薯和馬鈴薯就會收穫,這兩樣東西在北方存儲比較簡單。

因爲永平地界的人家幾乎家家戶戶有地窖,大概四度左右的恆溫地窖用來存儲甘薯和馬鈴薯,只要經常進去翻動、挑揀,保存一年以上都不成問題。

這兩樣農作物在大明不被人熟知,如何打開銷路就是黃漢面臨的大問題,畢竟他給了定金包銷甘薯和馬鈴薯。

黃漢又在提前佈局,他出銀子製造用來烤紅薯的爐子,一下子就下達了一千個的製造任務。

大明面臨糧食危機,太多人餓肚子,因此釀酒的成本相對應高出太多,馬鈴薯和甘薯具備含氮物質高,有利於酵母生長的特點,可以作爲釀酒需要的糧食。

雖然鮮馬鈴薯、甘薯的出酒率低於穀類,但是這兩樣東西的畝產是穀類的五六倍,成本攤薄下來,生產白酒和酒精的成本只有穀類糧食酒的三成。

釀製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酒糟又是餵養豬、牛、馬、驢子、騾子的好飼料。

甘薯其實就是後世的地瓜、紅薯,用來製造酒精釀造白酒其實並不複雜,工藝流程無非就是制曲、制酒母、蒸煮糊化、糖化發酵、最後一步乃是提高酒精度的關鍵所在——蒸餾。

明朝的白酒作坊多不勝數,擁有釀酒技術的師傅太多,之所以他們釀造的白酒度數不高就是因爲蒸餾次數不夠而已。

黃漢讓釀酒師傅操作時根據需要增加蒸餾次數就可以得到高度白酒和純度不是最高的酒精。

馬鈴薯和甘薯還是加工粉絲、粉條的原料,粉絲、粉條在常溫下的保質期勝過稻穀,甚至於存儲幾年都不會變質。

在後世沒有人會放心食用保存期超過一年的粉條,但是在到處存在飢餓的大明,連吃下去無法拉出來的觀音土都成爲食品。

能夠有保存期超過一年的粉絲充飢簡直就是一種幸福,誰會在意是不是存在得癌症的風險?況且這個時代人們還不知何爲癌症。

製作粉絲粉條的工藝流程很簡單,其實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用綠豆生產粉絲的工藝。把土豆或者甘薯切碎磨漿沉澱提取澱粉再加入明礬配料打芡、沸水漏條。

沸水漏條就是通過一個有許多細孔的容器導致原材料往沸水鍋裡漏,邊漏邊往外撈,鍋內水量始終保持在頭次出條時的水位,鍋水控制在微開程度。

黃漢找到了會用綠豆加工粉絲的工匠,現在已經在置辦需要的設備和大鍋,等到馬鈴薯和甘薯收穫之時,就是滿負荷生產之日。

目前投資的所有作坊無一例外需要大量煤炭,鍊鋼燒窯是用煤大戶,釀酒以及生產粉絲總是在不斷蒸煮中進行,煤碳使用量也是可觀。

開平鎮有得天獨厚的煤礦資源,而黃漢得到這些優質煤只需要付出勞力成本就足以,日後產品的價格成本會有多低,得到的利潤該有多高?

有能夠賺取高額利潤的產業,有基本農田提供糧食資源,只要發展幾年,有錢、有糧、有新式火器的“紅旗軍”難道還幹不死那些通古斯野人?

中秋節前幾天,“紅旗軍”的兩個主要將領憨子和宋鵬飛終於成家了,黃勇也定下了親事,女方是灤州高家旁支,是高有謀爲自己的一個遠房堂妹牽線搭橋跟黃家聯姻。

黃勇的婚期訂在十二月中旬,黃家今年兩個兒子娶媳婦,兩個閨女出嫁應該是四喜臨門,如果朝廷的封賞在年前下來,那就是喜上加喜了。

不僅僅黃家喜上眉梢,“紅旗軍”戰士也是喜訊不斷,太多失去家小的戰士重新組成了家庭,太多光棍漢娶到了美嬌娘。

不單是“紅旗軍”戰士日子過得滋潤,體系內近三十萬老百姓看着田地裡豐收在望的莊稼也有了幸福感,大家都相信最難捱的光景就會遠去,蒸蒸日上的新生活在招手。

看着袍澤們歡天喜地,有一部分人黯然神傷,他們當然是已經傷愈卻不能歸隊的一百餘“紅旗軍”傷殘戰士,他們只能選擇退役。

黃漢不差錢,不僅僅給了傷殘戰士三十兩安置銀、給了他們體面而且力所能及的管理工作,還給了每一位退伍兵三十畝榮養田。

這三十畝田產沒有任何賦稅,朝廷的攤派和苛捐雜稅都由“紅旗軍”這個集體來承擔。

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七百零七章:窮瘋了第七百九十五章:爲何而戰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三百四十二章:炮彈肆掠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六百零七章:兔子不吃窩邊草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視聽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二百九十一章:聯合東江鎮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八百八十三章:逼降闖塌天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衝右突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八百六十章:有口皆碑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四百七十七章:維穩東江鎮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六百五十九章:人馬第三百九十四章:遼西走廊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四十九章:跑不死第四百四十四章:西征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戰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一百七十六章:補充兵額第二十八章:襲擊第三百零六章:殺入第七百零二章:忍氣吞聲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六百八十三章:戰意盎然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二十章:發財了第十九章:殺建奴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槍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六百零五章:鞭長莫及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五百二十五章:窩囊廢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九百二十九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三十五章: 權衡第十九章:殺建奴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動崇禎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復交趾故土第五百五十章:解圍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二百零六章:爲人民服務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一百一十三章:爆發邊緣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七十七章:妖嬈第五百四十八章:單打獨鬥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九百零六章:炙手可熱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計第四百五十三章:陣斬色楞第九百一十五章:整裝待發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一百二十一章:實者虛之第十三章:殺敵第七百三十二章:開疆拓土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虛名第二十八章:襲擊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佈陣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爲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