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

這就是名聲的好處在體現,歷史上的劉之綸碌碌無爲枉死在遵化城外,成爲了滿朝文武的笑料。

現在的劉之綸被認爲是個足智多謀的智將,是個扮豬吃虎的梟雄,後金將領人人提防。

野蠻人一思考上帝也會發笑,劉之綸沒打算幹什麼,他不敢也沒有這個實力攻打有兩三千後金軍披甲人駐守的堅城三屯營。

之所以遵化守軍表現得如此強勢,一則是爲了提升明軍士氣讓兵丁們再也不畏敵如虎。

二則爲了爭取搞些建奴首級爭取再次報捷。

三則當然是讓敵軍主將疑神疑鬼,把注意力集中到遵化是否有大規模軍事行動。

四則是有意把駐防遵化的明軍騎兵有意往遵化外圍帶,有利於下一步行動。

接下來黃漢就會帶着“紅旗軍”再來一個小規模便宜戰聊勝於無。

上一次是去山裡打了從三屯營城出發送物資、糧食出關的運輸隊,這一次黃漢選擇打送劫掠物資去三屯營城的隊伍。

打奇襲戰,戰場選擇尤其重要,主將當然要親力親爲。

黃漢這些天根本不在鬧得殺氣騰騰的遵化城裡,他帶領宋鵬飛、王展鵬、桑羽、王守誠等等三十六精騎幹起了偵察兵的行當。

三十七條好漢,七十四匹戰馬,其中有一人幾乎沒有戰鬥力,他是隨軍醫務兵劉大壽,還有七個戰士乃是老家在遷安北的本地人。

爲了把遷安至三屯營城這一段官道的軍情探報仔細,黃漢帶了七天的給養,準備如同自己一個人從遵化往永平府城潛行的方式帶着三十六騎在山溝密林餐風露宿。

原本這一次偵察不準備帶上宋鵬飛,讓他專心訓練剛剛組建的一個總旗鳥銃手,可是憨子、鄭孝文、楊大年等等軍官都覺得讓機靈的宋鵬飛跟着家主,他們心裡舒坦些。

宋鵬飛也喜歡跟着師傅辦事,他表態有趙坤幾個用心訓練鳥銃手根本用不着他操心。

因爲一個總旗的鳥銃手都是明軍三年以上的老兵,人人都懂裝填和打放,對於明軍的火器佈陣也耳熟能詳,再次訓練成軍輕而易舉。

他認爲跟師傅結伴而行爲“紅旗軍”探查、制定行動方案乃是首要任務。

搞偵察確實需要小宋的機靈,黃漢當然樂得帶上他。一行人當天就潛行一百餘里來到了遷安北的官道探查。

天氣已經逐漸轉暖,雖然還沒有冰雪消融,但是很明顯拂面春風已經少了透骨的寒意。

後金軍搶得盆滿鉢滿,已經決定出關回遼東,此時都在不遺餘力搶運物資和糧食,官道上不時出現建奴、韃子裹挾着漢民匆匆忙忙往北跋涉。

明擺着只要把隊伍帶到這段官道潛伏,打一個小規模伏擊戰斬首二三百得到價值幾萬兩銀子的繳獲應該不成問題。

關鍵所在就是得手後還要跑得了,這裡的位置不太好,畢竟在後金軍駐防的兩個大城之間。

遷安距離三屯營城接近一百五十里,其中有一大半道路經過綿延起伏的山區,離臨時根據地遵化的距離有些遠,往回跑之時容易被敵人騎兵纏上。

關鍵問題還是自己人馬太少,實力不足以跟超過一個牛錄的建奴甲兵硬撼。

即便麾下戰士們認爲“紅旗軍”跟一個建奴上等牛錄發生遭遇戰也能勝之,但是黃漢根本不能這樣拼消耗。

慘勝如敗,“紅旗軍”肩負着漢民族的希望,在成長階段傷筋動骨,歷史的車輪豈不是依然如故,最後漢民族還是一個個腦後留着豬尾巴做通古斯野人的奴才?

此戰還是要把握最重要的一條,只能佔便宜堅決不肯吃虧。

黃漢帶着麾下潛行,一路上強忍着沒有下手對付來往不絕的後金軍哨馬和運輸隊,有幾次發現了只有一個韃子十人隊押運物資都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繳獲和斬獲。

三十幾人花了五天時間把遷安城到三屯營城的這段路線基本摸清了,一百五十里的官道,其中大多數是山路難行。

後金軍搞輜重運輸比不得騎兵奔馳,根本做不到朝發夕至,利用兩天時間趕到地方也夠嗆。

因此他們在這兩城之間又經營了兩個物資囤積地——羅家寨和馬家坡,這兩個地方都有最少一個建奴牛錄外加一個韃子百人隊駐守,還有旗丁、餘丁、包衣奴才二三百上下。

羅家寨和馬家坡的後金軍不斷在周圍劫掠,把搶來的物資囤積在這兩個原本是大明宗族武裝建造的寨子裡,也有其他劫掠的牛錄把搶掠成果存放後再次踏上打劫的征途。

羅家寨離三屯營城五六十里,馬家坡離遷安城不到五十里。這兩個寨子相隔不過四十幾裡,但是這段路途山高林密屬於遷安到三屯營之間最難走的道路。

黃漢潛行接近,利用樹木掩護把兩個寨子都親自觀察了最少兩個時辰。

他心裡大致有了一個想法,羅家寨拿正經八百的城池相比容易攻打許多,寨子裡堆積的財貨真的不少,被裹挾準備帶回遼東爲奴的漢人青壯年男女也不會少於一兩萬。

黃漢準備回到遵化忽悠馬世龍和吳自勉,看看他們是不是夠膽量出動所有的騎兵一起來玩一次奔襲羅家寨。

黃漢不擔心打不下來羅家寨,因爲“紅旗軍”用火藥包炸開城門已經有了幾次成功的經驗。而這一種用火藥炸開城門的破襲方式沒有被這個時代廣泛採用,目前屬於“紅旗軍”獨一無二的配方。

二百多斤黑火藥的爆炸威力堪比二戰期間的一個五到八公斤炸藥包的威力,用來破門當然手到擒來。

羅家寨根本沒有修建甕城,明軍騎兵突襲而來之時,駐守的後金軍根本不可能來得及用石頭沙包堵死大門,估計一息時間明軍就能夠破門而入。

問題是羅家寨原本就有幾百後金軍駐守,幾乎每天都有運輸隊在寨子裡過夜,押運的後金軍人數有時多有時少,哪怕忽略那幾百旗丁和包衣奴才的攻擊性,怎麼着也要以三五百甲兵計算戰鬥力。

————

請書友們留下推薦票謝謝!

第七百四十章:無間道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三百一十四章:清洗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二十八章:襲擊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復燃第七百四十八章:實業興國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殺第一百九十一章:一聲嘆息第三百二十四章:殺俘第一章:崇禎二年第二百八十二章:天佑助威大將軍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一百九十四章:秘密戰線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第二百六十九章:朕貌似管不着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爲王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奮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雞第六十九章:交換第三百九十二章:秀肌肉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三百六十六章:短兵相接第三百六十七章:喋血城頭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寧遠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號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第三百九十七章:缺錢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三十章:救治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勢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一百五十一章:找回場子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一百九十一章:一聲嘆息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州大捷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恆第二十八章:襲擊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七百二十九章:此路不通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二百六十五章:徹底崩塌第五百五十八章:罔顧君恩第一百三十章:取經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八十章:齷蹉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六百七十章:陽方堡第三百四十四章:爆破第四百一十六章:臭名昭著第七百三十七章:血雨腥風毒往來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五百九十五章:歸來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錐之地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六百一十六章:檢第六百七十六章:膽寒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八十四章:打馬長安街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預防針第一百七十八章:拷餉第六百八十九章:飛行軍第九百一十二章: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