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瀛洲的由來

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六名大小太監手捧點亮的燭臺快步而至,依照王承恩的吩咐分立四角兩邊。

王承恩和樂呵呵的曹化淳各捧燭臺來到皇帝左側,望着蹲在一起竊竊私語的皇帝和朱道臨,終於悄悄舒了口氣。

崇禎皇帝和朱道臨說完幾句,伸手捏了捏地圖邊沿:“此物竟然編制得如此厚實堅韌,天樞閣的匠人果然巧奪天工啊”

巨幅地圖的質地是由特製的絲麻和高彈長絨棉混紡而成,上面的圖案是激光噴墨印製,朱道臨不知道如何向年輕的皇帝解釋,所以乾脆裝糊塗閉上嘴。

崇禎皇帝忽然站起來,俯瞰面前在明亮光線下精美絕倫的碩大地圖,禁不住嘖嘖稱歎,不一會兒他迅速脫下棉鞋,小心踏上地圖,來到地圖上的臺灣島南面蹲下。

王承恩和曹化淳連忙繞過朱道臨,搶先一步走到地圖右邊蹲跪下來,小心托起燭臺照亮皇帝面前的臺灣島。

崇禎皇帝將整個臺灣島的圖形細細察看一遍,轉過頭吩咐朱道臨也把鞋脫了到自己身邊來。

朱道臨依言而行,脫掉特意換上的黑色高筒官靴,走上地圖來到皇帝身邊蹲下。

“愛卿,這片標明臺北的地方和邊上幾個鎮子,就是你說的臺北平原吧?”

崇禎皇帝非常聰明,不用看地圖左下角的圖例提示,就能從不同的色澤和線條中推測出山脈與平原。

“正是。”

由於地圖太大,又不能碰到皇帝,朱道臨乾脆跪下來,擡手指向標註臺北的紅色圓圈:

“這地方目前有800戶移民居住,已經在周圍開墾出上萬畝肥沃土地,修建15裡灌溉水渠,估計還要遷入1,000戶移民,才能在年底前開墾出北面這片長20裡寬10裡的平原,獲得水田和水澆地約10萬畝。”

“這其中,8萬畝水田將種上從天樞閣引進的高產稻種。剩下2,500畝地勢較高的土地,將種上從呂宋引進的甘蔗和土豆從天樞閣引進的番薯花生油菜和黃豆等作物。”

“如果沒有大的天災,夏收時能夠獲得45萬石糧食和5萬石蔗糖,足夠10萬人吃上大半年。”

崇禎皇帝很驚訝:“新開土地畝產能達到這麼高嗎?照你說的計算。畝產差不多4石之多,幾乎趕上江南各地的產量了”

朱道臨點點頭:“臺北平原是千百年來無人耕作的沖積平原,土地非常肥沃,大小溪流遍佈其上,只需開墾出來就是上好良田。”

“臣說45萬石糧食還是保守的估計。等到秋收,移民們熟悉自己的土地和種植的水稻之後,產量還要比夏收高一些。臣反覆估算過,從明年6月開始,哪怕臺灣移民達到20萬人,也不用爲糧食擔憂了”

崇禎皇帝嚇一跳:“移民20萬?這得要多少艘船?別的不說,這麼遠的路程,加上前面半年無法產出,每個移民光是吃飯和穿衣至少需要8兩銀子,20萬人就是160萬兩銀子啊愛卿吃得消嗎?”

“實際上吃的花不了這麼多。”

朱道臨如實回答:“皇上您看。這條發自東面莽莽大山逶迤向西的淡水河裡都是魚羣,臣見過移民捕撈到一條鱸魚重達40多斤,一兩尺長的數不勝數,還有西面20幾裡的淡水河口,這片海域魚蝦成羣,天賦糧倉啊”

“一個月前,臣已派人去南面呂宋島買回5艘大小漁船,抽調熟悉水性的300青壯組成捕撈隊,出海一次就能獲得十幾萬斤各種鮮美海魚。”

“前一段時間移民天天吃魚都膩了,所以臣已命人從南直隸和呂宋購買養雞鴨鵝豬羊送過去分給移民飼養。”

“南面呂宋島上的佛郎機商人已經絡繹把牛運到淡水港。成年耕牛每頭售價高達22兩銀子,小牛犢10兩銀子,數量還遠遠不夠,估計年底之前。達不到每5戶移民一頭耕牛的標準。”

崇禎皇帝和大小太監們驚愕不已,全都望向滿臉遺憾的朱道臨。

仍在細細打量臺灣島的朱道臨發現情況不對,擡起頭髮現大家的眼神有點怪,想了想不解地問道:“有什麼不對嗎?”

年輕的皇帝嘆了口氣卻不說話,曹化淳低聲解釋道:“整個北直隸地面,能做到5戶人家有1頭牛的地方就能算得上富裕。安定百年的江南恐怕也就這樣。”

朱道臨啞然失笑:“這也叫富裕?不怕諸位說我心比天高,在我的計劃裡,臺灣移民每戶人家擁有1頭耕牛或者一匹馬纔算達到標準。”

“爲此,我特意留給淡水港幾位移民主事20萬兩銀子購買耕牛和馱馬,如今不但呂宋商人運牛馬過來賣,佛郎機商人還會從安南把牛馬運來,半年之後,至少有5,000頭耕牛和3,000頭小牛犢送到淡水港”

“其次,移民每戶人家都有兩畝自留地,以便讓無法承擔繁重勞動的老弱婦幼在家種菜織布養雞養鴨什麼的,估計半年之後,臺灣移民三天兩頭能吃上雞蛋,十天半月能殺只雞鴨換換口味……”

“皇上請看,臺北和淡水背後這片大山叫月亮山,山上森林覆蓋,鬱鬱蔥蔥,山腰以下有不少溫泉,所以草肥水美終年茂盛,站在山下能看到成羣結隊的麋鹿在山腰嬉戲。”

“臣準備從浙江和南直隸買5,000只山羊送過去,分給山下幾個小村的移民放養,只需兩年之後還給臣10,000只山羊即可,剩下就屬於他們自己的私有財產了。”

崇禎皇帝和一羣太監徹底震驚了。

要是朱道臨所說的這些惠民政策能夠實現,遷居臺灣的災民立馬就成大明天下最富裕的農民,可如此巨大的前期投入,換成朝廷來做都受不了啊

朱道臨不知道這些人想什麼,乘機向皇帝建議道:“皇上,臺灣島約有我大明三個上等縣加起來那麼大,漫山遍野的森林和周圍的魚場和鹽場,還有月亮山背後靠海這片地方的天然硫磺礦,足夠開採500年以上,臣進京的路上想了很多,覺得把臺灣島當成皇家領地經營纔是上策”

“這……”

崇禎皇帝又想得到這片地方,又擔心遭來文臣反對。

朱道臨解釋道:“當成皇家領地的理由很簡單,臺灣島是新開拓的領土,期間沒花朝廷和地方一文錢,而是在皇上的英明領導下取得的土地,那些貪得無厭卻又無能的文臣沒出一分力,再無恥也不敢張口索要,估計他們也看不上。”

“其次,臺灣島看起來遠在海外,山多地少蠻荒一片,其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島上幾百個土著部落加起來頂天5萬人,養活百萬臣民絕無問題。”

“僅是每年出售木材這一項,至少能給內庫帶來10萬兩銀子的稅收,要是再算上那些堆積如山的硫磺礦,每年給皇家進獻20萬兩銀子的稅入毫無問題。”

“半年之後淡水港建成,佛郎機各國商船倭國商船江南和山東的商船,就有個安全的中轉補給之地,只需略加經營,淡水港很快能成爲四海匯聚的貿易港。”

“兩年後再設立個市舶司,按照20稅1的比例收取商稅,每年少說也有幾萬兩銀子,總比依靠廣東和寧波兩個市舶司強得多,還不用忍受那些文臣和地方豪強的掣肘和覬覦。”

崇禎皇帝強忍心中的強烈佔有慾,除了臉更紅之外還算表現得從容儒雅,王承恩和曹化純早已目光炯炯呼吸急促,恨不得立刻就替皇帝答應下來。

朱道臨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抓住機會再加把火:“臣懇請皇上給臺灣島和幾個新開闢的國土賜下正式稱謂,總是叫臺灣或者東夷什麼的沒個準,也不合適了。”

開疆拓土的雄心豪情頓時充滿年輕皇帝的胸腹,他緩緩起身背手踱步,在朱道臨和史官大小太監的緊張注視中緩緩轉過身來,鬆開早已捏着拳頭的手,並指如戟,指向地圖上的臺灣島,深吸口氣侃侃而言:

“之前接到你們的奏報,我特意查閱史料,春秋時這地方叫夷島,秦朝時始皇帝命名瀛洲,隋唐至被我大明太祖推翻的元朝稱之爲琉球,兩千年來未曾併入我中國版圖。”

“如今既然此島已歸入我大明版圖,便是我大明疆土,數以萬計大明子民遷居其上辛勤開拓,是該定下個正式的名稱了,就以始皇帝的命名爲準,叫做瀛洲吧”

“上面標註的淡水蘆洲基隆和三個硫磺礦區的鎮子名字無需改變,但需要設立州府加以管制教化,移民最多的臺北和南面這片叫桃園的肥沃平原,分設臺北桃園兩縣,具體建制稍後再議。”

“恭喜皇上”

“賀喜皇上”

所有人太監包括史官在內都跪倒在地激動高呼,朱道臨左右看看,只好跟隨衆人一起跪在雄心萬丈揮斥方遒的皇帝面前。

朱道臨的賀詞與衆不同,卻讓年輕的崇禎皇帝眉開眼笑:

“懇請皇上儘快將此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詔諭公之天下,定能振奮軍心民心,鼓舞民衆士氣,瀛洲萬民定會頂禮膜拜,感激而泣,在他們心中,自己再也不是沒爹沒孃的海外遺孤了”

———————————————————————————————

第198章 士爲知己第156章 棘手難題第378章 藍水海軍的野望第11章 我要當地主第476章 月有陰晴圓缺第21章 揮霍也是一門學問第6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22章 戰爭與商人第172章 漸入佳境第368章 摧枯拉朽第98章 分工協作第72章 付出與回報第40章 被鄙視的審美觀第453章 打他個半殘廢第358章 交易第349章 格殺勿論第199章 定策第437章 虛虛實實第304章 定策?第511章 摧枯拉朽第430章 滅門第246章 災民滾滾第271章 大浪淘沙第228章 江南時報第427章 毫無徵兆的行動第100章 蠢蠢欲動的野心第203章 獎罰分明第218章 檢閱第439章 戰雲瀰漫第240章 神兵天降第280章 大明帝國疆域第261章 圖窮而匕首現第461章 抉擇第14章 清涼寺下靈應觀第337章 最後的調整第322章 戰爭與商人第475章 婚禮第295章 瀛洲的由來第259章 大采購第74章 陰魂不散第453章 打他個半殘廢第383章 背叛的代價第422章 一波又起第336章 高產種子第280章 大明帝國疆域第74章 陰魂不散第333章 一切好商量第196章 風雲突變第123章 誰是我的朋友?第334章 妥協的藝術第235章 神奇的鐵櫃子第140章 全城震動第261章 圖窮而匕首現第64章 循序漸進第295章 瀛洲的由來第239章 橫空出世的龍潭營第464章 揚帆北上第217章 萬里征程第一步第222章 因勢利導第163章 意想不到的鑄鋼炮第192章 天大人情第435章 開戰在即第123章 誰是我的朋友?第392章 外交對等第267章 恐慌與崩潰第168章 挑釁第156章 棘手難題第345章 行動計劃第195章 刺殺第18章 道門的力量第217章 萬里征程第一步第201章 條令實施第393章 改弦易張第427章 毫無徵兆的行動第352章 變天了第271章 大浪淘沙第117章 深山裡的農機廠第92章 無心之失第373章 偷得浮生第22章 讓你受驚了第85章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第165章 木蘭產子第375章 皇帝的煩惱第292章 皇上召見第398章 未來和希望第501章 順勢而爲第176章 開發計劃第34章 欲速則不達第14章 清涼寺下靈應觀第190章 貪婪的魏國公第349章 格殺勿論第362章 城西大營第441章 決戰第215章 鑄造軍魂第206章 兇狠報復第85章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第333章 一切好商量第54章 見面禮第421章 一波未平第320章 痛苦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