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商隊

鎮守太監衙門的晚宴非常精緻,留守金陵皇宮的御廚烹飪水平很高,選料講究,技法獨到,做出的菜式無論色、香、味都比聞名大江南北的魁星樓強得多,儘管朱道臨已經不是第一次享受,但看到極具特色的可口菜餚仍舊吃得滿嘴流油。

生於富貴之家的應昌培和張家兄弟同樣吃得不亦樂乎,喝得面紅耳赤的應昌培興致勃勃地建議夜遊秦淮河。

張家兄弟大聲叫好,說這段時間太過忙碌,最好去舊院街的“滿堂春”泡個澡,捏捏腳,那裡的揚州瘦馬不但長得俊,拿捏人的功夫也是一流。

兄弟倆色.迷迷的樣子毫不掩飾,把吳景賢和他的心腹、38歲的南京鎮守衙門少監趙懷忠也逗樂了。

朱道臨謝絕了幾位兄弟的邀請,客氣地請邊上的小公公給自己上杯濃茶,然後詢問無法繼承老爹爵位逐漸接手家族生意的張德義:

“賢弟,前天你讓桂芝叔送去我家的一對象牙、一箱子翠玉和兩個竹籃的磚茶,是不是雲南那邊剛運過來的?”

張德義連忙放下酒杯:“正是,20天前黔國公和懷遠侯家的商隊就到了金陵,還是黔國公家的老人沐五叔帶隊,送來800石磚茶和藥材、50對象牙、2,000兩沙金和3筐翠玉。”

“給紫陽觀送去藥材的時候,兄長已經啓程去了臺灣,沐五叔和懷遠侯家的二掌櫃朱九叔遺憾了好久,好在兄長的庫房裡給小弟留下不少好東西,玄青道長和沐五叔、朱九叔也談得來,臨別前送給沐五叔和朱九叔兩把千金難買的八卦寶劍,這才讓沐五叔兩人和商隊滿載而歸。”

“下次雲南的商隊恐怕要等到明年開春開能到來,兄長請儘管放心,紫陽觀內藥房定購的大批藥材和兄長喜歡的上好翠玉已經下定,到時肯定能大量運來。”

朱道臨致謝完畢,提出一個令張家兄弟和應昌培等人都感意外的請求:

“賢弟能不能給沐五叔和懷遠侯家的朱九叔寫封信。請他們下回幫我帶幾百斤大理的千年茶樹種子,就是大理特有的大葉茶樹種子……”

“這種茶樹只有大理和更南面的濮人居住地生長,有些茶樹比金川門的鏑樓還高,樹齡均在千年以上!”

“這種大葉茶樹開花之前。花咕嘟呈規整的五瓣形狀,我在天樞閣有關記載中瞭解到,這種茶樹種子能在福建、嶺南地區種植,所以我想帶幾百斤到臺灣去種植。”

張德義覺得很稀奇,但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回去我就寫信。委託湖廣商家帶到長沙就行,雲南客商在長沙有個商館,進出雲南的貨物大多在長沙中轉。”

“大理的茶樹種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吳景賢問出衆人都關心的問題。

朱道臨有點兒撓頭,總不能直接說400多年之後,大江南北和福建兩廣最好的茶葉種植基地,都是從大理或者普洱地區引進的大葉茶種子和種苗吧?

而且爲了茶葉原產地究竟在中國還是在印度這個問題,全世界的植物學家爭論了上百年,最後國內研究人員和茶葉經營者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大理和普洱地區找到碩果僅存的兩顆千年茶樹,這才從茶樹遺傳特性中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證明茶葉的原產地在中國,結束了爭論百年的茶葉原產地問題,極大促進了種茶葉的出口。

朱道臨考慮再三,給出較爲清晰的回答:“我只是從天樞閣的書籍裡瞭解一些,大理大葉茶樹已經存在上萬年,早在漢代以前,當地土人就知道用落下的種子,或者挖出較小的茶樹苗進行種植。”

“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繁衍,茶葉味道越來越好,產量也越來越高。但仍然介於野生和人工種植之間,生命力很強,是目前所知的最好茶樹,大江南北和嶺南地區都能種植。”

“只要做好了。就是個比瓷器還賺錢的大產業,對子孫後代也是一筆巨大財富!”

“具體的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下次吧,下次我把相關書籍帶回來,包括花草樹木、糧食種植和家禽家畜養殖的書籍也帶回一些,到時候大家要是有興趣。不放到紫陽書院圖書館借閱這些書籍。”

“紫陽書院的大圖書館建好了?”

應昌培作爲大明最大的書商,非常關心大明天下首個以藏書十萬爲目標的大型圖書館。

朱道臨苦笑道:“已經封頂了,正在做內部裝修,一個月後就能正式投入使用……”

“由於水泥和鋼材產量太小,我師父和師伯幾個又不願等上半年,只能採用磚木結構修建,可這麼一來,僅是支撐樑柱和兩層樓板,就用掉我足可建造三艘大戰船的上好木料,心疼啊!”

衆人哈哈大笑,張德忠笑道:“前幾天我陪家父和國公爺登上那艘300噸級新戰船一起試航,看到四川商人爲造船作坊送來大批好木料,數百根粗大原木排成一長溜木筏,順江而下直接送到作坊碼頭,要是再加上前些日子湖廣送來的兩批百年杉木和榆木,應該夠你用個兩年。”

沒等朱道臨開口解釋,應昌培便笑着說道:“那些木頭雖好,但兩年內還不能用,至少需要陰乾兩年以上才能用,道臨現在的攤子鋪得那麼大,多少戰船都不夠用,所以才這麼着急。”

張德忠一聽不好意思了:“我一時糊塗,竟然忘了這麼簡單的事情,哈哈!還有件事想請教兄長,像魏國公麾下水師現在使用的300噸級新式戰船,到底安裝多少門火炮合適?”

“怎麼?九江衛和龍江衛還在爲這事爭論?”朱道臨頗爲驚訝,這件事兩個月前就該解決了。

張德忠笑道:“可不是嗎?連我這個局外人也看得出國公爺左右爲難,我問過我家老爹才知道,龍江衛的將校普遍認爲,應該效法兄長麾下的上元水師,甲板上安裝4門6磅青銅小炮和8門12磅青銅火炮,甲板下層安裝12門18磅長管青銅炮,這樣才能擁有足夠的摧毀火力。”

“而九江衛的將校認爲不需要這麼多炮,他們的意見是,底層有12門12磅青銅炮即可,上層只需安裝2門6磅小炮和4門12磅青銅炮就已足夠。”

“雙方各有各的理由,聽起來都有道理,所以國公爺直到現在還拿不定主意。”

一聽是這個簡單的問題,朱道臨不由啞然失笑。(。)

第204章 挑兵要領第425章 報復手段第411章 瀛洲軍第183章 明朝國旗第113章 不罷不休第276章 靜觀其變第429章 順利登陸第390章 神兵天降第179章 擴張第164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159章 變革中的紫陽觀第8章 難以言喻的際遇第439章 戰雲瀰漫第176章 開發計劃第173章 日新月異第283章 親衛長第122章 無法逃避的仇怨第295章 瀛洲的由來第278章 神通廣大第112章 虎山正院第128章 反擊的序幕第313章 牽馬第399章 初見成效第492章 緩兵之計第105章 老子很累了第183章 明朝國旗第346章 驟然發動第301章 有得必有失第260章 商戰前夕第234章 製藥設備第305章 各懷心事第371章 分道揚鑣第488章 快刀斬亂麻第173章 日新月異第219章 改軍制第403章 針鋒相對第5章 終於回來了第296章 大明有多大第381章 嶄新的寶山城第345章 行動計劃第39章 滿足你的要求第106章 下馬威第510章 迅雷之勢第33章 看誰沉不住氣第300章 左右爲難第230章 誰是冤大頭第427章 毫無徵兆的行動第303章 薦將第508章 一意孤行第168章 挑釁第466章 楚梅見聞第82章 強硬的迴應第17章 誠信乃立業之本第259章 大采購第83章 騎虎難下第505章 亮家底第286章 廢弛的海防第218章 檢閱第499章 收穫季節第263章 行將對決第89章 疑惑第283章 親衛長第215章 鑄造軍魂第18章 道門的力量第142章 陰謀與陽謀第345章 行動計劃第87章 實驗第24章 難以分辨的情愫第156章 棘手難題第497章 齊王之後第396章 擇機方動第306章 朝會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揮霍也是一門學問第180章 待人以誠第494章 瞞天過海與北上戰略第274章 整軍會議第483章 宏偉藍圖第57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86章 錢到用時方很少第300章 左右爲難第117章 深山裡的農機廠第303章 薦將第129章 慢慢陪他們玩第194章 淡水港的價值第100章 蠢蠢欲動的野心第99章 分歧第213章 假腿第236章 捉襟見肘第439章 戰雲瀰漫第130章 捨得第105章 老子很累了第19章 入股寶悅軒第303章 薦將第380章 抽身而去第108章 欲擒故縱第254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66章 楚梅見聞第56章 將厚黑進行到底第146章 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