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

畢竟,聽話聽音,就算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白,也不可能去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會天真的以爲,眼前的這個年輕帝王,是在和自己開玩笑。

恍惚間,劉鴻訓有一絲明悟,忽然反應了過來,皇上對這種改變,有着無以倫比的決心,至於那些虛名,什麼天朝上國啊,什麼宗主國的風度啊,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對此更是不以爲然,並不是很在意,用‘棄之如敝履’來形容,也絲毫不爲過。

一直以來,之前的諸多事例都足以證明,眼前的這位年輕皇帝,幾乎是毫無底線可言,爲了能夠籌到銀子,堪稱是無所不用其極。

bǎngjià,勒索,敲詐,等等。

只不過,這些行動做得更加的隱秘,表現的更加光明正大而已,以另一種形式表現而出,可謂是堂而皇之地幹這些事情,讓人有苦說不出。

畢竟,不管這些動作有多麼的下作,但有一個事實無法磨滅,那就是,那些權貴子弟,確實犯罪在身,有着相應的過錯在先,那是真的觸犯了律法,而皇上只不過利用了這一把柄,逼迫那些皇親貴胄和權貴世家不得不拿錢贖人。

因此,即便崇禎的“吃相”太過難看,弄錢的手段太過粗糙和低劣,但誰也不能多說什麼,不僅僅是因爲他那超然的身份和地位。

若是被關在其他地方,或是刑部,或是順天府,憑着交情,憑着個人的威望和影響力,倒可以影響一些官員的決斷,從而可以救出家族子弟。

然而,皇上卻將那些家族子弟關在了東廠,或是錦衣衛的大牢,這就不是那些權貴能夠插手的地方,雖不至於有性命之憂,但一想到東廠和錦衣衛的手段,只要還有一點骨肉親情,那還不是怪怪的拿錢贖人?

一想到這些,腦海裡快速地閃過這些念頭,劉鴻訓愈發覺得手足無措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崇禎的話語,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的站在那裡。

“怎麼,劉尚書,還有疑問嗎?還有沒有什麼意見?”

“沒沒——皇上——微臣不敢——”

看着滿臉忐忑的劉鴻訓,一副十分後悔的模樣,崇禎沒有再得理不饒人,不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而是象徵性地再次問了一句,不等對方說完,轉而看向了畢自嚴。

“對了,劉愛卿,告訴鴻臚寺的官員,從此以後,凡是外國使團的到來,他們只負責登記,將相應的信息記錄下來,不再管那些使團的食宿,只需將他們引到相應的客棧,能夠住下即可。”

“是,皇上,微臣領旨~”

和劉鴻訓的忐忑、後悔不已不同,畢自嚴卻是興沖沖的答應了下來,一副早就該這樣做的樣子,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崇禎轉而說道:“對了,還有,那些藩屬國勘探貿易的貨物,一律按照市價購買。否則的話,溢出的價格,誰出得高價,誰就補齊其中的差價。”

“皇上英明!”

就在畢自嚴恭維之時,崇禎依舊是那麼的平靜,臉上流露出絲絲古怪之色,更是嘀咕道:“以高出市價數倍的價格,購買他國的東西,不是彰顯個人的慷慨和富有,而是傻瓜的表現。”

......

坤寧宮....

周皇后有一些慵懶的倚靠在臥榻之上,小腹高高隆起,臉上洋溢着屬於母親般的祥和光輝,纖纖細手,不時地撫摸過隆起的腹部,臉上的慈愛之色,就會愈發的祥和。

然而,就是如此祥和而靜謐的氛圍,卻被坐在一旁的國丈周奎破壞殆盡,言語裡充滿着陰謀的味道。

“女兒啊,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儘快確慈烺的太子之位,儘快入主東宮,否則的話,就會遲則生變,難免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畢竟,田貴妃深受皇上的寵幸,現在也懷上了龍胎,若是誕下皇子,可就......”

“父親,何必這麼着急?”

周皇后微微蹙眉,忍不住地打斷了自己父親的話語,話語一頓,看向了周圍,揮了揮手,打發走了所有的宮女和太監之後,這才進而補充道:“父親,烺兒現在只有一歲半,皇上已經讓他住到了慈慶宮,那可是隻有太子才能住的地方,由懿安張皇后撫養,如果逼得太緊的話,只會適得其反,引起皇上的反感,事情反而不美了。”

“女兒啊~你還是太天真了,想法太過簡單了。”

說話之時,周奎連連搖頭,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進而又沉聲反問道:“難道,你忘記泰昌皇帝的遭遇了?”

看到自己的女兒滿臉的茫然之色,沒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周奎只好自問自答道:“泰昌皇帝,也就是當今皇上的父親,想當初,確立爲皇儲的風波何其大?”

“即便是被冊立爲了太子,入主東宮,依舊是惶恐不安,時刻面臨着福王的威脅,隨時都有可能被廢,被福王取而代之,原因何在?”

“還不是因爲,福王的母親鄭貴妃,極爲受神宗皇帝的寵幸,也就有了後來的國本之爭,持續了十幾年之久。”

“可是,父親,光宗不還是順利即位了嘛,儘管只在位了一個月,但也足以說明,大明祖訓,關於立儲的原則,不容更改嗎?”

不聽這話還好,一聽這樣的反問之言,看到周皇后那副想當然的模樣,周奎就更生氣了,但還是不得不耐着性子,緩緩說道:“女兒啊,你還是太過年輕,國本之爭時,你還未出生,不知道這場風波鬧得有多麼的厲害。”

“之所以能夠確立光宗爲太子,並不是因爲當時的百官有多麼的堅持,也不是皇明祖訓起了作用,有那麼大的約束力,而是因爲,當時的神宗皇帝,他的母親慈聖皇太后施壓使然,以死相逼。”

“如果皇明祖訓真得有那麼大的效用,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東廠了?”

聽到最後一個反問,周皇后當然明白,自己的父親什麼意思,雖是在問,實則卻是在說,大明祖訓有着規定,後宮不得干政,太監亦是如此,可是,結果又是什麼呢?

然而,現在的太監,已經不是干政那麼簡單了,而是堂而皇之地在處理着一些政務,有得更是在軍中擔任着監軍之職,權力之大,勢力之大,沒有幾個人敢招惹。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二百七十七章 機會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六十章 喜訊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沒有絕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