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

然而,望向皇太極之時,看到對方所流露出的神情,心裡就是一顫,也很清楚,即便皇太極還未做出明確表態,但已經下定了決心,藉助這個機會,一舉扳倒莽古爾泰和阿敏這些人。

否則的話,他就不是真真正正的後金大汗,每每決斷之時,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掣肘,以及一些質疑的聲音,這關乎一名大汗的威信。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別看皇太極仰慕於漢家文化,學習各種儒家經典,但是骨子裡還是有着女真人的那份血性,殺伐果斷,動起手來,一點都不手軟。

何況,和衆人一樣,皇太極自小也是跟着父親努爾哈赤四處征戰,性格里面自有那種鐵血殺伐,又怎麼可能心存婦人之仁?

相比於代善的心事重重,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此時此刻的皇太極,卻是想到了更多,想得更加深遠,從范文程的這番言辭中讀取到了更多的消息,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如今的後金,莫說是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便是天命可汗死而復生,執掌現在的後金,沒有了內訌的情況,也很難抵抗明軍的攻勢,唯有退守建州,收縮防線,採取韜光養晦之策。

天命時期的後金,之所以能夠做到頻頻得利,佔據先機,屢屢戰勝明軍,很大一部原因,就是情報做得好,瞭解明軍的軍事部署,以及用兵方略,如此才能擊退,甚至於擊敗明軍的大舉進犯。

然而,隨着山西八大商人世家的覆滅,後金在關內的情報系統,也隨之被摧毀,變成了瞎子,聾子,根本就無法瞭解明朝的情況,更不用說明軍的諸多動向。

孫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所以,皇太極下定了決心,爲了後金的將來,能夠東山再起,必須忍氣吞聲,灰溜溜的退回建州。

孤島之上,還是那座大樓之中,崇禎正在看着戶部草擬的一份奏摺,關於遼東之戰,漸漸地,神色越來越凝重起來,忍不住地就是一陣嘆息。

“哎...還真是戰爭一動,黃金百萬,打仗果然就是在燒錢,短短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就花去了數百兩白銀,若是再這樣打下去,持續個三兩個月,剛剛緩解的大明財政,非得被打窮不可,還好沒有兩線作戰,西南的平叛已經結束。”

自語之間,崇禎已經看完了畢自嚴遞送來的摺子,臉上那是滿滿的感慨之意,轉而看向面前的孫元化,頗爲不解的問道:“孫愛卿,朕真是弄不明白了,戰爭是這麼的燒錢,幾乎可以拖垮一國的財政,那些遊牧民族爲何還那麼的嗜戰?難道關外的天災就那麼嚴重,年年都讓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不得不侵略?”

很顯然,這番話更像是崇禎的一時感慨,並不是他不知道其中的因由。

“皇上,那些遊牧民族,之所以好戰成性,經常騷擾我朝邊境,關外的天災只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爲,他們貪婪非常,不善耕作,不懂得儲藏糧食。”

“當然,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在於,每每侵略我朝的邊境,燒殺搶掠之下,他們都是收穫頗豐,遠比耕耘勞作來得簡單,來得更加容易。”

“不像咱們大明,每每發動一場戰爭,都是打得保衛戰,乃是仁義之師,很少像那些遊牧民族惡意劫掠,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針對於對方的軍人,鮮有禍及對方的子民,而不是侵略。”

“如此一來,相比之下,朝廷發動的戰爭,都是國家的財政在支持,當然是越打越窮,豐收年還好一些,若是遇到災旱年,就非常不同了。”

“因此,相比於那些遊牧民族的以戰養戰,通過戰爭獲得財富,時間越久,朝廷的處境就越發不妙,根本就拖不起,尤其是這樣的天災之年。”

崇禎微微蹙眉,故作一副生氣的模樣,冷漠的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朕不該發動這場戰爭,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朝廷正處於抗旱救災的艱難時刻?”

“不不,皇上,末將不是這個意思....”

孫元化心中一緊,連連擺手,立即予以否認的同時,更是進而做出瞭解釋。

“收復遼東失地,驅離與削弱建奴,乃是幾代皇帝的夙願,皇上這樣做,趁此絕佳時機,一舉收復遼東失地,重創建奴,乃是英明決策,末將並無他意。”

“而且,如今之時,關內的旱災日益嚴重,迅速蔓延,波及的地方越來越多,單一的賑災和興修水利方式,已經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唯有遷移災民,轉移與分散災情壓力,才能更好的救災,渡過時艱。”

“遼東之地,沃土千里,雖然地處蠻荒,罕有人跡,卻是很好地安置災民之所,同時也能穩固邊境,加強邊防力量,如此一來,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番的言辭,絕非是孫元化的恭維,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慨。

隨着瞭解的越多,對關內的災情越加了解,孫元化對於崇禎的這種救災策略,向其他地方遷移災民,就有更加直觀的感受,非常的認同,尤其是身處朝廷重臣的行列,知道的就更多。

隨着陝西和河南的災民遷移,越來越多的百姓離開災區,以孫元化所得到的消息,遷移災民的成本,只是賑災的一半左右,總得換算下來,朝廷還省了不少銀子。

“是啊,孫將軍,只要那些災民能夠在遼東穩定下來,並給他們一個相對穩定和和平的環境,他們很快就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並能夠向朝廷繳納一定的稅賦,一增一減之下,朝廷節省而出的銀子,何止是遷移百姓與賑災所耗的錢糧之差?”

“皇上英明,正是這個理!”

孫元化唯有附和,事實證明,西南之策,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雖然不是同一個地方,卻有一個相通的共同點,都是戰爭頻繁的區域,漢人的數量都處於相對弱勢的處境。

而西南的移民之策,正好證明了這一點,不僅可以緩解另一個地方的賑災壓力,也可以將強朝廷對移民地的統治。

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崇禎的心中一動,神色收斂了起來,變得異常的平靜,眸子裡更是閃爍着幽幽之光,喃喃般的自語道:“既然別人發動戰爭,都能發財,那我大明爲何不可以?爲何非要爲了那點虛名,使得大明的財政墜入深淵,入不敷出?”

“皇上,您的意思是....?”

2

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陽謀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萬兩級別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