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

江南靈秀地,金陵帝王州,說的就是南京(爲了行文方便寫作南京。)

六朝古都,九代金粉,鐘山虎踞一江龍蟠,南京城佔盡了江南之利,自古就是人文鼎盛的繁華之地。

南京雄壯,素有天下第一城的美譽,大明太祖洪武皇帝開國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營建南京城,光是一個聚寶門就修了七年之久。

聚寶門絕不僅僅只是一道城門那麼簡單,而是一座堅不可摧的要塞。

三通甕城,四道城門,更有寬闊的馬道相連,至於藏兵洞、落槌臺、了敵塔等等機關設置更是數不勝數,用一句“堅不可摧”來形容絕對不算過分。

太陽剛剛升起屋檐高低,聚寶門內已是旌旗獵獵戰鼓宣天,幾百名雄壯士卒齊聲吶喊,竟硬生生的攪動起幾分肅殺凝重的氣勢。若不是夾雜其中的嗩吶管簫絲竹之聲,人們肯定以爲這是大軍交戰的激烈場景。

這確實是一場戰鬥,不過不是真的,而是演出來的。

這是大型宮舞《破陣子》的彩排現場。

幾百名兵士往來奔跑分進合擊,按照音樂的節奏縱橫奔突,真的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尤其是那用諸般樂器模擬出來的動靜,譬如“戰陣嘶吼”,譬如“戰馬長嘶”,真有幾分以假亂真的氣象。

“住!”隨着阮大鉞一聲令下,扮演陣前將士的宮人紛紛停住腳步,拖拽着旌旗、戰鼓等等道具迅速撤離彩排現場。

“下一場,《歌盛世》準備……”

幾百個披着彩紗的宮女魚貫而入,手持各色紙花排列成歌舞隊形,伴隨着絲竹笙簫的吹拉彈唱開始輕歌曼舞……

阮大鉞確實是個人才,不僅寫的一手好宮辭,更擅長譜曲,去年秋天,曾憑藉一片《霓裳羽衣舞》的殘篇樂譜,硬生生還原了盛唐時期的經典名作,讓人忍不住的擊節而嘆,堪稱一絕。

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通無所不精,堪稱一代大家。

這位阮大鉞尤其擅長大型宮廷樂舞的創作和編排,今年元宵佳節之時創作的《翩燕飛》不僅細膩婉轉,而起氣勢磅礴,深得皇帝的喜愛。他早年間創作的《了春燈》《飛箋思》等曲目流傳了幾百年,成爲樂壇經典……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阮大人新作果然氣勢雄渾,剛柔並濟,只消在佛誕節上演,必然可以哄傳天下,說不得還要流芳百世呢。”

單純從藝術角度來看,阮大鉞創作的大型羣體確實出類拔萃極其精彩,廣受讚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卻總有那麼幾個不識相的會發出些不和諧的音符:“阮大人的舞樂堪稱舉世無雙,只是太費錢了。”

這樣的大型羣體舞樂,需要很多參演、伴演的人員,爲了騰出場地,還轉門的把鎮守聚寶門的兵丁調離,僅僅是彩排一次,就消耗糜甚,開銷確實很大。

阮大鉞阮大人有些不悅的看了看說話之人,有些無奈的說道:“錢老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這舞樂之事本就消耗極大,多些開銷總是免不了的……”

這位錢老大人叫錢謙益,別號錢牧齋,雖已年過六旬,卻保養的極好,細皮嫩肉的麪皮彷彿二八少女一般,三縷長髯修飾的紋絲不亂,還專門弄了一個錦緞的髯套子將修剪的恰到好處的鬍鬚裝了進去。

錢謙益錢老大人是萬曆年的探花郎,做的一手錦繡文章,不僅是四朝元老,更是士林巨擎,儼然就是江南文壇領袖羣倫的人物,現居禮部尚書之職。

雖然身居高位,但錢老大人卻故意穿了一身清布衣袍,腰裡系這一條五色絲絛,衣帶當風頗有幾分飄飄欲仙的飄逸感。和身旁那些個紫綬金章袍服煌煌的大官員比起來,確實有那麼幾分讀書人特有的卓爾不羣。

故意用不同的服飾顯現出自己的清高,表示自己和眼前的這些官員不是一路人,雖然有些矯揉做作,但卻真的是這樣。

錢老大人和阮大鉞阮大人確實不是一路人,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錢謙益是東林首腦,天下讀書種子心目中的領袖人物,當然看不起阮大鉞這樣的“倖進之輩”。在他看來,阮大鉞這樣的傢伙,根本就是個投機鑽營的醜。

不管怎麼說,你阮大鉞都是大明的兵部尚書,管的就是兵甲作戰之事。但你卻毫不知兵,根本就不曉得朝廷有多少兵馬,更不知應該如何調動,遇到外地來的將官,甚至叫不出名字來。這樣的兵部尚書,就算演戲演的再好,有個屁用?

既然身爲兵部尚書,就應該肩負起戎戰的責任,你卻整天填詞譜曲編排歌舞,天底下有這樣的兵部尚書嗎?

“近日來,這金陵之地頗爲流行一出叫做《娼門義》的好戲,阮大人不妨去看看,我覺得那出《娼門義》比你的宮廷樂舞也毫不遜色……”

作爲一個酷愛音樂、舞蹈的文藝專家,阮大鉞阮大人早就看過那出叫做《娼門義》的大戲了。老實說,那出《娼門義》確實有幾分可取之處,但那根本就不適合給皇帝看。

給皇帝看的東西,一定要高雅,一定要宏大,要不然怎麼顯現得出皇家的氣象和排場?

“那《娼門義》固然有可取之處,但僅憑這個娼字就上不了大雅之堂……”

聽了這句話,錢謙益錢老大人的鬍子都要氣歪了,若不是爲了保持士林領袖的涵養和氣度,早就一跳三尺高的指着阮大鉞的鼻子破口大罵了:難道你就聽不出我話語中的嘲諷之意,竟然真的和老子討論起戲文來了,你這個兵部尚書不如叫做看戲尚書更合適些吧!

身負天下清流之風望,當然不能像阮大鉞那樣開口閉口的說着戲文和歌舞,那豈不成了醜一般的弄臣?

“建虜已破潼關,闖賊已是秋後的螞蚱,覆滅之期已指日可待了。賊雖破了,建虜卻洶洶而來。多鐸率領十萬大軍南下,橫掃河南如卷席一般,就算是目盲之人也能看出兵鋒所指正是我江南之地。阮大人可有什麼禦敵的良策?”

“我大明自有上天眷顧,區區建虜何足道哉?江南億兆百姓,百萬控弦猛士,可保萬無一失。便是不用刀兵,光是長江天險足可禦敵……”

第一媒婆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十一章 三房壯士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五百四十二章 慘烈大敗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零五章 走馬換將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四百四十八章 點石成金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三百零四章 二子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一百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第十一章 三房壯士第一百零九章 驚天豪賭第五百一十九章 成本問題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四百零八章 聽天由命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三百四十三章 驚雷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五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七十五章 英雄還是梟雄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八十五章 小辮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五百七十章 冷酷無情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第四百六十六章 巍巍雄關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終歸宿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九十八章 結黨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釘子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三百七十九章 蝴蝶之翼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八章 吾學踐吾志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天大第二百三十一章 專業專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生之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鬥中成長第一百五十八章 營救太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二十八章 貪天之功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夢初醒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