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

讓子孫後代緬懷父輩的榮光,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是所有人的夢想,連太子殿下也不例外。

只不過,崇禎皇帝真的沒有那麼多文治武功可以值得追思,否則的話煌煌大明也不會弄到現如今這個山河破碎熄火塌架的悽慘境地。

時至今日,連太子殿下本人也不得不老老實實的承認,除了以雷霆手段剷除魏忠賢之外,大行崇禎皇帝還真沒有多少值得稱道的功業。

本着爲尊者諱的原則,本不應該如此直白的談論崇禎皇帝的生平,就算是談論起來也得多加粉飾,要不然的話就有點“大不敬”的意思了。

但李吳山卻毫不掩飾的談論大行崇禎皇帝的功過是非,而且是當着太子殿下的面公然談起:

“非是微臣對大行皇帝不敬,僅僅只是就事論事,爲的就是……”

“李侍講不必諱言,我懂。”太子說道:“師言就是傳道受業解惑,一味的歌功頌德反而是害人害己。”

和崇禎皇帝的剛愎操切完全不同,太子爲人質樸性情隨和,說好聽一點是“廣納諫言”,說難聽一點則是沒有主心骨。若是在太平歲月裡,一定會成爲不錯的守成之君,但是現在……

“國都淪陷先皇殉國,山河破碎社稷蒙塵,太子可知這是爲何?”

大明朝落到今天的這步田地,作爲一國之君的崇禎皇帝當然要負責任,崇禎皇帝在位的時候,也曾下過幾次“罪己詔”,公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一句“天子失德”就把所有的黑鍋全都甩給崇禎,那就有點過分了。

“還請李侍講教我。”

“以前的種種樁樁就不再贅言了,咱們之說這賊虜之事。”

不論大明覆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遍佈天下的農民軍和遼東的滿清纔是最直接的因素,這是誰也無法迴避的現實。

“咱們先說一說賊。”李吳山坐在太子對面侃侃而談:“所謂的賊,不過是些吃不上飯的流民。與其等着活活餓死,還不如奮起一擊掙個活路……”

造反軍就是餓極了的老百姓,這也是事實。

與其眼睜睜的等着餓死,還不如揭竿而起去造反。左右都是個死,造反終究還有一線生機。

“易地而處,若殿下是那馬上就要餓死的百姓,會不會造反?”

雖然對覆滅了大明朝的反賊恨之入骨,但太子卻不能昧着良心說瞎話。沉默不語過了好半天才開口說道:“會,若我是那些百姓,肯定也不會做安安餓殍,是一定要造反的。”

“今日且不說如何平定造反的百姓,只說大勢這兩個字。”李吳山從來都不擅長講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是深入淺出的用事實說話:“當時羣賊四起,兩遼征戰多年,朝廷早就支撐不住了。若是能夠先撫內賊再平遼患,或者是先撫兩遼再專一平賊,都不會崩壞至此。”

大明朝本就空虛的可怕,又是兩線作戰,同時對付關內的反賊和關外的八旗,財政吃不消,兵力捉襟見肘。當時早就有過類似的說法——力求避免兩線同時作戰。

先用安撫的手段把各地蜂擁而起的造反軍安定下來,集中實力在關外用兵。或者是先和關外的遼虜達成比較寬鬆的和議,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平定內亂上,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不會造成大明朝的徹底崩壞。

“先皇曾有此意……”回過頭去看,避免兩線同時作戰是當時的最優解,太子無奈的說道:“只是因爲朝廷內部爭論不斷,在最終沒有實現。”

崇禎皇帝曾經試圖和遼虜議和,好騰出手來對付李闖等造反軍,卻因爲朝廷內部的黨爭等等緣故最終失敗。

“當時的情形便如今日一般無二……”李吳山說道:“眼下所面臨的局面更甚於先皇,太子明白麼?”

清軍已經擺開車馬正式南下,大旗軍必須做好迎戰的準備,這個時候實在不適合再和河南的闖軍殘部開戰。

闖賊逼死了崇禎皇帝,太子和闖賊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大旗軍真的無力兩線作戰。路恭行、程園畢等人雖然有些迂腐,好歹還能認清現實,所以並沒有急吼吼的讓李吳山去消滅近在咫尺的固州軍和商城的闖軍殘部。

在這些人的心目當中,讓賊虜相殺,最好趁着他們殺個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去坐收漁翁之利纔是最好的選擇。偏偏李吳山沒有那麼做,而是協助造反的固州軍和商城軍擊退了清軍,這就有點超出他們的接受範圍了。

聯弱抗強,並不是多麼高明的戰略,選擇的固州軍和商城闖軍殘部只能勉強自保,根本就無力威脅到潁州的大旗軍,也是大家都能看清楚的現實。既然李吳山已經出兵了,爲什麼沒有直接拿下固州和商城呢?

“以我軍的實力,拿下這兩城應該問題不大,但卻無力固守。”

根本就守不住的地盤,就算是拿下了也沒有用,還會虛耗寶貴的兵力。

“我聽程師傅他們說,李侍講是想招降固州和商城的賊軍……”

“程園畢說的對,我真的很想招降他們。”李吳山笑道:“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不管是固州的廉金斗還是商城的闖軍,都不可能投靠過來,至少我李吳山做不到。”

幫了一次忙就指望人家納頭就拜,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雖然我不能招降固州和商城,卻有一人可以做到,”李吳山笑眯眯的看着太子:“只恐太子殿下放不下先皇之恨,不肯招納兩城之軍。”

太子性情隨和,且知眼前的局勢實在兇險,聽了這話毫不猶豫的說道:“只要能光復大明,先皇之事可既往不咎。”

固州軍戰鬥力卓然,商城的闖軍殘部多是百戰餘生的老兵,若是能夠投靠過來,定然是平添莫大助力,足以讓太子殿下暫時放棄心中的成見了。

“只要固州和商城兩軍願意棄暗投明歸附我大明,一切全都好說,只是不知李侍講說的那個人是誰?竟有如此本事能讓兩軍歸附……”

“那人便是殿下你了。”

我?太子愣住了。

“只要殿下親自去往固州和商城,曉以大義,必然能夠讓兩軍歸附爲我所用……”

讓太子親自去往賊軍巢穴,表達出既往不咎的意思,確實足見誠意。但是……萬一有什麼三成兩短……太子失陷的責任誰也擔負不起。

要是程園畢、路恭行等人在旁邊的話,一定會竭力反對。

先皇已經殉國,若是太子再有一丁點的意外,大明朝就算是徹底完了,怎能如此行險?

就在太子詫異之際,旁邊的長平公主竟然笑了:“李侍講想要我去商城招攬闖軍殘部,便明說好了,又何必兜這麼大的一個圈子?”

太子不可能離開大旗軍,更不可能去到闖軍營中游說,畢竟那些個反賊窮兇極惡,要是翻了臉撕破了麪皮把太子給扣下了,豈不是潑天大禍?

李吳山也不可能真的讓太子去固州或者是商城,他的本意就是希望長平公主能夠出面。

長平公主顯然比太子殿下要聰明的多,馬上就領會了李吳山的意圖。

作爲大明長公主,崇禎皇帝嫡血,去遊說固州的廉金斗和商城的闖軍殘部,讓他們歸順大明王師,確實有足夠的份量。而且……說句昧心的話語,就算長平公主被賊軍扣住了,也不要緊。

畢竟她只是個公主!

“既然長平殿下願意爲國犯險,那自然是好的……”李吳山笑道:“我已爲殿下準備的妥妥帖帖,可保殿下萬無一失……”

“若是真的能讓兩軍歸順我大明,便是冒些風險也值了。”長平公主面色一肅,沉聲問道:“只是有一事不明,還望李侍講說個清楚。”

“殿下請講。”

“李侍講真的以爲只要我去表明誠意,固州商城兩軍就會誠心歸附麼?”

“當然不能!去一個公主,說幾句好聽的話兒,人家的幾千人馬就會誠心誠意的歸降,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好事兒?”

“那爲何……”

“殿下的遊說肯定不能讓固州和商城歸順,但多鐸能!”李吳山笑着說道:“潼關已經失守,歸德的許定國率部投靠清軍,多鐸的十萬大軍已逼近漯水一線……”

聽了這話,長平公主和太子全都勃然色變,驚的目瞪口呆:“潼關破了?李闖完了?這消息……確切麼?”

“千真萬確!”

長平公主頓時明白了李吳山的戰略部署,重重的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第五百零三章 世界通用語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八十二章 英雄歸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山雨欲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二百六十五章 按部就班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二百四十四章 賊亦赤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二百零四章 上天之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最終處置第二百一十九章 隱喻第二百八十二章 考卷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營救太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全面失控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二百二十章 敢爲天下先第五百八十二章 英雄歸來第五十一章 天家骨血第四百八十九章 勞動改造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三百九十九章 改旗易幟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七十三章 福禍難料第七十八章 刺殺行動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塵女第八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三百六十二章 我是臥底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三百六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夢初醒第三百章 軍閥第二百二十九章 先遣遺女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一媒婆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三百章 軍閥第二十二章 賣隊友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三百三十六章 恩仇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三百零七章 洪賊承疇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二百一十章 告天下書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一百七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