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

薄薄的晨曦還沒有完全退去,太陽剛剛露出半張笑臉,或許是因爲昨天晚上下過一場春雨的緣故,空氣清新極了。

光滑的石板路上溼漉漉的,還殘留着昨晚夜雨的痕跡,潮溼的空氣籠罩之下,氣溫漸漸升高,清新中透着一股懶洋洋的氣息,偌大的北京城就好像是剛剛歡好過的女子,透着慵懶的氣息。

街角的豆汁攤子已經支架起來,剛剛從油鍋裡撈出來的“炸甜餅子”泛着誘人的金色,藍色布圍子上的“豆汁王”三個字已經有些褪色了。賣豆汁和的老王頭象往常一樣起了個絕早,習慣性的用抹布擦拭着桌椅板凳,將原本就很乾淨的老榆木桌子擦的都已經泛起了毛刺兒。

“鄭爺來了,給鄭爺問個吉祥。”賣豆汁的老王頭熱情的打着招呼,手裡的麻木手巾都能舞出花兒來了:“怎?還是老規矩?”

鄭頭兒笑着點了點頭:“還是老規矩。”

“得嘞。”賣豆汁的老王頭大聲的吆喝着,將一大碗豆汁盛的海海滿滿,同時奉上了兩個炸的外焦裡嫩的甜餅子,另有一碟子醃老蘿蔔條子……給顧客供應免費的鹹菜是京城的老規矩。

和鄭頭兒一樣,京城裡的老少爺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飲食,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從一碗豆汁兩個炸甜餅子開始的。沿襲了多年的飲食已經成爲生活的一部分,要是哪天不吃就會渾身上下不自在,好似缺少了點什麼似的。

一碗豆汁兩個甜餅,足以消磨掉大半個早晨的時光。吃喝反而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藉着這個機會與街坊四鄰和相熟的人們閒談莫論。

鄭頭兒見多識廣爲人和善,素來就有很好的人緣兒,最重要的是他很健談。

“就這一碗豆汁,兩個甜餅,吃了幾十年,還是吃不夠。真真的就是給個神仙都不換呢。”雖早已鬚髮如雪,但鄭頭兒卻依舊健壯,講話的聲音仍然洪亮:“老王的豆汁口味最是地道,尤其是這炸甜餅子,幾十年的老手藝,絕對信得過……可比前街的好吃多了……”

老主顧的誇讚頓時就讓賣豆汁的老王頭眉開眼笑:“承鄭爺金口一讚,旁的牛皮我老王也不敢吹,要說這炸甜餅的手藝,可着整個北京城我敢誇第一。一來是因爲咱的手藝早就使老了,是祖輩上傳下來的。再者也是因爲咱用的油是正宗的豆油,可比那些烏七八糟的棉籽油強多了……”

隨着棉花的推廣,山、陝、魯、豫甚至是京城本地及口外一帶,開始大量種植棉花。

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棉花唯一的作用就是紡棉線織棉布,屬於典型的紡織原料,其實不然。

作爲紡織的副產品,棉籽是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不僅可以用來榨油,而且產生的殘渣還是很值錢的精飼料……當然,日子過的實在恓惶的窮人也會吃這個東西。

隨着棉花產量的激增,棉籽油也就順理成章的開始即進入千家萬戶了。

因爲是“工業副產品”,棉籽油的價格很低,這也是迅速推廣普及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種油料,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極端喜愛和極端厭惡。

對於吃慣了豆油的老一輩而言,還是豆油的香味純正,棉籽油則被當做是糊弄人的“假貨”。

無論是營養價值還是具體的口味,到底是豆油更好還是棉籽油更優,根本就是一個衆說紛紜的事兒。但是如同鄭頭兒他們這些吃慣了豆油的人,還是無法接受棉籽油這樣的新鮮事物,他們更喜歡早就習慣了的老口味。

或許,這根本就不是口味的問題,而是對待新鮮事物的態度問題吧。

“鄭頭兒,聽說你得了一匹汗血寶馬?”

“有這事兒!”早餐時間原本就是和老街坊們閒談的重要機會,鄭頭兒很得意的說道:“有個蒙古商人欠了我很多銀子,卻又還不上債,就用汗血寶馬來抵債了。”

“我聽說那汗血寶馬是大宛馬,怎麼會到了蒙古人手中?鄭頭兒該不會是被騙了吧?該不會是蒙古商販用蒙古馬冒充的吧?”

聽了這話,鄭頭兒險些把喝到嘴裡的豆汁噴在對方的臉上,哈哈大笑着說道:“蒙古馬是什麼品相?汗血寶馬是什麼樣子?我販運蒙貨這麼多年,若是連蒙古馬和汗血馬都分不出來,乾脆一頭撞死算了……”

鄭頭兒這一生雖然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好歹也曾參與過當年的京城之戰,在“雷霆”行動之中出過很大的力氣。因爲屬於大旗軍的外圍人員,後半輩子一直混的很不錯,先是在衙門裡做了幾年吏,然後就帶着兄弟們北上去販運蒙貨,着實賺下了不的家當。

對於他來說,蒙古馬和汗血寶馬就好像母雞和鴨子的區別那麼大,就算是閉着眼睛也不可能搞錯。

“蒙古人有汗血馬,這有啥好奇怪的?”鄭頭兒笑道:“史書上的大宛國早在千年之前就被大食國給吞併了,現如今大食國又納入我大明版圖。那邊的蒙古人商人多如牛毛,滿大街都是……”

隨着大食國併入大明版圖,大明朝各地的商人還有很多懷揣着一夜暴富心理的人們蜂擁而入,把傳說的汗血寶馬販到內地來,真心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別說是大宛馬了,就算是那些鼻高目陷的胡姬胡女,在北京城都是隨處可見,一點都不稀奇。

“俺只聽說那汗血寶馬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良駒,卻從來沒有真正見過,這一回託鄭頭兒的福,終於可以一睹汗血寶馬的風采了……”

“對呀,得了空閒,定要到鄭頭兒家裡去看看汗血寶馬到底是如何神駿……”

“恐怕要讓諸位爺們失望了。”鄭頭兒說道:“兩日之前,我已把那汗血寶馬轉手了,賣給了一個蘇州綢緞商。”

“這麼好的寶馬良駒?鄭頭兒怎麼捨得賣掉?”

鄭頭兒哈哈大笑着說道:“寶馬確實是寶馬,但卻不好伺候啊。那畜生一天要吃多半鬥精料,還有吃兩升米和五個雞蛋,比祖宗還難伺候……”

寶馬雖好,卻不是那麼好養的,光是飼料這一項就足以讓很多中等的康之家望而卻步。

鄭頭兒雖然有些愛慕虛榮,但卻知道這玩意不是自己能養的起,乾脆就賣給了別人。

“咱又不是衝鋒陷陣的大將軍,養那樣的寶馬有什麼用?說到底也不過是個玩物罷了,那麼金貴的物件兒咱是真的養不起呀……實在對不住諸位爺們了,沒有讓諸位看到傳說中的汗血寶馬……”

“不要緊,不要緊,什麼時候鄭頭兒再販一匹汗血馬回來給咱們爺們開開眼界,也就好了呢……”

鄭頭兒搖了搖頭:“怕是沒有這個機會了。恐怕以後我再也不會販運蒙貨了。”

“這是爲甚?”

販運蒙貨確實很賺錢,但那是以前。隨着太平歲月的持續,蒙古人更多選擇直接進入到內地做交易,而不是讓諸如鄭頭兒這樣的“二道販子”再盤剝一次。更何況,現如今這個局勢,打鬧的商隊根本就比不過那些勢大財雄的大型商號,他們早已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露出了明顯的頹勢。

鄭頭兒這個人素來爭強好勝又愛面子,當然不肯在衆目睽睽之下承認自己的爭不過別人,反而故作豁達的說道:“過了年我就是滿六十六歲了,還能滿世界的亂跑幾天?”

英雄遲暮,美人老朽,是最悲涼也最無可奈何的事情。

鄭頭兒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鄭頭兒,而是一個滿頭華髮的老人家了。

他已經賺下了不的家業,不想再爲了點銀錢就顛沛流離吃苦受罪了。

“以後哇,我就在這裡老老實實的抱孫子……”

“啥?鄭頭兒家裡添丁進口了?”

說起這事兒,鄭頭兒頓時神采飛揚,整個人的精氣神馬上就至少提高了一個檔次,就好像是個打了大勝仗的勇士一般,用明顯有些誇張的語氣說道:“昨日酉時,新誕一個孫兒,七斤六兩的大胖子,七斤六兩啊。一來是我老鄭和該有這個福氣,再者我鄭家祖宗保佑,當然最主要還是我家的兒媳掙氣長臉……”

鄭頭兒這個人,人緣好家境也不錯,但卻並非事事如意,最大的不順心之處就是:一直沒有孫子。

鄭頭兒的兩房兒子已經生了五個丫頭,卻始終沒有誕下男丁。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沒有個頂門立戶繼承家業的孫子,一直都是鄭頭兒的心中憾事,並且經常爲此長吁短嘆。

好在老天爺還算照應,終於讓他得到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孫子。

此生無憾了。

“哎呀呀,這纔是天大的喜事兒,先賀喜鄭頭兒了。”

“同喜,同喜。”鄭頭兒早已經笑的見眉不見眼:“在場的諸位老少爺們,有一個位算一位,下個月的初六到我家去吃滿月酒哇。誰要是不去,可別管我翻臉……”

“一定,一定……”

鄭頭兒在桌子上排出六枚大錢,起身就走:“諸位老少爺們且先聊着,我得先行告退了!”

“時辰尚早,鄭頭兒不再聊會子了?”

“我家那二房的兒媳是有大功的,我得先去採買些雞鴨魚肉好好的犒勞犒勞她。還要給我的大孫子做套童子天衣……”

孩子出生以後的第一套衣裳,叫做童子天衣,那是非常講究的。

按照傳統,孩子是第一套衣裳必須是藍色的,而且是天藍色的,這一點萬萬不能有錯,要不然就是會犯很大的忌諱。

在千百年的歷史當中,因爲醫療技術的落後,嬰兒夭折率始終居高不下。爲了不讓嬰兒早早夭折,爲了挽留這個的生命,就一定要爲剛剛出生的嬰兒做一套天藍色的衣物。

藍者,攔也。

藍色,就是把孩子攔在人家的意思。而天藍色,則是取了“人攔天也攔”寓意。

雖然這只不過是一個迷信的說法,卻蘊含了家長的美好祝願,早已經成爲民間的傳統了。

邁步走進“熙順布莊”,一說要扯幾尺天藍布做童子天衣,經驗豐富的掌櫃立刻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趕緊道喜:“恭賀鄭爺添丁進口之喜,不知是喜增千金還是添了少爺?”

“子。”

“再賀鄭爺萬千大喜……”

布莊和裁縫店合二爲一,是常見的經營模式。

雖然說裁縫這個行業最講究的就是“量體裁衣”,但這童子天衣卻不是那麼回事兒,而是按照傳統使用千年不變的固定尺寸,而且每一個尺寸都非常講究,全都蘊含着非常美好的寓意。

“一定要用你們店鋪最好的師傅來做……”

“鄭爺儘管放心,店做的天衣保管滿意,若是差了分毫,不消鄭爺說話,我就自砸了招牌……”

客客氣氣的送走了鄭頭兒,熙順布莊的老掌櫃捧着布匹來到後堂的“裁剪坊”,很認真的將這個活兒交給了本店最優秀的那個裁縫:“順師傅,上好的童子天衣一套,這是大戶人家要的,千萬仔細着些……”

那個叫做“順師傅”的裁縫脖子裡掛着皮尺,正用剪刀裁剪布料,頭也不擡的說道:“我幹活掌櫃的還不放心麼?”

“放心放心,要不然也不會把這個頂重要的活計給你做了……”

果然不愧是熙順布莊的首席裁縫,順師傅的手藝沒得說。

裁剪下料,縫合衣物,搓絲爲帶,每一個步驟都胸有成竹有條不紊。

經過大半天的忙碌,一套規規矩矩的童子天衣就已經裁製完成。

當順師傅走出熙順布莊的時候,已是倦鳥歸巢的傍晚時分。

街道之上行人漸稀,兩旁的店鋪正在上板兒,勞累了一天的苦哈哈們則三五成羣的聚在酒檔門口,攤開腿腳用一個很不雅觀的姿勢大吃大喝。行色匆匆的旅人則正在忙着找宿頭兒……

穿過大街走進巷,來到一處院門前,輕輕的推開虛掩的院門,輕輕的呼喚了一聲:“額娘,我回來了……”

屋子裡沒有點燈,只能影影綽綽的看到一個身影。

順師傅以無比熟練的手法摸到了火柴,輕輕的一擦頓時亮起一團微弱的火光。

將火柴湊到燈盞上,點燃了燈火,屋子裡漸漸變得光明起來。

“我兒沒事兒吧?”

每天順師傅回家,白髮蒼蒼的老孃都會問這麼一句。

“額娘多慮了,孩兒是老老實實的裁縫,憑手藝吃飯,能有甚麼事兒?”順師傅說道:“今日掌櫃支薪,我買了些額娘最愛吃的羊腿肉……”

“買米就好,買米就好,不要總是買肉,免得引人疑心……”

“買幾斤羊肉能引起什麼疑心?額娘實在是多慮了……”

“還是低調些的好,以免引起不測之禍事……”

順師傅將還帶着餘溫的羊腿肉在老孃面前攤開,又洗剝了幾根鮮蔥,母子二人相對而食。

“今日裡王媒婆子又來過了,還是昨日那套說辭……”

“額娘是怎麼答的人家?”

“還能怎麼答?無非就是找藉口推了這門婚事而已!”

順師傅頓時無語,想要說點什麼,最終卻沒有開口,而是默默的吃着蔥。

熙順布莊有個打雜的女子,雖然已經年過三十卻一直沒有嫁出去,最大的原因就是樣貌有些醜陋,臉上有一片天生的青色胎記。完全是因爲在一起幹活的緣故,那女子時常和順師傅接觸,久而久之就有了感情。

二人的年紀都已經很大了,那臉上有胎記的女子看順師傅爲人忠厚老實,就想着嫁給他。

因爲古人早婚,按照正常的狀況順師傅和那女子的年紀差不多都可以當爺爺奶奶了,卻至今都沒有婚配。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若是這兩個同在熙順布莊幹活的“超大齡男女”締結婚姻的話,也不失爲一件好事。

但順師傅卻遲遲沒有找媒婆子上門提親,反而是那醜女子性情潑辣,竟然自己找了媒婆子到順師傅的家裡來提親了。

以前的時候,順師傅的老孃總是以這樣那樣的藉口拖延着。或許是那醜女真的看重了順師傅的人品,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來提親……

但是順師傅的母親卻始終沒有給出一句痛快話。

順師傅的年紀已經這麼大了,早就應該找個老婆生兒育女了,他的母親非常清楚這一點,同時也在爲兒子的婚事暗暗着急,但卻不敢真的讓兒子和任何人成親。

因爲他們這一對母子的身份實在是太特殊了。

母親是當年大清國的皇太后,兒子則是大清國的順治皇帝。

作爲亡國之君,必然時時刻刻都在別人的監視之下,國破家亡之後沒有被拉上斷頭臺,也沒有被直接踢進暗無天日的黑牢,已經算是格外開恩額外的仁慈了。

必須時時心事事謹慎,不敢有絲毫逾越之處,哪怕是走路都不敢踩死螞蟻的樣子,能有多低調就多低調,這纔是安身保命的根本。

太后最擔心的就是哪天一不心行差踏錯,引起了李吳山的不高興,屠刀就要落下來了呢!

“這都已經過去多少年了?額娘還是念念不忘那李吳山。”順治皇帝……順師傅無奈的苦笑着:“人家早就把咱們母子忘記了呢。”

“不會忘記的,不會忘記的。”老眼昏花的母親有些神經質的唸叨着:“亡國之君從來就沒有好下場,我兒千萬心,尤其是這婚配之事,若無大旗軍的允許,想也不要想……”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四百五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二百五十七章 永福秘事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九十章 不需報答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二百九十一章 騙人騙己第一百零六章 你要幹嘛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釘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九十八章 結黨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六十五章 公主殿下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三百五十六章 怕啥來啥第一百二十八章 敢死隊第三百五十六章 怕啥來啥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一百八十五章 首至金陵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四十章 是何居心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四百九十八章 神說要有光第四百三十章 找個媳婦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五百九十五章 謝幕時刻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五百三十六章 堂堂公主第五百九十五章 謝幕時刻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相送禮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四百七十二章 兩個選擇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九十一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四十五章 討債鬼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軍之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馳援遠方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六十四章 大智如妖第七章 姐妹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開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二百六十一章 商業援助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棒恫嚇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十一章 三房壯士第九十一章 一個條件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四百二十一章 瘋子發瘋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三百七十四章 秦王談話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後人乘涼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降不得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五百八十二章 英雄歸來第四百九十九章 心病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七十六章 我不信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老珠黃第十五章 民團,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