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

李吳山這麼幹,等於是主動交出了大旗軍的最高統治權。

無論是太子本人還是這些個文官,都清清楚楚的明白這一層道理,誰要是還敢唧唧歪歪的從牙縫裡崩出半個“不”字,那就只能說明他的智商有問題了。

經歷國破家亡的慘痛之後,太子殿下已經深深明白了“唯武力論”的精髓,只有掌握了軍隊纔是硬道理,其他那些個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都微不足道。

“允,允許成軍。”太子殿下以從來沒有過的果斷在第一時間同意了,馬上又意識到自己僅僅只是太子而不是皇帝,趕緊改口說道:“當初大行皇帝還在的時候,就已有了組建大旗軍的遺命,孤代表大行皇帝允許大旗軍成立。幾位以爲如何?”

允許大旗軍成立,這是皇帝的權限,但卻需要經過內閣同意。

但是現在這個局勢,連大明朝都沒有了,哪裡還有什麼內閣?

所謂的內閣,也就是這幾個文官了。

這些個文官當然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說三道四,毫不猶豫的全票通過了“馬上成軍”的做法。

素來對李吳山持懷疑態度的程園畢朝着李吳山深深一禮,言辭懇求的說道:“前番我程園畢對李侍講多有猜忌,實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日方知李侍講用心良苦,一片血誠上可昭日月蒼天,中不負大行皇帝託付之重,下足對得起我等翹首以盼的臣民。當此危亡斷續之際,李侍講一副忠肝義膽足以擊破一切流言蜚語。倘若以後還有什麼人胡亂猜疑,我程園畢第一個不答應!請李侍講受我一禮。”

“今日方知大行皇帝識人之明,思之怎不讓人感佩萬千?”作爲大明朝的遺臣,此時此刻的路恭行早已淚流滿面語音哽咽了:“自太祖洪武皇帝立國以來,以垂三百載。社稷危亡國祚存續之際,無論如何也應出幾個鐵骨錚錚的忠臣良將了吧。當時大行皇帝以宋時的文天祥來比李侍講,可見大行皇帝早就知道李侍講的不二忠貞,我等卻還在這裡胡亂猜疑,真是羞愧難當……”

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這話當真不假。

這個時候李吳山要是把太子等人獻出去,不論是賣給新敗的李闖還是氣勢洶洶的多爾袞,必然能換得一場潑天富貴。就算不這麼做,只要死死的把太子捏在手心之中,或許也能做個一方諸侯。

現如今大明朝都已經亡了,崇禎皇帝已經死了,李吳山還記着當初的遺命,捨棄了功名富貴做出這樣的舉動,這份忠臣之心,真是忠的沒邊兒了。

長平公主和路恭行一樣,也被李吳山這忠勇無雙之舉感動的熱淚盈眶,蹲下身子大禮相參。

雖然長平公主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重要角色,終究是先皇嫡血,身份在這裡擺着呢。作爲臣子的李吳山當然不好直接受她這一禮,趕緊躲開:“李吳山爲卑微之臣,不敢受殿下之禮。”

“這一拜,不是拜你李侍講,而是拜先皇陛下。”長平公主淚眼漣漣的說道:“先皇治世一十七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世人都說先皇最大的功績便是繼位之初以巧妙心思雷霆手段剷除閹黨。現在看來,先皇最大的遺德乃是提拔重用李侍講,,蓋是因爲先皇早就看出李侍講乃是我大明柱石,這纔在最後時刻負以復國之千鈞重任。如此眼光如此考慮,先皇識人吶。”

“亂起之時,先皇曾千萬囑託,定要對李侍講悉聽悉從,如今我才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長平公主朝着李吳山再拜:“只可惜我等愚鈍,竟然幾次三番的無端猜忌,幾寒了孤忠之臣的一片血誠之心。被李侍講當面訓斥幾句丟了顏面是,若是誤了復國大計,我等全都是千古罪人了。以後若有什麼當與不當之處,李侍講無需客套,直接如前幾日那樣當面訓斥即可……”

崇禎皇帝臨死之前,把幾位殿下和復國的重任託付給了李吳山,現在看來,這就是最英明的舉動,等於是埋下了一粒復國的種子。

現在,這顆種子終於要破土而出了。

“雖然殿下已允了成軍之事,但事務瑣碎繁雜,還是有些個流程一定要走的……”

組建嶄新的軍隊,這本身就是一件系統化的事情,不是說一句話就能辦成的,其中所牽扯到的細碎之事多的不行……

路恭行看了看太子,馬上就代替太子表達了意見:“國事傾覆,局勢危急,那些箇舊有的瑣碎章程能免就全都免了,事急從權容不得拖延,即刻成軍最好。成軍早一日,復國之機便早一日,爲君復仇的大計就早一日。想必大行皇帝在九泉之下早已等的不耐了,我大明的歷代先皇也在等着大旗軍成立的那一刻。”

“對,對,此時宜早不宜遲,那些個繁瑣的章程全都免了,諸般雜務李侍講可全權辦理。”太子說道:“前有先皇遺命,後有我等允肯,這事就算是定下來了。”

成立一支直屬朝廷管轄的軍隊,肯定要走兵部、吏部的流程,還要在戶部和工部報備司務,內閣票擬皇帝批紅才行。不過現在這個局勢,真的已經顧不上那麼許多了。

大旗軍本就是在大旗莊民團的基礎上創建,而大旗莊民團又是李吳山一手掌控,最高指揮使的身份肯定是他李吳山,而且這本就是崇禎皇帝當初的命令,這一點毋庸置疑。若是換了別人,恐怕就不能如臂使指的指揮調度了。

按照慣例,朝廷還應該派出一個監軍,一來是爲了監督約束軍隊的最高長官,再者也是爲了上下通達將朝廷的旨意行之有效的執行下去。

至於監軍的人選……除了路恭行真的沒有別人了。

這些個人雖然知道很多大道理,能做出文采華麗的錦繡文章,卻全都是文臣。只有路恭行還算是有點帶兵的經驗,也就是矮子裡邊拔高個兒,暫時內定由他出任監軍一職,作爲大旗軍中的朝廷代表,同時他作爲太子的老師也可以代表太子本人。

由文臣出任監軍,同時也暗含着“以文馭武”的傳統,只是沒有明說罷了。

至於以下的各級軍官,全都是李吳山一言而決,他說誰那就是誰了。

兩日之後成軍,這是李吳山的承諾。

“成軍之後,必然要離開大旗莊。”李吳山說道:“清兵已大舉入關,京畿一帶已成我軍之死地。成軍之後即刻南下去往南京,殿下以爲如何?”

闖賊雖然新敗,還有幾分實力,又有大舉進關的清兵,肯定會掃蕩京畿一帶。爲了自身的生存,捨棄大旗莊,保護太子去往南京無疑的最合適也最現實的做法。

只要到了南京,依託大明朝的半壁江山,依舊大有可爲。

只不過以前李吳山曾經反對南下,現在又主動提出要帶着大明朝的“流亡政府”南下,顯得有些自相矛盾。對此,李吳山給出的解釋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清軍忙着追殺闖賊,無暇顧及地方,正是我等南下的絕好時機。若是等清軍徹底剿滅闖賊平定了京畿之後,恐怕想走都走不得了。”

“既然李侍講早有籌謀,一切全憑你做主即可。”

大明失其鹿,李自成和多爾袞共逐之,不管最終是李闖得了天下還是多爾袞建立了新的王朝,都沒朱家什麼事兒了。大局糜爛成了這個樣子,太子僅僅只帶着幾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和連自保都很困難的侍衛逃了出來,大明朝的氣運已經衰微都了絲縷斷絕的地步,明顯已是迴天乏力,所謂的復國之說也不過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在這種情形之下,李吳山和他的大旗莊民團就是這些人最後的救命稻草,一定會死死的抓住再也不肯放手。

“這些個笨蛋,還真的拿着雞毛當令箭了。”知道了組建大旗軍的細節之後,崔耀祖嘿嘿的乾笑着對李吳山說道:“我說李大老爺啊,你也真是的,竟然還有這份閒心和那羣笨蛋們唱這麼一出忠臣復國的好戲。雖說朱家還有半壁江山,當以我看來,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南邊的實力派隨時隨地都能另立新君,隨隨便便就可以推舉一個新皇帝出來,或者是推舉幾個皇帝出來也說不定。到時候不用外敵攻打,他們自己就能把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

崔耀祖說的這番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崇禎皇帝一死,太子下落不明,南方的實力派肯定會爲了自己的利益弄一個從龍擁戴之功,隨時都可以立一個皇帝出來。到時候誰還會在意一個前朝太子?

就算是李吳山把太子捧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上,難不成他還真的奪了李吳山的兵權?難道大旗軍就會因爲一個名義上的東西不再姓李而改姓朱了?

明顯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雖然這羣人蠢的可以,但你的做法還有幾分可取之處。”崔耀祖呲着大板牙笑道:“只要咱們把一國儲君捏在手心之中,正好可以用太子的名義佔據大義名份……

”崇禎皇帝在臨死之前封了李吳山一個大元帥的官職,讓他節制天下軍馬以圖光復大業,但當時的情形已萬分危急,既沒有授予印信,又沒有頒佈聖旨,僅僅只是一句口頭上的空話罷了。而且,在大明朝的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哪個官員可以真正做到“節制天下兵馬”。

所謂的大元帥,只不過是代表崇禎皇帝的一種態度而已,本身並無實際意義。但是,在大旗軍組建完成之後,卻可以拿這個空洞頭銜大作文章。

“皇帝已經死了,太子就是皇帝,就是大明。”

按照崔耀祖的說法,李吳山完全可以效仿當年曹阿瞞的故事,唱一出“挾太子以令諸侯”的好戲。

“胡說八道,你這老騙子竟然敢懷疑我對大明朝的忠貞之心?”

面對李吳山的呵斥,江湖騙子崔耀祖毫不在意,反而笑的愈發肆無忌憚起來:“在我面前,就不要再扮演大明的忠臣了吧?有意思嗎?哦,對了,既然要正式組建成軍了,你給我準備了一個什麼樣的官職?”

“沒有給你準備官職,真的沒有。”

“沒有就沒有吧,反正我也不在乎那個。”崔耀祖笑道:“我還真的不稀罕做他們朱家的臣子,什麼時候等你甩開了朱明王朝這張老虎皮,隨隨便便封我個丞相什麼的,也就可以了。”

“到時候我封你做玉皇大帝,行不?”

“我在和你說真的呢,沒有開玩笑……”

“都他娘什麼時候了,你還有這個心思?趕緊去做你的動員準備之事吧,馬上就要南撤了,要離開大旗莊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四百一十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一百七十五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我意識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二百五十七章 永福秘事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二百零四章 上天之子第九十九章 帶節奏第三百八十六章 和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六十四章 無需動員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名昭著第四百零七章 撤離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李帥的破綻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二百四十三章 前任現任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一媒婆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四百二十章 報以涌泉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名昭著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第四百三十六章 恩斷義絕第三百八十一章 都有證據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一百零四章 督師無奈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一百九十三章 佛門金剛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一百八十五章 首至金陵第五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成本問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二百九十一章 騙人騙己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八十五章 初次接觸第五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三十六章 賣官鬻爵第二百零六章 武穆遺風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