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

若不是因爲已經經過了二次確認,李紹甚至懷疑軍情繫統出問題了,他真的不敢相信張大娃竟然會送來這樣的消息:你部退守西線,不可越過大遼河。

自從攻佔了錦州之後,朝着對方進軍,攻佔遼陽和瀋陽(清稱盛京)就已經成爲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這是對僞清的最後一戰,其意義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算過分。連僞清的太后和皇上都被活捉了,盤踞在遼陽和瀋陽一線的代善面對大旗軍的三路大軍,已是甕中之鱉,就在這個時候張大娃卻要李紹止步,這簡直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

西路軍已經越過了遼河河套一帶,李紹從大遼河下游打過去,張大娃則由南而北的進行攻擊,最後的勝利指日可待,爲什麼要在這個節骨眼上止步呢?

對此,張大娃給出的解釋是:遼東的廣闊區域本就是大明朝的遼東都司,屬於山東的行政建制範圍之內,而山東是大帥封給我的,你李紹必須退出去。

與此同時,張大娃還想方設法的聯絡了西路軍,使用了同樣的藉口,只不過言辭比較委婉,承認規模龐大的西路軍和李紹的中路軍都是給來給我張大娃“幫忙”的,我張大娃承你們的情,只不過現在的清廷已是毫無抵抗之力,我一個人就能把代善給收拾乾淨,實在用不着再這麼興師動衆,不好意思繼續麻煩西路和中路的兄弟們,所以你們還是休息一下吧,接下來的戰鬥交給我張大娃就可以了……

張大娃已經完全把遼地視爲自家的“自留地”和“後花園”了,竟然要中西兩路兄弟部隊退出戰鬥!

張大娃的這一番解釋,當即就把李紹給氣了個半死,當着使者的面兒就罵娘了:“張大娃這子憑什麼命令我?他有什麼資格讓我退出?你回去之後告訴張大娃,我李紹只認大帥的令,他張大娃還沒有資格給我下命令呢。他張大娃要是有大帥的命令,我沒有二話,若是沒有就讓他滾蛋……”

遼陽是大金國時代的故都,而瀋陽則是大清國時代的都城,這麼大的軍功張大娃想一個人獨吞,而且是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之下,李紹當然不幹了。

就爲了這個事情,中路和西路兩路人馬和張大娃的東路軍鬧了生份,耽誤了不少時間,給岌岌可危的代善以寶貴的喘息之機,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從容部署……

知道了發生在遼東的事情之後,李吳山當即就火了。

這次是真的發火了,簡直怒髮衝冠,卻沒有因此對張大娃做出任何處罰,也沒有下達任何命令,而是立刻把他的弟弟張三娃派了過去。

“三娃子,你來了,哈哈……”

當大哥哈哈大笑的迎過來的時候,張三娃面若寒霜的說道:“傳大帥的令……”

直到這個時候,張大娃才知道弟弟是帶着命令過來的。

李吳山的命令簡單而又直接,只有一句話:“讓張大娃滾回來!”

這個命令讓張大娃目瞪口呆完全無法理解:“讓俺回去?現在?老爺是不是搞錯了?三娃子啊,你回去仔細問問老爺……”

“不用問,這就是校長的命令。”

“可是……都已經到這個節骨眼上了,我怎麼能回去呢?”張大娃還在給自己辯解:“這樣吧,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最多半個月,等我拿下了瀋陽,把代善那老東西的狗頭給大帥帶回去……”

看着自己的大哥,張三娃忍不住的一聲長嘆,想要對他說點什麼,卻又感覺完全多餘:“大哥,你知道嗎?這是違抗命令,後果有多麼嚴重你肯定比我更清楚!”

違抗軍令後果嚴重,更何況這是專門給張大娃的命令?

不管張大娃再怎麼狂妄,都不敢做到這個份兒上,只是一個勁的給自己辯解:“肯定是李紹那子告了我的黑狀,老爺怎麼能聽信李紹那子胡說八道呢?”

是不是李紹打了張大娃的“報告”,張三娃一點都不關心,他知道一點:讓張大娃回去是李吳山的命令,這是一定要執行的,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大哥呀,”張三娃換了一副口吻,不再是傳令兵的角色,而是以張大娃的嫡系弟弟的身份,用語重心長的口吻說道:“難道你想違抗大帥的命令嗎?”

“我……我絕對沒有那個意思,只是……只是仗已經打到了這個份上,眼瞅着就要摘果子了,老爺卻下了這麼一道命令,擺明就是信不過我呀。我回去不要緊,這邊的局面誰來維持?近兩萬大軍就留在這裡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老爺想來也是知道的……”

現在“滾回去”,就等於在事實上撤了張大娃的職,他再也不是什麼方面軍最高指揮,僅僅只是一個大旗軍的營官而已。這兩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

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話都講出來了,張三娃頓時就明白了李吳山一定要撤回張大娃的心情。

自己的哥哥太膨脹了,已經膨脹到了這種程度,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出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看張大娃的這個意思,似乎這遼東的局面離了他這個人就無法維持了,近兩萬遠征軍沒有了張大娃就指揮不動似的。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若不及時糾正,後果不堪設想。

弟弟張三娃本想直接用李吳山的命令強行逼迫他,因爲他知道已經驕狂到了天上去的大哥不敢真的違抗李吳山的命令。但是經過一番慎重考慮之後,還是採用了一個比較委婉的手法:

“我知道大哥不想回去,不想丟掉剿滅清廷的大功,也不想讓這遼東之地落在別人手中。”

張大娃確實是這麼想的,既然李吳山李老爺已經答應要把山東給我,讓我做山東王,那麼這遼東就應該也是我的,輪不到李紹和西路軍插手。

若是別人這麼說,張大娃肯定會說出很多華而不實的客套話,但是面對自己的嫡親兄弟,他索性就直接承認了。

“三娃子你說的對,我就是這麼想到,咱們家往上追出四輩人,都是捏着鋤頭把子的老農,到了我這一輩子才總算是光耀門庭了,我怎麼會把到手的東西讓給別人?”

“不會讓給別人的。”張三娃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和兄長已經徹底成爲兩種人了,但卻不得不違心的說道:“大帥的命令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你回去之後,由我替換你做東路指揮,繼續征討,難道大哥還怕我搶了你的口中食不成?”

雖說張大娃不敢公然違抗李吳山的命令,但他畢竟已是事實上的方面統帥,若是換任何一個旁人來接替他,說不得會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由張三娃接替張大娃,則少了很多麻煩。

這樣的安排,本就是李吳山的無奈之舉。

對於自己的嫡系手下,都得用上這樣的心思手段,李吳山的良苦用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舊式軍隊啊,就是這個樣子,就算是作爲大旗軍的締造者,也不得不這麼做,愈發證明了大帥的先見之明:舊式軍隊不堪大用,根本就無法完成我族長興的神聖使命。

雖然被李吳山直接撤職讓張大娃非常非常的憤懣,好是接替者不是別人,而是三娃子,似乎也就不那麼難以接受了。

三娃子打下了遼東,最終剿滅清廷,和自己親自去做並沒有太大的分別,雖然還是很不情願,張大娃卻不得不交出指揮權,按照李吳山的命令“乖乖的滾回去”!

在回去之前,張大娃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對他手下的那些人說的很清楚:“三娃子是我親弟弟,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你們一定要象服從我那樣服從他……”

最高指揮官的更替本是正常的人事調動,卻還需要張大娃這麼反反覆覆的叮嚀囑咐,看來他真的把東路軍當成了自家的“私人武裝”!

ωωω⊙тt kдn⊙C〇

就在這個最終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張大娃戀戀不捨的交出了最高指揮權限,有些不甘心的“滾回去”了。

最高指揮權的交接工作剛剛完成,張三娃馬上進行安排部署,不折不扣的執行李吳山的戰略意圖。

作爲故都遼陽的南大門,海州的戰略地位無論怎麼形容都不算過分,在東路的張三娃和中路的李紹兩面合圍的情形之下,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

由薩哈林踞守的海州本就是死地,而且薩哈林本人已經不對勝利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依舊奮死抵抗,戰鬥進行的異常激烈。

薩哈林已經下了死命令:生死存在在此一戰,軍民人等唯有抱定死戰到底之決心,士兵死了平民上,男人死了女人填上去,女人死了孩子填上去,無論如何也要做嚴防死守之態,一定要堅持到阿布卡到來之時。

連錦州都失守了,海州必然守不住,尤其是在兩路大軍環逼的情形之下,根本就不存在這種可能,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情。

對於大旗軍而言,攻佔海州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是一個需要付出多大代價的問題罷了……

薩哈林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他原本早就對局勢徹底絕望了,但是楊瘋子的出現卻給他帶來了莫大的希望。和錦州的太后與皇帝一樣,薩哈林並不真的相信傳說中的阿布卡就真的是現世的神靈,他也不相信救世主的存在,但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

是一個在戰爭中獲得救贖的機會,是一個保全自己的機會,而且是唯一的一個機會。

大旗軍要求無條件投降,那簡直就等於任人宰割,絕不可答應更不可能真的無條件投降。若是投降了,下場一定會更加悽慘。

但卻可以向楊瘋子這個人投降。

連錦州那邊都可以向楊瘋子投降,並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全,這就是一個希望,一個可以避免跌入地獄的希望。

大戰整整進行了四天,血腥而又慘烈,海州城外的陣地已經全都丟光了,只能龜縮在城池只能憑城死守。

從昨天開始,正式的守城部隊幾乎已不復存在,只能依靠臨時組織起來的旗人和旗奴最最後的抵抗,守的險象環生驚險萬分。

在這樣的慘烈攻城戰中,爲了避免出現更大的傷亡,張三娃顯得有些畏首畏尾,連續兩次強攻不克之後,果斷喊了暫停,中止了猛烈的攻城戰。

反正海州就在眼前,跑不了也飛不走,與妻徒然損耗實力,還不如等待後續的軍隊上來,至少要等到更多的火炮運送過來之後,在火力的掩護之下再做強攻的打算。

當然,這只不過是張三娃的說辭,因爲他臨來的時候李吳山已經對他“面授機宜”:若強攻不力,可稍微緩一緩,在繼續保持強大壓力的同時密切關注局勢,以拖待變。

張三娃很清楚的知道所謂的“以拖待變”是什麼意思。

李吳山提到的這個“變”字就是特指楊瘋子這個人。

在眼下這個局勢當中,楊瘋子已不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人了,而是一尊神,至少在旗人的心目當中他就是一尊現世的神靈,是可以拯救一切的救星。

軍事強攻是一條明線,楊瘋子的所謂救贖則是一個條暗線,兩者相輔相成,其實根本就是一回事。

對於楊瘋子的本質,張三娃有着非常深刻的認識,也知道李吳山爲什麼要這麼做。

完全就是出於現實需要。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整合這些資源,爲我族長興的終極目標服務!

事實果然如同張三娃所料想的那樣,隨着楊瘋子的到來,強攻了四天而不克的還軸承頓時舉旗投降,卻不是向大旗軍“無條件投降”,僅僅只是想楊瘋子本人投降。

這不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勝利也不屬於張三娃或者是李紹,而僅僅只是屬於楊瘋子一個人。

現在的楊瘋子,已經成爲旗人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他的“神諭”比聖旨還要管用,會立刻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楊瘋子一個人在事實上“佔領”了海州之後,馬上出來和張三娃進行談判,所要求的條件完全在張三娃的預料之中:海珠城已是楊瘋子名下的土地,大旗軍不可以進城。所有人等不是戰俘,而是順民,必須得以保全。

在裝模作樣的進行了連續好幾天的“談判之後”,張三娃終於代表大旗軍東路軍部分接受了楊瘋子的條件:東路軍可以取消“雞犬不留”的命令,但卻必須進城實際佔領,因爲海州是大明朝的疆域,而不是化外之地。至於說殘存的那些人到底是僞清餘孽還是順民,則需要進一步驗證,他必須離開這裡另做安排。

在經過整整十天的準備之後,在得到取消屠殺的承諾之後,薩哈林等人終於用事實證明他們不是僞清餘孽,而是大明朝的順民。這個事實就是,全體遷出海州,遷到關內等候安排。

數萬“順民”浩浩蕩蕩的離開了海州,毫髮無損的通過了大旗軍的防區,因爲事先經過了充分的準備和動員,遷徙工作進行的井然有序。

終於可以避免戰爭的摧折和可怕的大毀滅,雖然要離開故土,但每一張臉上都洋溢着如獲新生的狂喜,他們高高興興的完成了從僞清餘孽到大明順民的改變,高高興興的踏上了內遷的路程。

在這個過程中,阿布卡的旗幟首次作爲正式的符號出現在這個世界上:青色的旗面下方有一輪初升的朝陽,九條金線延伸在整個旗面上。

這是曙光之神的標記,具有無比神聖的意義,代表着虔誠和拯救,同時也代表着楊瘋子本人。

隨着這面旗幟的出現,楊瘋子正式從一個具體而微的人,化身成爲一種精神層面的象徵,代表着某種無法用語言形容帶着大家都明白的心靈力量。

換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這個現象,那就是:楊瘋子正式封神了!

一尊活生生的神靈竟然真的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了。

伴隨着楊瘋子的正式封神,海州模式成爲徹底解決遼東殘局的標準,局勢出現了讓所有人都預想不到的可喜變化:

還不等楊瘋子離開海州,遼陽和瀋陽就已撤下了大清國的水紋龍旗,換上了青色的曙光旗。正式宣佈大清國原有的地盤全都是阿布卡的領地,所有的臣民無條件效忠這位現世的神靈,無條件接受神的安排。

作爲大清國的故都和都城,遼陽和瀋陽向楊瘋子無條件投降了,而楊瘋子本人則成爲凌駕於一切世俗權利之上的“遼東王”。

從這一刻開始,大規模的徵遼戰爭基本結束,只剩下規模的肅清行動和接收事宜。

緊接着,曙光之神楊瘋子頒下“聖域”,滿人必須離開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重新尋找家園,而神早就爲他們安排好了一切。

大規模的內遷行動開始了……

曇花一現的大清國徹底不復存在,作爲一個歷史名詞徹徹底底的煙消雲散了,如果說大清國還留下了一絲痕跡的話,那就是逃遁到西北的豪格和吳三桂了……

連大清國都已經沒有了,豪格和吳三桂還能夠長久嗎?

第三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二百八十二章 考卷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備份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五百五十六章 謎底揭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四百三十章 找個媳婦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四百零七章 撤離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四百九十章 那是諡號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七十章 勸善書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五百七十章 冷酷無情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時代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四百九十章 那是諡號第五百八十章 鬢滿霜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九章開闊眼界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三百六十六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夢初醒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九十一章 一個條件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一百三十八章 嫂夫人第五十一章 天家骨血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不孤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一百六十章 較量第一百八十九章 忠奸之辯第三百九十二章 校園生活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五百二十七章 陳茂當官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一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冰消雪融第四百三十章 找個媳婦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