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

都說咬人的狗不叫喚,這句話用在左夢庚的身上還真是貼切。

一直以來,左夢庚都表現的服服帖帖,似乎完全就是個“劉阿斗”式的人物,哪怕是當初阿濟格脅迫着他離開湖廣北上的時候,都沒有太大的反應,始終都對阿濟格很是恭順。

而阿濟格的所謂“數萬大軍”,其實大部分都是由左部人馬構成,真正的直屬部隊也只有何洛會的那幾千八旗戰兵和少量的蒙古兵。

一直以來,阿濟格都對吳三桂多有戒備,千萬防範的同時,試圖收服吳三桂,讓關寧軍成爲自己的力量。

要是說忽然聽到吳三桂造反的消息,誰都不會覺得很意外,畢竟大家早就已經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吳三桂還“老老實實”的待着呢,一直都服服帖帖的左夢庚反而先反了。

這左家軍本就是阿濟格部曲的一部分,突然造反立刻就打了阿濟格一個措手不及,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之下,差一點就把阿濟格本人陷在裡邊。好在他的次子傅勒赫表現神勇拼死作戰,終於掩護着阿濟格從亂軍之中衝殺出來……

阿濟格原本還想着朝西北方向靠攏,去和佟圖賴匯合,父子二人率領殘兵敗將走到半路上,另外一個更壞的消息隨之傳來:吳三桂反了。

要是沒有吳三桂的支持和蠱惑,就憑左夢庚的膽量和瞻前顧後的性格,根本就不敢反!

直到這個時候,阿濟格才真正明白過來,左夢庚早已和吳三桂暗通款曲了,這二人雖然先後造反,其實根本就是一回事兒!

吳三桂手下的關寧軍相當強悍,就算是聯合了佟圖賴那幾千漢軍,肯定也打不過吳三桂的關寧軍。阿濟格當機立斷,馬上改變了主意,不再去找佟圖賴,而是直接率領殘兵敗將返回京城。

左夢庚反了,被朝廷倚爲泰山之靠的阿濟格損兵折將,一直態度未明的吳三桂終於表明了態度:重新豎起大明的旗號,竟然打起了“驅逐韃虜”“爲君父復仇”的幌子,氣勢洶洶的朝着京城殺奔過來。

吳三桂的關寧軍是京畿一帶實力最強也最能打的軍隊,他的反叛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就宣判了大清國的死刑,而且是立即執行的那種。

這局面可真夠亂的,但若是因此就認爲大戲已到了高潮部分,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真正的混亂纔剛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頭呢。

當阿濟格返回京城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

進城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宮陛見天子。說好聽一點,這是陛見,其實就是來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左夢庚和吳三桂先後反叛,顯然蓄謀已久,必然和李吳山有所勾結,這京城是鐵定守不住了,必須馬上撤離,撤到關外去。

阿濟格當然不能自行撤離,他必須帶着整個朝廷一起撤。

這叫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有脅迫着皇帝和太后,還有一衆的宗室勳貴和文武百官,就算是撤到了關外,他阿濟格依舊是大清國事實上的主宰者。

當佩刀戴甲的阿濟格進宮之時,已是深夜亥時前後,宮門早已經關了。經過一連串的通傳,又讓焦急萬分的阿濟格等了許久,才終於進到慈寧宮中,獲得了太后的“召見”。

和想象之中的情形完全不同,太后並沒有因爲深夜召見而衣冠不整,反而穿戴的整整齊齊,完全就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樣。

這讓阿濟格感到了一絲意外,但卻已顧不了那麼多了,連最基本的禮節都沒有,而是非常直接的說道:“戰事危急,京城即將不守,馬上召集文武百官和在京的宗室,商議朝廷大計……”

“這深更半夜的,有什麼事情不能等到明天再說?”面無表情的太后不緊不慢的說了這麼一句,忽然話題一轉:“英親王不在外面抵禦反賊,反而無旨進城,終究是個罪過兒……”

若是左夢庚沒有反的話,阿濟格還能帶着自己的“數萬大軍”抵擋一下子,但左夢庚都已經反了,所謂的“數萬大軍”頓時就成了反賊,他還怎麼抵禦?

“太后應該讓鰲拜去打……”

“讓鰲拜去打,那你呢?你做什麼?”

“我護衛太后和萬歲撤離京城,返回關外……”

“護衛我們母子?說的好聽,只怕是要效那曹孟德的故事,唱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戲吧?”

聽了這話,再看看太后正襟危坐的模樣,阿濟格已經覺察到了一絲不對勁的危險氣息,他立刻就後悔了,後悔不該在這個時候進宮,本能的去摸腰間的佩刀。

就在這個時候,猛然聽到“啪”的一聲脆響,太后已經把手裡的茶杯摔了個粉碎。

與此同時,兩邊廂突然涌出大羣的士兵,一個個刀劍身披甲冑,爲首之人正是本是鰲拜。

Wшw. тt kдn. C〇

鰲拜本應該率領正黃旗的部分戰兵在外面和反賊激烈交鋒,怎麼會突然出現在深宮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阿濟格是個白癡也應該明白過來了,不顧一切的抽出佩刀大吼一聲朝着太后衝了過去……

“反賊找死!”

虎吼聲中,體型雄壯的鰲拜一躍而起,手持利刃護衛在太后身前。

那些個士兵紛紛挺起刀槍,和狀若瘋狂的阿濟格展開激烈廝殺。

無論阿濟格再怎麼勇猛,終究寡不敵衆,很快就被打倒在地,幾把雪亮的刀子架在他的脖子上。

朝廷和太后之所以對阿濟格頗爲倚重,並不是倚重他這個人,而是倚重他掌控的軍隊。現如今他的軍隊大多已煙消雲散,就算還有些個死忠終究也是少數,鰲拜的那點人馬足以抗衡。

阿濟格是什麼樣的人,他懷着什麼樣的心思,不管是太后本人還是那些個文武大臣,其實都心中雪亮。

他就是第二個豪格,他的心思就是想要成爲第二個多爾袞,他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持大清國,甚至有可能更進一步,就算他廢掉了福林自己做了皇帝,也不是多麼意外的事情。

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兒,但局勢實在太壞了,雖然對他百般忌憚但卻不得不倚重於他。

現在,他的軍隊已經沒有了,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價值。不管朝廷是不是要撤回到關外去,都不能成爲他的傀儡。

所以,太后知道了左夢庚造反的消息之後,馬上就給鰲拜送了一道秘令,讓他緊急率兵進城,準備平定阿濟格可能造成的威脅。

這場宮廷廝殺,不過是最後的收尾而已。

“合度威福自專,混不把我和萬歲放在眼裡,不過是仗了你的勢,早已秘密收監。以前我百般隱忍,全都是爲了大清國着想,奈何你卻是狼子野心不思悔改,竟然還要脅迫朝廷,實在容你不得,待明日仔細議過你的罪行,再……”

還不等太后把話說完,鰲拜已跳將起來,狠狠的一刀捅進阿濟格的胸口!

阿濟格慘叫着,鰲拜卻不管不顧,好像瘋了一樣揮刀狂砍了十幾下,轉眼之間就把阿濟格砍死在血泊之中了。

“反賊就是反賊,議是罪?阿濟格反跡早現,太后和朝廷都是知道的,只是一時拿他沒有辦法而已。如今殺了這賊,剛好絕了那些三心二意之徒的念想,也好讓他不敢再生二心!”將刀子上的血在靴子底上蹭了蹭,鰲拜舉着刀子大聲說道:“這局面真是越來越亂了,可得仔細着些。你們這些人千萬保護好太后的周全,我去皇上那邊照看着,免得有人趁機作亂……”

鰲拜竟然直接就把阿濟格給殺掉了,劇本不是這麼寫的呀。

按照太后的安排,在秘密逮捕了合度拿下阿濟格之後,就應該把他關押起來,然後在朝堂之上議過他的罪行,按照律條處置也就可以了。

鰲拜素來恭順,又是皇太極時代的忠臣,當初擁立福林做皇帝的時候也是出了大力氣的,一直都被太后和皇帝視爲心腹,是最得信任的臣子之一。

但是這一次,鰲拜卻沒有遵從太后的旨意,而是直接把阿濟格砍死了。

堂堂的一個宗室親王,就這樣死於鰲拜之手,到時候說起來,這個責任一定會推到太后的頭上。畢竟大家都知道鰲拜就是太后手裡的一把刀,他只是服從太后的命令而已。

只是……這把刀似乎用的不那麼順手了。

直到這個時候,太后纔算是真正清醒過來,鰲拜根本就不是自己手裡的工具,當自己失去了與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實力之後,不僅不能再掌控這把鋒利的刀,反而會受到他的反噬!

鰲拜以前那麼服從恭順,不過是因爲局勢的限制,一旦外部條件允許,鰲拜的真面目也就露出來了。

什麼叫做護衛太后的周全?不過就是控制太后而已。至於鰲拜說的去皇上那邊看看,分明就是要控制皇上,這個阿濟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算盤有什麼分別?

所謂的太后,所謂的皇帝,不過是有能力之人手中的棋子罷了。

大家都想通過掌控皇上來控制控制大清國,以前是多爾袞,後來是豪格,接着就是阿濟格了,現在又換成了鰲拜。

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上臺表演,都是爲了一己的私慾和滔天的權勢,誰又曾真正的爲大清國着想過?

和多爾袞相比,曾經軟禁了太后和皇上的豪格做的太過分。

和豪格相比,利用兒子肆無忌憚清洗朝堂,甚至想使用武力威脅整個朝廷的阿濟格就更過分了。

和阿濟格相比,鰲拜直接當場殺人,毫不掩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圖,則更進一步。

把所有的這些野心家放在一起做比較的話,反而是當初的攝政王多爾袞更溫和,也更能接受。但多爾袞已經死了,而且是被太后給幹掉的!

現在的太后,是真的後悔了,後悔不該殺死多爾袞。

但是,世間卻無後悔藥!

看了看身旁那些個手持刀劍的士兵,又看了看阿濟格那在血泊之中的屍體和死不瞑目的眼神兒,太后頹然癱坐在地……

太后長於權謀,善於玩弄權勢平衡,借力打力是她最習慣的鬥爭方式。但卻因爲缺少總攬全局的大眼光,和對自身安危的極度緊迫感,這才一錯再錯,終究釀成今日之局面。

對於太后本人和順治皇帝而言,幹掉權臣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正確的舉動,畢竟主少國疑君弱臣強不是長久之道,君臣之間絕不會和睦相處,至少不會長時間的和睦相處。

不管誰向誰下手,都是遲早的事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歷史上的鰲拜恰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而太后的一連串過激舉動則給了鰲拜很大的機會,讓他的真實嘴臉提前暴露出來。

鰲拜的所作所爲和前幾任沒有任何分別,先是代表太后和皇帝宣佈了阿濟格的幾十條罪狀,表示已奉旨“誅滅了反賊阿濟格”,並且“奉旨”抄沒家產,然後又判了合度一個“斬立決”,宣佈還在城外打仗的傅勒赫是“反賊”……

緊接着,就又按照前幾任曾經做過的那樣,大興訟獄大肆株連,只要是能對鰲拜構成威脅的話,或者是他認爲不夠恭順的,全都打成“阿濟格叛黨”的罪名。抓捕問罪又殺又關,相干人等近二百人。

除了利用“阿濟格謀逆”案清洗朝廷官員大肆排出異己之外,鰲拜比當年的多爾袞、豪格、合度等人做的更加肆無忌憚也更過火,直接就對宗室下手了。

除了一些遠支宗親之外,還有幾個愛新覺羅氏的近支也被牽扯其中,不由分說就進了大牢。這些人的罪名不僅僅只是包括“勾結逆賊阿濟格”,還有“勾結逆賊豪格”“勾結逆賊多爾袞”,反正只要是和這些人扯上關係的,都得牽扯進來。

一時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除了這些血腥的清洗之外,還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攝政王多爾袞的寢陵在經過幾次破壞幾次重修之後,又一次停工了,接近完工的寢陵被再次搗毀,所謂的多爾袞遺骨再一次被丟出去餵了野狗……

做的最好的多爾袞,都已經死去這麼久,還被一次又一次的折騰,真是死了都不得安寧。若真有在天之靈的話,也不知會作何感想。

與此同時,吳三桂和左夢庚這倆大漢奸,全都打起了反清復明的旗號,正在朝着京城發動猛攻……

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四百二十章 報以涌泉第五百六十二章 冰消雪融第五百七十一章 浪漫男兒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釘子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四百八十九章 勞動改造第六十四章 大智如妖第三百九十九章 改旗易幟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四百四十九章 化工之母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天大第一百一十九章 蘇老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二百六十八章 誇海口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二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五百八十九章 征戰四海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老了第五十四章 歸來第八十九章 雙簧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二百零六章 武穆遺風第三百章 軍閥第四百二十一章 瘋子發瘋第三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二十二章 賣隊友第二百八十九章 賭國運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二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內因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三百零五章 那個女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二百九十六章 癡傻對手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三十六章 賣官鬻爵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五十四章 話桑麻第五百四十九章 搬石砸腳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四百六十六章 巍巍雄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崔故智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響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七十八章 刺殺行動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九十七章 市井中人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五百九十章 不懼惡名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情深第一百七十九章 醉銷魂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