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野心膨脹

“我們和你們不一樣,我們崇道尚佛,不信你說的這些個東西。”吳三桂哈哈大笑着說道:“我估摸着,你們佛郎機人信的上帝,應該和我們這邊的佛祖、玉皇差不多。”

“尊敬的王爺,這不一樣,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坐在吳三桂面前的這個人金髮碧眼眉高而目陷,是個老子佛郎機國的傳教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洋和尚”,但卻頂戴花翎袍服煌煌,穿了一身大清的官服。一口漢話雖然略顯生硬,卻還算流利順暢,至少能夠聽懂。

這個洋和尚的叫埃文斯,音譯成漢名之後就叫安文思,是耶穌會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已十幾年了,是湯若望的“同事”,曾經和湯若望一起制定曆法研究天學。

自從湯若望被多爾袞定罪之後,這個安文思也受到牽連。因爲和豪格走的很近,託了豪格的關係才洗脫了罪名,繼續在欽天監任職,專門負責編撰星曆。

和很多外來的傳教士一樣,這個安文思雖然是欽天監的七品官,但他的“主營業務”卻是傳教。尤其是在多爾袞死後的這段時間,京城裡的洋和尚們空前活躍,糾集起一幫子信衆竟然在宣武門外蓋起了什麼勞什子的教堂,逢人就是說“信天父”“得永生”的鬼話……

若是在以往,吳三桂根本就不會拿正眼看他一下,更不可能聽他說這些不着邊際的鬼話。

我吳三桂是何等樣人,連佛祖和玉皇大帝都不相信,會信什麼鬼的上帝?

吳三桂當然不是吃奶唸佛的善男信女,之所以還在聽洋和尚說這些沒有油鹽的淡話,就是因爲他知道這洋和尚根本就是豪格的“使者”。

“安教士不會是專門來勸我信你們那個上帝的吧?”

“當然不是,尊敬的王爺閣下,鄙人是受了上帝的指引,同時還有肅親王閣下的委託,來找尊敬的平西王商量帝國大事……”

上帝的指引?說的很真是好聽,分明就是豪格的指引嘛。

這個洋和尚,說話未免太直接了,一點兒都不婉轉,這讓吳三桂有些不適應,但卻非常高興,因爲他不想浪費脣舌。

“尊敬的平西王閣下,您對帝國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貢獻,閣下的功勞有目共睹……”在這種事情上,傳教士安文思的說話方式充滿了佛郎機特有的直率和坦誠,完全就是衚衕裡趕豬——直來直去:“攝政王閣下升入天國之後,作爲前任皇帝的兒子,而且是年齡最大的兒子,肅親王閣下有責任維持帝國的穩定。如果由他出任新的攝政王,尊敬的平西王閣下應該全力支持他……”

原來豪格是想當攝政王,成爲第二個多爾袞。

對此,吳三桂一點都不意外。

雖然豪格素來與多爾袞不和,但他卻想成爲多爾袞那樣的人,在事實上執掌大清國的江山社稷。

若是換個別人來說,一定會盡可能的含蓄和委婉,但這個洋和尚卻說的非常之直接。

在安文思這些歐洲人的心目當中,攝政王死去之後,就應該由大王子豪格成爲第二個攝政王,維護帝國的利益和皇帝的安全。

只有這些洋鬼子才能大言不慚的說出“你應該支持豪格王子”的話語,在吳三桂的心目當中卻全然沒有這樣的概念。

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我憑什麼要支持豪格?

“三桂蒙朝廷恩寵,理當爲國盡力,然三桂自知才疏學淺見識淺薄,如此朝廷大事,不敢妄加議論……”

這句話聽起來沒有任何營養,完完全全的就是謙虛客套之言,若是換做別人,立刻就能聽出這幾句話的弦外之音:你他孃的不給點好處就讓我支持豪格?憑什麼?當我是豪格的走狗不成?

這是在要好處談條件呢。

如此簡單明瞭的心意,安文思卻沒有聽出來:“尊敬的平西王閣下,你的軍隊很能打仗,對於帝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請你不要太過於謙虛……”

謙虛?我這是謙虛嗎?我這的要好處呢,這該死的洋和尚,竟然完全不懂!

就這樣的一個愚昧蠻夷,還敢摻和到如此重大的事件當中,到時候只怕連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吳三桂畢竟位高權重,不適合直接張口索要好處,那洋和尚卻是個“不解風月”的蠻子,竟然還在口口聲聲的誇耀着吳三桂的忠誠:“在帝國建立的過程中,尊貴的平西王閣下就曾經做出過無可估量的貢獻。肅親王閣下希望平西王閣下保持原有的忠誠,用閣下的忠誠爲帝國的長期穩定做出更大貢獻!”

忠誠?

這樣的字眼兒用在吳三桂的身上不僅可笑,簡直荒謬。

吳三桂纔不在乎什麼帝國的穩定,對大清沒有絲毫忠誠之心,就好像他對大明一樣。

如果強要說什麼忠誠的話,他只對自己有那麼一點點忠誠之心。

“肅親王閣下已經得到了上帝的指引,全世界都認爲肅親王閣下應該稱爲新的攝政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京城一帶那好幾千信奉上帝的教民全都支持豪格。

在對待傳教士的問題上,豪格確實比多爾袞更加的開明,他不僅對從西方來的傳教士沒有牴觸心理,而且對西方的天文、算學、機械等知識稱讚不已,並且和歐洲的傳教士來往密切。

(在真實的歷史上,豪格對於傳教士的態度比較友善,尤其是在多爾袞的襯托之下,簡直就是傳說的天使了,埃文斯當年甚至不止一次的想要他成爲上帝的子民。)

什麼狗屁的上帝,吳三桂根本就不當一回事。至於他說的那幾千個信了傳教士的愚婦村氓,就更加的不在意了。

權勢的爭奪,最要緊的是兵強馬壯,說別的都是虛的。

這個洋和尚始終不開竅,說話不得要領,這讓吳三桂有些不耐煩了,輕輕的咳嗽了一聲。

身旁的心腹愛將馬國相頓時心領神會,知道自己必須把吳三桂不方便開口說出來的話語說出來了:“安大人,不是我家王爺不想支持肅親王,只是……只是我們的兵卒缺衣少糧,連武器都不齊備,恐怕無力支持肅親王……”

“據我所知,平西王閣下的騎士們應該是最精銳的,怎麼會缺少武器?”

這個安文思,真他孃的笨到家了,難道你就聽不出來我這是在要好處談條件嗎?

既然安文思不開竅,夏國相就不得不把話說的更加透徹一點了。

“肅親王想要得到我家王爺的支持,必須付出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代價,要不然的話,恐怕我們的兵卒無法發揮作用……”

這一次,安文思終於明白過來了:“你們想得到什麼?”

和洋和尚講話,就不能拐彎抹角,一定要直來直去他才能聽得懂。

夏國相取出早就準備的一份清單……

清單上羅列出的物資寫的海海滿滿,包括至少三千匹戰馬,不少於七千套甲冑,另有海量的銀錢和糧米,以及其他種種物資……

在這種事情上,吳三桂是絕對不會和豪格客套的,一定會獅子大張口的漫天要價。

就憑清單上的這些東西,就算是把國庫掏空,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湊齊。

“平西王閣下要的太多了,”洋鬼子完全不習慣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道理,非常直接的說道:“這足夠重新武裝一支軍隊,肅親王閣下不可能拿出這麼多的東西。但他可以給平西王閣下另外的補償。”

這麼多物資,別說是豪格了,就算是多爾袞在世,急切之間也拿不出來。所以吳三桂很想知道豪格能拿出什麼樣的條件來打動自己。

“肅親王閣下的意思是,可以用帝國的名字給平西王一塊封地,一塊很大的封地。”

封地?

那就意味着列土封疆,是真正的諸侯了。

這一次,吳三桂終於動心了,他微微的看了看夏國相。

夏國相頓時心領神會,馬上問道:“什麼樣的封地?”

“尊敬的肅親王閣下保證,只要他成爲帝國的攝政王,就會把黃河以南的廣大土地封給平西王閣下……”

黃河以南全部歸吳三桂所有。

這個條件確實充滿了誘惑力,簡直不可拒絕,但那是以前,現在卻不過是平地摳餅望梅止渴的空口白話而已。

雖說黃河以南的廣大地盤確實還在大清的版圖之內,但是隻要眼睛不瞎,就可以看清楚眼前的局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徐州就在李吳山的掌控之下,揚州的洪承疇已是甕中之鱉,還能活幾天完全取決於李吳山的心意。只要解決了洪承疇,李吳山一定會進取中原,到時候別說是河南了,能不能守住黃河一線還是未知之數呢。

把黃河以南的地盤封給吳三桂,分明就是讓他爲大清國火中取栗。先不說豪格是不是言而有信,就算是真的。怎麼過阿濟格這一關?

吳三桂頗爲失望,但臉上卻一點沒有顯現出來,只是默默的端起了面前的蓋碗兒,不動聲色的飲了一口微微範冷的茶水。

這是沒有談成的意思。

夏國相趕緊對安文思說道:“封疆之事只有萬歲才能做主,怕是肅親王說了不算的吧?”

在洋和尚看來,這根本就是一筆交易,既然談不成那就不談了。

“既然平西王閣下對黃河以南的土地沒有興趣,那麼,肅親王閣下希望平西王閣下能夠恪守中立,對此,肅親王閣下不勝感激。”

恪守中立?吳三桂稍微愣了一下才明白過來。

豪格希望吳三桂按兵不動。

只要關寧軍作壁上觀,豪格就有很大的把握擊破嶽託、代善等人,畢竟他執掌的是徵蜀的野戰軍,而是京城一帶則多是治安軍,戰鬥力層面上有着本質的差距。

讓我按兵不動?這就完了?

難道你不應該拿出點是實實在在的條件嗎?

這一次,夏國相沒有繼續和洋和尚客套,直接就又取出一份清單來,非常直率的對安文思說道:“只要肅親王把清單上的物資送給我家王爺,我家王爺一定會按兵不動。”

這一次,安文思非常非常的吃驚。

在他的心目當中,按兵不動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的意思(事實上確實是這個意思)。既然吳三桂什麼都不做,憑什麼還敢索要這麼多的物資?憑什麼還要肅親王豪格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我們大清國的事兒,你不懂,但我相信肅親王一定會很明白。”夏國相毫不客氣的說道:“你只要把我們的心意告訴肅親王就可以了,他知道應該怎麼做。我家王爺還有事要忙,送客……”

安文思似乎還想說點什麼,卻已沒有機會了。

送走了安文思之後,夏國相說道:“王爺,豪格會答應您的條件嗎?”

“一定會。”

“您真的打算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了?”

吳三桂冷笑了兩聲:“這筆買賣,明明可以賺一兩銀子,爲什麼只賺半兩?”

“王爺的意思是……”夏國相稍一沉吟,旋即笑道:“職下明白了,王爺是想再吃朝廷一道。”

“宮裡的那位,還有代善他們,對我的提防之心很重,但是這一次,卻由不得他們了。”吳三桂看着窗外的天空,過了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

“大清國完了!”就好像是在談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兒,吳三桂輕描淡寫的說道:“本王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局面,只是沒有想到會來的這麼快!”

從接到多爾袞的入關密令那一刻開始,吳三桂就知道這大清國必然會有一場大亂,但卻沒有想到亂世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甲申國變天翻地覆,大明朝轟然倒塌,吳三桂成了平西王。

這一次,大清楚又露出了明顯的崩塌之勢,就好像當年不會給大明朝殉葬一樣,吳三桂絕對不會給大清朝效忠,而是要局勢利用到極致,儘可能給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惶惶亂世之中,什麼忠孝節義都不過是騙人的鬼話,只有拳頭夠硬纔是真正的道理,洶洶之世,大丈夫當有大作爲。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當年的李自成都過了過當皇帝的癮,一個造反頭子都能稱孤道寡開國建朝。一個蜷縮於關外的清朝都能趁勢而已生出一統天下的心思,憑什麼我吳三桂就不能?

這天下未必就不能姓吳!

第四百六十章 應對之法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七十五章 英雄還是梟雄第四百六十八章 絕望之途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五百六十二章 冰消雪融第五百三十一章 龐氏騙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驚雷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二百九十章 不需報答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二百零四章 上天之子第十一章 三房壯士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熊衛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二十三章 泥潭血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五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毫不在意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信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三百六十六章 敲詐勒索第四章 銀雀兒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軍之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四百九十九章 心病第五十一章 天家骨血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官難當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二百四十四章 賊亦赤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改良時代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兄終弟及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名昭著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五百七十章 冷酷無情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五百零三章 世界通用語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月之期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五百三十章 萬分惶恐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四百九十九章 心病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二百二十五章 馳援遠方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二百二十四章 民心如水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七章 姐妹第五百九十章 不懼惡名第一百零九章 驚天豪賭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