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洪賊承疇

正是桃紅柳綠的大好時節,瘦西湖(暫時就用這個後世的名字吧,考據黨退散)的長堤之上柳絲婀娜輕舞如煙,平添了幾分春韻。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說就的是揚州十丈軟紅當中的市井繁華,只是在經歷戰火之後,如今早已繁華不再。

揚州軍和大旗軍血戰揚州,打的驚天動地,撤離之際放了一把大火。大火經月不熄,把繁華鼎盛的揚州燒了個滿目瘡痍。

自從洪承疇主政江北以來,不斷的搬遷民衆,現如今的揚州已經有了些人煙,但卻再不復當年的人聲鼎沸和喧囂熱鬧。爲了粉飾太平,洪承疇專門邀請了一些無骨的文人,藉着品茶的名頭共賞揚州美景。

“在揚州三十六景當中,這長提春柳名列前茅,盛名之下果然無虛呀!”捻鬚微笑的洪承疇就好像是一個熱情而又周到的主人,給這些本地人介紹當起了“導遊”,他指着一棵綠蔭濃密的參天大樹,笑呵呵的說道:“當年隋煬帝暢遊揚州之時,親手栽下了這棵柳樹,並賜國姓爲楊,所以後世人才稱之爲楊柳,千年之後我等後輩之人在這楊柳蔭下,怎不唏噓感嘆……”

洪承疇本就是文人出身,關於“楊柳”的典故早就爛熟於胸,說起來頭頭是道很象那麼回事,只可惜他事先的準備工作做的不是很充分,竟然弄錯了。

這棵參天聳立綠廕庇日的大柳樹根本就不是當年隋煬帝親手栽種的那一棵,旁邊那棵已經歪道到湖邊的纔是正宗的隋皇楊柳。這是每一個揚州人都知道的事兒,明明是洪承疇弄出了張冠李戴的笑話卻不自知。

旁邊那些揚州本地的士紳名流文人雅士雖然知道事實,卻不敢指出洪總督的謬誤之處,只能尷尬的賠笑。

在那棵被洪承疇錯認爲是隋皇楊柳的大樹之下,支開了桌椅,擺上碗盞,沏上了香茶……

“這是今年的新茶,諸位都是品茶的行家裡手,都來嚐嚐味道如何……”

洪承疇親持茶壺,給衆人一一斟茶,平易近人禮賢下士的姿態演繹的淋漓盡致

在場諸多文人雅士,在如此風雅的環境當中,有茶豈能無詩?

洪承疇挑頭即興賦詩一首,在一片阿諛奉承聲中,其他人全都“詩興大發”,紛紛當場賦詩……

江北總督洪承疇與民同樂,這是何等的風雅之事,頓時諛聲如潮,就好似眼下真的是太平盛世一般。

在一片稱頌聲中,一個親兵走過來,附在洪承疇耳邊聲嘀咕了幾句什麼。

洪承疇的臉色頓時大變,卻還在強做鎮定,故意做出一副雲淡風輕的神態:“今日諸賢相聚瘦西湖畔,本應盡興而歸。奈何軍務繁忙瑣事纏身,只能先告個罪了……”

洪督臨時有事,看這個架勢好像還是很要緊的急事,誰還敢攔着?

“洪大人請自便。”

“公事要緊,洪大人請便。”

洪承疇急匆匆的離開了……

能讓洪承疇如此匆忙的抽身而走,當然是有大事發生:九江失守了!

九江是湖廣的門戶,就算是九江失守,最着急的應該是左夢庚和阿濟格,與他洪承疇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但洪承疇卻知道此事關係重大,再也顧不得假惺惺的和那些個士紳文人逢場作戲,急急忙忙的趕回了總督府。

仔仔細細的看罷了從湖廣傳過來的戰報,知道了九江失守的大致過程,臉色愈發的難看了。

“明軍主力逆江而上攻取九江,鎖死長江航道?這不可能!”

九江明明已經失守了,準確的戰報就捏在他的手中,但他卻始終不敢相信。

利用一場出其不意的突襲,戰勝贛西的左夢庚部攻取九江,從理論上確實有這種可能。但要說那是明軍主力,洪承疇是絕對不信的。

幾萬人馬去攻擊九江,這一定會涉及非常大的軍事調動,而殘明和他不過是一江之隔,還有無數的奸細細作時時刻刻都在注視着明軍主力的動向,他怎麼會一點消息都沒有聽到?

那是幾萬正規軍呀,不是幾百個流躥的賊匪,怎麼可能一下子就從江南到了湖廣贛西一帶?真要是有這麼大的動作,只要洪承疇不是聾子瞎子,就一定會提前得知。

但是這一次,他卻全然不知。

雖然他不相信,但九江的陷落卻是鐵一般的事實,阿濟格不可能拿這種事情開玩笑!

讓洪承疇萬般不解的是,明軍主力確實就在江南,並且擺出了一副枕戈待旦即將北伐的姿態,這事做不了假。

作爲北伐的急先鋒和最主要的攻擊力量,大旗軍的主力和揚州軍已經把陣勢擺到了長江邊上,洪承疇曾經無數次的仔細觀察過,又怎麼可能突然跑到湖廣那邊去了呢?

天兵天將不成?

上個月,復隆皇帝還在南京城外召開了“北伐戰前動員大會”,這就說明北伐是江南殘明的重大戰略方向。如果說攻擊九江的部隊真是明軍主力的話,那一定就是大旗軍。

攻取九江鎖死長江,這是何等重大的戰事,李吳山不可能不去前線親自指揮。讓洪承疇完全無法理解的是,就在昨天李吳山還巡視了即將渡江北伐的部隊,洪承疇手中甚至還有李吳山的“演講稿”。

爲了激勵將士,李吳山在長江邊上公開發表了演講,演講的內容已經被細作抄錄下來送到了洪承疇手中,這也是事實。

李吳山還在江南,大旗軍的主力也在江南,揚州軍和史德威本人都在那裡……

那麼……攻佔九江的明軍主力到底是誰呢?

三大營?

別逗了,就憑三大營的那點戰鬥力和組織程度,不等他們開出南京城洪承疇就已經知道消息了。

黃得功?

那就更加的沒有這個可能了。

黃得功的水軍在西江口一帶集結已經很久了,幾十條大型戰船至今還擺在那裡,時時刻刻都在洪承疇的“視野範圍”之內,不可能有機會去攻擊九江!

就算洪承疇精明似鬼,這個時候也徹底懵圈了!

作爲一隻成了精的老狐狸,洪承疇深知現在最要緊的不是弄清楚九江到底是怎麼丟的,而是必須儘快做出解釋。

雖說九江是阿濟格的地盤,但阿濟格一句“明軍主力突襲九江”,就把洪承疇架到了炭火之上,讓他如坐鍼氈。

洪承疇不止一次的說明軍的主力就在江南,他們的意圖就是渡江北伐。現如今卻攻陷了九江,在阿濟格的屁股上狠狠的捅了一刀,兇狠的阿濟格會吃這個啞巴虧?

只要阿濟格咬死了說那就是明軍主力,就算是洪承疇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前番你洪承疇要阿濟格配合你平定江南,並且信誓旦旦的保證明軍的主力就在江南,現如今明軍主力突然攻破了湖廣的門戶……幾萬明軍主力啊,幾乎等於是江南殘明所有的機動力量了,他們到底是怎麼過去的?

這事往了說,是洪承疇疏忽失察,但是作爲一個重要的軍事統帥,連這麼大的事情都能失察,只能說明他根本就不配做這個總督。要是往大了說,與敵勾結的屎盆子都能扣到他的腦袋上。

若不是你洪承疇故意放縱,明軍主力怎麼可能會突襲九江?

這事若是弄不好,洪承疇就很有可能被多爾袞從淮揚最高統帥的位置上一腳踢下去。

就算是用腳丫子想想也可以知道,這個時候的阿濟格肯定已經向北京朝廷發出了奏報的疏文,一定會把九江失守的責任推到他洪承疇的腦袋上。

這個時候,最要緊的是馬上向朝廷向太后做出解釋,只有太后才能保住他。

“……洪本明臣,敗於松山,蒙太宗文皇帝不棄,委以自新。臣時時懷戰戰兢兢之心,事時如臨淵履薄……”

我洪承疇原本的明朝的臣子,戰敗之後投降,一直都謹慎微,洪承疇給朝廷的“自辨狀”開邊的幾句話說的全都是過往之事,是衆所周知的事情。看來了好像是虛應客套之詞,確實卻暗含深意。

這是在向太后表忠心呢!

我洪承疇爲什麼投降?(當然是因爲貪生怕死),當然是因爲太宗文皇帝皇太極的真心誠意感動了我,所以我投降了大清甘效犬馬。

左一個太宗右一個文皇帝,奈何皇太極早就掛掉這麼多年,他的這番言辭當然不是說給死人聽的,而是說給太后的。

太后的地位和影響力,還有順治皇帝的地位,全都是繼承自皇太極。皇太極死後,洪承疇就會順理成章的想太后和順治皇帝效忠,以報答太宗文皇帝當年的知遇之恩再造之德。

而且,洪承疇能夠擔綱平定江南的重任,也是太后一力舉薦的結果,洪承疇希望太后能夠一如既往的信任自己……

“臣願以性命擔保,殘明之主力,確於江南。攻取九江之敵,絕非殘明主力,其中原委望朝廷明察……”

我敢用自己的老命擔保,明軍的主力還在江南,九江的敵人絕不可能是殘明主力,只要朝廷明察秋毫,就一定可以證明這一點。

先是表了一番忠心,然後又信誓旦旦的保證自己的判斷絕對沒有錯,總之就是一句話:九江之敗和自己沒有半點關係!

第三百六十章 組長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三百一十八章 百座書樓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第十三章 鬼話連篇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內因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甘寂寞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九十七章 市井中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四百六十章 應對之法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響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三百九十八章 十萬天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秦王談話第二百六十章 皇商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五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醉銷魂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天大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十一章 三房壯士第二百一十五章 軍校學生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一百三十六章 多爾袞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五百六十五章 蜀中神童第五百六十二章 冰消雪融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五百八十章 鬢滿霜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四百六十章 應對之法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六章 你要幹嘛第四百九十八章 神說要有光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老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二百九十五章 壓箱底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二十章 敢爲天下先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四十八章 大明末日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一百八十五章 首至金陵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楚帝王氣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搬石砸腳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崔故智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鬥中成長第五百三十章 萬分惶恐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天大第五百九十章 不懼惡名第三百六十六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