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軍閥

雖說左夢庚已經投降了清軍,但若因此就把他看做是阿濟格的奴才,未免有失偏頗。

左夢庚和洪承疇不同,從本質上來看,他依舊是一箇舊式的軍閥。

衡量奴才和軍閥的標準,從來就不是掌握了多少軍隊和資源。比如說江北的洪承疇,擁兵十幾萬之衆,控制着淮揚、淮安等廣闊的地盤,但他依舊是一個最典型的奴才,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能夠得到主子恩寵的奴才罷了。

雖然左夢庚的總體實力確實不如洪承疇,政治手腕和軍事素養也比洪承疇相差甚遠,但他卻用一個洪承疇永遠都不可能擁有的東西:自己的體系。

洪承疇手下那十幾萬清軍,全都是屬於清廷的,洪承疇只不過是代管而已。只要清廷下一道詔書,隨時都可以剝奪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左夢庚手下的隊伍雖然多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衆,但卻是屬於自己的隊伍,他還有自己的地盤和行政體系,這纔是真正的本錢。

贛北、贛西,一直到武昌府東部,名義上是阿濟格的轄區,實際上卻是左夢庚的地盤兒,各級官僚多是“左部”出身。尤其是駐守長江沿線的數量龐大的軍隊,幾乎全都是“左家軍”,這讓他帶上了濃重的軍閥屬性。

就憑這一點,左夢庚就有資格看不起洪承疇。

很隨意的揚了揚洪承疇送來的那封親筆信,用一種明顯帶着嘲弄口吻的語氣對他手下的將官和幕僚說道:“他洪承疇算個什麼東西?竟然想要我爲他火中取栗,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

洪承疇本是出身於書香門第,年紀輕輕就連捷登科是正經的科舉進士,文字上的功夫當然勝過左夢庚百倍都不止,這封書信寫的相當客套:

“九江左帥敬啓:愚洪久聞左帥赫威之名,讓江嶽迢迢,徒期山水而未曾一晤……”

清廷並沒有正式的大元帥官職,洪承疇稱左夢庚爲“左帥”不過是個客套的恭維之詞,大致的意思就是:我洪承疇早就聽說過你左夢庚的大名,知道你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帥之才,但咱們相距太遠了,我的心思穿過重重山水卻沒有和你正式的見過一面,實在有些遺憾……

例行公事般的客套話過後,就開始逐漸進入正題了:洪承疇希望左夢庚能夠儘快整頓人馬,尤其是要組織起長江水軍,只要江南殘明發動北伐,立刻就順江而下去攻擊空虛的江南。到時候一戰而競全功,一定會得到高封厚賞……

在這封書信當中,洪承疇還提到了明軍的動向:種種跡象表明,明軍在贛西北發動的攻勢完全就是虛張聲勢,是爲了避免兩線作戰才採取的主動防禦。明軍之意看似是要打開贛西攻取湖廣,其實根本就是劍指江北,希望左夢庚不要被明軍的聲勢所惑……

書信中的言語雖然恭敬客套,但用意卻十分明顯:贛西和湖廣的明軍只不過是偏師,僅僅只是爲了牽制,真正的主力還在江南,一旦明軍的北伐開始,就讓左夢庚迅速擊破對手率領長江水師去配合他作戰。

江南殘明不具備兩線同時作戰的能力,江北的洪承疇纔是殘明近在咫尺的威脅,這個局面大家都是很清楚,根本就不用洪承疇羅羅嗦嗦的說這麼一大通廢話。

至於說去配合洪承疇作戰……根本就想也不要想!

我憑什麼要去配合你?你洪承疇一封書信我就替你賣命?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到時候平定江南剿滅殘明的功勞算誰的?

就算是左夢庚已經剃髮留起了辮子,頂戴花翎成爲清廷的官員,但他身上依舊帶着濃重的軍閥屬性,最先考慮的還是“左部”這個體系的利益。

至於說洪承疇能不能平定江南,和我有什麼關係?

作爲“左部”這個體系中的文膽和“首席智囊”,在黃州被打的大敗的徐恩盛雖然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本事,卻最善於出謀劃策。

搖頭晃腦的讀罷了洪承疇的書信之後,徐恩盛做出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神態,面帶微笑手捻長鬚,活脫脫就是一副諸葛重生的架勢:“這洪承疇做一個徵南大計,右一個大局爲重,還不是想利用咱們去給他打下手?未免也太精明瞭些……”

“他有一點說對了,那就是一定要整編長江水師……”纔剛剛開春不久,天氣稍微暖和了那麼一點點,徐恩盛卻手持一把描金的摺扇,不緊不慢的搖晃着,頗有幾分軍師謀主的姿態,連說話的口氣都很象是戲文裡的諸葛亮:“整編長江水師之後,卻不忙着出擊,等洪承疇和江南殘明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之際,我們再行出兵。到時候千軍萬馬順江而下,這平定江南的功勞就是咱們的了!”

徐恩盛的這個盤算,幾乎代表了左部絕大多數人的心思:憑什麼去給洪承疇打下手?最好的辦法就是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等到洪承疇和江南殘明都殺的沒了力氣之後,再沿江而下收拾殘局。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

按照徐恩盛的設想,肯定會出兵攻擊江南,但卻不是現在,更不可能跟着洪承疇的指揮棒行動,而是等洪承疇先和江南殘明拼個你死我活之後再行動!

徐恩盛提出的這個“漁翁得利”的總體戰略不僅代表了左部人馬的想法,同時和英親王阿濟格的設想如出一轍。

不論是阿濟格還是左夢庚,都不想“爲他人做嫁衣”,尤其不希望給洪承疇打下手。

消耗自己的實力去和江南硬拼,然後被洪承疇摘取勝利果實……反過來還差不多!

雖然阿濟格沒有明說,但卻曾不止一次的對左夢庚做出過非常明顯的暗示:先和來犯的明軍纏鬥,做出一副正在激烈交戰的姿態,卻不急於殲滅明軍,而是儘可能的把戰爭拖延下去。一直等到洪承疇和江南殘明決戰之後,再傾盡全力攻佔江南滅亡殘明,趁機摘取勝利果實,讓洪承疇乾瞪眼!

在左夢庚和整個左部體系的心目當中,來犯的明軍根本就是虛張聲勢,根本不足爲慮,只不過是爲了起到一個牽制的作用,他們的戰略目標一定是北邊的洪承疇而不可能是西邊!

正是因爲這個思想,他們對正在發生的戰鬥並不是很在意,至少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始終認爲那不過是一場大規模的襲擾。當金聲桓戰敗的消息傳來之時,所有人都沒有被驚的目瞪口呆,不少人甚至本能的認爲這是一個錯誤的戰報。

戰場距離九江不過三十多路,這場戰鬥相當於發生在眼皮子底下。

金聲桓的重裝騎兵雖不敢說天下無敵,也絕對是一支強悍的勁旅,怎麼可能會在自己的家門口被輕易擊敗?

誰也不敢相信金聲桓已經敗了,至少不應該敗的這麼快!

當戰敗的消息得到確認之後,所有人都驚的目瞪口呆。

金聲桓的戰鬥力大家都是知道的,竟然連一個天都沒有支撐下來就被打崩了,這個消息來的太過於震撼,以至於左夢庚等人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因爲對金聲桓抱有絕對的信心,左夢庚始終認爲那幾千明軍一定會被金聲桓打的灰頭土臉,根本就沒有做出大規模的戰爭動員。

敵人的進展速度之完全始料未及,這個時候再做大規模的動員顯然已經來不及了。按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傳統思維,左夢庚做出了最本能的反應:緊急調動九江城北的郝效忠迎擊來犯之敵。

命令剛剛下達不久,戰敗的金聲桓就回來了。

僅僅只帶着六七百親兵逃回來的金聲桓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狂妄和自大,而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變得極其怯懦和軟弱:“不能野戰,不能野戰啊!”

依靠數量上的巨大優勢活活堆死對手,這是冷兵器時代最常見的戰爭模式,同時也是左部人馬用慣了的打法。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過全新的戰鬥模式之後,那遮天蔽日的炮火和可怕的排槍已經把金聲打出了心理陰影:“明軍戰力極強,火炮打的驚天動地,不管多少人馬填進去都不管用……”

在猛烈的炮火面前,人數上的優勢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包括左夢庚本人在內,根本就無法理解“火力”二字到底意味着什麼,他們對於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學生軍缺乏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好在還有徐恩盛。

曾經吃過一次大虧的徐恩盛甚至學生軍的厲害,認爲城北郝效忠的九千人馬未必能擋得住對手,爲了穩妥起見,應該再加派兵力進行堵截。

雖然徐恩盛和金聲桓都領教過學生軍的厲害,但卻是如何應對這個問題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徐恩盛認爲只要兵力足夠的多,就一定能活活的把對手耗死。自己在黃州之所以被擊敗,就是因爲兵力不夠。

在這個問題上,金聲桓卻持另外一個觀點:堅決避免與敵野戰,應該把所有的兵力全都收縮回來,打一場城市攻防戰。

這兩個迥然相異的觀點各有千秋,很難說誰對誰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徐恩盛的觀點:加派更多兵力去攔截敵軍。

其實這根本就是無奈之舉,同時也是出於最現實的考慮:敵人來的太快,根本就來不及進行總體的城防部署,城市攻防戰本就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那麼幹的。反正左部人馬數量衆多,光是九江一帶駐紮的兵力就有四萬掛零,就算金聲桓的那一萬多人馬已經被打散,還有兩萬多呢。

敵軍突進速度這麼快,必然是輕兵冒進,而且有接連經歷過兩場大戰,就算是再怎麼強悍也早就成了強弩之末,以兩萬之衆迎擊,無論怎麼看都可穩操勝券……

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二百零四章 上天之子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七十九章 有死無生第一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二百九十六章 癡傻對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和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三百五十三章 降不得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二百一十章 告天下書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醉銷魂第五百二十七章 陳茂當官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棒恫嚇第九十八章 結黨第五百四十一章 虎父犬子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五百章 極北之地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老珠黃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二十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六十二章 我是臥底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讓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三百六十五章 野心膨脹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癡傻對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零一章 榮耀證書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族長興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二百零六章 武穆遺風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五十八章 九天攬月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老兵不會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月之期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一十六章 學堂內外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一百四十九章 以身相殉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猜對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八十三章 前人栽樹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四百二十九章 根本大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相送禮第一百二十八章 敢死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九十二章 小家子氣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開戰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關係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賭國運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