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專業專家

人要過年,鬼也要過年。

白日裡在祠堂祭祀過先祖之後,晚上還要帶着香燭紙錢一應的供品去上墳,這已是沿襲了多年的老傳統了。

按照舊有的風俗,新年第一天的太陽落山之後,苗鳳就帶着一家老到城南去上墳了。

在墳前擺上酒肉、果子和各色供品,點起成箱成箱的紙元寶和高香,鄭重祭拜過後,天色已經擦黑了。

“這一年雖屢遭變故,終究算是安安穩穩的過下來了,還望列祖列宗繼續保佑我苗家後世子孫……”絮絮叨叨的祈禱了片刻之後,苗鳳就帶着家人順原路返回。

剛剛離開“苗家墳”,迎面就撞上了一隊身穿黑衣手持扎槍的士兵。

是大旗軍。

只有大旗軍的兵纔是這幅裝扮,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爲首之人拱肩縮背獐頭鼠目,尖嘴猴腮卻還有幾縷細細長長的鼠須,呲着一口大齙牙。

這幅尊容正是崔耀祖。

苗鳳怎麼都沒有想到會撞上這個煞星。

這崔耀祖心狠手辣兩手血腥,利用“逆黨案”大搞株連,抄家滅門搞的人心惶惶。上一次搜捕“逆黨餘孽”之時,苗鳳莫名其妙的“僥倖逃脫”,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再次見到崔耀祖,心裡頓時“咯噔”一下子。

他寧可遇見鬼也絕不想遇到崔耀祖,本能的避讓開來想要繞路而走。

“站住!”崔耀祖的大喝聲中,苗鳳忍不住的打了個突,不得不停下腳步,望向崔耀祖的目光中滿是惶恐和畏懼。

崔耀祖的態度還算和藹,象徵性的拱了拱手:“苗郎中,你可真難找啊。我這邊有點事兒,還得煩勞你一下子。”

說話之間,遙遙一指不遠處的那輛大車:“請上車吧。”

“逆黨案”不是已經過去了嗎?怎麼又來抓人?

看着苗鳳的臉色,崔耀祖就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嘿嘿的乾笑着說道:“我老崔的名聲確實不怎麼好,不過你也不用怕,這一次不是要抓捕誰,是李大帥找你有事相商,專門讓我老崔要請你的!”

今天是大年初一啊,新年都沒有過完呢,有什麼事情不能等到初五以後嗎?

可這畢竟是李大帥的請,又是崔耀祖親自前來,別說苗鳳只不過是一個從六品的製造局郎中,就算是朝中大員恐怕也不敢拒了李大帥的請吧?

實在沒有奈何,只能苦笑着說道:“崔大人,我再囑咐家人幾句,然後再跟你走,如何?”

“不是生死離別,用不着囑咐什麼,大帥還在等着呢,快點上車吧。”

就這樣,苗鳳甚至沒有來得及和家人道別,就被崔耀祖“請”上了馬車。 wωω☢ttκΛ n☢C 〇

碌碌的輪聲當中,車子徑直來到大帥府。

苗鳳到來之後才發現,這裡早已聚起了六個官員,而且大多是熟識之人,其中有兩個和自己一樣,都是製造局的郎中。還有兩個是司器所的和一個工部的正七品執事。

製造局的前身就是江南制器局,是隸屬於工部的下屬機構。司器所是萬曆年間纔開設的新衙門,雖然隸屬於兵部,但卻和製造局的職能有些重疊,都是分管兵甲器械的技術部門。

這些人當中,職位最高的也不過是六品,而且不是行政官員只能算作是技術官僚,身在這大帥府中愈發的惶恐,誰也不曉得李大帥爲何要請自己來。

要說司器所的那倆人和那個兵部的執事,還能勉強和李吳山扯上一點關係,畢竟李大帥掛着兵部尚書的銜兒,見一見自己名義上的下屬也算是合情合理,但製造局是屬於工部的呀,和你李大帥沒有絲毫“業務往來”。新年都不讓過個安穩就把我們“請”了過來,恐怕不是什麼好事吧?

衆人滿懷忐忑惶恐心思的時候,在花廳裡等着。

李大帥並沒有讓衆人久等,很快就現身了。

司器所二人和兵部執事趕緊躬身爲禮:“卑職問大帥金安。”

苗鳳和另外兩個同僚也趕緊行禮:“下官見過大帥。”

李吳山的臉上帶着笑,看不出絲毫要和衆人爲難的樣子:“幾位都坐吧,都坐吧,都別那麼拘謹了,隨意一些。”

雖然李大帥已經這麼說了,但這些個的微末官吏誰敢真的在大帥面前隨意了呢?若是惹了李大帥的不高興,後果相當嚴重,到時候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吳山已經把衆人的惶恐情緒看在眼中,臉上依舊掛着輕鬆的笑意:“前番的逆黨案當中,諸位都有所牽涉。好在我知道諸位都是國朝的有用之才,縱是有些個的過錯,也就既往不咎了,所以才格外用心,保下了幾位的前程和身家……”

逆黨一案,早就被崔耀祖擴大化了,大肆株連之下,真要是牽扯起來,誰也不敢說自己就真的十分青白。就算是有些冤枉也沒地方說理,當初大肆搜捕抄家的時候,這六個人都和苗鳳一樣,曾經見到過崔耀祖,原以爲不然是萬劫不復,想不到卻被莫名其妙的放過了。

現在才知道,這並不是自己的運氣好,也不是因爲崔耀祖心慈面軟,而是大帥手下留情,專門力保他們這幾個人的結果。

“多謝大帥保全之恩。”

“承蒙大帥照拂,輩子感佩五內……”

“好了,好了,這些個客套話就不必再說了吧。”李吳山笑着說道:“今日請諸位前來,非爲其他,實在是遇到了點的難題,希望能夠得到諸位的指點。”

“這指點二字,卑職萬不敢當,大帥有甚麼事情,只管吩咐就是。”

“好!”李吳山轉過身去,從屏風後面取出一杆火銃放在桌子上:“想來諸位對這東西不陌生吧?”

這幾個人全都是技術官僚,而且都是專精火器的,絕對可以算得上是當世的火器專家了,尤其是苗鳳苗郎中,本職工作就是設計、督造火銃,當然對這東西不陌生。

“這是通體銃,始造於崇禎十一年,仿的是佛郎機人的直筒大銃,又參考了我朝舊有的鳥嘴銃。時至今日,製造局尤有不少庫存。”

“苗郎中知道的很清楚啊。”

“卑職不敢有瞞大帥,當年卑職就是這火銃的設計者之一,又曾親自督造,當然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這種後裝的燧髮式火銃,是當時最先進的火槍,各種精巧設計都可以算得上是一流水準,但卻並沒有推廣開來,還沒有正式列裝就封存了。

因爲這玩意根本就是一個失敗品。

雖然這種火銃的種種設計都很精巧,而且經過幾次改良,卻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射程嚴重不足。

雖然這個時代的火銃還比較原始,但火銃畢竟是火銃,是武器的未來發展方向,射程絕對超過一般意義上的弓箭。

但射程是一回事,有效射程又是一回事,這根本就兩個概念,不可混爲一談。

火銃的射程還算可以,有效射程卻非常糟糕。

面積式的殺傷方式,註定了這種武器的精準度遠遠不如弓箭,尤其是在一定的距離上,火銃的殺傷力會大打折扣,甚至降低到慘不忍睹的程度。

比如說這杆火銃,彈丸可以打出幾百步之遠,但精準度卻糟糕的很,並沒有顯著的提高。尤其的對於披甲目標,殺傷力非常低下。

六十步開完七十步之內,根本就打不透重型甲冑。

在這麼近的距離上,只需一個快速衝鋒,敵人就能直接衝過來劈砍了,卻無法對敵人的披甲目標造成有效傷寒,一旦敵人接近,這玩意真的不如燒火棍好用。

所以,僅僅只是製造了一批試驗品,並沒有正式列裝軍隊就放棄了。

而且,在這個冷兵器和熱兵器混用的時代,起到決定作用的依舊是冷兵器,弓箭、槍矛、砍刀仍然是主流武器。

但李吳山卻知道未來武器的發展方向,也知道火槍真正的強大之處,一直都是試圖找到一款最好的火銃。

經過無數次對比和實驗之後,李吳山還是選擇了這款半途而廢的失敗品。

這一款火銃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非常利於速射,而且便於保養維護,唯一的缺陷是有效射程的不足。

但這並非不能克服的技術難題。

“我覺得這款火銃頗有些可取之處,所以做出了一些改良,”李吳山取出自己親手描繪的圖紙:“諸位都是火器的行家,看看我畫的圖紙如何?”

大家都是內行人,一看圖紙就能計算出各種技術參數。不得不說,李吳山畫的這份圖紙確實對有效射程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但卻有利有弊。

這種技術上的細節問題,是一定要說明白的,馬上就有人之處了“李吳山版”火銃的弊端:“經過大帥改良之後,確實看看提高射程增加殺傷,但……”

“有話直說,千萬不要拐彎抹角。”

“那卑職就直說了。”兵部執事稍微猶豫了一下,儘可能選擇使用更加婉轉的措辭,指出了“李吳山版”火銃的不足之處:“大帥利用加長銃筒長度來增加有效射程,這本是最常見的手段,但大帥設計的這個銃筒是不是忒長了些?裝填起來,是不是稍微有些不便?”

在沒有膛線的時代,增加槍管的長度的延伸射程的主要手段,李吳山就是用了這個方法。

銃筒太長了?

長一點不好嗎?

經過那個執事的提點之後,雖然他說的非常婉轉,李吳山還明白過來了:自己親手設計的這一款火銃還不如以前的老版本呢,雖然增加了有效射程,但卻不實用,直接從軍用武器淪爲了一杆獵槍。

大明朝的火銃有無數個版本,但卻存在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軍用版本反而粗製濫造的民用版本威力更強。

獵物山民自造的獵槍,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遠超過軍用火銃。這是因爲獵槍不是標準版,可以隨意提高火藥的裝填量,還可以把槍管弄的很長,射程也就更遠。但軍用品卻不能那樣。

獵人、山民以爲的追求射程和殺傷效果,那是因爲他們只需要遠遠的朝着獵物放一槍,然後就可以抄起獵刀或者是長矛直接衝上去,殺死被獵槍打的千瘡百孔早已奄奄一息的獵物,根本就沒有開第二槍的必要,但軍隊卻不能那麼幹。

軍用的火銃最講究火力的連貫,必須進行不間斷的速射,開了一槍之後丟下火銃抄起刀子就往前衝,那不成笑話了嗎?

“李吳山版”的火銃弄的太長了,超過了正常人的身高,這還怎麼裝填?

倒拖着裝填火藥和彈丸嗎?那無疑會嚴重遲滯再次擊發的速度。

別的火銃能在單位之間能開三槍,你這個因爲不便於裝填只能開兩槍,這是一個重大的缺陷,還特麼不如不改良呢。

雖然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後裝槍,而且後裝確實是火銃的發展方向。但是,因爲技術和材料的限制,因爲後裝的緣故,在提高了射擊頻率的同時,也出現了相應的密閉性不足,造成射程和穿透力的雙重衰減。

在沒有根本改善之前,後裝火銃遠不如更原始的前裝式更實用。

堂堂的李大帥,親自設計改良的火銃竟然淪爲獵槍,這實在是太尷尬了。

在這樣的技術問題上,李吳山一點都不惱怒,反而因此對那個執事大加讚賞……

“大帥是不是一定要提高有效射程?”

“是。”

“同時還要求速射?”

“是。”

“兩者必須兼得嗎?”

“是。”

“我倒是有個章程,其實這原本就是設計之初的想法,只是因爲考慮到成本太高才沒有使用。”苗鳳說道:“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銃筒後移!”

銃筒後移,在不過分削減射程的情況下,可以極大所見整體長度,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的改良,但卻涉及到整體的改變,幾乎相當於重新設計了一款火銃。其中的種種細節必須重新設定,而且成本會高出很多很多。

“我不在乎成本,只要火銃好用就行,哪怕是用銀子堆也要堆出來。”

“要是這樣,那就不難了!”苗鳳苗郎中拿起炭筆,在圖紙上勾畫了幾下,還不時的其他價位同僚仔細計算反覆商議……

一直到了初四傍晚時分,被“請”到大帥府的六位火器專家才終於被“放”了出來……

第九十九章 帶節奏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鬥中成長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三百四十三章 驚雷第二百六十一章 商業援助第四百一十五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五章招兵買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的世界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宗故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默契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讓第四百五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二百八十章 兄弟之間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二百一十章 告天下書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九十二章 小家子氣第三百五十六章 怕啥來啥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老珠黃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一百五十七章 先行跑路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猜對了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五百六十五章 蜀中神童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二百六十八章 誇海口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猜對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天大第八十九章 雙簧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三百九十章 銅牆鐵壁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關係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一百八十一章 僞造證據第五十四章 歸來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三百六十六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五百八十八章 只是漸凋零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二百三十二章 覺醒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一百零七章 君臣失和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將出馬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三百一十章 珍珠項鍊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五百五十八章 九天攬月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二百零六章 武穆遺風第一百三十八章 嫂夫人第五十四章 歸來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棒恫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