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宗故事

醒木一響,衆皆肅靜,臺子上的評彈先生慢悠悠的開口唱道:“千古英雄氣,常伴日月輝。古今浩然情,全負笑談中……”

四句半文半白的定場詩過後,絃聲倏然一停:“今日書接上回,上回書說道那高宗趙構被金兵嚇破了膽,一心一意偏安江南,早已將收復中原光復開封舊都拋之腦後,唯有岳飛嶽爺爺胸懷直搗黃龍的壯志雄心,早就定下了北伐的打算……”

風行於江南的評彈,又名詞話,和北方的說評書類似,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曲藝形式,只不過多了彈奏和唱腔,顯得更加豐富,其實本質還是一回事兒。

這《精忠說岳大傳》本是最常見的傳統回目,早已傳唱了幾百年之久,也不知是因爲什麼緣故,突然就又莫名其妙的風靡起來。無論是哪家茶館,也不管是著名的駐樓評話名家還是撂地攤兒的單家兒,總是有出手闊綽的豪客花大價錢點這一出,旁人也是樂得不花錢聽個熱鬧了。

這些時日以來,大半個江南都在說這《精忠說岳大傳》,一時蔚然成風。

聽的多了,漸漸也就聽出一些門道來。

表明上看,這部書說的宋時故事,其實稍微咂摸一下,分明就是在說今朝。

復隆朝廷雖然已經建立,但君臣上下都不想北伐,分明就是偏安一隅的宋高宗嘛。一心一意要北伐的李大帥,總是讓人們下意識的想到精忠的嶽武穆。

話說,這李大帥還真的有點象當年的嶽武穆呢。

一來是因爲執意北伐的氣勢,再者也是因爲李大帥本身就和嶽武穆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義和莊的岳家後人已經遷到了南京城,雖然這僅僅只是瓚忠侯霖公那一個分支,卻是正經的武穆嫡血後裔,爲了抵抗清廷的剃髮令寧可身死命喪,壯烈無比。幸虧李大帥及時出手,派遣絕死勇士去拯救,才終於把武穆爺爺的這一支後世子孫平平安安的送到了江南。

既然李大帥就是大明朝的嶽武穆,那無心北伐只想着偏安江南的復隆皇帝自然而然就會被看做是宋高宗了……

“這人吶,一旦做了皇帝,心裡的念頭就只剩下享樂呢,哪裡還有北伐之心?”

“可不是怎的?先皇之仇未報,大半江山已失,卻只想着躲在宮裡吃喝玩樂,要不是還武穆爺爺支撐着,這天下呀……遲早遍染腥羶落入女真人的手中……”

“嶽爺爺忠則忠亦,終究是過於愚忠,既然朝廷不思進取不想北伐,乾脆就甩開朝廷自己北伐好了,反正那大旗軍……哦,不,反正那岳家軍也是天下無敵的勁旅,就算是沒有朝廷的支援也一定可以把辮子兵打的落花流水……我說的金國的辮子兵啊,你們可別多想!”

如此明目張膽的借古諷今,連茶館的夥計都被嚇住了,趕緊奉勸道:“諸位,列位呀,聽書就聽書,可不敢談論國事呀!”

那些個喝茶聽書的人等紛紛哈哈大笑,一個個擠眉弄眼的說道:“我們不曾談論國事,只是在說大宋朝,可沒有說大明朝啊,哈哈……”

分明就是在說當下的實事,卻帶着說大宋朝的幌子,這番諷刺之意誰還能聽不出來了?

民間的輿論已經成了這個樣子,就算是身在宮闈之內,依舊可以感受到越來越強大的輿情壓力。

大明朝素來重視文人,尤其是那些個有功名的文人,總是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和感受。偏偏這些個文人總是不能夠體諒朝廷的難處,總是喜歡和朝廷唱對臺戲。

自從李吳山甩開朝廷要獨立北方之後,各種各樣的北伐論調頓時蜂擁而立,誰要不發表幾篇支持北伐的文章,就會成爲“誤國誤民”的的庸人。誰要是敢反對北伐,立刻就會被鋪天蓋地的吐沫星子給淹死。

尤其是那錢謙益,一篇《援北伐將士書》不僅寫的花團錦簇而且熱血激昂,短短几日之內就傳遍了江南文壇,其中的精彩語句被無數讀書人引用,早已膾炙人口。

沉寂多時幾乎要被朝廷徹底遺忘的錢謙益,因爲這篇《援北伐將士書》再次迴歸衆人視野,並且領導衆多的讀書人,猛烈抨擊朝廷無力北伐之事,搞的復隆朝君臣非常被動,甚至一度陷入萬分尷尬的局面。

這江山本就是你們朱家的江山,社稷丟了一大半之後,你們不僅不思進取不去北伐,反而要李吳山去北伐,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若是你們放任李吳山去北伐也不是不行,爲什麼還要彷彿的使用手段試圖阻止大旗軍北伐呢?

這分明就是宋高宗的故事,接下來是不是應該輪到“十二道金牌”的戲份粉墨登場了?

若是朝廷阻止北伐,就是重演“十二道金牌”的悲劇,就是要斷送北伐的大好局面,誰要是做出這樣的事情,誰就是大明朝的秦檜,是註定要遺臭萬年的,而且一定會被萬千心懷天下的忠義之士口誅筆伐,不把他活活罵死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讓復隆君臣感到十分委屈。

不是他們不想北伐,更不是想要做偏安江南的宋高宗,實在是因爲有心無力。老老實實的夯實民生基礎,無論怎麼說都不算是錯了,偏偏下層輿論毫不理會治國理政的艱難,只是把北伐的口號喊的震天響……

輿論莫名其妙的起來了,君臣上下莫名其妙的被罵了個狗血淋頭,頗有點千夫所指的趨勢。在這個事情上,朝廷確實很冤枉,比竇娥都冤。

李吳山李大帥僅僅只是喊了一句北伐的口號,就把輿論帶成了這個樣子。事實上李吳山也是在唱高調,並沒有真的看到大旗軍大舉北伐的跡象,卻成了一心北伐收復故土的風向標,輿論完全倒向李吳山那邊,朝廷卻成了衆矢之的……

民心士氣全都倒向李吳山,卻把不抵抗的黑鍋甩給了朝廷,長此以往民心焉存?

若是失了民心,這朝廷還能長久得了嗎?

必須得想想辦法了……

第五百六十四章 時代變革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二百九十五章 壓箱底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族長興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七十八章 刺殺行動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二百五十七章 永福秘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求名得名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五百八十七章 老兵不會死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五百四十二章 慘烈大敗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三百零四章 二子第三十三章 陛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二百五十二章 默契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內因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零四章 督師無奈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二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清亡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六十五章 公主殿下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五百零三章 世界通用語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三百六十章 組長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四章 銀雀兒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一百零四章 督師無奈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棒恫嚇第五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賭國運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威懾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一百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一章 吃大戶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五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十萬天兵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二百七十四章 兵法有云第一百九十七章 抗旨不遵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一百九十七章 抗旨不遵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猜對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信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五百章 極北之地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崔故智第二百九十章 不需報答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第一百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