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抗旨不遵

昔日兇狠無比勢不可擋的辮子兵已成了甕中之鱉,雖已經是窮途末路,卻依舊戰鬥力驚人。

瞪着通紅的眼珠子,不顧一切的用弓箭將明軍遠遠的隔開,一旦出現任何靠近的跡象,立刻發出恐怖的嚎叫之聲。

辮子兵果然悍勇無雙,就算是在被團團圍困的情形之下,依舊組織起了幾次像模像樣的衝殺,試圖殺出重圍,最終還是被數量龐大的明軍給堵了回去。

幾千辮子兵和蒙古旗戰兵被分割在四個大不一的區域之內,雖然依舊在兇猛拼殺,但最終的覆滅已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

若是換做新附軍或者是明軍,在這樣孤立無援的絕境之中,估計早就崩潰了,但八旗戰兵依舊瘋狂衝突,在一陣陣兇獸咆哮般的吶喊聲中屢屢試圖突圍而出。

戰鬥意志持續到了傍晚時分,才基本肅清殘敵。

此一戰,共擊殺敵軍主力近四千,除少量逃散之外,基本已全殲清軍主力。而作爲統帥的多鐸早已換上了普通兵的衣物,試圖矇混過關,不過很快就被認了出來。

“老爺!”親手擒拿多鐸的張大娃早已興奮的語無倫次了:“多鐸是我拿住的,我親手拿住的……”

生擒清軍主帥,這是多大的榮耀,偏偏降臨在張大娃的身上,讓這個年輕的夥子興奮的抓耳撓腮。

“是你親手拿出的那又如何?”在這個事情上,李吳山的態度則顯得異常冷淡:“若不是兄弟們一力死戰,你有機會拿住多鐸麼?拿一條落水狗,值得如此誇耀?這份功勞不是你一個人的,而是屬於我大旗軍所有將士。”

“是!不是我一個人的,是所有人的。”

“這還差不多!”

“我這就把多鐸提過來,讓他給老爺磕頭!嘿嘿……”在大旗軍當中,不把李吳山稱之爲“大帥”,而是繼續使用“老爺”這個稱呼的那一批人,全都是當初民團時代的老底子。這批人自認是李吳山的嫡系和親信,而張大娃就是其中的一員。

好不容易纔生擒了多鐸,當然要帶到李吳山面前讓他高興高興。

不過,李吳山卻對多鐸毫無興趣。

羞辱一個兵敗的傢伙,他真沒有那份閒心。

“把多鐸交給史德威吧。”

“明明是咱們拿住的,憑啥交給揚州軍?他們一定會割下多鐸的腦袋……”

“這是命令!”這段時間以來,李吳山的脾氣似乎越來越不好了,甚至懶得對自己的嫡系軍官做出任何解釋。

既然是命令,那就無需解釋必須遵從。

張大娃頓時把身體挺的筆直,“啪”的打了一個軍禮:“是!”

大旗軍果然不負衆望,真的生擒了多鐸,知道這個消息之後,路恭行不顧一切的跑了過來:“李侍講,我的李大帥,打的好痛快,而今擒了多鐸,正好可以全了萬歲的心意。一定要好生看管,免得多鐸自殺……”

一個活的多鐸,肯定比一具屍體更有意義。

到時候,帶着多鐸獻俘於闕下,新朝的威望一下子就起來了,相關人等定然不會少了一場天大的富貴。所以一定要好生看管,儘快送到萬歲面前。

眼下萬歲即將登基,而一個活生生的多鐸完全可以彰顯出新朝的武功之隆,這絕對是獻給萬歲的一份大禮。

“路監軍是說多鐸呀。”李吳山輕描淡寫的說道:“我把多鐸交給史德威了!”

“什麼?”路恭行吃驚的張大了嘴巴,他的反應和張大娃如出一轍:“你……你怎能把多鐸交給揚州軍?那史德威一定會殺了他的……”

“殺就殺唄,難道還留着浪費糧食不成?”

“不能殺,不能殺啊!”路恭行使勁的擺着雙手,那副情形看起來相當的可笑:“活多鐸比死多鐸要有用的多……”

“我的監軍大人吶,你和我說這些有什麼用?若你還想要一個能喘氣的多鐸,就趕緊去找史德威吧,若是去的晚了,只怕是連囫圇的屍體都見不到了呢……”

此時此刻,揚州軍上上下下全都在腦袋上綁了根白布條子,這是在爲史可法服孝。

史德威等一衆將領面朝北方跪拜在地,遙祭戰死在江北的生死兄弟和督師史可法。

“尊父在天有靈,萬千兄弟在天有靈,渴盼此刻久亦。”想起萬萬千千的同袍兄弟,想起身殉揚州的史可法,衆人早已淚流滿面:“我揚州軍雖殘,尤有戰意,今終殲敵於長江南岸,大仇得報,諸君與尊父可以含笑九泉了。”

“上祭!”

隨着一聲呼喊,幾百個辮子兵俘虜被嘁哩喀喳殺了個精光。

史德威一手持着短刃,一手揪着多鐸的髮辮,正要行刑之際,忽然聞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遙遙的看到這幅情形,路恭行趕緊高聲呼喊:“萬歲有旨,留多鐸性命,史將軍刀下留人……”

多鐸早已被打的半死不活,連掙扎的氣力都沒有了,聽到路恭行的呼喊,也不知哪裡來的力氣,趕緊大聲吆喝起來:“莫要殺我,我還有用,我還有用啊……”

就好像完全沒有聽到路恭行的呼喊之聲,手起刀落,斬下了多鐸的腦袋,順勢一腳踹出,將還在噴涌着鮮血的屍體踢翻在地,高舉着人頭嚎啕大哭:“尊父英靈不滅,我揚州軍戰魂不昧,現已經斬下多鐸狗頭,爲諸君上祭了!”

“上祭了”的呼喊之聲有若山呼海嘯,無數將士眼含熱淚,祭奠戰士在江北的生死袍澤和浩蕩千秋的督師史可法。

只有路恭行面色鐵青,嘴皮兒不住顫抖,卻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若是他來的太晚,來不及阻止那也就罷了。偏偏史德威已經聽到了他的呼喊之聲,竟然還是直接砍下了多鐸的腦袋,這就有點過分了!

這說明史德威根本就沒有拿朝廷的旨意當回事,在揚州軍的心目當中,一個死了的史可法都比南京朝廷更有影響力。

如此公然違抗朝廷旨意,偏偏路恭行還說不出什麼來。

揚州軍本就是前朝的軍隊,不在太子的統轄之下,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體系,也就沒有了“抗旨不遵”的說法。

揚州軍奮戰至今,沒有拿過新朝一文錢的軍餉,根本就不存在上下級的關係,自然也就無需對新朝效忠。雖然大家都是大明朝的隊伍,但太子還沒有正式登基呢,憑什麼要地方軍鎮效忠於他?

揚州軍雖然殘破,卻還有一萬大幾千人馬,這些人全都經歷過揚州血戰,又在江南殺的驚天動地,無論是戰鬥經驗還是戰鬥意志,都經過血與火的生死考驗,戰鬥力絕對在三大營之上。

這樣的一支隊伍,對時局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從他們的這個態度來看,明顯是對新朝不怎麼感冒。以後會不會接受新朝的轄制還說不準呢……

唯一能對揚州軍產生影響的也就是李吳山了。

李吳山率領大旗軍在江北血戰了將近兩個月,是唯一一支正式增援揚州的軍隊,又有在南京城外並肩作戰的經歷,現在還把多鐸交給史德威處置,雙方的關係必然極其親密。

要想收服揚州軍,也只有通過李吳山了。

好在史德威並沒有把事情做的太絕,他只是留下了多鐸的腦袋,而是把那具無頭屍體交給了路恭行。順便把繳獲的幾十面清軍號旗也一股腦的交給了他……

這意味着,史德威根本就沒有想過用這些東西去邀功請賞!

雖然這種冷淡的態度讓路恭行很失望,並且深感憂慮,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面對那具無頭屍體不住苦笑!

不管怎麼說,揚州軍都是大明朝的軍隊,雖然他們並沒有對新朝表現出任何服從,終究是自己人,或許這就是唯一的安慰了!

雖然戰鬥還在持續,但那隻不過是掃蕩殘餘的事了。

此一戰,除佟圖賴率領少量漢軍旗奪路西躥之外,就只有劉良佐、劉良臣兄弟二人帶着一部分新附軍逃過了長江,清廷的徵南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江南的局面總算是大體穩定下來,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生之年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三百一十章 珍珠項鍊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名昭著第十六章噩耗第二百六十四章 無需動員第三百八十三章 唯命是從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三百四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二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族長興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亂平第七十一章 自願捐獻第一章 吃大戶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七十八章 刺殺行動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前任現任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二百零一章 榮耀證書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五百一十五章 熱血少年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四百六十六章 巍巍雄關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豕突衝鋒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按部就班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相送禮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兵法有云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三百二十三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四十九章 以身相殉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三百六十六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老了第八十五章 初次接觸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三百一十八章 百座書樓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五十四章 歸來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第五百九十五章 謝幕時刻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和議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三百四十七章 自我意識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三百零三章 胥吏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恩仇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二百一十五章 軍校學生第十一章 三房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