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看着滿臉興奮的范文程,顯得有些過於的冷靜了。
崇禎九年、崇德元年以及崇禎十一年、崇德三年的兩次入關劫掠,均遭遇到慘敗,大明的鄭家軍已經成爲八旗的夢寐,況且鄭家軍還駐紮在金州和復州一帶,隨時都能夠覬覦蓋州、耀州、海州等地,甚至能夠威脅到鞍山和遼陽等地,一旦遼陽等地出現危險,那麼大清國的都城瀋陽也就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了。
大明的崇禎皇帝與鄭勳睿兩人成爲了死對頭,這個消息的確非常重要,可不管怎麼說,鄭勳睿都是漢人,一旦錦州或者寧遠等地出現危險,誰知道鄭家軍是不是會出動,要是大清國的主力悉數都集中到遼西去了,鄭家軍從遼南的金州和復州一帶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那麼大清國的都城瀋陽將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這豈不是動搖了大清國的根本。
作爲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當然,目前的形勢,相對於大清國來說是最爲有利的,大明朝廷內部問題不斷,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正在中原造反,聲勢愈發的浩大,這必定牽扯大明朝廷的絕大部分兵力,且崇禎皇帝與鄭勳睿之間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鄭家軍輕易是不會出動的。
開封府城失陷,大明的五省總督孫傳庭陣亡,鄭家軍並未出動,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清國若是失去了這個機會,等到大明朝廷徹底剿滅了流寇,國力漸漸的恢復起來,想要展開進攻就更加困難了。
理論上說,最好的進攻時機,就是大明的崇禎皇帝與鄭勳睿徹底的翻臉,導致大明王朝出現巨大的內亂,那個時候大清國就可以集中所有力量進攻中原了。
可皇太極不這麼看,他內心之中最爲恐懼的就是鄭勳睿真正的掌控了大明王朝,到了那個時候。大清國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了,這方面有例證,大清國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年父皇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開始創建如今的大清國,也就是萬曆十一年的事情,距離如今不過是五十多年的時間,要知道當時的大清國非常的弱小,與今日的大清國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當時的大清國所處的地方都是白山黑水,條件惡劣,依靠了努爾哈赤的英明和睿智,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讓大清國屹立在遼東。
一直以來,皇太極認爲父皇努爾哈赤是千年一遇的英雄,幾百年以來都沒有出現過,今後很長時間恐怕也不會出現了,不過現在他的想法改變了,大明的鄭勳睿。可能會創造出來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輝煌。
到底是抓住機會,還是繼續等候,皇太極陷入到兩難的境地。
趁着這個機會進攻遼西,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地,不僅僅是破壞了大明的關寧錦防線,而且獲取了大量的土地,讓大清國的地盤更加的龐大,也能夠讓大清國的根基更加的穩固,若是放棄了這個機會,等到大明朝廷派遣重兵守衛錦州和寧遠等地。那麼大清國將被長時間限制在瀋陽以北的地方,難以有根本性的發展。
大明的鄭勳睿就不一樣了,佔據了大明的南直隸,那裡是最爲富庶的地方。鄭勳睿完全可以依靠南直隸發展和壯大力量,等到鄭家軍真正壯大到無法阻擋的地步,肯定會從金州和復州等地發動進攻,到時候大清國依靠什麼來阻攔。
讓皇太極憂心的還有草原部落,鄂爾多斯、土默特、吐魯番、葉爾羌等草原的部落,完全依附了大明王朝。與大明的互市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些部落因爲互市的原因,得到了充足的糧草,就算是草原遭受災荒期間,也沒有損失多少的人口,互市的興旺讓這些部落迅速壯大起來,特別是其中的鄂爾多斯部落,人口增加了,力量強大了,根本不在乎草原部落的老大科爾沁部落了。
兩年前科爾沁部落聯合察哈爾部落等,發動了一次對付鄂爾多斯部落的戰鬥,可惜那次的戰鬥以科爾沁部落慘敗告終,自那之後,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落,一躍成爲草原數一數二的部落,好在鄂爾多斯部落沒有想着朝着草原其他的地方擴張,要不然皇太極必定要將主要的精力放到草原去。
大清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周圍是非常安穩的,草原穩定、遼南穩定,可惜五年時間過去,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遼南的金州和復州等地被鄭家軍佔據,鄭家軍的力量甚至滲透到鳳凰城等地方,嚴重威脅到大清國右翼的安全,草原部落部落也出現問題,依附大明朝廷的鄂爾多斯部落逐漸強大,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讓大清國的左翼也出現了釘子。
這一切讓皇太極寢食難安。
大清國必須要發展,必須要壯大,必須要更加的穩固根基,否則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鄭家軍的壯大,大清國很有可能失去一切,以至於被鄭家軍滅掉。
“文程,你認爲此時在遼西發動進攻,時機最好,朕也有這個看法,大明的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一點都不安分,李自成朝着山西等地擴展,讓山西的邊軍不敢輕舉妄動,張獻忠朝着湖廣的方向擴展,讓大明的南方也不得安生,而大明崇禎皇帝與鄭勳睿之間的矛盾,更是促使鄭家軍不會輕易的出兵,這個形勢的確不錯,可朕還是擔心啊。”
皇太極一聲長嘆。
范文程當然知曉皇太極的擔心。
“皇上的擔憂,奴才明白,鄭家軍駐紮在遼南,若是我大清國在遼西的錦州一帶發動進攻,鄭家軍趁着這個時候從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發動進攻,必將直接威脅到鞍山和遼陽等地,更將讓我大清國的都城瀋陽處於危險之中,出現這等的情況,大軍就要被迫撤離遼西,回到瀋陽和遼陽等地抵禦鄭家軍了。”
皇太極點點頭,沒有開口說話。
“皇上,奴才愚鈍,奴才是漢人,對於漢人之間的恩怨自以爲了解,現如今崇禎皇帝對鄭勳睿百般的不信任,甚至擡出東林黨人來專門對付鄭勳睿,恨不得置鄭勳睿於死地,這樣的情況之下,換做奴才是鄭勳睿,肯定是不會出兵的,看着大明朝廷的力量被削弱,自身逐漸的坐大,豈不是最好的事情,大明河南的開封府城失陷,鄭家軍沒有出兵,奴才就想到這一點了。”
皇太極點點頭。
“文程,你繼續說。”
“皇上,奴才以爲,此番進攻遼西的錦州和寧遠等地,皇上可以汗八旗爲主,以蒙八旗協助,至於說滿八旗,主要就是守衛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就算是鄭家軍從遼南發動進攻,滿八旗也是完全能夠應對的。”
二十四旗並舉的局面,讓大清國的兵力明顯增加,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三十萬人,其中以汗八旗的隊伍最爲龐大,總人數超過了十六萬,其次就是滿八旗,總人數接近八萬人,當然從戰鬥力方面來說,依舊是滿八旗最爲強悍。
范文程的建議的確不錯,如此的部署可進可退,一旦遼南出現危險,滿八旗奮力與鄭家軍廝殺,進攻遼西的汗八旗和蒙八旗則可以迅速撤離,馳援遼南。
但皇太極絕不會如此的安排,所謂五心不定,輸的乾乾淨淨,既然決定在遼西作戰,決定要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地,徹底破壞大明的關寧錦防線,那就需要破釜沉舟,不能夠有絲毫的猶豫,否則戰鬥廝殺尚未開始,大清國就已經註定會失敗了。
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多鐸等親王,阿濟格等郡王以及阿巴泰、杜度等貝勒悉數來到了崇政殿。
皇太極的神情異常的嚴肅,對着諸多的滿人權貴開口了。
“朕決定在遼西展開對大明朝廷的戰鬥,此番戰鬥的目的是佔領錦州、寧遠等城池,基本控制整個的遼西地區,爲我大清國入主中原做好最佳的準備,幾年時間過去,朕殫精竭慮,無時無刻不想着能夠打敗大明王朝,儘管說我大清國在前些年遭遇過挫折,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朕希望諸位忘記以前的事情,盡心竭力的大好此番的戰鬥。。。”
“朕決定率領大軍親征遼西,朕出征期間,以鄭親王濟爾哈朗主持瀋陽的諸多事物,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跟隨朕出征,禮親王代善、肅親王豪格分別駐守蓋州、海州、耀州以及鞍山和遼陽等地,嚴密監視遼南鄭家軍,一旦鄭家軍有異動,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稟報。。。”
“朕希望諸位同心協力,這場戰鬥關乎我大清國之未來,只要我們拿下了錦州和寧遠等地,就等於是一隻腳踏進了中原。。。”
“從即日起,諸位回去做好一切的準備,相關的戰鬥部署,朕會同諸位親王確定下來之際,就是我滿八旗、蒙八旗和汗八旗出征之時。。。”
崇政殿裡面異常的安靜,所有人都看着皇太極,他們當然明白此番戰鬥的重要性,要不然皇太極也不可能親自出徵了。
站在後面的范文程,內心有着更多的感慨,皇太極果然是雄才大略,下了不一般的決心,沒有絲毫的猶豫,這纔是真正能夠做大事的帝王。。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