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家底

朝廷的聖旨很快下來了,對於鄭勳睿剛到延安府,就斬殺了神一魁和不沾泥,予以了表彰,同時詔告各地,同意鄭勳睿在延安府設立衛所,聖定爲延安衛,鄭勳睿兼任衛指揮使,麾下的軍官,可自行任命,報備兵部就可以了。

不過獎勵是一毛錢都沒有,僅僅是口頭表彰,這也可能是鄭勳睿已經從戶部得到了一萬兩黃金,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不要想着從朝廷得到銀子了。

這意味着鄭勳睿可以擁有五千六百軍士。

不過衛所軍隊,在如今軍隊的建制方面,地位是最低的。

如今強悍的軍隊,基本都實行僱傭制了,各級軍官的稱呼也不一樣,大都是總兵、副總兵、參將、副將、遊擊將軍、守備、把總等等,衛所軍隊的稱呼,依舊是衛指揮使、千戶、百戶、總旗和小旗,就連流寇都知道,衛所軍隊是不堪一擊的,除開會種田,其餘什麼事情都不會幹,和農民一樣。

鄭勳睿無所謂,反正他擁有的軍隊,從此就稱呼爲鄭家軍了,再說軍士人數的多少,完全由他自行掌控,表面上是五千六百人,實際多少,那要看他的財力如何了。

按照朝廷的規定,延安衛可以擁有五千六百軍士,一個衛所下轄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一個千戶所下轄是個百戶所,每個百戶所兵員一百一十二人,每個百戶所下轄兩個總旗,每旗兵員五十六人,每旗下轄五個小旗,每個小旗十人。

指揮使下設指揮同知、指揮僉事、衛鎮撫、經歷、知事、吏目、倉大使和副使等武官,其中指揮使和指揮同知,都是正三品的品階,可惜這樣的品階,根本無人在意,特別是在文官的眼裡,屁都不是一人,衛所正三品的衛指揮使,見到了四品知府之後,還要行禮,戰時可能還要受知府的節制。

衛指揮使最爲要命的是軍官設置,五千六百人,各級有品階的軍官,總人數達到兩百六十人以上,平均二十人之中,就有一名軍官,要知道這些軍官之中,還沒有算上最基層的小旗,這樣的軍隊,若是按照品階來落實軍官,軍官人數多,耗費自然大。

兩千二百多流寇,經過嚴格甄別,其中一千八百人被挑選出來,加入到鄭家軍之中,七十多人被斬殺,這些都是神一魁原來的骨幹,剩下的人,除開年老體弱的放回故里,其餘的勒令在膚施縣郊外耕田種地,不得隨意離開,否則格殺勿論。

訓練的事宜,有鄭錦宏和楊鶴兩人直接負責,必須進行嚴酷的訓練,特別是思想認識上面的轉變,必須要改變過來,若是發現有流寇的氣息,立即革除。

經過如此的整合,剛剛成立的鄭家軍有軍士兩千六百人。

軍官的任命,鄭勳睿認真思考了,改變稱呼是不可能的,這是朝廷的規定,不能夠違背,但軍官數目的多少,他可以控制。

鄭錦宏、楊鶴兩人出任指揮同知,洪欣貴、洪欣濤、洪欣瑜三人爲千戶,設立二十六名百戶,五十二名總旗,暫時不設立小旗。

鄭錦宏兼任衛鎮撫,這個職位異常的關鍵,直接管理軍紀。

接下來就是盤家底了,鄭勳睿從京城帶來的一萬四千兩黃金,暫時沒有動,還有玉蜀黍和甘薯種子,此外就是繳獲的糧食,數目還是不少的,從不沾泥那裡繳獲了糧食兩千石,從神一魁處繳獲的糧食更多,接近三千石,如此糧食的總數接近五千石了。

這些糧食,是鄭家軍發展下去的關鍵。

延安府各地糧食的價格,讓鄭勳睿都是倒吸一口涼氣,每石糧食的價格達到了十兩銀子,幾乎是南方的五倍了,如此高昂的價格,官吏都難以承受,老百姓根本買不起。

五千石糧食,維持兩千六百人一年是足夠的,所以這些糧食,鄭勳睿是不可能拿出賑災的,那樣可能什麼事情都辦不好。

至於說兵器,目前來看是足夠了,繳獲的兵器,以及兵器庫裡面的武器,足夠裝備了,不夠的就是棉甲了,這個可以慢慢來想辦法。

錢財暫時不能夠動,鄭勳睿的目光轉向了戰馬,延安府各地最缺的就是戰馬,戰馬的價格也是非常高的,比阿拉伯馬差不少的南番馬,每匹的價格也在八十兩銀子以上,而且還買不到,朝廷的大軍到陝西來剿滅流寇的時候,幾乎是強行徵收戰馬的,除開士紳富戶能夠抱住家裡的馬匹,其餘的不能夠倖免,都被徵收了。

鄭勳睿需要培訓的是強悍的騎兵,步卒可以放在後面,在延安府這樣廣袤的地盤上,依靠步卒作戰,恐怕什麼事情都辦不了,只有捱打的份了。

可是目前購買戰馬,鄭勳睿還沒有那麼大的實力,他這個延安府知府,在延安是了不起的,可是走出去,沒有誰會買賬,巧取豪奪也要有對象。

繼續要求父親在江寧縣購買阿拉伯馬,目前看來也不行,這麼多的戰馬,不可能運送到延安府來,路上出現了意外,他承受不住。

鄭家軍目前擁有的戰馬,包括八百匹阿拉伯戰馬,兩百零五匹南番馬,四十七匹西南馬,其中的阿拉伯戰馬和南番馬是可以作爲戰馬使用的,西南馬純粹是運輸用,不可能作爲戰馬來使用,也就是說,騎兵的數目,在鄭家軍之中還佔不到一半。

這個問題令他非常的頭疼。

烏珠穆沁馬的來源是草原與河套地區,南番馬的來源是四川貴州一帶,這兩個地方,距離延安府,也不算是很遠,特別是烏珠穆沁馬,主要來自於河套地區,距離延安府所轄的府谷,不過百里左右的距離,但是價格一樣不菲,而且河套地區所屬的鄂爾多斯部,因爲崇禎元年皇上革去了歲賞,基本和大明朝廷反目,歸順後金韃子是遲早的事情。

唯一的辦法,就是互市,用糧食交換戰馬,但這裡面也存在問題,那就是朝廷設立寧夏衛和榆林衛,目的就是預防草原諸多部落的,而且在這一代修建了長城,預防蒙古部落的侵襲,想要在府谷或者是神木設立互市,要麼經過皇上的同意,要麼說服榆林衛。

這是很複雜的事情,但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鄂爾多斯部一樣遭遇到了嚴酷的乾旱,嚴重的缺乏糧食,用糧食交換戰馬,他們是絕對願意的,畢竟草原部落的主要力量,就是人口的多少,人口多的部落力量就強大,要是缺乏糧食,部落的人口大量餓死,力量自然就衰落下去了。

Wωω ◆Tтká n ◆¢O

加上鄂爾多斯部,緊靠着榆林鎮和寧夏衛,受到了中原的一些影響,有吃糧食的習慣。

可是目前鄭勳睿沒有糧食,也就沒有拿來交換的東西。

糧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何況延安府的百姓也需要救濟的糧食。

府州縣的糧食,慢慢的救濟百姓,最多能夠支撐到明年的六月,也就是說到明年的六月,糧食必須要豐收,否則鄭勳睿也會崩潰。

可是延安府的氣候太惡劣了,特別是春旱,是異常嚴重的,春旱是要命的,不要說冬小麥會受到影響,就算是玉蜀黍和甘薯,一樣會遭受影響。

想到的事情太多,鄭勳睿都有些崩潰了。

真正要做事情的時候,難度會這麼大,當初在江寧縣的時候,推廣玉蜀黍和甘薯種子,非常的順利,幾乎沒有遭受波折,可是來到延安府,想要邁出第一步,都是那麼的艱難。

鄭錦宏和楊鶴已經開始訓練了,八百護院,成爲了鄭家軍的中間力量,其中不少人被提拔爲百戶和總旗,負責對招募的一千八百軍士進行訓練,訓練的重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軍紀軍規,以及內心的歸屬感。

有了充足的糧食,不會餓肚子了,這些軍士也就能夠咬牙訓練了,再說軍官帶頭堅持訓練,他們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唯一的問題是糧食的消耗太大了。

鄭勳睿想着關心府州縣冬小麥的種植情況,可他被困在府城出不去,也就沒有辦法下去督辦了,只能夠乾着急。

他唯一能夠關心的,就是膚施縣和附近的安塞縣冬小麥的種植情況,在他的計劃之中,玉蜀黍和甘薯,重點也是在膚施縣種植,土地有的是,大片荒蕪的土地,甚至有很多無主的土地,缺乏的就是人手,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夠要求鄭家軍也參與到種植之中去了。

一切只能夠慢慢來,什麼戰馬的事情、救濟的事情、糧食的事情,等等,着急是沒有用處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至於說在京城想到的調整官吏等等事情,更是無從着手。

好在延安府同知馬祝葵、通判孫啓萌以及膚施縣知縣劉世傑、安塞縣知縣馬代坤等人都還是不錯的,這些人全部都是舉人的身份,沒有那麼多的矯情,也沒有什麼強硬的關係,否則就不會留在延安府了,他們能夠按照府衙的要求,兢兢業業的做事情,而且沒有什麼埋怨的地方,這就很不錯了。

第309章 寒心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515章 慘敗(4)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932章 皇太極的能力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494章 摘牌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693章 篤定第672章 感慨第853章 絕唱(1)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784章 閃電戰(14)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929章 落後的代價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140章 宿命第450章 出征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59章 陳子龍第646章 微服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79章 主婚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220章 彈劾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33章 無法淡定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483章 誓言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393章 利誘第514章 慘敗(3)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617章 賭贏了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191章 證據鏈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512章 慘敗(1)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58章 府學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191章 證據鏈第315章 抵達淮安第260章 兵敗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778章 閃電戰(8)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473章 導火索第848章 自作孽第4章 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