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全球首富

海關署少卿向皇帝稟報,截止六月底,龍漢元年上半年的海關關稅也已經統計出來。

“上半年海關稅有多少?”劉鈞很有興趣的問道。如今海貿繁榮,沿海各港都設有海關,海軍也嚴查走私,因此敢走私偷稅的雖然還有,可已經不多,大多數商人,都開始老實的報關納稅。

“上半年的各海關關稅收入總額爲兩千二百三十七萬塊餘。”海關署少卿楊勳沒有如黃道周一樣把零頭也記報的清清楚楚,而是給了一個整數。

兩千二百三十七萬塊銀元。

雖然遠不如黃道周一樣動不動每項收支過億,可兩千多萬塊,也足以讓皇帝興奮了。這可不是海關關稅,過去沒有的稅收,這是一項完全新增的收入,還不是固定收入,隨着商貿的興隆,只會越來越多。尤其今年最初的幾個月,海關稅收入還較少,而劉鈞稱帝后,海關稅立馬就大幅上漲了,明顯過去海關損失了不少關稅,落入了官員手中。

半年兩千二百多萬,一年就會有四千多萬塊。

這還僅是海關,另外內陸還有不少的關津,不過因爲劉鈞禁止重複收稅,因此內陸的關稅收入遠不如海關,加起來都只有九百多萬塊。這些關稅,名爲常關稅。

常關稅不到海關稅的一半,但也遠超明代諸鈔關一年幾十萬兩的數字。漢帝國的常關稅半年就九百多萬塊,一年能達一千多萬近兩千萬,這是明代鈔關稅的七十倍。

主要還是因爲明代官紳勳戚等車船貨物過關,都是免稅造成的。

而龍漢朝常關稅半年達到九百多萬塊,稅率並不高,只是按百分之五徵常關稅。但各關鈔已經沒有人能免稅。且新朝關稅人員也沒明代時那般,因此稅收增收了這麼多。

常關和海關半年達到三千一百多萬,非常讓劉鈞滿意。

接着鹽務署少卿也開始向皇帝稟奏鹽務稅收。

在龍漢朝。鹽務劃爲兩塊,一塊是朝廷監督管理衙門。一塊則是運營部門。監管的是朝廷官員,而運營的則是皇帝私屬。

到現在,鹽務也和銀行一樣,屬於皇帝私產,是皇帝承包,然後納稅。

因此鹽這塊收入,一塊是皇帝私人,一塊屬於朝廷。皇帝收的是鹽運銷收益。朝廷得的是鹽稅收益。

“截止六月底,龍漢元年上半年,我們共銷出食鹽一千萬擔,每擔售銀四塊,收入四千萬塊銀元。其中鹽稅每石兩塊五,因此上半年鹽稅收入實爲兩千五百萬塊,產運銷成本爲每擔一塊,稅後收益爲五百萬塊,再扣除營業稅和所得稅、房產稅等,稅後淨收益三百一十萬餘。”

“非常不錯。半年鹽稅收益兩千五百萬塊,還有其餘各項稅收一百十餘萬,很好。”劉鈞稱讚道。

鹽稅過去一直是各朝財政收入的大頭。因爲人人都要吃鹽,因此鹽稅實際相當於人頭稅。採之不竭的鹽,被官府嚴格控制,成爲極其貴重的必須消耗品。

鹽的稅收是成本的兩三倍。

不過大明的鹽務一直很,雖然各種改革,可根除不了特權階層,因此這改革也就治標不治本,最終朝廷能到手的鹽稅不過百餘萬兩,少的可憐。相比起唐宋時鹽稅佔據財政半邊天的情況。那是遠遠不及。

只不過是造就了無數身家百萬的大鹽商。

百姓不但沒得到半分利益,反而鹽都吃不起。高價買來的都是些劣質鹽。這也引得無數鹽販走私販賣私鹽,讓地方治安更加混亂。

劉鈞承包的鹽運銷。採用了全新的體系,把產、運、銷分離,甚至只做批發商,允許且不限制的任由百姓商人購買批發,運到縣裡鄉村販賣。

他們產的鹽質量更好,價格卻比過去低,也打破了販鹽的門檻,再不必鋌而走險的販私鹽。

如此一來,朝廷拿到了穩定的鹽稅,而劉鈞的這個運銷商團,也一樣拿到了稅後的足夠利潤。

半年稅後三百餘萬塊,完全足夠支付採運銷的成本,包括僱傭工人的薪水,還能有不下百萬的收益。

劉鈞賺了錢,朝廷得了稅,百姓得了便宜優質的鹽,商人得到了部份利潤,還有許多百姓得到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皆大歡喜,多贏的局面。

雖然如今半年兩千五百萬塊的稅收,已經不算起眼了。可劉鈞還是很高興的,這是項穩定的稅收。

而劉鈞對於眼下的鹽業模式也很滿足,哪怕自己賺的不多,可起碼沒讓朝廷往裡面倒貼,還能在交足稅,給足工人夥計薪水後賺到百萬純利,這已經是個相當完善健全的模式了,可以一直這樣經營下去。

因此當最後鹽務署少卿提出,把鹽業經營收歸官有,由官府經營時,劉鈞否決了。

官員來經營商業,不是不懂業務,就是會亂伸手。還是當做皇店經營吧,更牢靠一些。

上半年的工商稅收,則有些讓劉鈞意外。

除去那筆達到兩億收入的換契契稅不算外,再除去海關和常關稅,以及鹽、茶、煙、酒等專營商品稅收。

朝廷的工商稅收,並不多。

上半年總共只有四千餘萬塊,也就比海關和常關稅加一起多出幾百萬而已。

商稅主要還是營業稅、契稅、房產稅、所得稅等,不過顯然,這些稅雖然設立了,但徵收起來,會比較難精確。稅收會有很大的流失,但劉鈞馬上又想通了。

比起大明一年幾十萬兩的商稅,還包括關稅在內,大漢光是商稅半年就有四千餘萬,已經非常了得了。

海關、常關稅半年有三千一百多萬。

鹽、茶、煙、酒、馬等專營稅收也達到三千三百多萬。

再加上半年四千多萬的工商稅,這幾項合起來已經超過一億了。

僅憑這些稅收,都差不多夠軍費開支了。

而朝廷今年還徵收到兩億換契契稅,七億多追繳的五年欠稅,另外還有上半年的官田田租兩億半。全國天賦秋稅一億半。

整個上半年,朝廷的實際收入已經達到了十四億多。

這個數字報出來後,就算是管着財務稅收的這些大臣們。也都一個個臉色脹紅。十四億啊,天下最富歷朝歷代也莫過於大漢了。

這還只是上半年的收入。等下半年,田租田賦收益又有起碼四億,關稅鹽茶商稅等也估計有過億。

到時平定了雲貴陝甘,再沒收那些叛賊的田宅和財產,再把這些地區還沒徵上的換契稅、五年補稅徵齊,還能弄出一大筆。

下半年起碼五六億進帳還是有的。

這麼一算,大漢開國第一年,總收支豈不是就有二十億?

真的有這麼多。一衆大臣都愣住了。

劉鈞倒沒這麼震驚,對於這個數字他是早計算過的。

這個數字這麼高,主要也還是抄沒來的許多財產,不論是五年追繳欠稅,還是各衙門清理虧空,甚至是強徵換契稅,都是狠狠的把那些富戶過去沒交的稅給榨了出來。

這是一筆鉅額的錢款。

另外由於商業繁榮,特別是銀元券的大量流通,也使得各種商品需求增加,物價上漲。如今已經有輕微的通脹。

過去一兩銀子能買兩石米,而現在一石谷就得兩塊銀子,就算除去一兩銀子相當於兩塊多銀元。可這中間糧食差價也有近一倍。

不過雖有物價通脹等因素,如今朝廷的收入依然是過去無法相比的,僅一個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就十倍的提升了稅收。

這麼多的收入,但開支也不會少。

“你們做個預算,先拿出三個億來,用以拔給地方財政。如河北河南湖北江北江南等諸省,每省先擬個一千五百萬拔款預算,而關外遼東遼西臺灣等省。每省先擬一千萬,燕北綏遠漠南等省。則擬百萬。陝甘雲貴等省,先各準備七百萬。”

既然朝廷把地方的附加稅都已經代徵了。也還把丁銀攤入了田賦之中,又禁止了地方再加徵附稅,則地方的財政就得由朝廷中央拔款。

三個億隻是基本款項,得由地方先制訂好財政預算交到審計署審覈,並拿到朝廷審覈通過,才能最終拔款。

不過治理河道、修建道路,修葺城池,興修水利等等這些,如果是小工程肯定是由地方自己支付,但如果是大工程,則肯定還得由朝廷拔款。

“再拿出兩億來,做爲軍費預算,其中一個億是薪餉、訓練費用、裝備費用,另一個億則是戰爭支出。”

新朝剛立,眼下還在平叛,但接下來就算平定了各地叛亂,也不會就馬放南山。到時還要東征滿清,北征蒙古,甚至西征漠西蒙古諸部,將來可能還要在西南跟土著再開戰,收復越南等等,甚至還會在南海爭奪殖民地。

總之,以後十年二十年,都會一直有軍事行動,開支不會少。要維持眼下軍隊的規模,甚至還得擴充。

而一支常備軍,精銳的常備軍,軍費開支是巨大的。軍官士官們的待遇得優厚,普通士兵的糧餉也不能低,更別說供應這上百萬軍隊的戰艦、戰馬、馬車、火炮、火銃、彈藥等等。

“再拿出一個億來,用以在各地修建學校,興辦教育。”

“再拿出五個億,全國收購糧食、布匹等物資,在各省修建物資倉庫,儲存物資。”

剛剛還爲今年收入能達到二十億而興奮不已的一衆財稅大臣們,感覺當頭一盆冷水潑了下來。上半年收支不過十四個億,而皇帝這一轉眼,就要調拔十一個億。十一個億啊,哪怕再怎麼通脹,也得值好幾億兩白銀啊,都能當大明過去十年的收入了。現在一下子就要花出去?

皇帝這也花錢太大手大腳了吧。

結果皇帝還沒完。

“再準備一個億,用來全國江河治理以及道路修建運河疏通等。”

“再準備兩個億,用做移民專項資金!”

黃道周再也忍不住了,“陛下,已經十四個億了,朝廷上半年收入只有這麼多了。”

劉鈞看了眼黃道周,然後目光移向國丈陸維章等財稅官員,終於閉上了嘴。他若再說下去,只怕這些人都要跳起來了。

黃道周確實已經到極限了,兩億軍費、一億辦學校,還一億修河兩億移民,更別說居然五億收購物資儲備。

皇帝你知道五億是多少嗎?一擔谷百斤折兩塊銀元,五千萬擔稻穀,也不過一個億啊。皇帝你難道想把天下所有的糧食布匹都囤積起來?

黃道周的心臟簡直都受不了了。

不過皇帝卻依然一臉淡定,悠悠的道,“取之於民,就當用之於民。稅收入庫,不能存在國庫中發黴,一定得用出去。但不能胡亂揮霍,而是合理的使用。朕剛纔說的這些,你們覺得是胡亂揮霍嗎?”

“軍費,是爲了強國,守疆衛國,甚至開疆拓土,爲大漢爲漢室子民開拓更寬廣的生存空間。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而辦教育、修路修河,也同樣都是爲了天下百姓生活安寧,包括儲備物資。對於普通升斗小民來說,銀元券也許就是財富。可對於朝廷來說,這其實就是張紙,雖然這些紙也都是有金銀做爲準備金髮行的,可就算是金銀,對朝廷來說也只是張紙。”

這番話大出黃道周等人的意料。

只聽劉鈞繼續道,“不論金銀還是鈔券,對朝廷來說都是有限的財富。只有糧食、布匹、鋼鐵這些,纔是真正的財富。朕要購買存儲這些物資,但不是把他們都運到京師來,而是在各省各水陸碼頭修建倉庫,爲何?”

“爲了調控,掌控天下。一旦某地有災情,官府能最近的調拔糧食救濟,調拔物資賑災,能第一時間災後恢復。而如果朝廷沒有糧食沒有這些物資,只有些金銀,你覺得那個時候有用嗎?能這麼及時的發揮作用嗎?”

黃道周等人都明白,當然不能。一旦遇大災情,就算朝廷手裡有糧,可從各地調糧,時間長不說,道路運輸也會是大問題。更何況,一遇災情,朝廷若手裡無糧,這個時候調拔糧食,那些糧商只會趁機價,囤積居奇。

朝廷手裡有了這些物資,有了這些設立在天下各處要點的倉儲物資,不但遇到災荒之時能夠迅速發揮作用,而且還能起到皇帝所說的調控作用。

那些商人再不能故意的囤積居奇,哄擡特價,控制市場了。

哪個商人敢那樣做,只要朝廷立即打開倉儲,平價出貨,立即就能把那些奸商的陰謀粉碎。

其實每個朝廷都希望能做到這一步,只是以往朝廷沒錢。尤其是明朝,年年入不敷支,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哪還有餘力來建立這樣的儲備,哪能奢求調控市場,掌控天下呢。

可現在皇帝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本事了。

一下子拿出五億來,誰有皇帝這般豪氣?五億銀元,得買多少物資,得建多少個大倉庫,得存多少糧食布匹啊。

這一刻,黃道周真的覺得越來越看不懂皇帝了,他早已經不是當初在鄖陽時那個略顯青澀的年青小將了。。

第321章 崩潰的八旗勇士第270章 跳幫第327章 功高震主第620章 第七軍團第640章 鎮俄碑第313章 朝鮮的文天祥第360章 朕的義子朱慈燁在哪裡?第241章 小閣老劉鈞第162章 遲來一步第155章 地震第135章 紈絝第178章 假戲成真第519章 富甲天下第416章 動手第446章 接手皇莊皇店第212章 撫鎮之爭第461章 黃袍加身第585章 日本人的挑釁第338章 背後捅刀第665章 婚禮第663章 填日本第488章 闖軍勤王第688章 膨脹第476章 清算的時候到了第541章 夜郎第663章 填日本第249章 下馬威第644章 尊王討幕第472章 開刀第53章 小巡撫第599章 詔獄第83章 流民羣集第388章 滿載而歸第610章 爭戰第569章 請婚第717章 皇嫂第596章 選妃第80章 好大一筆嫁妝第424章 解散豫軍第320章 關寧銃騎兵第313章 朝鮮的文天祥第131章 爭奪第550章 漠北三打手第692章 開門七事第505章 選秀第329章 時機未到第463章 大漢開國第39章 賊訊與火器第39章 賊訊與火器第520章 全球首富第429章 借糧第114章 屍積如山第410章 吞併京軍第150章 獨眼第636章 烏思藏開國侯第11章 人生處處有相逢第539章 大手筆第679章 兼併朝鮮第754章 下海潮第86章 練總第354章 鞭屍第709章 炮灰先上第371章 留一手第76章 外室第449章 是你逼我的第247章 抄鹽商第357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337章 養賊自重第102章 入幕之賓第553章 翻身農奴第55章 九頭鳥大擡槍第592章 放逐第631章 尼布楚第499章 西狩第237章 君前奏對第64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596章 選妃第740章 威嚴掃地第91章 火器坊第418章 獨霸第61章 大收穫、私吞第291章 奇怪的戰陣第778章 再等等第583章 十年太久第412章 軍機處與樞密院第532章 土皇帝第606章 白龍魚服第240章 柳如是第703章 租妻第527章 日本銀多爲罪第114章 屍積如山第237章 君前奏對第414章 首輔自殺第1章 崇禎十二年第339章 鳥盡弓藏第487章 無價之寶第195章 凱旋第320章 關寧銃騎兵第21章 崇禎的夢第560章 個個想當國丈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