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

順軍輕騎縱橫雪域高原,一時間大雪滿弓刀,百騎奔馳,衝破浮屠廟宇。葛爾丹即便有經天緯地的才能,以區區藏軍部衆,也難以抵擋順軍將士的猛烈衝擊,當時大敗,潰不成軍。

原本依附於葛爾丹和達賴掀起叛亂的前後藏地方貴族,也相繼歸附大順,四處截擊叛軍,形勢瞬間扭轉。

各大寺廟紛紛向順軍提供糧食、茶葉、奶茶、酥油,李懋亨揮兵急進,一路衝擊至日喀則,葛爾丹妄圖閉城死守。

但是大順軍將士用燧發槍火力壓制城頭,先鋒銳士登城強攻,半天時間就跨過土圍,攻入城中。

葛爾丹一敗再敗,幾乎產生了服毒自殺的想法。

他是一名虔誠的黃教信徒,此次起兵反順,不僅僅是因爲得到了其兄長僧格渾臺吉的授意。

更主要還是因爲葛爾丹極爲尊敬的達賴也贊成興兵反順,所以他才四處串聯,請準軍進入雪區驅逐大順。

現在兵敗如山倒,達賴立即變換臉色,準備派遣僧兵捉拿葛爾丹,將藏軍屠殺米剌印和秦中士大夫的罪責,全部扣到葛爾丹一人頭上。

葛爾丹驚聞噩耗,空前震驚,他在絕望之中跳下山崖自殺,摔得粉身碎骨,屍骨無存,此後雖然經過順軍多番搜尋,也沒能找到葛爾丹的遺體。

這還在雪區高原上留下了葛爾丹涅槃成佛的傳說,後來受到大順軍血腥清洗和報復的黃教僧侶,因此編造出了葛爾丹未死,而是涅槃成佛,將在百年後如蓮花般歸來,領導黃教僧俗驅逐順軍統治的傳說。

而五世達賴,他逼死葛爾丹,又逮捕了葛爾丹左右的一批准部貴族。妄圖用這些衛拉特蒙古貴族王公的首級,來平息大順軍的怒火。

可李懋亨早就獲得了朝廷的授意,此次進入雪區,一定要徹底改變雪域高原上的政治結構,鞏固大順的統治。

李懋亨率軍進入拉薩以後,立刻將五世達賴誘捕,押解回京。接着又召集了前後藏的各主要地方貴族、大喇嘛,召開了噶廈會議,重新選拔了出身青海的一位幼齡童子爲第六世達賴。

李懋亨向朝廷上書,請以大將趙自牢爲西藏都督府都督,並從雪區的地方貴族中選擇了頗有威望,又協助大順軍進兵的四名首領爲副都督。

爲避免權力集中於一名雪區地方的世襲貴族手中,順朝採取了衆建諸侯的方式,往往同時冊封四到六名親附大順的貴族首領爲副都督。

一般情況下,雪區的軍政要務,都由這幾名副都督共同辦理,由順朝直接委派的都督,則並不負責日常軍政事務,只有在面臨重要危機的時候,纔會插手干涉雪區事務。

同時,爲了削弱這些地方世襲貴族首領的權力,順朝又強制規定他們擔任副都督以後,必須離開其世襲領地,到拉薩來常住、辦公。

以此分離了這些地方豪強同自家領地間的關係,使得擔任副都督的重要貴族首領,喪失或不方便利用自身領地的兵力發動叛亂。

稍稍整理雪區軍政要務以後,李懋亨便命趙自牢領兵二千人屯拉薩,自己率領其他兵馬先行返回青海。

此役大順軍以風馳電掣般的驚人速度,快速行軍,翻閱了數千米高的雪域山區,在絕域荒原高速行軍六千餘里,迅速戡平了葛爾丹之亂。

又以強大的武力爲依託,對雪區叛亂的僧俗權貴領袖展開了血腥清洗,誅除了大小僧俗貴族十幾家,重新建立了以都督府的四大副都督爲首的雪區軍政機關,鞏固了順朝對雪區高原的支配。

從這以後,直到順朝與盤踞印度次大陸的呆迷兒帝國展開爭霸戰爲止,雪區都督府獲得了長達數十年的太平安定時期。

也是在這段時期內,來自順朝的語言、文字、文化、商品,開始大量流入雪區,增強了青藏、川藏等地之間的往來交流。

不少雪區僧俗兩界的大貴族子弟,也紛紛前往東京求學,或受大順爵位封號。

但是在當時,李懋亨迅速戡平雪區之亂的巨大戰功,卻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因爲就在葛爾丹掀起叛亂的同一時間,他的兄長,執掌西蒙古四衛拉特聯盟的僧格渾臺吉,已經趁着順軍注意力集中到西南一隅的時候,趁機出兵,繞行阿爾泰山之北,從大順軍勢力所不及的漠北草原出發,插手到了喀爾喀蒙古的內亂之中。

漠北的喀爾喀蒙古,本有扎薩克圖汗、土謝圖汗和車臣汗三部。

崇德三年,三大汗分別派使來瀋陽,向皇太極呈表稱臣,獻上“九白之貢”,即每年進貢白馬八匹,白駱駝一頭。蓋清崇白,貢此表示吉祥。皇太極大喜,他曾打算參照漠南蒙古設四十九旗例,在漠北亦設若干旗,不料獲鹿大戰時突然病死,而未推行。

多爾袞掌權以後,試圖在喀爾喀8個札薩克,分左右翼,從而使喀爾喀蒙古與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聯繫更加密切。

但這時候清軍深陷關內戰爭,多爾袞被大順軍連續擊敗,最終在徐州之役中被李來亨生俘。

清軍在漠北草原上的威望也因此遭到了沉重打擊,此後,喀爾喀三部之間發生紛爭,扎薩克圖汗被殺害,所隸部衆多歸附土謝圖汗,新汗要求索回,沒有成效,雙方形成僵局。

扎薩克圖汗於是便向準噶爾部求援,僧格渾臺吉藉此機會,插手到了喀爾喀三部的內亂之中。

他在天山南北實行了總動員,領兵三萬騎,繞行阿爾泰山之北,突然衝進了漠北草原。

準噶爾人獲得了札薩克圖汗的支持,沿途有喀爾喀蒙古人嚮導引路,因此可以大膽行軍,快速突襲,瞬間就打垮了喀爾喀三部中實力最強的車臣汗部,與札薩克圖汗的軍隊聯合於一處,接着進攻了土謝圖汗和黃教大喇嘛哲布尊丹巴的牧地,劫獲駝馬牛羊成千上萬,兵力也擴大至了四萬騎之衆。

準噶爾、喀爾喀兩部聯軍,合兵總計約四萬五千騎兵,接着南下闖入漠南草原。

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