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

天法十五年,李來亨詔令山東、蘇鬆、浙江、福建、廣西五省,開辦船政傳習所,以爲海運招商局和南洋延平公司儲備骨幹。

天法十六年二月,由於部分省份財用困難,無法辦理那麼多種類的學校和傳習所,皇帝即詔令財用困難的甘肅、貴州、廣西等省停辦種類繁多的學校、傳習所,而是將這些機構全部合併爲綜合類的縣、州、府、省四級官校。

天法十六年七月,有諫議大夫巡視地方時,發現浙江省的船政傳習所中充斥官商勾結的情況,地方海商利用傳習所爲渠道收買海運招商局的船隻,爲自己夾帶私貨。

李來亨趁機下詔,罷免全國所有的各類官辦學堂、學校、傳習所,皆仿甘肅、貴州、廣西三省舊制,將其合併爲縣、州、府、省四級的正式官校。

李來亨除了在潛移默化中,利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在地方上建立起了完善的四級職業教育體制以外,還借朝廷的黨爭案,將不少地方上的書院也收爲國有官辦。

天法十六年十月,一些大臣認爲實行職業教育的官校都能享有朝廷撥款,而培養士人的書院卻沒有朝廷撥款,這豈非是有辱斯文?

於是李來亨立刻詔令官辦書院,全部得以享有朝廷撥款,藉此派官員開始直接管理官辦書院的行政工作。

而在基層官員的升遷上,李來亨已經儘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常常越級拔擢各類官校和官辦書院的畢業生。

甚至不少人未經科舉,並無功名,就已經在幾年間升到了五品、六品的朝官之列。

有些士紳也慢慢回過味兒來了。

這回他們沒有像過去那樣,發動全天下讀書人的輿論同天子爲難。而是恰恰相反,大部分發覺皇帝有意重用官校和官辦書院畢業生的士紳,都是立即選擇了讓自家子弟不去參加科舉,而是跑去官校就讀了。

畢竟幾年前的那場科舉改革,是在大部分人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危及大部分人的關鍵利益。

而現在溫水煮青蛙的改革措施,則可以讓一部分人先慢慢準備起來。

那些發覺皇帝用心的士紳,也大多不對外說出這種想法,而是抓緊時機,趕緊安排自家的子弟去官校就讀,好趕上這波仕途的東風。

改革措施的直接、間接方式不同,便直接造成了天下人的接受程度大爲不同。

到天法二十五年以後,在六品以下的官吏之中,各類官校出身的畢業生和科舉正途出身的士人,已經大約達到了二比三左右的比例。

三品以下,六品以上的高級官員中,官校畢業生和科舉士人的比例,則達到了一比三左右的比例。

而且由於科甲正途出身的士人,大多對於複雜的行政細務缺乏經驗,在很多專業崗位上,根本不可能競爭得過官校畢業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有識之士也終於開始呼籲起來:應該在科舉考試中增添數學、地理等新內容了!否則科甲士人,在朝堂上根本無法和官校畢業生競爭!

天法二十七年,朝廷在制度性的會試以外,新增了經濟特科考試。

經濟特科考試是爲選拔“洞達經濟時務”人員專設的科目,由天子下詔舉行,令各部、院長官及各省經略、節度、學官保薦人員參加考試。

爲了鼓勵士人學習經濟時務的各種專業行政知識,李來亨將考試的入選門檻放得很低,參加考試的一百八十人,最後錄取的人數竟然多達一百二十七人之多。

其實通過考試的,大多爲庸樑之士。但畢竟首開新風,所以朝廷特爲重視。

天法二十八年,爲了解決殿試進士多不通時務,難以同官校畢業生出身的官員競爭等問題,朝廷決定在京師特設進士館。

凡是一甲授弘文院修撰、編修的進士,還有考中二甲的庶吉士們,全部要先進入京師進士館學習實學,“以明徹天下大局,並於刑名、地理、學習、理財、農、工、商八項政事,皆能知其大要”。

天法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京師進士館正式開學,令新進士入學,並下令國子監學員閒暇時亦可旁聽。

政事堂上奏的《更定進士館章程折並清單》中即規定:

“進士館系奉旨特設,造就已仕人才,以期振興實學,陶育人才。令新進士用弘文院修撰、編修及中書者入館學習。

學員分內外兩班,內班住館肄業,外班到館聽講,弘文、中書職司清暇,作爲內班住館肄業,分部人員願住館肄業者,仍照舊辦理,願在本衙門當差者,即作爲外班到館聽講。

其已得要差,本政府諮明留署之員,則毋庸聽講。如弘文、中書因精力不濟,願歸外班聽講,亦聽其便。

而新進士有在學堂充當教習及總理學務事者,由該省經略、節度先行奏諮在案,如三年期滿實能稱職,準與本館學員一律辦理。

上一兩科進士如有弘文、部屬、中書自願入館者,自行呈請本衙門堂官諮送,文諭院考察後,可收者均予收入,畢業後與此次新進士一體辦理。”

進士館每年分兩學期,正月開學至小暑節爲第一學期,七月開學至年終爲第二學期。

學科分十一門:史學、地理、教育、刑名、錢穀、縱橫、兵政、農政、工政、商政、格致。算學、田徑爲選修科目,習否聽便。

爲規範教學,規定學生如不守學規,不遵教課,輕者記過,重者記大過,情節嚴重者即時請旨辦理,並隨時諮回原衙門交堂官察看。管理及教學人員亦不準曠職瞻徇。

爲了督促和鼓勵進士館學員,每學期結束,文諭院的官員會同進士館監督分科考驗學員,成績爲平時分數與考驗分數平均計算,及格者得及格憑照一張,三年畢業後由欽派大臣會同文諭院官員舉行畢業考驗,但肄業未滿六學期或所得及格憑照不滿三次者,不準與考。

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六十章 反對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