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無派

“雄麗在長安,同一些女官來往很密切嗎?”

執掌龍衣衛情治機關的首腦飛龍使嚴薪,拜伏在李來亨的面前,向監國呈遞上了一份關於郭君鎮的奏疏。

嚴薪低下頭,小聲說道:“據陝西鎮撫司主事回報,郭九江已經將秦逆所遺印信圖籍,全部送到開封和太原了……只是郭九江爲人狂放,同一些甄選女官來往甚密,似乎也並非要緊的大事。”

李來亨“嗯”了一聲,頷首取來奏疏,略微讀過幾行以後便將奏疏撕成碎片。

他凝視着飛龍使嚴薪問道:“你以爲大順已到了兔死狗烹的時候嗎?”

“臣不敢。”

“哈。”李來亨笑道,“給孤呈上來這樣的文書,尚有何不敢?嚴使有膽量在暗中調查權帥重臣,在孤的面前進讒言,是要孤爲你殺郭君鎮?還是想借掀起大案的機會,好趁亂擴大龍衣衛的職權?”

嚴薪聞言還是不動聲色,只是在地上叩頭數遍後,重複道:“臣不敢。”

“哼。”

李來亨將那團碎紙隨意丟到地上,他擡起手示意嚴薪起身,又說道:

“你太糊塗了……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但孤還不是君,孤還不是皇帝,豈會有飛鳥盡良弓藏的想法?

龍衣衛今後不要去偵察羣臣的私事,郭雄麗是本王潛藩私人,絕不會有任何異動,孤對他同樣是完全放心,因此纔將西北軍政大權悉數委託于帥府。”

嚴薪頓首:“臣明白了……此事確是臣糊塗,今後龍衣衛絕不會再有逾越職權的事情發生。”

“這樣吧……”李來亨沉吟道,“雖然孫可望是我朝大敵,但讓郭君鎮在西北便宜行事,專權軍政,一人掌握十萬大軍,的確可能讓一些野心家心生他想。”

李來亨命太原行宮裡的內廷女官爲他草擬文書後,便向左右的衛士吩咐道:

“去喚宋企郊入宮吧,孤看還是需要分一分郭君鎮的大權,讓吏政府調整一下關中人事。否則萬一有壞人從中作梗,使君臣之間不復從前融洽,就很不好了。

也讓顧君恩入宮,兵政府和參軍院方面都準備一下。既然孫可望已經退回四川,大順也有必要對西北駐軍重新做一些部署上的調整。

今後平蜀,也倒不必專意漢中一路。湖北、湖南、廣西,皆可向雲貴川進兵,將來平蜀用兵,自當兵分多路,由孤親自負統籌重務,雄麗只要專心漢中一路就好……”

嚴薪擡頭問道:“殿下不請方太師入宮嗎?”

李來亨瞧了嚴薪一眼,坦然笑道:“哈哈,怎麼?你現在是樂山手下的人,不和顧君恩是一派的啦?我怎麼記得以前你和顧好直走得更近一些呀!”

“這……臣只是殿下的人。”

李來亨端起宮女遞來的茶水,輕飲一口道:

“晉王府珍藏的茶葉,孤實在品不出半點好味道來。還是咱們隨州的碎茶好喝些,喏,交給嚴使一樁差事,爲孤準備些碎茶來,這御用貢茶,華而不實,今後廢掉吧,免得於無用處浪費金帛。”

嚴薪見李來亨沒有繼續追究他和朝中其他大臣的關係,這才鬆了一口氣,趕忙退出宮去。他纔出宮不久,就撞到了方府上派來打探消息的小廝。

嚴薪怒道:“太師如今怎麼這樣託大?辦事真不小心!我自有渠道把消息送到太師府上,何必興師動衆,派出府中家人?真覺得殿下乃寬和仁厚之人嗎?”

小廝即答道:“老爺說殿下自信,絕不會因朝臣結黨而有所怪罪,叫使君務要多慮。”

嚴薪拂袖向前走去,甩下一句:“方樂山自己要參郭帥,便直接在朝上去參一本,何必讓我來做這個壞人?唯獨此一次,下回我決計不會再爲太師出面了。”

小廝笑道:“殿下既自信又多疑,我家老爺或顧總裁,若親自出面參郭帥一本,反要惹出更大事端。唯獨使君本來掌握龍衣衛,本來就很容易偵察到朝臣的私事,由使君出面說話,殿下才不會驚怒。”

“太師究竟想做什麼?真是憂慮郭帥兵權太強嗎?”

“使君自當曉得。”小廝回答說,“老爺與郭帥都是殿下潛邸之交,此番行事正是爲了保住郭帥,方纔出此下策。”

“保住?”嚴薪略微一想,便明白了過來,“太師以爲自己看殿下爲人,看得如此之準?妄自猜度聖意,遲早要出事!”

嚴薪大略一想,就明白了過來,郭君鎮在西北獨掌大權,又有便宜行事的假節特權,雖然絕無僭越之心,但從龍衣衛的偵察情況來看,郭君鎮在不少小節上做的確實不太乾淨。

即便嚴薪沒有向監國上奏郭君鎮同長安女官往來密切的事情,李來亨肯定也會通過其他渠道掌握這些消息。

如果這些對郭君鎮不利的消息,一直沒有人捅出來,長期積累下來,終將釀成大患。方以仁託嚴薪出面參郭君鎮,反而使得李來亨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限制龍衣衛權力的方面。

果然,今天會面一事結束不久,嚴薪就收到了政事堂下發的命令,以明文限制了龍衣衛偵察朝臣私事的權力。

不過嚴薪並因此怨恨方以仁,畢竟龍衣衛如果權力太大,恐怕未來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只有維持權力的平衡,自己才能坐穩飛龍使的位置。

畢竟監國天人也,還這樣年輕,今後少說要坐上幾十年的天下。任何一個臣子都應該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實力,絕不能過於冒頭,惹起殿下不快。

現在按一按郭君鎮,對他反而是件好事了。

不過想到監國召宋企郊和顧君恩入宮,看來此一派勢力又要上升……畢竟方以仁是大順唯一的宰輔大臣,唯一的獨相,權勢過大,太冒頭同樣不是一件好事。

如今的大順勳貴文武,按照時間,主要可分爲先帝舊臣和潛藩嫡系兩派人,但總的趨勢來看,先帝的舊臣肯定是要慢慢被殿下的潛藩嫡系完全取代。

所以更主要的派系分野,還是籍貫。

籍貫主要就是秦、豫、楚三黨,大順元從多秦人,闖軍初期的大發展則是在河南,李來亨的基本盤則是建立於湖廣,因此朝臣多以此三省籍貫爲主。

除了籍貫之外,文官中又有較早參加闖營的中下層舉人、秀才爲主的一派,和後來才歸附大順軍、但是社會地位更高的進士出身降官士紳一派,也就是所謂的舉人黨和進士黨了。

至於進士黨中,又根據不同年中舉的時間,分爲數派,就不必細論了。

===

本書估計快徹底完結了,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後續情節嗎?我儘量交代清楚……

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四章 小徽柔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五章 拳碎大明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十八章 祝捷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