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

南明小朝廷的北伐,從一開始的喜劇性開場,似乎便已經預兆了它之後悲劇性的收場。

蘇觀生麾下的津遼水師,鄭鴻逵帶來的福建水師,雲帆片集,大船排列爲長龍。再加上揚州一帶本就數量龐大的漕運小船,至少在水師船隻的數量上,南明對於清軍和順軍都佔有優勢。

可是這樣的優勢,在羣臣諸將的內訌之中,在朱由崧兒戲般的出爾反爾面前,又有什麼意義呢?

經過揚州的一場鬧劇以後,黃得功當場發作,縱容士兵譁變向馬士英索要北伐的開拔銀。其餘藩鎮軍閥也都有樣學樣,各自縱兵大掠,使得富甲天下的揚州一府,剎那間就遭到了一場空前的兵災。

還好劉澤清的山東鎮、黃鳴俊和朱大典帶來的浙江團勇,還有鄭鴻逵手下的福建兵,都還比較靠譜,沒有參與到江北軍閥掀起的大譁變中,局勢纔算還能控制。

無可奈何的馬士英到處乞討借貸,又向揚州富商借取一筆錢財後,才勉強滿足了江北軍閥們的胃口。

到了這時候,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拖沓,南明的北伐軍才總算施施然地出發了。

而在北方,清軍和順軍兩支近十萬人的大軍,早就已經從不同方向彙集到徐州城的附近。漫山遍野都是灰白色的軍帳和深藍色的旗幟,大軍掀起的煙塵遮天蔽地,萬馬奔騰的地震更非南明北伐軍所能想象。

等到南明軍隊先行出發的一批漕運船隻抵達宿遷以後,順軍部署在徐州以南的少數守軍——總共只有一千多人而已——也發現了他們的動向。

從兵力的佈置情況來看,李來亨在黃河沿線佈置了約三十萬大軍對抗清軍南征。可是在徐州以南卻僅僅部署了一千多名守兵監視江北地帶,晉王對於江南小朝廷的蔑視和鄙夷也算足夠直白。

南明軍隊出動的消息,很快就傳進了徐州城,引起軒然大波。

許都深諳江南朝廷的內裡情況,閻爾梅本來就是對南明徹底失望才趕來徐州。他們都是和江南士林有很深關係的人物,因此對於南明軍隊的北伐,並不感到擔憂。

反而是谷可成等大順軍將領,對此感到隱隱的憂慮。

谷可成直言:“不管江南兵戰鬥力有多弱,一下子在戰場上又增添數萬與我敵對之兵,於大局形勢來說,一定是極端不利的!”

吳兵北伐的消息,同樣被多爾袞和李來亨獲悉。

多爾袞此時已經率軍到達了茶城一帶,距離徐州城不過數裡之遙。徐州城的大順守軍依託已經完全化凍的微山湖湖區和鎮口閘,深溝高壘,嚴防死守,清軍又要分兵一部分監視李來亨大軍的西進,因此攻勢尚不算猛烈。

南明北伐軍雖然失期,但到底還是出現在了戰場附近。宿遷距離徐州雖遠,但由於運河、黃河相通,范文程估計水師船隻只要一天時間就能趕到徐州。

這條大好消息,總算讓壓力深重的多爾袞鬆了一口氣:

“江南水師至矣!明軍這樣及時趕到,真是天欲亡流寇,是天欲遺中原於我大清啊!”

南明水師已到宿遷的消息,傳到清軍營地裡後,所有愛新覺羅宗室的有力諸王貝勒,還有孔有德、尚可喜等漢人大將,無不露出驚喜之色。

軍中將士也都歡聲鼓舞,連營歡呼,清軍士氣受到這一援兵消息的影響,立刻止跌反漲起來。多爾袞的會戰信心更是迅速堅定了起來,他不再躊躇,而是顧盼自雄,對於掃滅流賊已不再懷有任何的疑慮。

而大順軍的先頭一萬五千名騎兵,在今天早上就已經抵達豐縣。由於豐縣已經遭到清軍徹底的毀滅和屠殺,李來亨也沒有在豐縣做停留和休整,大軍直接進抵至華山東麓駐軍休整,距離清軍營壘,僅有不到十里距離而已。

李來亨站在山峰上面,已經能夠遠遠眺望到清軍如雲海一般繁多茂密的旗幟。看着清軍十萬大軍強盛的軍容,晉王的決勝信心也難免有所動搖。

“沿黃河一線,六十萬人相互廝殺。不僅僅是中原,全天下的命運都決定在這場會戰上面。孤是否太着急了?我們再等一等,再消耗一下敵人,繼續再堅守防線,等待開春的到來,是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呢?”

但是南明水師已經開抵宿遷的消息傳到軍中後,郭君鎮、劉芳亮、顧君恩三人皆大感吃驚。順軍諸將帥都爲敵軍總兵力的驟然增加,特別是新增了一批對於黃河沿線作戰較有巨大影響的水師這點,感到極度的震驚和擔憂。

唯獨李來亨,唯獨原本躊躇猶豫的晉王,在獲悉這條新的軍情後,卻站在山上放聲狂笑了起來。

他的笑聲過於癲狂,幾乎笑到了喘不過氣的地步。笑着笑着,李來亨趕緊佝僂起了腰背,好像要摔倒在地上的模樣。

郭君鎮訝異問道:“殿下是驚是憂?”

李來亨擦了一把狂笑出來的口水,總算一本正經起來回答說:“孤是喜,孤是大喜。”

Wωω.тt kдn.co

顧君恩倍感莫名:“江南水師快到徐州了,形勢驟然變化,或許將不利於大順,殿下是有何喜?”

李來亨拍手大笑道:

“南明小朝廷內訌頻頻,腐敗至極。他們的軍隊也是擾民有術,作戰無能。

如果南明小朝廷保持中立,我軍尚要分出至少一個師的兵力監視吳兵;

如果南明小朝廷的軍隊北來與我爲敵,則我軍以千餘精騎就可以將其盡數連營摧破;

如果南明小朝廷與我們敵人結盟爲伍,那依照孤的估計,多爾袞至少也要分出兩三萬人馬保護吳兵,纔不至於被南明軍隊拖了後腿!”

李來亨停下笑聲,他環視周圍諸將一圈以後,指着遠方清軍旗幟那隱隱露出的軍勢,慷慨從容地說:

“江南兵來徐州爲孤分多爾袞之兵,同爲漢人,抗虜有功。將來我軍平江南以後,孤還要下詔尋人問清楚,究竟是何人提出使江南兵北伐的策略?應該有封侯之賞!

吳兵既然已經從宿遷奔往徐州,那麼多爾袞的用兵意圖也是昭然若揭了。看來清軍攻勢的目標,無非就是拔除徐州以後,與南明水師匯合,利用江南船隻渡過黃河,直插入河南中原腹心之地。

這樣也就難怪多爾袞在河北逡巡不前,他不怕黃河解凍的緣故,完全是因爲清軍本來就沒有打算通過冰封的黃河河道,強行突破我們強而有力的河防壘塞。而是將全部的籌碼,都押注在了利用船隻從徐州一帶渡河上面。

可惜東虜中已無洪承疇一輩深諳明軍內幕的人物,多爾袞竟然昏了頭,將清軍南征的勝利希望押注在了南明軍隊的表現上面!

這、這……這隻能讓孤感到,是天欲亡虜。”

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