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

“父皇,兒臣將要統兵渡河,爲老萬歲報仇了。”

李來亨一五一十地將近來前線發生的軍事變動,全部告訴給李過。光中天子面不改色,他臉色雖然蒼白,但精神和意志完全沒有被傷病拖垮,只是由於舊傷往往重新作痛,有時會體力不支地暈過去,才只能將大順政權的全部主導權交給李來亨。

李過背靠御創,他伸出一隻手放在李來亨的頭頂上,揉了揉,說:

“一直以來你都是獨當一面,我很放心。”

李來亨直視着義父的眼睛說:“父皇,您不該說‘我’,該說朕了。您現在是天下唯一的正統天子,也是大順唯一的皇帝。”

“哈哈哈。”李過咧開嘴笑了一會兒,但很快傷痛又讓他皺起了眉頭。

李過說:“我還是朕,這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以前先皇還在的時候,啓翁就經常說用朕自稱,才能體現出皇權的威嚴,才能顯示出天子是不同於凡人的人物。

但是我們都知道,天子也只是凡人,崇禎皇帝的皇權難道沒有什麼威嚴嗎?皇權的威嚴,無益於天下的長治久安。”

李來亨搖頭反對:“等到將來太平以後,皇權的威嚴和天下長治久安之間,是很有關係的。”

李過擡頭看着內宮的房頂,他的目光悠長又有穿透力,透過房頂,李過好像看到了黃河以北正在發生的一場場激烈廝殺。

李過說:“今後的事情……今後的事情由你做。但是,來亨,你能做好嗎?”

李來亨低下頭,他單膝跪在御牀前面。左右的御醫和宮女們互相看了看,都知趣地退到門外,爲天子和監國關上了大門。

房中顯得格外安靜,懸掛在宮中的布幔連風聲都隔絕了。

李來亨可以聽到李過的呼吸聲,光中天子的呼吸聲非常緩慢,還很無力,他的身體已經支撐不起任何重要的軍務和政務了。

“父皇,我犯的錯誤從來都不少。但這幾年來,先帝和父皇,你們從來都未曾指摘過我的過錯。

每一次我犯下錯誤,或者是得意忘形了,或者是自私自利了,你們都不曾指責我。先帝總是一再地偏袒我,父皇您更是一直偏私和庇護我。

這些是過去的事情,至於以後的事情,父皇,我會好好做完我該做的事情,不會讓大順朝的歷史墜落於地。”

李過靠在牀背上,長長吐了一口氣。他的精神十分清醒,對局勢的判斷能力一直都很準確,只有體力在大幅度衰退,睡着了的時間,遠比清醒的時候要多。

“你是監國晉王,國政大權,我都交到了你的手中。今後的事情……都要由你自己決定。治理天下,或者打江山,都是一回事情。

先皇爲人寬厚,用政恢弘,但是也失之於太寬厚。這段時間來,我醒着的時候就會想,劉備也沒有拿下過整個天下,或許收拾天下的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好人。

我能做的事情已經很少了,但是來亨你要記得,先皇的確失之於寬仁。可是闖軍、大順,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也正是因爲先皇的寬仁。

這一點,你今後也萬萬不要忘記。”

李來亨點頭:“兒臣知曉的……大順的火器、弓馬、戰士,原本都沒有明朝和東虜強大,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一步,本來就說明天下絕不是純以角力來爭衡的。”

李過有些疲倦地閉上眼睛說:“你就要去黃河上了嗎?”

“是的。”

李過最後說:“我國家興兵至今日,奔走天下過半,我與先皇,於公於私,都沒有什麼愧對於人的地方。要說慚愧和遺憾,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沒能應對好東虜,使得燕趙大地淪喪羶腥之中。”

李來亨低語說:“不……你們做的一直都足夠多了。不該有人來苛求你們。”

李過只是自顧自地說:“只有這一件事,讓我感到慚愧和遺憾。來亨,我相信你能夠應對好東虜來犯。但是除了這一點以外,我也希望你今後能夠無愧於心……在任何事情上,都要無愧於心。”

李來亨心中想着的是,爭衡天下的道路上,還有抵禦東虜的道路上,如果一時的慚愧和遺憾能夠造就長遠將來更好的結果,他自己能不能守住“無愧於心”的底線呢?

……反正現在的李來亨,渾身上下寫滿的就是有愧於人……

當然,他也並不在乎就是了。

“兒臣明白。兒臣今後一定無愧於天下。”

李來亨這樣答應下來,終於使得李過感到半分滿意。即便光中天子特別瞭解自己這位義子的爲人和脾性,但是好像在得到這樣一個答案以後,他總覺得至少今後中原的百姓,很可能過上一種更好的生活。

李過揮了揮手,門外的御醫和宮女回到了殿中,他說:“去吧,你是監國,一切大政,皆自監國出。”

李來亨頓首點頭,他小步後退,一點一點地倒退到門外。最後又擡起頭,直視着憔悴神傷,但又不乏鬥志的李過,小聲說:

“我無愧於先皇和陛下。”

冬日的冷風從北方的燕山吹下,掃蕩過廣袤的燕趙大地以後,穿過冰封的黃河,終於吹進開封城。這些寒風抖動以後,皇宮中高高懸掛起來的白色布幔,就像秋葉和湖水一般,泛起漣漪,一圈圈地晃動起來。

李來亨走出內宮以後,就看到方以仁正穿着宰相的官服,等候在白色的布幔下面。

方太師手握軍情文書,對着晉王揮了揮,聲音中帶着一點危險的壓力說:

“殿左軍部分兵力已經渡河,劉芳亮就要到延津了。殿下也該出發了。”

李來亨接過軍情文書,上面寫着的是清軍以主力包圍並且猛烈進攻開州的消息。由於戰事緊急,劉芳亮已經帶着殿左軍的一部分兵馬先行渡河,前往延津一帶建立前敵指揮部。

李來亨將文書塞進懷中,他拍拍手說:

“走。樂山,好直,你們都一同隨軍。參軍院的那些參謀官,也要隨軍同行。此戰將決定北方的歸屬,北方定後,江南不難平也。”

方以仁捧起書冊說:“隨軍人員,兵政府和參軍院方面都已經安排妥當。名錄也都準備好了,殿下之後可以參詳一下……還有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

“殿下以爲,多爾袞選擇的決戰地點,是否就是開州?”

李來亨沉吟說:“……我想過,多爾袞一定另有後手。但是我們總不能一直在開封觀望局勢的變化,多爾袞現在頓兵開州城下,不管他下一步是要繼續進攻開州,還是到衛輝、延津一帶和我決戰,或者衝去山西、山東甚至是潼關,我都決定選擇主動迎敵,積極應戰。”

李來亨攥住了自己的拳頭說:“不管怎麼說,我相信大順軍經過這幾年的錘鍊和成長,已經變成了一支超過了滿洲八旗軍的軍隊。即便我個人的能力遜色於多爾袞,但是大順軍諸將和樂山你們這些文臣謀士的能力,一定已經超過了清廷的諸將和百官。”

方以仁哈哈笑道:“殿下多慮,殿下或許遠遠不及皇太極的雄才偉略。但和多爾袞相比,差的或許並沒有那麼多。”

李來亨攤手道:“這話聽起來更像是挖苦。”

第七章 順兵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八章 着佃交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