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

章節名筆誤,應爲107章。。。

===

太行山北與燕山相接,南達王屋山瀕臨黃河,西銜黃土土高原,東接華北大平原。這座巍峨雄壯的山脈,以它爲主幹從北向南綿延千里,溝壑幽深,縱橫交錯的就是清順兩軍在黃河以北的主戰場。

這裡峭壁懸崖,層巒疊嶂,山峰蜿蜒起伏,像一條巨龍臥伏在華北大地上。

在太行山寬闊厚的背脊上,大順軍的將士、滿洲人的遊騎,四處穿梭活動,旗幟交織成海浪和洪水,無止無休,將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民衆都捲入戰爭之中。

從河南最先北渡黃河的一部分大順地方衛軍,已經陸陸續續抵達河北境內。

康大眼是李際遇的部下,他原本是遼東難民,因爲東虜肆虐逃入關內以後淪爲流民,流轉四方以後,在河南投入了大順軍的旗下,現在又被編爲了李際遇部下的衛軍士兵,跟隨大順軍北上抗清。

這支大順的地方衛軍從黃河南岸的孫家渡渡口附近北上以後,先是進入懷慶府境內。後來因爲懷慶府地界內還沒有發生什麼戰事,就又被殿右軍的制將軍李破虜調到了衛輝府協防。

目前康大眼跟着李際遇駐守在衛輝府白鹿山一帶,這裡地近山西,屬於太行山的餘脈,易守難攻,所以才交給地方衛軍駐守。

原本駐守本地的大順野戰軍,則被李破虜調往汲縣和安陽一帶增援主要戰場。

康大眼逃亡到關內以前,是遼東邊民,還曾經被編入過東江鎮,做過一段時間邊兵。所以他的武藝在大順地方衛軍中,算得上出衆,跟隨李際遇北上後不久,就已經被提拔成了李際遇的親兵。

大順的軍制裡沒有家丁一說,親兵的性質和個人依附關係濃厚的家丁截然不同,但在康大眼自己看來,這多少算是主將對自己的一種看重。

他對李際遇這個人看法還算比較好,這個有名的河南土寇,是出了名的騎牆派,可現在卻也被緊緊捆綁在了大順軍的戰車上。

這或許說明,有洞見力的人,都對大順未來的前途,更具期待吧?

康大眼的家鄉是被滿洲人毀滅的,他在東江鎮討過一段時間生活,但那些東江同袍也早就或死或降。

對康大眼來說,現在滿洲人殺進關內,不需要多想就能夠知道,東虜是一定會將遼東所遭遇的厄運和毀滅,散播到整個中原大地。

他親眼見過滿洲人的殘暴和血腥,因此對於近來多爾袞和他手下一班御用文人鼓吹的“清軍軍紀嚴明,紀綱森明”、“大清爲崇禎弔喪復仇”之說,只覺得根本是在放屁。

康大眼在東江鎮時,被明朝朝廷欠過好多個月軍餉。他逃到關內淪爲流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朝廷官員的貪婪和無能。

可即便明朝已經變成了這樣一條不堪的破船,在明朝和東虜之間,康大眼也不會有任何一點猶豫。他一定會選擇站在明朝的這邊。

更何況現在的大順朝,不僅不是像明朝那樣對內貪婪殘暴、對內無能無恥的破船,反而是一派欣欣向上、朝氣蓬勃的開國局面。

對康大眼來說,選擇爲什麼而戰,完全沒有疑問。

李際遇則不然,和康大眼那種直撲的邊民不同,他更有心機,更有算計,行事的唯一準則就是利益的權衡。

李際遇現在率領自己的山寨老本兵和大順地方衛軍北上,主要是他在河南見識到了李自成、李過、李來亨這“三聖”的魄力和才具。

他傾向於認爲大順軍有着定鼎天下、建立新朝的潛力,因此才決心將身家性命都壓在李來亨的身上。

李際遇的副手申靖邦是個附庸風雅的師爺,他面對着險峻難行的太行山,就深有感觸地想到了曹操的《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爲之摧。

樹木何蕭瑟!

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

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李際遇眯起眼睛,也很有感觸地說:

“我們河南人大約都是第一次見到這樣險峻的崇山峻嶺,滿洲人要跨過這樣的高山和大河,才能殺去開封。

這怎麼可能成功呢?”

李際遇的親兵康大眼就在一旁,跟着拍胸脯說:

“將軍說得不錯,除非全天下間所有人都發了暈,搢紳全都瞎掉了眼睛,豪傑全都被縛住了手腳,否則東虜怎麼可能殺進中原呢?”

康大眼親眼目睹過遼東是怎麼被努爾哈赤征服的,他也親眼見證過東江鎮是怎麼在自相殘殺中被皇太極毀滅。

事實上康大眼幾乎親眼見識過清軍所贏得的所有重大勝利。

但在他的心目中,也是在現在天下間絕大部分漢人的心目中,都不認爲多爾袞有可能取得天下。

胡人國運無百年,那種傳說和證言,顯得是這樣有力。

即便是對大順軍最爲敵視的南明弘光朝廷,普遍也都認爲不管形勢怎麼發展,清軍都需要花費至少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平定華北。

而在大順軍內部,或者西明這樣的友好勢力內部,更多人則認爲清軍能夠佔據幽燕之地,形成過去契丹的形勢,就算是非常成功。

只有最悲觀如方以仁、顧君恩那樣的人,才認爲夾河之戰有失敗的可能性。但即便悲觀如方顧,也只認爲清軍取得夾河之役的勝利以後,能夠佔據河北罷了。

見證過大順政權對於河南、湖廣的經營與復興後,他們又怎麼會相信,一個人口不過數十萬的區區女真部族,會有“一海內”的可能性存在呢?

雖然現在戰爭的形勢還很不明朗,但像李際遇這樣中原數一數二的騎牆派,現在都堅定地站在了李來亨這邊,那麼大順軍最後的勝利,還有什麼可疑惑呢?

伴隨着太行山向東方延伸出去的餘脈,是越來越多堅守黃河北岸的順軍城池和旗幟。

從河南趕來不久的大順地方衛軍,他們的戰鬥力、軍械、訓練等等各個方面,雖然不能和大順野戰軍相比,更不能和驍悍的八旗兵相比,可是這些地方衛軍也堅定地承擔起了許多守衛中原大地的責任。

李際遇登上山口的雄關,從西向東眺望山河之險,心中也免不了升起一股雄壯的豪情。

他甚至自覺有些可惜:“當年晉王在得勝寨招兵時,我如若就以全部身家性命押注晉王麾下,今日也該有個國公做做了吧?”

正在李際遇感嘆的時候,一名探騎奔至山下,申靖邦從他手上接過軍情訊息後,立刻臉色驚變,趕了過來,高呼道:

“多爾袞……多爾袞退兵了!?”

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十五章 身後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六章 營田使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八章 英雄氣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六十章 反對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章 太原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