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

姜瓖的部將牛光天等人也紛紛上城作戰,除此以外,大順朝的山西節度使韓文銓和山西直指使李若星這兩個文臣,也都穿上戎服跑到了城牆上作戰。

這倒不是他們有多麼勇武,而是因爲總統太原一切軍務的陳永福已經下了死命令。所有有手有腳的官員,除了那些因爲處理軍務和糧秣不能上前線的人,其他人等,不管你是什麼防禦使還是州牧,一概都要到城牆上和將士們一起作戰。

即便年邁不能作戰,那也必須出現在前線,好鼓舞守軍的士氣。

李虞夔原來是明朝的寧夏巡撫,他致仕以後回到平陸老家。之所以現在還在太原,還在大順軍中,只是因爲李虞夔的老家依舊處在順軍的佔領下。

因爲他是山西威望著名的士紳領袖之一,所以這時候也被陳永福強迫到城牆上巡視。至少得讓那些被臨時徵募起來的太原民兵們看到李虞夔的身影才行,畢竟本地土著比起大順朝的威信,還是更加信得過像李虞夔這種在山西有頭有臉的名士之輩。

李虞夔也是在上城牆的過程裡,才感受到了大順的“新朝氣象”。城牆階梯上面全都是整齊列隊輪替上去的士兵,特別是袁時泰帶來的殿中軍精兵,其中不少人還是頭戴黑白二色相間的羽盔,顯然是屬於羽林軍的戰士。

大順守軍的士兵人數雖然不及城外的攻城清軍多,可是戰士們的鬥志和熱忱卻比敵人的攻勢更加吸引李虞夔的注意。

李虞夔自己當年在西北做寧夏巡撫的時候,政聲還算不錯。大順軍中多西北人,其中也不乏認識李虞夔的寧夏邊民,他們列隊向一同走上城牆抗戰的李虞夔作揖,讓李虞夔感到一種油然不同於過去明軍的新氣質。

清軍又在使用紅夷大炮猛轟城關,多處城牆坍塌。蒙古兵便抓住機會從城牆缺口處衝了進來,這是清軍百試不爽的攻城之法,但在太原城已經遇到了多次失敗,這一次也絕不會例外。

姜瓖的部將牛光天是從大同逃來的護髮人,他其實對大清、大順和大明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忠誠意識。基本上是屬於誰讓他吃糧,他就跟着誰打仗的那種一般將領。

可是清軍要拿牛光天的頭髮開刀,要拿牛光天的各種生活習慣開刀,而且是擺明了想要逼反你好奪走你的家產。

這可就太過分了。

要知道大順軍雖然也搞追贓助餉,也會用夾棍進行拷掠,但畢竟不會徹底奪走你全部家產。而且大部分的追贓助餉和拷掠都是針對文官和搢紳階層,和牛光天這種邊軍將領沒有關係。

不管是從道義上來說,還是從切身利益來說,牛光天都選擇了跟着老上司姜瓖一起投奔大順這條路。

他和現在清軍那邊的山西提督劉遷過去很熟悉,算得上是老朋友。牛光天知道就算是劉遷這樣爲清國立了大功,而且還做到山西提督這樣高官顯爵的人,其實也過得很不愉快。

畢竟劉遷是漢人,不光不是滿洲人,而且就連旗人都不是。即便立下殊功,也照樣被多爾袞另眼看待。之前山西這邊由葉臣做主帥的時候,因爲葉臣看重劉遷對山西地理人情的瞭解,又看重他手上那支兵力雄厚的宣大邊軍,所以還算得上對劉遷比較優待。

可是現在權高位重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接替了都統葉臣的主帥位置,濟爾哈朗是個沉重之人不假,但他對劉遷的確是頗爲欺凌,很看不上眼。

而濟爾哈朗帶來山西的那些滿洲兵就更不用說了,這些人對宣大邊軍的士兵們簡直是視爲奴隸。一到太原前線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從北京帶來的騾馬換走了宣大邊軍的好戰馬,不少已經剃了頭髮的晉兵因此纔過來歸誠大順。

牛光天護髮南下的時間比較晚,對於山西清軍內部旗人歧視和欺凌漢兵的事情非常瞭解。所以他到太原後,一感受到大順右武政策下一般將領的尊嚴和自在,一感受到大順軍按時發放糧餉和將領、士兵比較親切相處的氛圍,馬上就斷定清軍必敗而大順必勝。

有了這種信念存在,當太原城城牆坍塌,八旗兵一擁而入的時候。牛光天作爲一個歸誠大順不久的姜瓖舊部降將,纔有信心和勇氣一個人衝了出去。

如果是過去在明軍中的時候,牛光天絕不敢這樣做。即便是衝鋒,他的左右也一定要帶上自己信得過的嫡系家丁才行。

可護髮南逃以後,牛光天哪裡還剩下有什麼家丁?

他一個人向前衝出去的時候,懷抱希望和信心的不是自己的家丁,而是大順的友軍。是那些並不屬於自己部下的將士,牛光天經過在太原的這一段時間瞭解後,他當然相信當自己帶頭衝鋒的時候,其餘並不屬於自己部下的順軍士兵也一定會跟着出擊。

牛光天並不孤獨。

和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並不少,其中有大順軍的闖營元從,也有陳永福的老部下,有袁時泰帶來的羽林軍精兵,也有其他的姜瓖部將。

所有人都主動堵上了城牆坍塌的缺口,將領們帶頭衝了出去,其餘的士兵也並沒有畏縮後退。剩下的將士們甚至不是因爲將領軍官身先士卒的模範作用,而是因爲他們本來就具備着向前向前不斷向前的旺盛攻擊精神。

大順軍士兵像人牆一樣堵在城牆坍塌開來的幾處缺口上,死死頂住了八旗兵的進攻。在這樣密集的人流裡,高明的武藝和過人的英勇都沒有太大用處,所有人都領略到了什麼叫做“刀槍無眼”。

刀劍在密集的人堆中刺了出去,鮮血流淌不止,屍體也層層地堆積了出來。

姜瓖很受震動,他在大同邊關這麼多年,大小仗都打過不少,可是激烈和血腥到如此地步的場面,還是第一次見到。

不用姜瓖來說,就算是陳永福,陳大帥這兩年來已經見識過許多在明季以來數一數二激烈的白熱化大戰,甚至早就親自挫敗過了清軍幾回。

可是目睹太原城牆缺口上的激烈爭奪,他也連續驚歎了好幾回,爲山西軍民的英勇而讚歎着。

正在城外指揮攻城的大清鄭親王濟爾哈朗卻很惱火,他在深州已經敗給過李來亨一回,德高望重的賢王之名受到很大影響。

濟爾哈朗就指望着這回在山西獨當一個方面的時候,能夠以凌厲的攻勢拿下太原,卻沒有想到自己卻碰上了可能是大順軍有史以來防守最爲嚴密得力的一座城池。

“睿王將要南渡黃河了,我們必須拿下太原,保護好大清軍的側翼才行……不然事情就麻煩了!”

葉臣也神色肅穆,葉臣雖然只是八旗都統,地位遠遠不及濟爾哈朗。可比起用兵拖沓顯得老邁的濟爾哈朗,其實葉臣的軍事才能還要更加顯著一些。

他知道濟爾哈朗到山西后,之所以立即改變清軍的攻城戰術,不惜一切傷亡代價也要攻下太原,目的就是爲了消除山西這個突出部,掩護多爾袞的南征主力。

葉臣對這個戰略目標本身是比較贊同的,可是太原是雄城,八旗軍雖然有紅夷大炮,可是人力有限,攻城還是需要借用到宣大邊軍的力量。所以葉臣對於濟爾哈朗欺凌和凌辱劉遷等晉兵將領的做法相當不滿,特別是濟爾哈朗帶來的那些滿洲兵,居然肆無忌憚地搶奪晉兵的好馬,據葉臣所知,就連劉遷本人的坐騎都被滿洲兵搶去了。

這將來是要鬧出大亂子的!

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章 英雄氣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六章 裕州人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